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膜推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45873发布日期:2020-05-22 20:26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拉膜推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拉膜推动机构。



背景技术:

包装机是利用包装袋将产品包装起来的机器,起着保护和美观的作用。目前,袋装机械行业里多功能间歇立式塑料薄膜包装机中,拉膜部分的零件过多,结构复杂,调整不方便。请参照图4,图4为现有技术中采用大板式结构的拉膜推动机构,结合图4可以看出,拉膜部分中的推动结构,将导杆左固定块和导杆右固定块焊接固定在拉膜固定大板上,然后在两个固定块之间安装第二导杆,再将两个滑动轴承座安装在第二导杆上,两个第二推动气缸分别安装在导杆左固定块和导杆右固定块上,推动滑动轴承座。由于气缸尾部固定在固定块上,使得气缸的位置不能移动,导致气缸行程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拉膜固定大板占用较多位置,使得整个拉膜推动机构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其他设备的布局。再者,由于导杆左固定块和导杆右固定块是焊接后再加工,随着这些焊接零件的长时间使用,由于内应力作用会使其变形,导致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如何改进现有包装机的拉膜推动结构,从而解决上述的缺点,成为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膜推动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机架立柱,两根所述机架立柱之间设有两根平行的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两个拉膜座,所述拉膜座可滑动套设于两根导杆上;于所述机架立柱与相邻的所述拉膜座之间设有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置有两个,其包括有气缸座及推动气缸;所述气缸座可滑动套设于两根所述导杆上,于所述气缸座与所述导杆连接处设有螺孔,所述螺孔采用内六角螺栓进行固定锁紧;所述推动气缸的尾部与所述气缸座连接,所述推动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拉膜座连接。

优选地,所述拉膜座与所述导杆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所述直线轴承与所述拉膜座固定连接,与所述导杆滑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推动气缸平行于所述导杆。

优选地,所述机架立柱的形状为方管状,于所述机架立柱内部设有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刻有用于指示所述气缸座与所述机架立柱之间距离的刻度线。

优选地,所述机架立柱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导杆的两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锁片固定在所述机架立柱上。

优选地,所述机架立柱上设有卡槽,两根所述导杆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接铝板,所述卡接铝板与所述卡槽匹配对应;安装所述导杆时,所述卡接铝板插入所述卡槽中。

(三)有益效果

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膜推动机构中,通过在原有设备的支撑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双机架立柱代替整块的支撑板,在机架立柱上设置导杆,导杆上设置拉膜座及气缸组件,通过气缸组件来推动拉膜座的移动,设备的零件数量较少,既减少了零件累积误差,又减少了空间占用,方便设备布局;相对于将气缸固定的结构而言,气缸座可以沿着导杆自由移动并固定在指定位置,扩大了推动气缸的活动范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更直观,操作更简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膜推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膜推动机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拉膜推动机构的侧面剖图;

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

在图1至图4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机架立柱、2--导杆、3--拉膜座、4--气缸座、5--推动气缸、6--内六角螺栓、7--直线轴承、8--锁片、9--大板式拉膜推动机构、91--拉膜固定大板、92--导杆左固定块、93--第二导杆、94--第二推动气缸、95--导杆右固定块、96--第二直线轴承、97--滑动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考图1至图4,其中图4为现有技术的结构图,起到方便说明的作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拉膜推动机构,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机架立柱1,两根所述机架立柱1之间设有两根平行的导杆2;所述导杆2上设有两个拉膜座3,所述拉膜座3可滑动套设于两根导杆2上;于所述机架立柱1与相邻的所述拉膜座3之间设有气缸组件;所述气缸组件设置有两个,其包括有气缸座4及推动气缸5;所述气缸座4可滑动套设于两根所述导杆2上,于所述气缸座4与所述导杆2连接处设有螺孔(未在图中标示),所述螺孔采用内六角螺栓6进行固定锁紧;所述推动气缸5的尾部与所述气缸座4连接,所述推动气缸5的活塞杆与所述拉膜座3连接。

