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吊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567发布日期:2020-02-11 08:56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吊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吊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吊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小吊机的种类较多,其中多为立柱支撑吊运机,其结构主要由电机主机、立柱杆、吊臂杆三大部分组成。立柱支撑吊运机以立柱杆支撑屋顶固定,吊臂杆伸出窗外,电机的钢丝绳通过转臂套筒的滑轮与吊臂杆顶端滑轮的组合起重吊物到高空转进室内。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375430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小吊机的可调式立杆,与现有技术相比解决了小吊机立杆无法适应多种不同环境下使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机座和设置于主机座上的立柱套筒,还包括上立杆、中立杆和下立杆,上立杆通过内接头安装在中立杆的上部,中立杆的下部套装在千斤螺杆上并通过千斤螺杆的螺杆螺母支撑固定,千斤螺杆下部套装在下立杆内,下立杆套装在立柱套筒内。

但是,上述实用新型中存在以下不足:在调节立杆的高度时,需要调节螺杆螺母,由于立杆较重,从而不便于驱动螺杆螺母转动,使人工调节时费时费力,从而不便于调节立杆的高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吊机,在立杆上连接自动驱动立杆竖向运动的调节机构,代替传统的人工调节,从而便于调节立杆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吊机,包括底座,底座上竖向设置有立杆,立杆的顶部铰接有吊臂,立杆上固设有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所述立杆包括竖向固设于底座顶部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竖向滑移连接有支撑杆,操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中部,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移连接于固定套筒内的支撑柱,底座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支撑杆在固定套筒内竖向滑移的调节机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对称设置于底座顶部位于固定套筒两侧的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的顶部连接于操作平台的底部,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的同侧共同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竖向运动的动力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需要调节立杆的高度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来来驱动操作平台竖向运动,进而能够电动支撑杆底部的支撑柱在固定套筒内竖向滑移,即能调节立杆的高度,代替传统的人工调节,从而便于调节立杆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均包括六根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以及连杆六,连杆一的底部铰接于底座的顶部,连杆二的底部水平滑移连接于底座的顶部,连杆二的底部与连杆一的在一个竖向平面内,动力组件固定连接于连杆二的底部且驱动连杆二的底部相对于连杆一的底部水平滑移,连杆一和连杆二交叉设置且中部铰接在一起,连杆三铰接于连杆一的顶部,连杆四铰接于连杆二的顶部,连杆三的和连杆四交叉设置且中部铰接在一起,连杆五铰接于连杆三的顶部,连杆五的顶部水平滑移连接于操作平台的底部,连杆六的底部铰接于连杆四的顶部,连杆六的顶部铰接于操作平台的顶部,连杆五和连杆六交叉设置且中部铰接在一起。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动力组件驱动连杆二向连杆一的方向滑移,连杆一和连杆二均向上运动,以及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以及连杆六均向上运动,即能推动操作平台和支撑杆向上运动;反之,驱动组件驱动连杆二向远离连杆一的一侧滑移时,带动连杆一和连杆二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以及连杆六均向下运动,即能推动操作平台和支撑杆向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水平固设于底座顶部的液压缸三,液压缸三的缸体固定连接于底座上,液压缸三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固定连接于连杆二远离连杆一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三的活塞杆伸长,即能推动连杆二向连杆一的方向滑移,推动支撑杆向上运动,液压缸三的活塞杆收回,即能推动连杆二向远离连杆一的方向滑移,带动支撑杆向下运动,代替传统的人工对立杆的高度进行调节,即能便于调节立杆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杆二底部固设有倒t型滑块,底座的顶部开设有供倒t型滑块滑移的倒t型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液压缸三驱动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以及连杆六竖向运动的过程中,连杆二底部的倒t型滑块在底座顶部的倒t型滑槽内水平滑移,能够使操作平台竖向运动更稳定,还能在连杆二运动的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平台的底部开设有t型滑槽,连杆五的顶部固设有滑移连接于t型滑槽内的t型滑块。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当液压缸三驱动连杆一、连杆二、连杆三、连杆三、连杆四、连杆五以及连杆六竖向运动的过程中,连杆五顶部的t型滑块在操作平台底部的t型滑槽内水平滑移,能够使操作平台竖向运动时更稳定,还能在连杆五运动过程中起导向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平台的顶部固设有卷扬机,卷扬机的卷轴上固设有吊绳,吊绳沿立杆的长度方向和吊臂长度方向延伸至吊臂远离立杆的端部,操作平台靠近立杆的位置处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一,立杆的顶部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二,吊臂远离立杆的端部固设有导向轮三。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吊绳依次穿过导向轮一、导向轮二和导向轮三后固定连接有一个吊钩,导向轮一和导向轮二对吊绳起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吊绳缠绕在一起,还能使吊绳收卷和放卷时更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吊臂包括铰接于立杆上的定位杆以及滑移连接于定位杆内的连接杆,定位杆内开设有沿定位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空腔的底部固设有液压缸一,连接杆固定连接于液压缸一的活塞杆上。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一端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连接杆伸长,便于控制吊臂的长度,使吊臂的长度可调节,使吊机能够用于不同的场所作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杆的中部铰接有一个液压缸二,液压缸二的缸体铰接于立杆上,液压缸二的活塞杆铰接于定位杆的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液压缸二的活塞杆伸长,即能推动定位杆围绕其与立杆的铰接点向上翻转,液压缸二的活塞杆收回,即能带动定位杆围绕其与立杆的铰接点向下翻转,便于控制吊臂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从而便于与待带吊装的物体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使立杆包括竖向固设于底座顶部的固定套筒,固定套筒内竖向滑移连接有支撑杆,操作平台固定连接于支撑杆的中部,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移连接于固定套筒内的支撑柱,操作平台的底部连接有驱动操作平台竖向运动的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的同侧共同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驱动组和第二驱动组竖向运动的动力组件;通过动力组件驱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来来驱动操作平台竖向运动,进而能够电动支撑杆底部的支撑柱在固定套筒内竖向滑移,即能调节立杆的高度,代替传统的人工调节,从而便于调节立杆的高度;

