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制动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51313发布日期:2020-05-22 20:50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双向制动纠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皮带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向制动纠偏装置。



背景技术:

在皮带输送领域,纠偏装置作为带式输送机标配部件,出现在各种场合、工况中,皮带输送机有多种规格,其形式可分为单轴型与双轴联动型。单轴型:摩擦辊纠偏装置、挡提式纠偏装置;双轴联动型:锥形辊纠偏装置、挡提式双轴四辊纠偏装置、双轴四辊纠偏装置等。日常使用皮带输送机时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纠偏装置灵敏度不高,在进行纠偏的时候,会使得不仅对皮带产生磨损,还会使物料进行输送的时候不能准确的进行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制动纠偏装置,具有在皮带输送过程中,对皮带进行纠偏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双向制动纠偏装置,包括支座和与支座转动连接的托辊支架,所述托辊支架上设有位于托辊支架中间的中间托辊和中间托辊两侧的调节辊,所述中间托辊和调节辊均沿连接轴转动,所述调节辊远离中间托辊的一端设有纠偏辊,所述纠偏辊与调节辊同轴连接,所述纠偏辊与托辊支架之间安设有摩擦片,所述纠偏辊内沿圆周方向阵列有纠偏弹簧,所述纠偏弹簧远离纠偏辊的一端与摩擦片顶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当皮带进行输送过程中发生偏斜时,皮带会与纠偏辊进行顶触,使得纠偏辊在皮带的挤压作用下沿着连接轴进行移动,在纠偏辊进行移动的同时托辊支架绕着支座进行转动,从而使皮带进行纠偏,进而使皮带的输送方向不易发生倾斜;在当皮带在纠偏辊的作用下纠偏后,皮带解除与纠偏辊的顶触,使得纠偏辊在纠偏弹簧的弹力作用下进行复位,皮带此时呈不倾斜的状态进行输送;在当发生偏斜时,根据偏斜的程度不同,会使得纠偏辊移动的距离不同,在当倾斜程度较大时,纠偏辊位移较大,使得纠偏辊与摩擦片的接触更大,使得纠偏辊的阻力变大,从而进行有力的纠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纠偏弹簧外套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包括内筒和套设在内筒外的外筒,所述外筒远离内筒的一端与摩擦片顶触,所述内筒远离外筒的一侧与纠偏辊连接,所述导向筒两端设有封块,所述纠偏弹簧两端分别与封块相向的一侧连接并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纠偏辊在进行纠偏的时候会压缩纠偏弹簧,在纠偏弹簧外套设导向筒,使得纠偏弹簧在受力压缩的时候不易发生倾斜,从而使纠偏弹簧能够保持稳定的压缩状态,进而使得纠偏弹簧起到良好的纠偏作用;通过纠偏弹簧与封块的连接,使得纠偏弹簧能够稳定的位于导向筒内,并且导向筒能够进行压缩,使得在进行纠偏时,在纠偏弹簧受力压缩时,导向筒压缩,使导向筒不易阻碍纠偏弹簧的压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外筒远离内筒的一端与纠偏辊之间设有固定片,所述纠偏辊内壁设有一圈凸缘,所述凸缘与固定片背离摩擦片的一侧与凸缘抵触,所述外筒与固定片之间连接有用于固定导向筒的固定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片一侧与凸缘抵触,固定拨片在纠偏辊内不随纠偏辊的转动而转动,但是可以随着纠偏辊的移动而移动,导向筒通过固定机构与固定拨片进行固定,使得在纠偏辊进行转动时,固定拨片不随着纠偏辊的转动而转动,从而使得位于导向筒内的纠偏弹簧不进行转动,使得纠偏弹簧能够良好的进行纠偏;通过固定机构对导向筒进行固定,使得导向筒方便进行固定和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壳和若干固定拨片,所述固定壳与固定片朝向摩擦片的一侧固定,所述固定拨片沿固定壳内部圆周阵列,所述固定拨片与固定壳之间通过铰接轴连接,所述铰接轴位于固定拨片的中间位置,所述固定拨片与铰接轴之间连接有扭簧,所述导向筒靠近固定壳的一端外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拨片上设有与卡槽卡合的卡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导向筒与固定机构进行固定时,将导向筒的外筒朝向固定壳中进行插合,在导向筒插合进固定壳中的时候,外筒的一端会抵触固定拨片,使得固定拨片绕着铰接轴进行传动,在当导向筒继续朝固定壳内插合时,会使得固定拨片设有卡头的一侧朝向导向筒转动,此时固定拨片与铰接轴连接处的扭簧受力压缩,当固定拨片转动至卡头卡合进卡槽中的时候将导向筒进行固定,使得导向筒不易从固定壳中拔出,从而使得在对皮带进行纠偏的时候,导向筒不易发生位置的移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筒靠近固定拨片的一端外壁圆周阵列有个数与固定拨片一致的卡块,所述卡块对应固定拨片位置开设有供固定拨片穿出的卡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导向筒插合进固定壳的时候,卡块上的卡口与固定拨片位置一致,使得固定拨片能够从卡口中穿出,使得在进行插合的时候卡块不易对插合造成阻碍,并且在当导向筒完全插合进固定壳中的时候,在卡口的作用下,使得导向筒不易在固定壳内发生转动,从而使得导向筒稳定的固定固定拨片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壳对应铰接轴位置穿设有与铰接轴螺纹连接的螺杆,所述铰接轴与固定壳内壁连接有复位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铰接轴通过与复位弹簧的连接固定在固定壳内,螺杆穿设进固定壳内并与铰接轴进行顶触,使得通过螺杆穿设进固定壳内的长度进行调节铰接轴在固定壳内的位置,使得在当固定拨片将导向筒固定在固定内的时候,铰接轴不易发生位置的移动,使得固定拨片牢固的固定住导向筒;在需要将导向筒与固定壳进行拆卸的时候,通过旋转螺杆调节铰接轴的位置,使得铰接轴朝远离导向筒方向移动,从而使得导向筒与固定拨片的接触面不为面接触,进而使得导向筒能够从固定壳中抽出,接触对导向筒的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拨片背离固定壳底部的一侧嵌设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拨片与导向筒之间接触抵紧的时候,嵌设在固定拨片上的橡胶垫起到增强摩擦力的作用,使得通过固定拨片固定导向筒的时候,导向筒不易从固定拨片中拔出,并且橡胶垫使得导向筒不易对固定拨片造成挤压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导向筒两端穿设有限位螺钉,所述限位螺钉穿设进封块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螺钉穿设进导向筒内并穿设进封块内,使得在将纠偏弹簧固定在导向筒内时,纠偏弹簧不易从导向筒内弹出,使得纠偏弹簧在进行纠偏时稳定进行纠偏。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纠偏辊实现对皮带发生偏斜时进行纠偏,由于皮带在发生偏斜时会对纠偏辊产生一定的推力,使得纠偏辊与摩擦片进行接触,使得纠偏辊在转动时受到阻力,并通过阻力对皮带进行纠偏,通过纠偏弹簧使得在对皮带纠偏后使纠偏辊进行复位,从而使得整体能够在皮带发生偏斜时进行纠偏;

