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悬剂灌装设备的搅拌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80853发布日期:2020-04-14 19:2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悬剂灌装设备的搅拌回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品灌装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混悬剂灌装设备的搅拌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混悬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于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匀的液体制剂。混悬剂中药物微粒一般在0.5~10μm之间,小者可为0.1μm,大者可达50μm或更大。混悬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粗分散体系,所用分散介质大多数为水,也可用植物油。在混悬剂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已经混配好的混悬剂灌装到药品瓶中,而由于混悬剂本身容易因为沉淀等原因造成固体药物颗粒分布不均匀,从而导致灌装后每瓶药剂的固体药物剂量不同,因此在混悬剂的灌装过程中一般会保持对混悬剂的搅拌以提高其均匀性。

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4368465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混悬液制剂电动搅拌灌装机,包括桶体,桶体顶部开口处设有电动机,电动机与搅拌棒连接,搅拌棒上设有至少一层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至少一根连接杆,连接杆的端部设有扇叶。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混悬剂不论通过雾化使用还是通过服用使用或注射使用,其对于无菌、无杂质的要求都极高,一旦被有害菌种污染,极易导致所有混悬剂报废。而该种敞开式搅拌灌装的方式不但容易落入尘埃等杂质,由于直接与空气接触,空气中的有害菌种可与混悬剂直接接触,使用该设备灌装得到的药剂的无菌化要求无法得到保证,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对混悬剂进行搅拌保持其均匀性的同时还能降低其被细菌污染可能性的灌装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悬剂灌装设备的搅拌回流装置,其具有对混悬剂进行搅拌保持其均匀性的同时还能降低其被细菌污染可能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悬剂灌装设备的搅拌回流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顶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进料管,所述罐体的底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罐体相连通的灌装管,所述罐体上还设置有搅拌机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的底板的内侧壁上的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上转动安装有搅拌件,所述搅拌件包括搅拌环,所述固定杆上周向开设有转槽,所述搅拌环位于所述转槽内,所述搅拌环上安装有从动磁子,所述搅拌环上还安装有搅拌叶;所述罐体上还安装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件的驱动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罐体为密闭状态,进料管和灌装管均直接与罐体相连,而在进行搅拌时,驱动部件通过从动磁子带动搅拌环以固定杆为转轴转动,并带动安装在搅拌环上的搅拌叶转动,以对罐体内的混悬剂进行搅拌,而由于搅拌件位于罐体内部,驱动部件位于罐体外部,其通过磁力进行连接驱动,保持了罐体的相对密闭,因此在对罐体内的混悬剂进行搅拌以保持其均匀性的同时,细菌不容易进入密闭的罐体内,降低了搅拌过程中混悬剂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部件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固定安装在所述罐体的底板的外侧壁上,所述安装座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磁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通过驱动电机带动主动磁子转动,并通过主动磁子带动从动磁子转动,结构简单,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的周侧壁上还周向设置有多个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灌装过程中需要驱动电机一直保持运行状态,因此驱动电机会产生大量热量,而增设的散热片增大了驱动电机的散热面积,从而增强了驱动电机的散热性能,降低了高温对驱动电机寿命和性能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所述驱动电机一端的所述散热片上还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内卡位安装有固定环,所述散热片两侧的所述固定环上还设置有定位块,相邻两个所述定位块形成的定位口与所述散热片卡位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容易因为碰撞变形,而变形后的散热片容易相互接触,从而使散热片的散热面积减小,而增设的固定环可以对散热片形成支撑,减低散热片变形的可能;并通过设置定位块,对散热片形成进一步的支撑,使散热片不易变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所述驱动电机一侧的所述搅拌环上还周向安装有多个连接杆,远离所述搅拌环一端的所述连接杆上还安装有用于连接所述连接杆的连接环;所述连接杆相互远离的一侧上还设置有搅拌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仅在罐体的底板附近进行搅拌,其搅拌效果较差,而增设的连接杆和搅拌片,扩大了搅拌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对罐体内的混悬剂的搅拌效果,提高了其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杆相互靠近的一侧上还设置有螺旋混流叶,且所述螺旋混流叶沿着所述连接杆从所述搅拌环向所述连接环旋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同向搅拌则罐体内的混悬剂会形成漩涡,而固体药物容易聚集在漩涡中心,从而影响混悬剂的均匀性,增设的螺旋混流叶在转动过程中,会对漩涡中心的混悬剂提供向上的力,以推动漩涡中心的混悬剂向上运动,则混悬剂会相互碰撞从而形成湍流,使混悬剂中的固体药物分散的更加均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罐体内设置有液位计,所述进料管上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所述液位计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液位计能够测得罐体内混悬剂的液位,当混悬剂液位过低时,液位计传递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打开,则混悬剂通过进料管流向罐体内。当罐体内的混悬剂液位足够高时,液位计传递信号给电磁阀,电磁阀关闭,则混悬剂停止通过进料管流向罐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远离所述罐体一端的所述进料管上还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与所述进料管相连通,所述回流管的一端连接到储液罐,所述回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到回流泵,所述回流泵与所述储液罐和所述回流管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罐体内的混悬液液位较高时,若进料管中的混悬剂保持静止不动,则进料管中混悬剂的固体药物会沉淀,从而导致再次通过进料管进料时,混悬剂的配比发生改变。通过回流泵保持回流管和储液罐中的混悬剂一直保持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回流管和储液罐中混悬剂的固体药物的均匀性,而电磁阀和回流管之间的进料管由于较短,对于整体的影响较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述电磁阀和所述罐体之间的所述进料管上还设置有稳压阀,所述稳压阀的两端均与所述进料管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混悬剂的灌装时,主要通过混悬剂的压力和灌装时间控制灌装量,则当罐体内的混悬剂需要补充时,直接补充高压混悬剂,会瞬间破坏罐体内混悬剂的压力,从而导致灌装量的变化;增设的稳压阀使补充的混悬剂与罐体内的混悬剂压力相同,降低了补充混悬剂时罐体内混悬剂的压力变化,从而降低了灌装量变化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密闭的罐体上设置通过磁力驱动的搅拌机构,在对罐体内的混悬剂进行搅拌以保持其均匀性的同时,细菌不容易进入密闭的罐体内,降低了搅拌过程中混悬剂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2.通过设置散热片对驱动电机进行散热,增强了驱动电机的散热性能,降低了高温对驱动电机寿命和性能的影响;

