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2637发布日期:2020-02-11 08:57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举升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举升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举升机。



背景技术:

车辆举升机是指车辆维修行业中用于车辆举升的汽保设备。举升机在车辆维修养护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整车大修还是小修保养,都离不开举升机;其产品性质、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如图4,图中所示的是一种车辆举升机,包括两根立柱1、可相对立柱1上下发生滑动的滑块2、转动连接在滑块2上用于托举车辆的机械臂3、设置在机械臂3上用于抵接车辆底盘的托举板4,以及设置在立柱1上用于驱动滑块2上下发生滑动的升降机构5。当车辆移动到举升机的举升工位上后,操作者旋转机械臂3并使托举板4抵接在车辆的底盘上,随后再通过升降机构5来驱动滑块2向上发生滑动,车辆便会被举升至一定的高度上,方便了操作者后续对车辆的维修。

上述车辆举升机为了使托举板能顺利地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举升机的机械臂设置为伸缩式机械臂,伸缩式机械臂包括外臂,滑动嵌设在外臂内部的内臂,以及设置外臂上用于锁定内臂位置的插销式锁定机构,托举板设置在内臂远离外臂的一端上。虽然插销式锁定机构能快速且便捷的锁定内臂位置,但是由于这种锁定方式是一种有级调节,即便内臂已经滑动至较满意的位置上,插销式锁定机构也不一定能正常发挥锁定作用,操作者只好重新滑动内臂来寻找一个即可使插销式锁定机构能正常发挥锁定作用,又可使托举板顺利抵接在车辆底盘上的位置,这种操作方式费时费力,严重降低了车辆的举升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举升机,将内臂位置的锁定方式变为无级调节,方便了操作者的操作,有利于提高车辆的举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车辆举升机,包括两根立柱、滑动连接在立柱上的滑块、转动连接在滑块上的机械臂、设置在机械臂上的托举板,以及设置在立柱上用于驱动滑块上下发生升降的升降机构;机械臂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块上的外臂,以及滑动嵌设在外臂内的内臂,所述内臂上转动连接有一根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穿出内臂的相对两侧壁,转轴的两端均向外延伸并穿出外臂;所述外臂上开设有供转轴随内臂同步发生滑动的滑槽;转轴的两端上均滑动套设有用于抵紧在外臂上的抵紧块;所述转轴和所述内臂之间设有用于驱动两个抵紧块做同步反向滑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在滑动内臂的过程中,滑槽内的转轴将随着内臂同步发生滑动,当内臂上的托举板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后,操作者便可通过驱动机构使两个抵紧块做同步的相向运动,两个抵紧块将分别与外臂的相对两侧面抵紧,通过抵紧块与外臂之间接触所产生的摩擦力将内臂牢牢地锁紧定位在外臂上。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插销式锁定机构,本方案可将内臂位置的锁定方式变成一种无级调节,使托举板能更顺利地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不仅方便了操作者的操作,同时还有效提高了车辆的举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驱动机构包括开设在转轴两端上且螺旋方向相反的螺纹槽,两个抵紧块分别与转轴上螺旋方向相反的两段螺纹槽螺纹配合;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转轴一端上用于驱动转轴发生旋转的转动盘,以及设置在抵紧块和内臂之间用于限制抵紧块随转轴同步发生旋转的限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通过转动盘来带动转轴发生旋转,在限位组件和两段螺纹槽的共同作用下,两个抵紧块将在转轴上做同步的反向移动,两个抵紧块便会与外臂的相对两侧面抵紧或不抵紧,结构原理简单,且操作十分方便,有利于提高车辆的举升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内臂上且与转轴平行的限位柱,限位柱两端不仅穿出内臂的侧壁还穿出滑槽;限位组件还包括沿限位柱的轴向开设在抵紧块上的通孔,所述限位柱穿过通孔并与通孔的内壁相贴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和限位柱的设置,使两个抵紧块只能沿着转轴的轴向在转轴上做同步反向的移动,抵紧块不会随着转轴做周向的转动,两块抵紧块将更顺利地对外臂进行夹紧或者不夹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上偏心设置有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通过手柄单手连续地旋转转动转轴,相比于单纯地旋转转动盘,这种旋转转轴的效率更高,且操作的便捷性也更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内臂上滚动嵌设有与外臂的内侧壁抵接的滚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可将内臂与外臂接触时产生的滑动摩擦变为滚珠的滚动摩擦,可减少内臂在滑动时所受到的阻力,使内臂的滑动更加顺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臂的内壁上对应滚珠开设有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与外臂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滚珠穿出内臂的部分抵接于凹槽内,且凹槽的半径与滚珠的半径相等。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凹槽可使滚珠与外臂之间的点接触变为现在的线接触,增大了滚珠与外臂之间的接触区域,变相地增大了内臂与外臂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了内臂和外臂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抵紧块和所述外臂之间设有用于增大接触面积的垫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垫片增大了抵紧块与外臂之间的接触面积,可增大抵紧块与外臂之间接触时所产生的摩擦力,有效降低了内臂发生晃动的概率,使内臂的稳定性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转轴、滑槽、抵紧块和驱动机构的设置,可将内臂位置的锁定方式变成一种无级调节,使托举板能更顺利地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有效提高了车辆的举升效率;

2.滚珠和凹槽的设置,可使内臂的滑动更加顺利和平稳;