2.通过在操作平台靠近立杆的位置处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一,立杆的顶部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二,吊臂远离立杆的端部固设有导向轮三,吊绳依次穿过导向轮一、导向轮二和导向轮三后固定连接有一个吊钩,导向轮一和导向轮二对吊绳起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吊绳缠绕在一起,还能使吊绳收卷和放卷时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轴测图;

图2是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是为突显第一驱动组件而作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10、倒t型滑槽;11、立杆;111、固定套筒;112、支撑杆;1121、支撑柱;12、吊臂;121、定位杆;122、空腔;123、连接杆;124、液压缸一;125、液压缸二;13、操作平台;131、卷扬机;132、吊绳;1321、吊钩;133、导向轮一;134、导向轮二;135、导向轮三;136、t型滑槽;2、调节机构;21、第一驱动组;211、连杆一;212、连杆二;2121、倒t型滑块;213、连杆三;214、连杆四;215、连杆五;2151、t型滑块;216、连杆六;22、第二驱动组;23、动力组件;231、液压缸三;232、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于调节高度的吊机,参见图1,包括底座1,底座1上竖向设置有立杆11,立杆11的顶部铰接有吊臂12,立杆11上固设有水平设置的操作平台13,操作平台13的顶部固设有卷扬机131,卷扬机131的卷轴上固设有吊绳132,吊绳132沿立杆11的长度方向和吊臂12长度方向延伸至吊臂12远离立杆11的端部,操作平台13靠近立杆11的位置处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一133,立杆11的顶部固设有一个导向轮二134,吊臂12远离立杆11的端部固设有导向轮三135,吊绳132依次穿过导向轮一133、导向轮二134和导向轮三135后固定连接有一个吊钩1321,导向轮一133和导向轮二134对吊绳132起导向和限位作用,防止吊绳132缠绕在一起。