3.通过设置搅拌叶、搅拌片和螺旋混流叶提高了罐体内混悬剂的搅拌均匀程度;

4.通过液位计和电磁阀的配合,实现罐体内混悬剂液位的自动控制;

5.通过设置回流泵和回流管,保持储液罐和回流管中混悬剂的流动以保持其均匀性;

6.通过设置稳压阀,使补充入罐体内的混悬剂与罐体内的混悬剂压力差较小,从而降低罐体内混悬剂压力变化导致的灌装量变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罐体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部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11、灌装管;2、搅拌机构;21、固定杆;22、转槽;23、搅拌件;24、搅拌环;25、从动磁子;26、搅拌叶;3、连接杆;31、连接环;32、搅拌片;33、通孔;34、螺旋混流叶;4、驱动部件;41、安装座;42、驱动电机;43、主动磁子;44、散热片;45、限位槽;46、固定环;47、定位块;5、进料管;51、电磁阀;52、液位计;53、稳压阀;54、回流管;55、储液罐;56、回流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混悬剂灌装设备的搅拌回流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底板的外侧壁上设置有与罐体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的灌装管11。

如图2所示,罐体1上还设置有搅拌机构2,搅拌机构2包括固定安装在罐体1的底板的内侧壁上的固定杆21,且固定杆21的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重合。固定杆21上周向开设有环形的限位槽45,固定杆21上还安装有搅拌件23,搅拌件23包括转动安装在限位槽45内的搅拌环24。搅拌环24的周侧壁上等距安装有两个从动磁子25。两个从动磁子25之间的搅拌环24的周侧壁上还等距安装有两个搅拌叶26。

搅拌环24的上表面上还周向等距安装有两个连接杆3,连接杆3与搅拌环24的轴线平行。远离搅拌环24一端的连接杆3上还安装有用于连接连接杆3的连接环31,连接杆3相互远离的一侧上还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搅拌片32,搅拌片32上开设有供混悬液通过的通孔33。连接杆3相互靠近的一侧上还设置有螺旋混流叶34,螺旋混流叶34沿着连接杆3从搅拌环24向连接环31旋进。