2.纠偏弹簧位于导向筒内,使得纠偏弹簧在受力压缩时不易发生偏斜,从而保持良好的纠偏效果;

3.通过固定机构使得导向筒不易与固定片松离,并且使得导向筒不易在纠偏辊内发生移动和转动;

4.通过螺杆与铰接轴的螺纹连接,使得能够对铰接轴的位置进行调节,从而使得能够固定不同外径的导向筒;

5.通过限位螺钉将封块与导向筒进行固定,使得位于导向筒内的纠偏弹簧不易从导向筒内脱离,并且方便将纠偏弹簧固定在导向筒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纠偏辊内部结构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图2中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用于体现图2中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座;11、连接轴;2、托辊支架;3、中间托辊;4、调节辊;5、纠偏辊;51、固定片;52、凸缘;6、摩擦片;7、纠偏弹簧;8、导向筒;81、内筒;82、外筒;83、封块;84、卡块;85、卡口;86、卡槽;87、限位螺钉;9、固定机构;91、固定壳;92、固定拨片;93、铰接轴;94、扭簧;95、复位弹簧;96、螺杆;97、卡头;98、橡胶垫;99、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双向制动纠偏装置,包括支座1、与支座1转动连接的托辊支架2和与托辊之间2连接的连接轴11,托辊支架2上设有位于托辊支架2中间的中间托辊3和位于中间托辊3两侧的两个调节辊4,调节辊4和中间托辊3均沿与托辊支架2固定的连接轴11转动,调节辊4与中间托辊3之间形成有角度,在调节辊4与那里中间托辊3的一端设有纠偏辊5,纠偏辊5与调节辊4同轴连接,中间托辊3、调节辊4纠偏辊5均可以进行转动,在纠偏辊5远离调节辊4的一端与托辊支架2之间安设有摩擦片6,在纠偏辊5内远离摩擦片6的一端设有固定片51,纠偏辊5内壁设有一圈凸缘52(参见图4),固定片51套设在连接轴11上并且背离摩擦片6的一侧与凸缘52抵触,使得纠偏辊5转动时不带动固定片51转动,纠偏辊5沿连接轴移动时带动固定片51沿连接轴11移动,固定片51背离凸缘52的一侧固定有导向筒8,在导向筒8内连接有纠偏弹簧7,导向筒8远离固定片51的一端与摩擦片6顶触,使得在当皮带发生偏斜时,会对纠偏辊5产生一个推力,使得位于纠偏辊5内的纠偏弹簧7压缩,根据弹簧的偏斜量的不同产生的推力大小不同,从而使得纠偏辊5与摩擦片6之间的摩擦力不同,并通过与摩擦片6的阻力对皮带进行纠偏。

