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南大叶茶包装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33106发布日期:2019-11-15 21:11阅读:423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南大叶茶包装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连南大叶茶包装罐。



背景技术:

连南大叶茶有性系。乔木型,大叶类,中生种。二倍体。连南大叶茶,植株高大,树姿直立或半开张,分枝稀疏,叶片上斜或稍上斜状着生,是连南瑶族人民特有的经济文化遗产,以其制作的红茶、绿茶,深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广东省委省政府把大力推进“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程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连南稻鱼茶产业园的创建为连南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期。

但目前连南大叶茶的包装罐普遍都是市面上通用的茶叶包装罐,缺乏民族区域特色,影响品牌的进一步宣传推广;通用包装罐外观档次低,缺乏美感,无法衬托连南大叶茶高品质的形象,因此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这一问题,使得茶叶的包装更能凸显名族特色,进一步将茶叶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南大叶茶包装罐,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连南大叶茶包装罐,包括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均为斜面内凹的圆台状结构,其中直径较大的底面为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开口端,在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的开口端设有罐盖,在所述罐盖与罐体之间设有封口膜,在所述第一罐体的底面上固定设有子扣,所述第二罐体的底面上固定设有与子扣配合使用的母扣,所述第一罐体与第二罐体的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底盘,所述底盘的内部转动设有转盘,所述底盘的边缘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盘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径大小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底面大小相同,在所述底盘的侧面边缘位置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板,所述收缩板与空腔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性件,所述底盘内环内壁上开设有供转盘转动的滑槽,所述底盘与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底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转盘包括主盘和把手,所述主盘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把手,在所述主盘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凸缘,所述凸缘滑动设置于底盘内的滑槽内,在所述主盘的底面固定设有螺纹柱,在所述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的底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柱配合使用的螺纹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收缩板为圆环状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传统茶叶包装形状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茶叶罐分为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两者之间通过子母扣连接,其整体形状,类似于瑶族长鼓,充分体现连南瑶族少数民族鲜明的区域特色,便于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同时两组罐体分拆方便,也便于盛放不同品种的茶叶产品,并且在每组罐体的底部设有可弹起的底盘结构,由于罐体的特殊形状,在罐体内茶叶存量较少时,其底部口径较小,不方便伸手拿取,可通过底部的底盘将茶叶向上推送,便于拿取,而底盘边缘的收缩板在弹性作用下紧贴罐体的内壁,避免茶叶落入底盘下方,后期的底盘的限位固定方便快捷,通过转盘将其下方的螺纹柱旋进螺纹孔中,即可完成底盘的固定,而此时收缩板也压入底盘中,方便快捷,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腰鼓状结构的包装罐,可对民族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也方便拿取茶叶罐底部的残存茶叶,整体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罐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收缩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盘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盘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罐体、2-第二罐体、3-罐盖、5-封口膜、6-子扣、7-母扣、8-底盘、9-转盘、10-收缩板、11-第一弹性件、12-第二弹性件、13-螺纹孔、81-空腔、82-滑槽、91-主盘、92-把手、93-凸缘、94-螺纹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南大叶茶包装罐,包括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均为斜面内凹的圆台状结构,其中直径较大的底面为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开口端,在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的开口端设有罐盖3,在罐盖3与罐体之间设有封口膜5,在第一罐体1的底面上固定设有子扣6,第二罐体2的底面上固定设有与子扣6配合使用的母扣7,第一罐体1与第二罐体2的内部底面固定设有底盘8,底盘8的内部转动设有转盘9,底盘8的边缘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板10,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经子母扣进行固定,其整体结构类似于瑶族长鼓,充分体现连南瑶族少数民族鲜明的区域特色,便于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同时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也可分拆使用,便于存储不同类型的茶叶,使其气味不被互相干扰。

请结合图3-图6,底盘8为圆环状结构,其外径大小与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底面大小相同,在底盘8的侧面边缘位置设有空腔81,空腔81的内部滑动设有收缩板10,收缩板10与空腔81内壁之间固定设有第一弹性件11,底盘8内环内壁上开设有供转盘9转动的滑槽82,底盘8与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底面之间固定设有第二弹性件12,而转盘9包括主盘91和把手92,主盘91的上表面固定设有把手92,在主盘91的侧壁上固定设有凸缘93,凸缘93滑动设置于底盘8内的滑槽82内,在主盘91的底面固定设有螺纹柱94,在第一罐体1和第二罐体2的底面上开设有与螺纹柱94配合使用的螺纹孔13,收缩板10为圆环状结构,当第一罐体1或者第二罐体2内部的茶叶残存较少时,由于其底部细长的结构,便于将手伸入其中拿取,当然也可通过罐体进行倾倒,但是第一倾倒的量难以控制,同时考虑到第一罐体1还设有第二罐体,频繁的拿取第一罐体1倾倒,会造成底部第二罐体2内部的茶叶与罐壁碰撞,造成茶叶破碎,影响口感,而本申请,通过可弹起的底盘8可将底部残存的茶叶向上推送,罐体上方的口径较大,便于拿取,转动转盘9,将其下方的螺纹柱94旋出螺纹孔13,底盘8会在第二弹性件12的弹力作用下向上弹送,而底盘8侧面边缘上的收缩板10会在第一弹性件11的作用下向外弹性,紧贴罐体侧壁,避免茶叶落入底盘下方,为此收缩板10的侧面边缘可设置成上宽下窄的斜面状结构,可以使得收缩板10的上表面边缘紧贴罐体的内壁,而后期若需要收起底盘8,向下推送转盘9,将转盘9下方的螺纹柱94旋入螺纹孔13中,收缩板10在罐体侧壁的挤压下,收入底盘8中,方便后期存放茶叶,整体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传统茶叶包装形状结构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本实用新型通过将茶叶罐分为第一罐体和第二罐体,两者之间通过子母扣连接,其整体形状,类似于瑶族长鼓,充分体现连南瑶族少数民族鲜明的区域特色,便于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同时两组罐体分拆方便,也便于盛放不同品种的茶叶产品,并且在每组罐体的底部设有可弹起的底盘结构,由于罐体的特殊形状,在罐体内茶叶存量较少时,其底部口径较小,不方便伸手拿取,可通过底部的底盘将茶叶向上推送,便于拿取,而底盘边缘的收缩板在弹性作用下紧贴罐体的内壁,避免茶叶落入底盘下方,后期的底盘的限位固定方便快捷,通过转盘将其下方的螺纹柱旋进螺纹孔中,即可完成底盘的固定,而此时收缩板也压入底盘中,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腰鼓状结构的包装罐,可对民族产品进行宣传和推广,同时也方便拿取茶叶罐底部的残存茶叶,整体操作便捷,实用性强,便于推广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