如图2和图3所示,罐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搅拌件23的驱动部件4。搅拌部件包括安装座41,安装座41固定安装在罐体1的底板的外侧壁上,安装座41上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42,驱动电机42的转轴上固定安装有主动磁子43,且驱动电机42的转轴的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重合,主动磁子43和从动磁子25通过磁力联动。

驱动电机42的外侧壁上周向设置有多个散热片44,远离驱动电机42一端的散热片44上还开设有限位槽45,限位槽45内卡位安装有固定环46。散热片44两侧的固定环46上还设置有定位块47,两个相邻的定位块47形成的定位口与散热片44卡位连接。

如图1所示,罐体1的顶板上设置有与罐体1的内部空腔相连通的进料管5,进料管5上安装有电磁阀51;罐体1的内部空腔内还安装有液位计52,液位计52与电磁阀51电连接。电磁阀51和罐体1之间的进料管5上还设置有稳压阀53,稳压阀53的两端均与进料管5相连通。

远离罐体1一端的进料管5上还连接有环状的回流管54,回流管54与进料管5相连通,且回流管54的两端分别连接到储液罐55和回流泵56,回流泵56远离回流管54的一端与储液罐55的内部空腔相连通,回流泵56控制混悬剂在回流管54和储液罐55之间循环。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当罐体1内的混悬液液位较高时,液位计52传递信号给电磁阀51,电磁阀51关闭,则混悬剂停止通过进料管5流向罐体1内。若进料管5中的混悬剂保持静止不动,则进料管5中混悬剂的固体药物会沉淀,从而导致再次通过进料管5进料时,混悬剂的配比发生改变。此时保持回流泵56启动,保持回流管54和储液罐55中的混悬剂一直保持循环流动,从而提高回流管54和储液罐55中混悬剂的固体药物的均匀性,而电磁阀51和回流管54之间的进料管5由于较短,对于整体的影响较小。

当罐体1中的液位较低,需要补充混悬液时,液位计52传递信号给电磁阀51,电磁阀51打开,则混悬剂通过进料管5流向罐体1内。直接加入高压的新的混悬液会导致罐体1内的混悬液压力发生变化,而进行混悬剂的灌装时,主要通过混悬剂的压力和灌装时间控制灌装量。当混悬液通过稳压阀53后,补充的混悬剂与罐体1内的混悬剂压力基本相同,降低了补充混悬剂时罐体1内混悬剂的压力变化,从而降低了灌装量变化的可能。

在混悬剂的灌装过程中,为了防止罐体1中的混悬剂固液分布不均,需要进行搅拌。此时,驱动电机42带动主动磁子43转动,并通过主动磁子43带动从动磁子25转动,并使搅拌环24以固定杆21为转轴转动,则安装在搅拌环24上的搅拌叶26转动,以对罐体1内的混悬剂进行搅拌。而增设的连接杆3和搅拌片32,扩大了搅拌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对罐体1内的混悬剂的搅拌效果。

由于搅拌片32和搅拌叶26同向搅拌会使罐体1内的混悬剂会形成漩涡,而固体药物容易聚集在漩涡中心,从而影响混悬剂的均匀性,增设的螺旋混流叶34在转动过程中,会对漩涡中心的混悬剂提供向上的力,以推动漩涡中心的混悬剂向上运动,则混悬剂会相互碰撞从而形成湍流,使混悬剂中的固体药物分散的更加均匀。

搅拌、灌装过程中,由于搅拌件23位于罐体1内部,驱动部件4位于罐体1外部,其通过磁力进行连接驱动,保持了罐体1的相对密闭,因此在对罐体1内的混悬剂进行搅拌以保持其均匀性的同时,细菌不容易进入密闭的罐体1内,降低了搅拌过程中混悬剂被细菌污染的可能。

由于灌装过程中需要驱动电机42一直保持运行状态,因此驱动电机42会产生大量热量,而增设的散热片44增大了驱动电机42的散热面积,从而增强了驱动电机42的散热性能,降低了高温对驱动电机42寿命和性能的影响。而散热片44容易因为碰撞变形,变形后的散热片44容易相互接触,从而使散热片44的散热面积减小,增设的固定环46可以对散热片44形成支撑,减低散热片44变形的可能;并通过设置定位块47,对散热片44形成进一步的支撑,使散热片44不易变形,提高了散热片44的散热稳定性。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