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拉罐开启装置及易拉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3871发布日期:2020-07-04 01:07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拉罐开启装置及易拉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易拉罐开启装置,尤其是一种带连接结构的易拉罐开启装置,还涉及一种带有该易拉罐开启装置的易拉罐。



背景技术:

易拉罐自1951年由mikolakondakow和jameswong发明以来,由于其结构设计简单实用而广受欢迎。易拉罐的主要关键部位为罐盖上的开启装置。

经过漫长的发展历史,目前市面上保留下来的易拉罐开启装置主要可以分为外掀式和内嵌式拉环两种。

采用外掀式结构设计的易拉罐,主要是通过向外拉动拉环,拉环通过连接在罐盖上的有刻痕形成的拉片。这样拉片可以被拉出与罐体分离,但是一方面拉出的拉环边缘比较尖锐,容易割破手指或者衣物,另一方面脱落的拉环容易被遗弃在路边,对环境必然产生一定的污染。

采用内嵌式结构设计的易拉罐,主要是通过手指外掀拉环,而拉环的另一端下压在罐盖上的有刻痕形成的拉片,使得拉片嵌入罐体内。此时拉片保留在罐体上,这样可以规避外掀式存在的问题,但是内嵌式开启装置需要使整个拉片进入罐体内,那么拉片表面的细菌和灰尘很容易被带入饮品之中,从而存在一定的卫生安全问题。综上,现有的易拉罐开启装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遗弃的拉片带来的资源浪费及环境问题;(2)拉片进入罐体内可能带来的健康卫生问题;(3)拉片边缘尖锐容易误伤。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易拉罐开启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连接结构的易拉罐开启装置,通过该连接结构使拉片与罐盖保持连接,以便于拉片回收利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易拉罐开启装置,包括罐盖、及罐盖上由刻痕围成的拉片,该拉片前端安装有拉环,拉片后端和罐盖之间安装有用于拉片和罐盖在刻痕位置断开后仍然相连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拉片后端和罐盖之间设置用于使拉片在刻痕位置断开后仍然与罐盖保持连接的连接结构,当拉片沿刻痕完全断开后,拉片通过该连接结构依然与罐盖保持连接。这样避免拉片被随意丢弃,并便于回收拉片,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

进一步设置为:该拉片后端固定有加固部件,该连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拉片上加固部件两侧的转轴、及设置在罐盖上且供各转轴插入的支撑座,该支撑座上设有供各转轴端部插设的铰接孔。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连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加固部件两侧的转轴、及设置在罐盖上且供各转轴插入的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铰接孔,转轴与铰接孔转动连接,使得拉片与罐盖转动连接,这样避免拉片被随意丢弃,并便于回收拉片。

进一步设置为:还设有用于限制转轴转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加固部件侧部且随转轴转动的限位部、及设置在罐盖上且用于限制限位部自由转动的限位凸起;

当限位部随转轴转动时,限位部表面将触碰限位凸起、以形成限位凸起对限位部的转动限制;当限位部或限位凸起受力偏移时,则限位部将转动越过限位凸起、以解除该转动限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限制转轴自由转动的限位结构。设置该限位结构是因为在拉片与刻痕完全断开后,拉片可以绕支撑座自由转动,在倾斜易拉罐倒饮料时极容易反向回落而挡住罐盖开口,因此设置了用于限制转轴自由转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限位部和限位凸起,在限位部随转轴转动时,限位凸起与限位部相抵触,限位凸起阻挡限位部转动;但是由于罐盖或限位凸起或限位部(通常为铝)具有一定延展性,此时若施加外力使限位部或限位凸起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偏移,则限位凸起的阻挡作用解除,限位部转动越过限位凸起。在一种情况下,通过外力带动拉片转动,当限位部抵触限位凸起时由于罐盖具有一定延展性而向下移动,限位凸起随罐盖向下移动,向远离限位部的方向偏移,进而使限位部克服限位凸起的限制以越过限位凸起继续转动;而在自然状态(无外力作用)下限位凸起对限位部起到阻挡作用。因此,该限位结构通过限位部与限位凸起的配合,限制转轴转动,从而避免在倾斜易拉罐倒饮料时拉片重新回落挡住罐盖开口的问题。

