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5850发布日期:2020-05-12 17:4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瓶。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液瓶作为容器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生活场景当中。然而,传统的液瓶需要导出额定容量的液体时,只有经多次倾倒液体,同时从储液瓶的刻度上观察剩余液体量,进而推算倒出液体是否符合所需的额定液体,操作非常麻烦。尽管近年来出现了定量出液的液瓶,但其结构复杂、零件数目较多且生产成本高,不利于液瓶的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瓶,该液瓶能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液瓶,包括:存液腔;排液腔;设置在所述存液腔与所述排液腔之间的补液嘴;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关闭;当所述排液腔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打开,从所述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内。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其补液嘴设置在存液腔与排液腔之间,用于控制连通或截断存液腔与排液腔,在外力作用下,排液腔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排液腔内排出第一体积,此时排液腔内的压力增大,使得排液腔内的压力大于等于存液腔内的压力,补液嘴关闭并阻止排液腔的液体回流到存液腔内;排液腔的体积恢复至原来体积时,排液腔内的压力小于存液腔内的压力,补液嘴打开并从存液腔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排液腔内;由于排液腔内排出的液体和补充的液体相同,所以该液瓶能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且所述补液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液腔的液面高度;所述补液缺口与所述排液腔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

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瓶体,其内壁与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存液腔。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瓶体底部的排液嘴,其内壁与所述瓶体底部之间形成所述排液腔。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的侧部设有弹性变形部,其用于改变所述排液腔的体积。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的底部设有弹性开合缝。

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与所述弹性变形部对应设置的第一按钮;当所述第一按钮被按压时,所述弹性变形部被挤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液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排液嘴的仰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液嘴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补液嘴的仰视图。

【附图标记】

100瓶体110存液腔

200排液嘴210排液腔220弹性变形部

230弹性开合缝240第一气腔

300补液嘴310补液缺口

400底座410夹紧部

500第一按钮

600壁挂固定座

700保护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充分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液瓶,包括:存液腔110;排液腔210;设置在所述存液腔110与所述排液腔210之间的补液嘴300;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排液腔210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所述排液腔210中排出第一体积的液体,此时所述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大于等于所述存液腔110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300关闭;当所述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时,所述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小于所述存液腔110内的压力,所述补液嘴300打开,从所述存液腔110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所述排液腔210内。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其补液嘴300设置在存液腔110与排液腔210之间,用于控制连通或截断存液腔110与排液腔210,在外力作用下,排液腔210体积减小第一体积,相应地从排液腔210内排出第一体积,此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增大,使得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大于等于存液腔110内的压力,补液嘴300关闭并阻止排液腔210的液体回流到存液腔110内;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至原来体积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小于存液腔110内的压力,补液嘴300打开并从存液腔110中补充第一体积的液体到排液腔210内;由于排液腔210内排出的液体和补充的液体相同,所以该液瓶能实现定量出液且结构简单。

如图1、4、5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300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310,且所述补液缺口310的高度高于所述排液腔210的液面高度;所述补液缺口310与所述排液腔210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240。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其补液嘴300的底部设有补液缺口310,且补液缺口310的高度高于排液腔210的液面高度;补液缺口310与排液腔210的液面之间形成有第一气腔240,第一气腔240内的空气阻止存液腔110的液体从补液缺口310进入排液腔210内,补液嘴300处于关闭状态。同时,在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少时,第一气腔240内的空气可以阻止排液腔210内的液体回流到存液腔110内,补液嘴300处于关闭状态;在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原来体积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小于存液腔110内的压力,排液腔210内形成负压,补液嘴300处于打开状态,存液腔110内的液体从补液缺口310处被吸入补充到排液腔210内。

所述补液缺口310的开口不宜过大,开口的尺寸刚好使得存液腔110的液体不从补液缺口310处漏出即可。建议补液缺口310的形状为矩形且尺寸为7mmx0.15mm。

如图1、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补液嘴300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在排液腔210的体积增大的过程中,排液腔210的内部形成负压且对补液嘴300内的液体形成有吸力,补液嘴300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使到补液嘴300端部内的液体的截面积自上而下减小,相应液体流体的压强越大,使得液体快速从补液嘴300补充到排液腔210内,提高补液的效率。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瓶体100,其内壁与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存液腔110。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瓶体100底部的排液嘴200,其内壁与所述瓶体100底部之间形成所述排液腔210。

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200的侧部设有弹性变形部220,其用于改变所述排液腔210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通过挤压弹性变形部220进而减小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少第一体积;然后松开弹性变形部220,弹性变形部220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回复原状,恢复第一体积。因为挤压和松开弹性变形部220时,排液腔210的体积的减少量和增加量相同,所以排液腔210排出的液体和补充的液体体积相同,进而可以实现液体的等量排出。

如图1、2、3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200的底部设有弹性开合缝230。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其排液嘴200的底部设有弹性开合缝230,所述弹性开合缝230未动作时保持关闭状态。在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少的过程中,排液腔210内压力增大,弹性开合缝230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撑开;在排液腔210的体积恢复至原来体积的过程中,弹性开合缝230在其自身弹性的作用下恢复成关闭状态。

如图1、2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排液嘴200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当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少时,排液腔210内的压力开始变大,排液嘴200端部的截面面积自上而下减少使到排液嘴200端部内的液体的截面积自上而下减少,相应液体流体的压强越大,使得液体快速从弹性开合缝230处排出,提高排液效率。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与所述弹性变形部220对应设置的第一按钮500;当所述第一按钮500被按压时,所述弹性变形部220被挤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液瓶,与所述瓶体100底部相连接的底座400,其在所述弹性变形部220的一侧对应设有夹紧部410;所述底座400侧部在所述弹性变形部220远离所述夹紧部410的一侧对应设有按钮安装孔;第一按钮500,其穿设于所述按钮安装孔中;当所述第一按钮500被按压时,所述第一按钮500与所述夹紧部410共同挤压所述弹性变形部220,使得排液腔210的体积减小,进而完成排液动作;松开第一按钮500后,弹性变形部220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回复原状,使得排液腔210的体积增大,进而完成补液动作。弹性变形部220在其弹性的作用下回复原状的同时时进一步将第一按钮500回复原位置,重复多次按压第一按钮500,以实现多次取液。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壁挂固定座600,其端部与所述底座400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其壁挂固定座600与墙面固定,进而使液瓶固定在墙面上,便于液瓶的安装和使用。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所述的液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瓶体100顶部的保护盖700,其端部与与所述瓶体100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液瓶,其保护盖700用于防止灰尘或者毛发等杂质进入到存液腔110内,且存液腔110的液体需要补充时,可以打开保护盖700补充液体。保护盖700与瓶体100铰接,便于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如果本文中使用了“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的话,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晓:“第一”、“第二”的使用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如没有另外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形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形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