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爬坡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68285发布日期:2020-03-27 12:21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一种爬坡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爬坡机。



背景技术:

矿山巷道掘进、旧楼拆除、隧道施工、开采矿石等施工场合需要打眼放炮。炮泥是指粘土制成的直径略小于炮眼内径的圆柱形泥碇,在炮眼中放入火药后,炮泥用于封堵炮眼以增强火药爆炸后对围岩(或炮眼周围的构筑物)的作用力。

炮泥生产工艺流程为称料、配料、混料、碾压、成型、检验合格、装斗、成品。在这一系列生产过程中,其中在进行混料流程时,需要将配置好的材料经过爬坡机送至配料罐中。首先要将配料自爬坡机的上料斗倒入,之后通过爬坡机将配料传送至配料罐内,但是在将配料从爬坡机的顶端向配料罐内倾倒的时候,由于配料罐与爬坡机的下料口之间还有一定距离且配料均是粉末状材质,导致配料在倒入配料罐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爬坡机,其具有防止粉尘四处飘散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爬坡机,包括支撑架,支撑架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在支撑架的上表面设置有传动带,传送带的一端设置有主动轴,传送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轴,主动轴的一端固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主动轴转动连接,支撑架较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包括防护架和套设在防护架上的防护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装置的设置,实现防止物料下落产生的粉尘四处飘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防护架的另一端呈弧形斜向下弯曲。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架呈弧形设置,实现使防护装置更好的将物料倒入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防护套的中间部分呈波纹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套呈波纹状设置,从而实现增大防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的底端与防护套呈波纹状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护板的设置,防止在物料进入套设有防护套的支撑架,物料会卡如防护层呈波纹状的部分,从而不能顺利从支撑架落的开口处落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防护套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开口边,开口边的宽大于防护架的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口边的设置,实现便于使物料从防护装置中滑出落入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较低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下两端为开口的上料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上料斗的设置,实现便于将物料放置在传送带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支撑架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与上料斗上下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贯穿固定座转动连接有转动轴,转动轴的一端与上料斗固定连接,转动轴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座向远离支撑架的方向伸出,转动轴的自由端卡接固定有固定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实现可灵活转动上料斗且实现灵活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转动轴伸出固定座的一端呈正多边形,固定组件包括固定件和压紧件,固定件包括固定环和固定块,固定环呈与转动轴相吻合的正多边形,固定块位于固定环的两侧且与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固定座上贯穿固定块固设有滑动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固定件和压紧件的配合设置,实现便于将上料斗与支撑架灵活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滑动柱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块的设置,防止固定件从滑动柱上滑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压紧件为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滑动柱上,压缩弹簧的一端与限位块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块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压缩弹簧的设置,实现灵活将固定件与支撑架相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防护装置的设置,实现防止粉尘四处飘散;

2.通过与支撑架转动固定的上料斗的设置,实现可灵活转动上料斗;

3.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实现可灵活固定上料斗。

附图说明

图1是爬坡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爬坡机的剖面图;

图3是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防护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固定组件的爆炸图。

图中,1、支撑架;11、传送带;111、隔板;112、裙带边;12、主动轴;13、从动轴;14、固定座;141、滑动柱;1411、限位块;15、转动轴;2、驱动装置;3、防护装置;31、防护架;32、防护套;321、开口边;33、防护板;4、上料斗;5、固定组件;51、固定件;511、固定环;512、固定块;52、压缩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爬坡机,包括支撑架1,支撑架1的上表面倾斜设置,在支撑架1的上表面设置有传送带11,传送带11的一端设置有主动轴12,传动带的另一端设置有从动轴13,主动轴12和从动轴13分别与支撑架转动连接。主动轴12的一端固设有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与主动轴12转动连接,通过驱动装置2带动主动轴12转动,进而使整个传送带11转动起来,从而便于输送物料。

