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29392发布日期:2020-07-10 15:58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接触网高空作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



背景技术:

接触网高空作业目前主要采取梯车作业的形式,作业人员登上梯车上方作业平台内,梯车下方辅助人员推动梯车沿轨道行进,在作业地点停下梯车,由作业平台内的作业人员对高空接触网进行检修作业。

现有梯车底盘轮距1435mm,轴距1700mm,为保证作业平台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作业平台尺寸为800x700mm,并配有800mm高的护栏,从上而下可视为一个等边梯形,作业人员在作业平台内开展检修作业时空间略显不足,开展部分接近侧面限界的特殊作业例如拉出值调整、定位器更换及弯道处支持定位装置紧固时人员需要紧靠作业平台护栏边缘,上半身探出护栏,产生重心不稳的现象,存在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极端情况下在作业平台内无法开展检修和抢修作业,只能从梯车攀登至接触网支柱上进行作业或申报接触网工程作业车进行作业,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资源且攀登过程中存在高空坠落的风险隐患。

而简单地扩大作业平台则有梯车整体重心不稳、组装时间长、占地面积大、搬运困难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包括板状平台主体,所述平台主体设置在梯车框体的上端或底面;

所述平台主体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梯车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

所述平台主体两端的上表面分别连接有安全绳,所述两端安全绳的另一端与同一承力索连接,两端的安全绳和平台主体形成三角形形状。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多组孔,所述梯车框体的上端的两相对侧边设有多个孔,梯车框体的底面的两相对侧边设有多个孔,所述平台主体和梯车框体之间通过螺栓穿过其上的孔,实现平台主体和梯车框体的上端或底面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支撑杆包括两个丝杆和一个中空管,中空管内设有内螺纹,两个丝杆分别与中空管的两端螺纹连接,实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

或者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包括一个丝杆和一个中空管,中空管设有内螺纹,丝杆和中空管螺纹连接,实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杆通过抱箍与梯车连接,所述抱箍固定在梯车的杆上,支撑杆与抱箍的一端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的材质为金属或钢化玻璃,尺寸为长2.5-3m,宽0.2-0.3m,厚度0.03-0.05m。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的材质为铝,所述平台主体为中空板,中空板的壁厚为3-5mm,中空板内部长度方向每隔30-60mm设有1-2mm厚度的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两端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挂环,所述安全绳固定于平台主体上的固定挂环,所述每端安全绳的数量为2个,所述安全绳的长度为2.6-3m。

进一步的,所述安全绳与承力索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防滑扣环,每个安全绳上都设有紧线器。

进一步的,所述平台主体的两端下表面分别设有挂钩;所述平台主体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层和冷光源警示标志;所述平台主体为可折叠板或为整体板或为伸缩板。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

(1)本申请的便携式扩展延伸作业平台采用可调式丝杆、可调式固定绳索安全带、可调式固定孔,在承力索与梯车作业平台以及扩展延伸作业平台之间形成了稳固的三角形受力结构,确保了扩展延伸作业平台的使用安全可靠,同时大幅度地延伸扩展了原梯车作业平台内人员的作业范围,此外可调式的连接设计可以使该平台在梯车作业平台高度的水平方向自由伸缩,便于作业人员根据现场不同的需要选择。

(2)本申请通过将支撑杆设置为长度可调的杆,且支撑杆的连接方式均设为铰接,实现平台主体在梯车作业平台的位置可调。

(3)本申请的延伸平台,通过在上侧设有安全绳,能够将安全绳与承力索连接,实现延伸平台的良好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本申请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三维示意图。

图2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的主视图。

图3本申请的平台安装在梯车上方中部的三维示意图。

图4延伸平台安装在梯车上方中部的主视图。

图5延伸平台安装在梯车上方一侧的主视图。

图6延伸平台安装在梯车底面中部的主视图。

图7延伸平台安装在梯车底面一侧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滑扣环,2-紧线器,3-安全绳,4-挂钩,5-支撑杆,6-固定螺栓,7-平台本体,8-可调丝杆,9-抱箍,10-固定挂环,11-承力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5所示,一种便携式扩展延伸平台,包括板状平台主体7,所述平台主体7设置在梯车框体的上端或底面;

所述平台主体7两端的下表面分别可转动连接有两个支撑杆5,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与梯车可转动连接,所述支撑,5的长度可调,实现平台主体7位置的可调;

