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器及其可自动配料的内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23164发布日期:2020-07-29 02:29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容器及其可自动配料的内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容器及其可自动配料的内胆。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通有很多需要至少两种配料混合的饮料瓶或罐状物。为了实现即冲即饮或即配即用,通常采用一种薄膜将两种配料隔开,使用时采用尖锐物体刺破薄膜使两种配料混合。这种形式的饮料瓶或罐状物在使用的过程中操作不便,即配过程比较繁琐,首先需要触发开启机构,实现固液或者液液混合,然后才能开启使用。因此,应针对这类饮料瓶或罐状物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容器及其可自动配料的内胆,其通过将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分设于罐体和盖体中,旋转打开盖体时,使端盖自动脱落,实现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的自动混合,操作简单快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可自动配料的内胆,其包括有罐体和可拆卸式安装于罐体上的盖体,该罐体内具有用于盛装第一配料的容置腔,该罐体之容置腔开口处具有第一卡持部;该盖体包括有盖子主体和由盖子主体下表面一体向下设置用于盛装第二配料的延伸管,该延伸管下端正对容置腔之开口,并于该延伸管下端可拆卸式安装有一用于封堵延伸管之开口的端盖,于该端盖上设置有第二卡持部,该第二卡持部与第一卡持部逆向配合,并在盖体旋转打开方向上彼此相对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罐体包括有罐子主体和用于盛装第三配料的容置座,该容置座可拆卸式安装于罐子主体上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座包括有用于和盖子主体下端可拆卸式配合的第一结合部以及用于和罐子主体上端可拆卸式配合的第二结合部,于该容置座上竖向穿设有一套筒,该套筒正对于上述容置腔之开口,容置座上端外壁与套筒之间形成用于盛装第三配料的环形凹槽;于容置座下端设置有一凹腔,该凹腔中具有一环形壁,上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于该环形壁上,该环形壁与套筒之间形成配合槽,上述延伸管穿过套筒,位于延伸管下端的端盖嵌入于配合槽中,第一卡持部与第二卡持部彼此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持部和第二卡持部部均为环形齿条,并该两环形齿条的齿向相反。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端盖与配合槽底部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配料泄露的密封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罐子主体与容置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配料泄露的密封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容置座与盖子主体螺纹连接,容置座与罐子主体螺纹连接,端盖与延伸管螺纹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卡持部设置于罐体之开口内壁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子主体下端与罐体上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配料泄露的密封垫。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盖子主体与罐体螺纹连接,端盖与延伸管螺纹连接。

一种包含有上述内胆的容器,其包括有内胆和用于装载该内胆的承载件,该承载件上设置有复数个可供内胆中配料散发气味的气孔。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件为一瓶子,该瓶子具有瓶子主体和瓶盖,于瓶子主体内壁上设置有用于固定上述内胆的限位筋条,上述复数个气孔开设于该瓶盖上,上述内胆之罐体与瓶子主体内部相适配,罐体安装于该瓶子主体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承载件为一可挂于墙壁上的固定座,该固定座包括有用于将内胆挂于墙壁上的固定部以及用于连接内胆的连接部,该连接部与罐体可拆卸式配合,上述复数个气孔设置于该连接部上,并该复数个气孔对应罐体之开口。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通过由罐体和盖体组合构成内胆,将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分设于罐体和盖体中,旋转打开盖体时,使端盖自动脱落。从而,实现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的自动混合,配料过程操作简单快捷,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内胆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内胆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内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一种内胆进一步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内胆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内胆剖视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内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种内胆进一步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9为图8之另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内胆剖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三种内胆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2为图11另一视角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之瓶子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之内胆装入瓶子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之内胆与固定座结合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罐体11、容置腔

111、开口12、第一卡齿部

13、罐子主体14、容置座

141、第一结合部142、第二结合部

143、套筒144、环形凹槽

145、凹腔146、环形壁

147、配合槽20、盖体

21、盖子主体22、延伸管

221、开口23、端盖

24、第二卡持部30、密封垫

40、瓶子41、瓶子主体

411、限位筋条42、瓶盖

421、气孔50、固定座

51、固定部511、固定孔

52、连接部521、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15所示,一种容器及其可自动配料的内胆,包括有罐体10和可拆卸式安装于罐体10上的盖体20,其中:

