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19086发布日期:2020-05-12 18:03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货物自动输送整理的系统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商行业的快速发展,物流包裹量大幅增长,包裹在物流过程中通常是经过多次中转运输,因此在每个中转站接收到运输来的包裹均需要再进行分拣整理,目前在物流的分拣环节中多数是通过自动化分拣设备来实现分拣的,分拣技术的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但是分拣设备前端的操作将包裹一个一个有序输入才能进行输送分拣,目前在分拣设备的前端的操作,是这样的,所有包裹从运输车上卸下来时是整堆杂乱无序的,相互堆叠的,这样无法直接快速输入分拣设备的,因此需要经过梳理,由人工将包裹一个一个的放到分拣设备前端上输入,这样人工的工作量大,劳动强度高、梳理效率低,效率难于提升,如通过增加人工的方式来提升工作效率,那分拣设备也需增加,这样不仅提高了物流设备投入的成本也增加了人工的成本,且人工成本高,显然这种方式不适于长期操作。

对于上述的问题,目前也有一些自动理货系统的技术提出,但是现有的一些自动理货系统,占用厂房空间大,不利于提供空间利用率,且结构复杂,成本高,也给后期的维护造成困难,在实际理货应用中出现包裹堆叠造成无法分拣、分拣遗漏情况的发生率较高,造成了后续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减少占用空间、梳理效率高可满足梳理需求的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包括包裹进料输送线、包裹分离梳理装置、包裹出料输送线和自动控制系统;

所述包裹进料输送线包括进料输送架、设置在进料输送架上的进料传动机构和设置在进料输送架上有进料传动机构传动的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传动机构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行;

所述包裹分离梳理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在支撑架上的旋转总机构、架设在旋转总机构上由其传动转动的中心转盘和外转盘以及对应围设在外转盘外边沿的防漏围栏,所述中心转盘和外转盘分别由框架和连接在框架上的盘面构成,所述中心转盘和外转盘的盘面均呈向外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设置,所述中心转盘的盘面高于外转盘的盘面并且中心转盘的盘面外边沿对应在外转盘的盘面设置,所述防漏围栏设有对应外转盘盘面外边沿的包裹出口,所述包裹出口上设有包裹导出板,所述包裹进料输送线的输出端对应在中心转盘上方,所述旋转总机构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行,工作时,所述中心转盘与外转盘的转动存在转速差;

所述包裹出料输送线包括出料输送架、设置在出料输送架上的出料传动机构和设置在出料输送架上有出料传动机构传动的出料输送带,所述出料传动机构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行,所述包裹出料输送线的输入端对应包裹出口设置。

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供旋转总机构安装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旋转总机构包括锁固在支撑板上并内环设有第一齿轮环的第一回转支承、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一减速电机、安装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一齿轮环相啮合的第一齿轮、内环设有第二齿轮环的第二回转支承、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二减速电机、安装在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环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外转盘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第一回转支承的内环上,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外环锁固在外转盘的框架内边沿上,所述中心转盘的锁固在第二回转支承的内环上。

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中心盘,所述中心转盘的框架锁固在中心盘上;所述第一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安装环,所述外转盘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安装环上。

所述外转盘包括有多个分级转盘,以中心转盘为中心逐渐扩大直径并且逐渐降低分级转盘的盘面高度的方式布设,相邻的两分级转盘上方的分级转盘的盘面外边沿对应在下方的分级转盘盘面设置,各分级转盘的盘面均呈向外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设置,工作时,所述中心转盘及各分级转盘的转动存在转速差。

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供旋转总机构安装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旋转总机构包括分级旋转机构和中心旋转机构;所述分级旋转机构根据分级转盘的个数设置对应的组数一一对应传动连接,所述分级旋转机构包括锁固设置并内环设有第一齿轮环的第一回转支承、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一减速电机以及安装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一齿轮环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最下方的分级转盘所对应传动连接的分级旋转机构的第一回转支承锁固在支撑板上,最下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第一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相邻的两分级转盘上方的分级转盘的所对应传动连接的分级旋转机构的第一回转支承的外环锁固在下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上;所述中心旋转机构包括内环设有第二齿轮环的第二回转支承、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二减速电机以及安装在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环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外环锁固在最上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上,所述中心转盘锁固在第二回转支承的内环上;所述包裹导出板对应最下方的分级转盘的盘面设置。