进一步设置为:该限位部上用于对限位凸起起转动限制的表面、和/或限位凸起上用于对限位部起转动限制的表面设有导向斜面。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限位部或限位凸起上设置导向斜面,该导向斜面用于对转动过程中的限位凸起或限位部进行导向,以便于限位部克服限位凸起的限制。在一些情况下,该限位凸起的表面呈半圆形,当限位部转动越过限位凸起时限位部沿该半圆形表面转动,从而使限位部跨越限位凸起的过程更省力。

进一步设置为,还设有用于限制转轴转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铰接孔内、且朝向转轴凸起的的限位卡块,及设置在转轴周侧上、且供限位卡块进入以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凹槽;

当转轴转动时,该限位卡块表面与转轴周侧面相抵触,当转轴上限位凹槽转动至限位卡块所在位置时,限位卡块进入限位凹槽,并限制转轴转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了限制转轴自由转动的限位结构。设置限位结构的原因在上文已解释,在此不再重复。本方案的限位结构设置在转轴与铰接孔之间,在转轴转动时,限位卡块表面与转轴周侧面抵触,但不影响转轴正常转动;而当转轴限位凹槽转动至正对限位卡块时,限位卡块进入限位凹槽内,并限制转轴正常转动。因此,本方案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卡块与限位凹槽的配合,限制转轴自由转动,可以避免在倾斜易拉罐倒饮料时拉片重新回落挡住罐盖开口的问题,保证拉片转动过程中受限于该限位结构,能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避免妨碍喝饮料。

进一步设置为,该拉片后端固定有加固部件,连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加固部件两侧的扭转片、及设置在罐盖上且供各扭转片固定的支撑座,该扭转片为挠性材料、且能够配合拉片的转动而发生扭曲。

在一些实施方案中,上述连接结构包括对称设置在加固部件两侧的扭转片、及设置在罐盖上且供各扭转片固定的支撑座。其中扭转片为现有技术中已知的挠性材料,例如铝片,扭转片随着拉片转动自身发生扭曲,以配合打开开口,并在拉片与刻痕完全断开后使拉片仍与罐盖保持连接。拉片后端设有加固部件,扭转片设置在加固部件上,该加固部件的作用在上文中已解释,在此不再重复。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或扭转片距加固部件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有一定距离,并且所述转轴或扭转片距拉片后端边缘的距离小于2mm。

设置转轴或扭转片距加固部件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有一定距离,即转轴或扭转片不设置在加固部件前端边缘和后端边缘处。这是因为,由于拉片上的加固部件配合转轴或扭转片形成了一个杠杆结构,其中转轴或扭转片作为该加固部件转动的支点,加固部件绕转轴或扭转片转动;在打开开口后端的拉片时,外力作用于加固部件前端使其向上运动(即向罐盖外运动),由于杠杆结构的存在,该加固部件绕转轴转动,使得加固部件后端同时向下运动(即向罐盖里运动)。因此,如果转轴位于加固部件前端边缘,则外力无法作用于加固部件前端使其向上运动;如果转轴位于加固部件后端边缘,则可能无法使拉片与刻痕完全断开。此外,转轴或扭转片距拉片后端边缘的距离小于2mm,以减小转轴或扭转片距拉片后端边缘的距离,使得进入罐体内部分变小,以避免拉片上的细菌和灰尘进入罐体内。