所述平台主体7两端的上表面分别连接有安全绳3,所述两端安全绳3的另一端与同一承力索11连接,两端的安全绳和平台主体形成三角形形状,从而使得平台主体7的固定更稳定。所述平台主体7两端的上表面设有固定挂环11,所述安全绳3固定于平台主体7上的固定挂环,所述每端安全绳的数量为2个,所述安全绳的长度为2.6-3m。所述安全绳3与承力索11连接的一端设置有防滑扣环,实现安全绳3的良好固定,每个安全绳3上都设有紧线器2,从而根据不同的长度需求,调整安全绳的长度。

所述平台主体7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多组孔,所述梯车框体的上端的两相对侧边设有多个孔,梯车框体的底面的两相对侧边设有多个孔,所述平台主体7和梯车框体之间通过螺栓穿过其上的孔,实现螺纹连接。

所述每个支撑杆5包括两个丝杆和一个中空管,中空管内设有内螺纹,两个丝杆分别与中空管的两端螺纹连接,实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

或者,所述支撑杆5包括一个丝杆和一个中空管,中空管设有内螺纹,丝杆和中空管螺纹连接,实现支撑杆的长度可调。

所述支撑杆5通过抱箍9与梯车连接,所述抱箍9固定在梯车的杆上,支撑杆与抱箍9的一端铰接,从而实现支撑杆5与梯车的铰接。

所述平台主体7的材质为金属或钢化玻璃,尺寸为长2.5-3m,宽0.2-0.3m,厚度0.03-0.05m;平台主体7最外侧称重不少于250kg(静态)。

所述平台主体7的材质为铝,所述平台主体7为中空板,中空板的壁厚为3-5mm,为了进一步的增加中空板的称重能力,在中空板内部长度方向每隔30-60mm设有1-2mm厚度的加强筋。

所述平台主体7的两端下表面分别设有挂钩4,当平台主体不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将平台主体7通过挂钩4挂设在梯车上,实现了平台主体7的良好储存。

所述平台主体7的上表面设有防滑层,增加了工作人员操作时的稳定性。

所述平台主体7的侧面四周设有冷光源警示标志,进一步的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所述平台主体7为可折叠板或为整体板或为伸缩板。

实施例1

平台主体7的尺寸:长2600mm,宽250mm,厚50mm

平台主体7的材质:铝合金6063-t5建筑型材质,经过模具挤压一体成型,壁厚4mm,中空部分每50mm间隔加1mm厚同材质加强筋

载重:扩展延伸平台最外侧承重250kg(静态)

平台主体7固定方式:平台主体7距两端310mm处开始加装m8x70mm固定螺栓,固定螺栓按照垂直轨道方向每间距329mm一排等距分布,每排两个固定螺栓延轨道方向均匀分布,平台主体7通过固定螺栓与梯车平台框固定,平台主体7与平台框上部固定时固定在沿轨道方向外框上,与平台框下部固定时,平台框底部外框再加4#角铁,延长板固定在角铁上;平台主体7与梯车本体之间用可调式丝杆结构的支撑杆5连接,支撑杆5一侧为万向接头,与平台主体连接,另一侧为抱箍结构,与梯车本体支撑杆连接,通过调节支撑杆5丝杆改变支撑杆长度,做到平台主体可以在梯车作业平台上延伸至最大长度;

其它附件及安装方式:

平台主体7下侧两端加挂钩4以便于随梯车运输;

平台主体7两端居中位置加2个挂环10,每个挂环10引出2个安全绳3,一端连接挂环10,另一端采用防滑扣环1的方式固定在承力索11上,在承力索11、梯车及平台主体7之间形成稳固的三角形,安全绳3两端采用扣紧防滑措施,防止平台主体7倾斜,安全绳3材质为高强度尼龙,承重500kg,长度为3000mm可调;

平台主体7工作面加装冷光源警示标志,并粘贴防滑塑胶材质的防滑垫。

实施例2

如图6-7所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扩展延伸平台安装在梯车矩形框架的底面,平台主体7长度方向均匀的设置多组孔,梯车框体的底面的两相对侧边设有多个孔,平台主体7和梯车框体之间通过螺栓穿过其上的孔,实现螺纹连接。平台主体7与框体的底面之间设置有l型支架,所述l型支架与框体的外周边和底面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的矩形,实现对平台主体7的良好支撑。

本申请通过在梯车作业平台处安装便携式扩展延伸作业平台,能够快速进行柔性接触网曲线弯道处、支持定位装置的快速检修和抢修,节约作业时间,降低了维护保养的成本;初步计算,在曲线弯道处采用扩展延伸作业平台作业对比使用接触网工程作业车时间缩短30%,且节约了工程作业车燃油及人员成本;对比攀登支柱作业时间缩短了20%且消除了高空坠落的安全隐患;对比可拆卸式梯车作业时间节约了10%且减少搬运重量及存放占地面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