参考图3和图5,导向筒8包括内筒81和套设在内筒81外的外筒82,外筒82远离内筒81的一端和内筒81远离外筒82的一端均设有封块83,纠偏弹簧7的两端分别与封块83相向的一侧进行连接,外筒82和内筒81设有封块83的一端均穿设有用于固定封块83的限位螺钉87,使得通过将纠偏弹簧7与封块83进行连接后,将封块83通过限位螺钉87分别与外筒82和内筒81进行固定,使得纠偏弹簧7能够方便的放进导向筒8内,并且方便对纠偏弹簧7进行更换。

参考图3和图6,固定片51与导向筒8之间通过固定机构9进行固定,固定机构9包括与固定片51固定的固定壳91和位于固定壳91内的四个固定拨片92,四个固定拨片92沿固定壳91圆周阵列分布,固定壳91的内壁连接有若干复位弹簧95,复位弹簧95远离与固定壳91连接的一端连接有铰接轴93,任意一个固定拨片92均与铰接轴93转动连接,并且固定拨片92在与铰接轴93连接处连接有扭簧94,使得固定拨片92在不受力时处于水平位置,任意一个固定拨片92的两侧有两个复位弹簧95,使得通过复位弹簧95固定住铰接轴93,从而使与铰接轴93连接的固定拨片92固定在固定壳91内;铰接轴93两端开设有螺纹孔99,螺纹孔99位于复位弹簧95背离固定拨片92的一侧,在固定壳91上穿设有与螺纹孔99螺纹连接的螺杆96,使得通过旋转螺杆96改变铰接轴93在固定壳91内的位置,从而调节固定拨片92在固定壳91内的位置。

参考图5和图6,外筒82远离内筒81的外壁对应固定拨片92的位置设有卡块84,卡块84上开设有卡口85,卡口85的宽度与固定拨片92的宽度一致,使得在当将外筒82与固定壳91插合的时候,固定拨片92受导向筒8插合时的压力,使得固定拨片92绕铰接轴93进行转动,并且从卡口85中穿出;在外筒82外壁上开设有卡槽86,固定拨片92背离外筒82的一侧设有卡头97,当固定拨片92受导向筒8的压力转动至卡头97卡合进卡槽86内的时候不再转动,并且此时固定拨片92处于竖直转态,使得外筒82与固定拨片92固定,此时外筒82不易被拉动,并且由于固定拨片92位于卡口85内,使得外筒82不易进行转动,从而使得外筒82固定牢固,进而使得导向筒8与固定机构9固定牢固;固定拨片92朝向外筒82的一侧嵌设有橡胶垫98,使得固定拨片92与外筒82固定时,橡胶垫98与外筒82贴合,从而增大固定拨片92与外筒82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通过纠偏辊5对皮带进行纠偏,皮带偏斜程度的不同对纠偏辊5的压力大小不同,使得纠偏辊5与摩擦片6之间的摩擦力不同,通过摩擦力对皮带进行纠偏,并且能够良好的对皮带不同的偏斜量进行纠偏;通过位于纠偏辊5内的纠偏弹簧7,使得纠偏辊5在纠偏后能够复位,使得在纠偏后纠偏辊5不与摩擦片6接触,使皮带能够正常运输;通过导向筒8使得纠偏弹簧7在受力时不易发生偏斜,通过固定机构9使得导向筒8能够方便的与固定机构9固定,使得导向筒8能够稳定的为纠偏弹簧7进行导向,导向筒8通过外筒82和内筒81的套设,使得导向筒8能够受力收缩,从而使得内部的纠偏弹簧7能够收缩,进而使得整体能够起到良好的纠偏效果,使得本实用新型具备在皮带进行运输的过程中,对皮带进行纠偏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