进一步设置为:该加固部件为十字形状,该加固部件由横向杆、及垂直于该横向杆的纵向杆组成,其中横向杆位于拉片前端和后端的连线上,且加固部件通过铆钉固定在拉片上,转轴或扭转片位于纵向杆的端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部件设置成十字形状,纵向杆沿横向杆两侧向外延伸,转轴或扭转片设置在纵向杆端部,以增强该加固部件作用的稳定性。此外,通过铆钉将加固部件固定在拉片上,并且这种铆接固定方法是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容易地获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易拉罐,包括罐体,还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易拉罐开启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易拉罐包括上述易拉罐开启装置,该易拉罐开启装置的拉片后端和罐盖之间安装有用于使拉片在刻痕位置断开后仍然与罐盖相连的连接结构,因此当拉片沿刻痕完全断开后后,拉片通过该连接结构仍与罐盖保持连接,从而便于回收拉片和避免污染环境。其次,转轴或扭转片距拉片后端边缘的距离,使得进入罐体内部分变小,以避免拉片上的细菌和灰尘进入罐体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易拉罐通过连接结构使拉片与罐盖始终保持连接,以便于回收拉片,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易拉罐开启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易拉罐开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限位部位于凸起一侧;

图6为图5中的b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易拉罐开启装置的剖面示意图,限位部位于凸起另一侧;

图8为图7中的c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易拉罐开启装置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拉片的结构示意图;

易拉罐开启装置1、拉片11、拉环12、安装位置121、连接结构13、加固部件131、横向杆131a、纵向杆131b、转轴132、支撑座133、限位部134、导向斜面135、扭转片136、限位卡块137、限位凹槽138、铰接孔139、限位凸起14、罐盖15、开口16、罐体2、刻痕3、铆钉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2所示,本文所述的易拉罐开启装置1包括罐盖15、及在罐盖15上由刻痕3围成的拉片11,其中拉片11的前端是指靠近拉环12安装位置121的一端(图2中的拉片右端),拉片11的后端是指远离拉环12安装位置121的一端(图2中的拉片左端)。这样在撕开拉片11时,拉片11首先在安装位置121处与刻痕断开,然后自前端逐渐向后端断开。同样地,对加固部件131的前端和后端的限定与拉片11相同,加固部件131靠近拉环12安装位置121的一端为前端,与前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后端。

实施例一,如图1-8所示,一种易拉罐包括罐体2和易拉罐开启装置1。该易拉罐开启装置1包括罐盖15、及在罐盖15上由刻痕3围成的拉片11,该拉片11前端通过铆接部件安装有拉环12,拉环12的安装位置121位于拉片11前端并紧贴拉片11边缘处。其中铆接部件可以为铆钉。另外,拉环12的安装位置121尽可能靠近拉片11边缘,使得进入罐体内部分尽可能少,尽可能避免拉片11上的细菌和灰尘进入罐体内。

拉片11后端处固定设置有加固部件131,该加固部件131通过铆钉5固定在拉片11上。加固部件131为十字形状,包括横向杆131a、及垂直于该横向杆131a的纵向杆131b,横向杆131a位于拉片11前端和后端的连线上,纵向杆131b沿横向杆131a两侧向外延伸,以增强该加固部件131的稳定性。

拉片11后端和罐盖15之间安装有用于拉片11和罐盖15在刻痕3位置断开后仍然相连的连接结构13,通过该连接结构13使拉片11在刻痕位置完全断开后仍然与罐盖15保持连接,以便于回收拉片11,从而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

连接结构13包括对称设置在加固部件131两侧的转轴132、及设置在罐盖15上且供转轴132端部插入的支撑座133,转轴132一端插设于加固部件131的纵向杆131b端部,且与纵向杆131b转动配合;在支撑座133上设有铰接孔139,而转轴132另一端插设在铰接孔139内,并且转轴132与铰接孔139转动连接,使得拉片11在沿刻痕完全断开后仍与罐盖15保持连接,并且能够相对于支撑座133自由转动。