参见图1和图2,吊臂12包括铰接于立杆11上的定位杆121以及滑移连接于定位杆121内的连接杆123,定位杆121内开设有沿定位杆121的长度方向延伸的空腔122,空腔122的底部固设有液压缸一124,连接杆123固定连接于液压缸一124的活塞杆上;液压缸一124端活塞杆伸长,即可推动连接杆123伸长,导向轮三135位于连接杆123远离定位杆121的端部。立杆11的中部铰接有一个液压缸二125,液压缸二125的缸体铰接于立杆11端部,液压缸二125的活塞杆铰接于定位杆121的底部,液压缸二125的活塞杆伸长,即能推动定位杆121围绕其与立杆11的铰接点向上翻转,液压缸二125的活塞杆收回,即能带动定位杆121围绕其与立杆11的铰接点向下翻转。

参见图2和图3,立杆11包括竖向固设于底座1上的固定套筒111,固定套筒111内竖向滑移连接有支撑杆112,操作平台13固定连接于支撑杆112的中部,支撑杆1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滑移连接于固定套筒111内的支撑柱1121,底座1的顶部设置有驱动支撑杆112在固定套筒111内竖向滑移的调节机构2。调节机构2包括对称设置于底座1顶部位于固定套筒111两侧的第一驱动组21和第二驱动组22,第一驱动组21和第二驱动组22的同侧共同固定连接有驱动第一驱动组21和第二驱动组22竖向运动的动力组件23。

参见图2和图3,第一驱动组21和第二驱动组22均包括六根连杆一211、连杆二212、连杆三213、连杆四214、连杆五215以及连杆六216,连杆一211的底部铰接于底座1的顶部,连杆二212的底部水平滑移连接于底座1的顶部,连杆二212的底部与连杆一211的在一个竖向平面内,动力组件23固定连接于连杆二212的底部且驱动连杆二212的底部相对于连杆一211的底部水平滑移,连杆一211和连杆二212交叉设置且中部铰接在一起,连杆三213铰接于连杆一211的顶部,连杆四214铰接于连杆二212的顶部,连杆三213的和连杆四214交叉设置且中部铰接在一起,连杆五215铰接于连杆三213的顶部,连杆五215的顶部水平滑移连接于操作平台13上,操作平台13的底部开设有t型滑槽136,连杆五215的顶部固设有滑移连接于t型滑槽136内的t型滑块2151,连杆六216的底部铰接于连杆四214的顶部,连杆六216的顶部铰接于操作平台13的顶部,连杆五215和连杆六216交叉设置且中部铰接在一起。

参见图1和图3,动力组件23包括水平固设于底座1顶部的液压缸三231,液压缸三231的缸体固定连接于底座1上,液压缸三231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固定板232,固定板232固定连接于连杆二212远离连杆一211的一侧,连杆二212底部固设有倒t型滑块2121,底座1的顶部开设有倒t型滑槽10;液压缸三231的活塞杆伸长,驱动连杆二212向连杆一211的方向滑移,连杆一211和连杆二212均向上运动,以及连杆三213、连杆四214、连杆五215以及连杆六216均向上运动,即能推动操作平台13和支撑杆112向上运动;反之,液压缸三231的活塞杆收回,驱动连杆二212向远离连杆一211的一侧滑移时,带动连杆一211和连杆二212向下运动,从而带动连杆三213、连杆四214、连杆五215以及连杆六216均向下运动,即能推动操作平台13和支撑杆112向下运动。

使用原理:需要对立杆11调高时,液压缸三231的活塞杆伸长,即能推动即能推动操作平台13和支撑杆112向上运动,反之,液压缸三231的活塞杆收回,能推动操作平台13和支撑杆112向下运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