3.垫片的设置,可有效降低内臂发生晃动的概率,使内臂的稳定性更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臂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机械臂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滑块;3、机械臂;31、外臂;32、内臂;4、托举板;5、升降机构;51、安装架;52、链轮;53、链条;54、液压缸;6、滚珠;7、凹槽;8、转轴;9、滑槽;10、螺纹槽;11、抵紧块;12、转动盘;13、手柄;14、限位组件;141、限位柱;142、通孔;15、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一种车辆举升机,包括两根相互平行且呈间隔设置的立柱1、设置在立柱1上且相对立柱1可上下发生滑动的滑块2、转动连接在每个滑块2上的两根机械臂3、设置在机械臂3远离滑块2一端上用于托举车辆底盘的托举板4,以及安装在立柱1上用于驱动滑块2上下发生滑动的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包括设置在立柱1上且相对立柱1可上下发生滑动的安装架51、转动连接在安装架51上的链轮52、设置在立柱1和滑块2之间且与链轮52啮合的链条53,链条53的一端与立柱1固定连接,链条53的另一端则与滑块2固定连接;升降机构5还包括设置在立柱1上用于驱动安装架51上下发生滑动的液压缸54,液压缸54通过连接管与液压泵站连接。当车辆移动到本装置的举升工位上后,操作者旋转机械臂3并使托举板4抵接在车辆的底盘上,随后再通启动液压缸54来驱动安装架51向上发生滑动,在链轮52和链条53的联动作用下,滑块2将受到链条53的牵引并向上发生滑动,机械臂3和托举板4便会将车辆举升至一定的高度上,操作者即可对车辆进行维修。

参照图2,机械臂3包括转动连接在滑块2(如图1)上且横截面呈矩形环状的外臂31、滑动嵌设在外臂31内部且横截面同样呈矩形环状的内臂32,内臂32的外侧壁与外臂31的内侧壁相互贴紧,托举板4安装在内臂32远离外臂31的一端上。操作者滑动内臂32即可对机械臂3的整体长度进行调整,进而使托举板4能更顺利地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内臂32的外侧壁上滚动嵌设有多个用于减少摩擦阻力的滚珠6,外臂31的内侧壁上对应每个滚珠6均开设有一条凹槽7,凹槽7的长度方向与外臂31的长度方向一致,滚珠6穿出内臂32的部分嵌设于凹槽7内,且凹槽7的半径与滚珠6的半径相同。凹槽7可增大内臂32与外臂31之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提高内臂32和外臂31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内臂32上水平穿设有一根横截面呈圆形的转轴8,转轴8可绕自身的轴线旋转于内臂32上,转轴8的长度方向与内臂32的长度方向呈垂直设置,且转轴8的两端不仅分别穿出内臂32的相对两侧壁,还向外延伸并穿出外臂31的相对两侧壁,外臂31的相对两侧壁上均开设有供转轴8随内臂32同步发生滑动的滑槽9。转轴8的两端上均开设有螺纹槽10,两段螺纹槽10的螺旋方向相反,且每段螺纹槽10上均螺纹套设有一个用于抵紧在外臂31上的抵紧块11。转轴8的一端上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转轴8发生旋转的转动盘12,转动盘12偏离其圆心的位置上固定连接有一个手柄13,操作者通过手柄13可单手连续的旋转转动盘12。内臂32和转轴8之间还设有用于限制抵紧块11随转轴8发生旋转的限位组件14,限位组件14包括固定连接在内臂32上且与转轴8保持平行的限位柱141,限位柱141的两端不仅分别穿出内臂32的相对两侧壁,还向外延伸并穿出滑槽9;限位组件14还包括开设在抵紧块11上供限位柱141穿过的通孔142,限位柱141的外侧壁与通孔142的内侧壁相互贴紧。当托举板4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后,操作者旋转转动盘12来带动转轴8发生转动,两个抵紧块11在螺纹槽10、通孔142和限位柱141的共同作用下将做同步相向的运动,两个抵紧块11将分别与外臂31的相对两外侧壁抵紧,内臂32便会被抵紧定位在外臂31上,使托举板4能一直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若是要重新调整托举板4的位置,操作者再将上述操作反向操作一遍使抵紧块11不再抵紧于外臂31上即可。

参照图3,为了提高内臂32被抵紧定位后的稳定性,转轴8上滑动套设有一个垫片15,垫片15位于抵紧块11和外臂31的外侧壁之间。垫片15可增大抵紧块11和外臂31之间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抵紧块11和外臂31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当车辆移动到本装置的举升工位上后,操作者旋转外臂31和滑动内臂32来使托举板4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当托举板4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后,操作者旋转转动盘12来带动转轴8发生转动,两个抵紧块11在螺纹槽10、通孔142和限位柱141的共同作用下将做同步相向的运动,两个抵紧块11将分别与外臂31的相对两外侧壁抵紧,内臂32便会被抵紧定位在外臂31上,使托举板4能一直抵接在车辆底盘的合适位置上。若是要重新调整托举板4的位置,操作者再将上述操作反向操作一遍使抵紧块11不再抵紧于外臂31上即可。最后操作者再通启动液压缸54来驱动安装架51向上发生滑动,在链轮52和链条53的联动作用下,滑块2将受到链条53的牵引并向上发生滑动,机械臂3和托举板4便会将车辆举升至一定的高度上,操作者即可对车辆进行维修。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