为了避免在倾斜易拉罐倒饮料时拉片11反向回落而挡住罐盖开口16,易拉罐开启装置1还设有用于限制转轴132转动的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固定在加固部件131侧部且随转轴132转动的限位部134、及设置在罐盖15上且用于限制限位部134自由转动的限位凸起14。在限位部134随转轴132转动的过程中,当限位凸起14与限位部134相抵触时限位凸起14将阻挡限位部134转动;但是由于罐盖15(通常为铝)具有一定延展性,在外力作用下,罐盖15向下凹陷或偏移,即限位凸起14随之向下移动,使限位凸起14向远离限位部134的方向偏移,则限位凸起14的阻挡作用解除,限位部134转动越过限位凸起14。为了在解除限位凸起14的阻挡作用时更加省力,在限位部134上用于对限位凸起14起转动限制的表面上设置了导向斜面135,导向斜面135呈圆弧形,当限位部134转动越过限位凸起14时,限位凸起14沿该圆弧形表面滑移运动,由此便于限位部134克服限位凸起14对其的限制。其中,导向斜面135也可以为普通的斜面。在一些情况下,还可以在限位凸起14处用于对限位部起转动限制的表面上设置导向斜面135,例如,该限位凸起14的表面可以呈半圆形,当限位部134转动越过限位凸起14时限位部134沿该半圆形表面转动,从而使限位部134跨越限位凸起14的过程更省力。

为了减少拉片11进入罐体内的部分,则转轴132距拉片11后端边缘的距离为2mm,最大程度地避免拉片11上的细菌和灰尘进入罐体内。在一些实施方案中,转轴132距拉片11后端边缘的距离为1mm。

使用时,首先通过拉环12使拉片11前端边缘在刻痕位置处断开,并且是拉片11前端向后端方向逐步断开。由于拉片11上的加固部件131配合转轴形成了一个杠杆结构,其中转轴132作为该加固部件131转动的支点,加固部件131绕转轴132转动,因此,在拉片11后端与刻痕3断开的过程中,外力作用于加固部件131前端使其向上运动,由于杠杆结构的存在,该加固部件131绕转轴132转动,使得加固部件131后端同时向下运动,以顶开拉片11与罐盖15之间的连接。拉片11在刻痕3处完全断开后,拉片11可以绕支撑座133自由转动,借助外力,拉片11的限位部134抵触限位凸起14,限位凸起14受力向远离限位部134的方向偏移,进而使限位部134克服限位凸起14的限制而越过限位凸起14继续转动;而在无外力作用下限位凸起14对限位部134的反向转动起到阻挡作用,以防止拉片11的反向转动,从而避免在倾斜易拉罐倒饮料时拉片11重新回落挡住开口16,影响正常的饮用。综上,该易拉罐开启装置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合理,并且便于回收拉片11,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问题。

实施例二,如图9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限位结构,该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铰接孔139内、且朝向转轴132凸起的限位卡块137,及设置在转轴132周侧上、且供限位卡块137进入以形成限位配合的限位凹槽138。在转轴132转动时,限位卡块137表明与转轴132周侧面相抵触,但该抵触不影响转轴132的正常转动;而当转轴132上限位凹槽138转动至限位卡块137所在位置时,限位卡块137顺势卡入限位凹槽138内,使得限位凹槽138与限位卡块137间形成限位配合,进而限制转轴132的正常转动。本实施例中的限位结构,通过限位卡块137与限位凹槽138间的相互配合,从而解决了拉片11与罐盖15相分离后随意转动的问题,保证拉片11转动过程中受限于限位结构,能保持在一个固定的位置,避免妨碍喝饮料。

实施例三,如图10所示,与实施例一的主要区别在于连接结构13,该连接结构13包括对称设置在拉加固部件131两侧的扭转片136、及设置在罐盖15上供各扭转片136固定的支撑座133,该扭转片136为挠性铝片。随着拉片11的转动,扭转片136自身发生扭曲以配合打开开口16,但同时使拉片11与罐盖15始终保持连接。另外,由于在不施加外力的情况,扭转片136无法自动恢复原有形状,从而使得与扭转片136连接的拉片11的位置相应地固定。因此在倾斜易拉罐倒饮料时,拉片11始终与罐盖15保持连接,并且不会自由下落阻挡开口16。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