该罐体10内具有用于盛装第一配料的容置腔11,于该容置腔11之开口111内壁上环绕设置有第一卡持部12。

该盖体20包括有盖子主体21和由盖子主体21下表面一体向下设置用于盛装第二配料的延伸管22,于该延伸管22下端可拆卸式螺纹连接有一用于封堵延伸管22之开口221的端盖23,于该端盖23外壁上环绕设置有第二卡持部24,该第二卡持部24与第一卡持部12逆向配合(该第一卡持部12和第二卡持部24分别为环形齿条,该两环形齿条彼此啮合,并齿向相反,在盖体20旋转打开方向上彼此相对固定,即盖体20旋转脱离罐体10的方向上彼此相对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卡持部12和第二卡持部24不限于环形齿条形式,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如挡块,斜面滑块等)。盖体20与上述罐体10采用螺纹连接,具体是于罐体10之容置腔11开口111外壁上设置螺纹,于盖子主体21上设置与罐体10上螺纹相配合的螺纹,实现盖体20和罐体10的可拆卸式配合;并于盖子主体21下端与罐体10上端之间设置有用于防止配料泄露的密封垫3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该罐体10包括有罐子主体13和容置座14,该容置座14包括有用于和盖子主体21可拆卸式配合的第一结合部141以及用于和罐子主体13上端可拆卸式配合的第二结合部142,于该容置座14上竖向穿设有一套筒143,该套筒143正对于上述容置腔11之开口111,容置座14上端外壁与套筒143之间形成用于盛装第三配料的环形凹槽144;于容置座14下端设置有一凹腔145,该凹腔145中具有一环形壁146,上述第一卡持部12设置于该环形壁146上,容置座14与罐子主体13组合后,第一卡持部12位于容置腔11之开口111处;并该环形壁146与套筒143之间形成配合槽147,上述延伸管22穿过套筒143,位于延伸管22下端的端盖23嵌置于配合槽147中,第一卡持部12与第二卡持部24彼此啮合。为了防止配料泄露,于端盖23与容置座14之配合槽147底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垫30,于罐子主体21与容置座14之间也设置有密封垫30。并且,容置座14与盖子主体21螺纹连接,容置座14与罐子主体21螺纹连接,端盖23与延伸管22螺纹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螺纹连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替代,比如插拔式等。并且该内胆可以用于环保领域或饮料包装领域,应用于环保领域时,第一配料可以为二氧化氯水溶液,第二配料可以为激活剂,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混合后形成可去除甲醛的溶液,而第三配料可以为香膏,以使空气清新。应用于饮料包装时,第一配料可以为饮品,第二配料可以为茶叶等辅料,第一配料、第二配料及第三配料的具体成分及形态不限,可以根据需要选用。

在应用于环保领域时,可针对上述内胆设置一用于装载内胆的承载件,该承载件与内胆组合构成容器;该承载件可以为瓶子40,该瓶子40具有瓶子主体41和瓶盖42,于瓶子主体41内壁上设置有复数个用于固定上述内胆的限位筋条411,于瓶盖42上开设有复数个用于散发气味的气孔421,上述内胆之罐体10与瓶子主体41内部相适配,罐体10安装于该瓶子主体41内,复数个限位筋条411紧贴于罐体10外壁上防止罐体10晃动。

另外,上述内胆也可以采用挂在墙壁上的方式进行使用,具体是将承载件设计为一款固定座50,该固定座50包括有用于将内胆挂于墙壁上的固定部51以及用于连接内胆的连接部52,该固定部51上设置有固定孔511(该固定孔511可以通过于墙壁上设置钉子,将钉子钩挂于固定孔511中),除了采用固定孔511方式还可以采用吸盘等其它方式进行固定,该连接部52与罐体10可拆卸式配合,于连接部52上对应罐体10之开口111设置有复数个气孔521。

应用于饮料包装领域时,内胆可以直接作为包装部件使用,不需要装载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二实施方式区别在于将第一卡持部12设置于容置腔11之开口111内侧壁上,并省去了第二实施方式中环形壁146结构(如图10至12所示)。于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持部12为四个分布于开口111内侧的挡块,四个挡块朝向与第二卡持部24的齿向相反。第三实施方式中内胆的使用方法及原理为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中内胆的结合。

该内胆的使用方法及原理如下:第一实施方式中,将盖体旋转打开时,端盖上第二卡持部与罐体之第一卡持部处于啮合状态,端盖受限于第一卡持部而不随盖体旋转。从而,在盖体旋转时,端盖自动脱离延伸管而落入罐体中,延伸管内的第二配料也随即落入罐体内的第一配料中形成混合溶液。此时将盖体由罐体上取下,并将罐体放置于瓶子中,混合溶液产生的气味由瓶子上的气孔散发出来。同时也可将罐体与固定座之连接部螺纹配合,以挂在墙壁上使用。

第二实施方式中,将盖体旋转打开时,端盖上第二卡持部与容置座上第一卡持部处于啮合状态,端盖受限于第一卡持部而不随盖体旋转。从而,在盖体旋转时,端盖脱离延伸管而落入罐体之容置腔中,延伸管内的第二配料也随即落入罐体内的第一配料中形成混合溶液。此时将盖体由罐体上取下,第三配料也将暴露于空气中,完成后可将罐体放置于瓶子中,混合溶液产生的气味由瓶子上的气孔散发出来,第三配料的气味也一并散发。同时也可将容置座上端与固定座之连接部螺纹配合,以挂在墙壁上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由罐体和盖体组合构成内胆,将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分设于罐体和盖体中,并将密封第一配料的端盖与罐体逆向固定,旋转打开盖体时,端盖自动脱落。从而,实现第一配料和第二配料的自动混合,配料过程操作简单快捷,为用户提供了方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