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中心盘,所述中心转盘的框架锁固在中心盘上;相邻的两分级转盘下方的分级转盘所对应传动连接的分级旋转机构的第一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安装环,下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安装环上。

所述进料输送带的外表面上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围挡条,两围挡条之间的进料输送带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设有横隔条。

所述进料输送架的底部上布设有万向轮和地撑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上述设备使用时将堆叠杂乱无序的包裹放置到包裹进料输送线上输送至包裹分离梳理装置进行堆叠包裹的分离处理然后再将包裹一一经包裹出料输送线输出,从而实现自动理货的目的,其包裹分离梳理装置呈圆形结构,通过其盘面的倾斜设置及中心转盘和外转盘存在转动的转速差转动方式,从而能够在堆叠的包裹在自动滑落的同时,在下面的包裹先接触外转盘,在转速差的作用下降在下面的包裹与在上面的包裹分离开从而实现堆叠包裹的分离,上述进一步的外转盘为多个分级转盘的结构设置工作原理相同,能够进一步的实现堆叠包裹的分离更加彻底,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结构简单,包裹分离梳理装置呈圆型结构,整体紧凑,可减少占地空间,有利于提高空间利用率,包裹从输入到梳理分离到输出的梳理效率高,梳理效果较佳,可满足物流包裹的梳理需求,过程中可无需人工介入操作工作,自动化效果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有利于降低企业人工成本,机械结构运行稳定,方便拆装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中分离梳理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中中心转盘、外转盘和旋转总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包裹进料输送线1;进料输送架11;定向滑轮111;万向轮112;

地撑机构113;进料传动机构12;围挡条121;横隔条122;进料输送带13;

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支撑架21;支撑板211;旋转总机构22;

第一回转支承221;第一齿轮环2211;第一减速电机222;

第一齿轮223;第二回转支承224;第二齿轮环2241;

第二减速电机225;第二齿轮226;安装环227;中心盘228;

中心转盘23;外转盘24;防漏围栏25;包裹出口251;包裹导出板252;

包裹出料输送线3;出料输送架31;出料传动机构32;出料输送带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自动理货系统设备,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从设备大结构上分可分为,包括包裹进料输送线1、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包裹出料输送线3和自动控制系统(图中不可见);所述包裹进料输送线1为本系统设备的前端处理环节用于堆叠杂乱无序的包裹输送,所述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为本系统设备的中间处理环节用于将堆叠杂乱无序的包裹进行梳理为单件然后有序输出,所述包裹出料输送线3则为本系统设备的后段处理环节,即将梳理后单独的包裹一一顺序输出,这里输出后可直接连接到分拣设备的前端上,所述自动控制系统即为本实用新型设备中电子部件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该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控制系统,对机械自动化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一种很基础的控制系统,本实施例中对自动控制系统不再进行详细描述,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一下其他部分的机械结构位置连接关系。

所述包裹进料输送线1,如图1和图3所示,包括进料输送架11、设置在进料输送架11上的进料传动机构12和设置在进料输送架11上有进料传动机构12传动的进料输送带13;本实施中包裹的进料输送是低处往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的中心高处输送的,因此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输送架11是梯形状,所述进料输送带13依次为前端水平输送段、倾斜上升输送中段和后端水平输送段,进料输送架11上在对应进料输送带13的前进转向处设有定向滑轮111压住输送带13的侧边位置,从而使得进料输送带13在进料输送架11的上表面形成三段输送的结构,为利于输送时包裹的稳定性,使其不易滑落,本实施例中的进料输送带12的外表面上长度方向的两侧边分别设有围挡条121,两围挡条121之间的进料输送带12的外表面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布间隔设有横隔条122,通过两围挡条121可在侧面上阻挡包裹从侧边掉落,通过多条横隔条122可在输送前进方向上阻挡包裹滑落,从而达到效果;所述进料传动机构12可采用现有输送线中常用的技术方式或现已知的传动方式,例如最简单的采用辊轴、齿轮、电机、链条等的部件配合来实现传动进料输送带13,所述进料传动机构12的电机则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行;另外,本是实用新型中,为达到包裹输入操作可不同方位进行,本实施例中所述进料输送架11的底部上布设有万向轮112和地撑机构113,万向轮112的设置即能够方便人工推动包裹进料输送线1整体移动位置,而地撑机构113则用于确保包裹进料输送线1在确定工作位置后的稳定,不会被随意移动位置,地撑结构113可采用现有产品,市场上可直接采购得到,本实施例中就不再详细描述。