在传送带11上沿传送带11的长度方向等距固设有若干隔板111,隔板111的长度方向沿传送带11的宽度方向设置,防止放置在传送带11上的材料由于重力沿传送带11向下滑动。在传送带11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裙带边112,裙带边112的长度方向沿传送带11的长度方向设置,通过裙带边112的设置,从而保护物料不向两侧倾洒。

参照图3、图4,在支撑架1较高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防护装置3,从而在物料沿传送带11传送至支撑架1的顶端,进而从传送带11向下落下时通过防护装置3防止物料向下落时产生大量粉尘向四周飘散。防护装置3包括防护架31,防护架31的一端与支撑架1转动连接,从而便于转动防护架31以调整防护架31的角度。防护架31的另一端呈弧形斜向下弯曲,在防护架31上套设有防护套32,防护套32的中间部分呈波纹状,从而便于拉动防护套32,使防护套32可防护的范围增大。在支撑架1的底端与防护套32呈波纹状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防护板33,防止在物料进入套设有防护套32的支撑架1,物料会卡如防护层呈波纹状的部分,从而不能顺利从支撑架1落的开口处落下。在防护套32远离支撑架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开口边321,开口边321的宽大于防护架31的宽,从而便于使物料从防护装置3中滑出落入指定位置。

参照图5、图6,在支撑架1较低的一端转动连接有上下两端为开口的上料斗4,上料斗4位于传送带11的上方,上料斗4呈梯形,且上料斗4沿远离传送带11的方向横截面积逐渐变大,从而便于将物料倒入上料斗4中。在支撑架1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且与上料斗4上下相对的位置固定连接有固定座14,贯穿固定座14转动连接有转动轴15,转动轴15的一端与上料斗4固定连接,转动轴15的另一端穿过固定座14向远离支撑架1的方向伸出,且转动轴15伸出固定座14的一端呈正六边形,在转动轴15的自由端卡接固定有固定组件5,通过固定组件5将转动轴15与固定座14固定连接,从而根据需要灵活转动上料斗4的角度,进而将上料斗4灵活与支撑架1的固定座14固定连接。

固定组件5包括固定件51,固定件51包括固定环511,固定环511呈与转动轴15相吻合的正六边形,在固定环511相对的两侧设置有固定块512,固定环511与固定块512一体成型,在固定座14上贯穿固定块512固设有滑动柱141,滑动柱141的长度方向沿远离固定座14的方向设置,固定件51可沿滑动柱141的长度方向滑动,在滑动柱141的自由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411,限位块1411的直径大于滑动柱141的直径,从而防止固定件51从滑动柱141上滑落。在滑动柱141上套设有压缩弹簧52,压缩弹簧52的一端与限位块1411固定,另一端与固定块512固定,在需要转动上料斗4时,拉动固定件51在滑动柱141上沿远离固定座14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环511离开转动轴15,进而便于转动上料斗4,然后松开固定件51,压缩弹簧52回复自由状态进而继续卡至滑动柱141的自由端,从而将上料斗4与支撑架1灵活固定。

在将物料直接倒入竖直设置的上料斗4中,需要人工将物料直接抬至上料斗4上,导致工作量增大,通过转动轴15与固定组件5的灵活配合,从而便于转动上料斗4,在需要将物料倒入上料斗4内时,将固定组件5打开,使转动轴15带动上料斗4向远离支撑架1的方向转动,进而便于将物料从上料斗4倒入,然后将上料斗4转动至竖直状态,通过固定组件5将上料斗4与固定座14固定,从而便于使落在上料斗4内的物料落在传送带11上。落在传送带11上的物料沿着传送带11向上运动直至支撑架1的顶端,然后物料从传送带11上进入至防护装置3中,沿着防护装置3向下落入指定地点,通过防护装置3从而减小了支撑架1顶端与指定位置的距离,从而使得物料顺着防护装置3直接进入至指定位置,减少了物料下落过程中产上的灰尘。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