结合图4可以看到现有的大板式拉膜推动机构9的结构,在现有技术采用将导杆左固定块91和导杆右固定块95焊接固定在拉膜固定大板91上,然后在两个固定块之间安装两根第二导杆93,再将两个滑动轴承座97安装在第二导杆93上,两个第二推动气缸94分别安装在导杆左固定块91和导杆右固定块95上,推动滑动轴承座97,滑动轴承座97和第二导杆93之间安装第二直线轴承96。由于第二推动气缸94的尾部固定在固定块上,使得第二推动气缸94的位置不能移动,导致行程有一定的局限性。此外,拉膜固定大板91占用较多位置,使得整个拉膜推动机构的体积较大,不利于其他设备的布局。再者,由于导杆左固定块91和导杆右固定块95是焊接后再加工,随着这些焊接零件的长时间使用,由于内应力作用会使其变形,导致其位置发生偏移,影响正常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根导杆2设置在两根机架立柱1之间,两个拉膜座3设置两根导杆2上,两个气缸组件就分别设在机架立柱1和该机架立柱1相邻的拉膜座3之间;工作前,首先调整气缸座4的位置,由于气缸座4可滑动套设于两根导杆2上,因此只需要推动气缸座4,就可以调节其在导杆2上的位置,当调整到指定位置后,拧紧气缸座4上下两个内六角螺栓6,即可将气缸座4固定在导杆上了;与气缸座4连接的推动气缸5及拉膜座3也随着气缸座4的移动而同步移动;工作时,推动气缸5动作,将拉膜座3推到指定位置,拉膜座3上的拉膜机构开始工作。当需要调整拉膜座3的位置时,只需要拧松气缸座4上下两个内六角螺栓6,然后推动气缸座4即可。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两根机架立柱1来固定导杆2,代替现有技术中的拉膜固定大板91上焊接导杆左固定块91和导杆右固定块95的方式来固定第二导杆93的方式,能够减少空间占用,方便设备布局。相比现有技术的第二推动气缸94的尾部固定在固定块上,使得第二推动气缸94的位置不能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座4可以沿着导杆自由移动并固定在指定位置,扩大了推动气缸的活动范围。

优选地,所述拉膜座3与所述导杆2之间设置有直线轴承7;所述直线轴承7与所述拉膜座3固定连接,与所述导杆2滑动连接;通过设置直线轴承7,当推动气缸5动作将拉膜座3向前推进时,能够有效地降低阻力,使拉膜座3的移动更加平缓和顺畅。

优选地,所述推动气缸5平行于所述导杆2。

优选地,所述机架立柱1的形状为方管状,于所述机架立柱1内部设有加强筋板。

优选地,所述导杆2的两端分别刻有用于指示所述气缸座4与所述机架立柱1之间距离的刻度线,当需要调整气缸座4的位置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刻度线就可以快速确定气缸座4的位置,提高调节效率。

优选地,所述机架立柱1上间隔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导杆2的两端穿过所述通孔,并通过锁片8固定在所述机架立柱1上。使用时,可以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设置多个用于安装导杆2的通孔,导杆2安装在不同的通孔,实现高度的调节。

优选地,所述机架立柱上设有卡槽,两根所述导杆2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卡接铝板,所述卡接铝板与所述卡槽匹配对应;安装所述导杆2时,所述卡接铝板插入所述卡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两根导杆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卡接铝板,卡接铝板将两根导杆2以及导杆2上连接的拉膜座3和气缸组件均连成一体,当需要将上述部件安装到机架立柱1时,只需要将卡接铝板对准机架立柱1上的卡槽,即可完成安装,大大提升了安装的速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膜推动机构中,通过在原有设备的支撑方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采用双机架立柱1代替整块的支撑板,在机架立柱1上设置导杆2,导杆上设置拉膜座3及气缸组件,通过气缸组件来推动拉膜座3的移动,设备的零件数量较少,既减少了零件累积误差,又减少了空间占用,方便设备布局;相对于将气缸固定的结构而言,气缸座4可以沿着导杆2自由移动并固定在指定位置,扩大了推动气缸5的活动范围。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设备的检修和维护更直观,操作更简便。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