所述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如图1、图2、图4和图5所示,包括支撑架21、设置在支撑架21上的旋转总机构22、架设在旋转总机构22上由其传动转动的中心转盘23和外转盘24以及对应围设在外转盘24外边沿的防漏围栏25,工作时,所述中心转盘23与外转盘24的转动存在转速差;所述防漏围栏25如图中所示,所述中心转盘23和外转盘24分别由框架和连接在框架上的盘面构成,框架可采用方形空性型钢制作,盘面可采用钢板,结构强度更高更耐用,由于中心转盘23和外转盘24均为圆形状,整个圆形直径较大,为方便拆装,可采用为多个扇形部件组合构成;所述中心转盘23和外转盘24的盘面均呈向外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设置,所述中心转盘23的盘面高于外转盘24的盘面并且中心转盘23的盘面外边沿对应在外转盘24的盘面设置,该结构形成了从中心转盘23至外转盘24错层的锥形面结构,工作时,所述包裹进料输送线1的输出端是对应在中心转盘23上方的,包裹从中心转盘23的上方掉下落在中心装盘23上,因此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使得包裹在进入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后能够自动滑落,且有利于堆叠的包裹在中心转盘23与外转盘24的转动存在转速差的作用下更好的分离;所述防漏围栏25可为有多片拼接而成,方便拆装,其作用效果顾名思义,用于放置包裹从外转盘24的外边沿滑落,注意以能够实现其作用效果为宜,具体构成结构本实用新型中不具体限定,但包裹最终是要输出的,因此,所述防漏围栏25设有对应外转盘24盘面外边沿的包裹出口251,以供包裹在梳理为单独件后输出,为确保包裹能够在外转盘24转动时从包裹出口251输出,所述包裹出口251上设有包裹导出板252,如图中所示,所述包裹导向板252立向一侧边连接在包裹出口251不阻挡输出的一侧边上,另一侧边靠近外转盘24盘面的内边沿设置,包裹导出板252的下边沿为与外转盘24盘面对应切斜靠近设置,并且包裹导出板252相对于中心转盘23的转动中轴线是呈非径向便于包裹导出的倾斜设置。

所述支撑架21包括有供旋转总机构22安装设置的支撑板211,如图中所示的为一水平板固定设置,所述旋转总机构22包括锁固在支撑板211上并内环设有第一齿轮环2211的第一回转支承221、安装在支撑板211上的第一减速电机222、安装在第一减速电机222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一齿轮环2211相啮合的第一齿轮223、内环设有第二齿轮环2241的第二回转支承224、安装在支撑板211上的第二减速电机225以及安装在第二减速电机225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环224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226;这里第一回转支承221和第二回转支承224即为支撑轴承,其外环固定设置,其设有齿轮结构的内环则为可相对外环转动,从而实现传动转动,图中由第二齿轮环2241与支撑板211之间高度间隔有一定距离,所述支撑板211上设有供第二减速电机225安装设置的电机座,以使得传动平稳;所述外转盘24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第一回转支承221的内环上,图中所示的,所述第一回转支承221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安装环227,所述外转盘24的框架内边沿是锁固在安装环227上,通过安装环227的连接能够使得外转盘24的安装锁固更稳定,所述第二回转支承224的外环锁固在外转盘2224的框架内边沿上,所述中心转盘23的锁固在第二回转支承224的内环上,所述第二回转支承224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中心盘228,所述中心转盘23的框架锁固在中心盘228上,中心盘228为一圆盘,其外边沿锁固连接在第二回转支承224的内环上,其上表面的中心处设有t型中心柱用于中心转盘23的盘面内端设置在t型中心柱的横臂下方,可起到该内端的保护作用。所述旋转总机构22中的第一减速电机222第二减速电机225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行,通过控制第一减速电机222第二减速电机225的不同转速即可达到中心转盘23与外转盘24的转动产生转速差的效果,从而达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目的和有益效果。

所述包裹出料输送线3包括出料输送架31、设置在出料输送架31上的出料传动机构32和设置在出料输送架31上有出料传动机构32传动的出料输送带33,所述出料传动机构32由自动控制系统控制运行,所述包裹出料输送线3的输入端对应包裹出口251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包裹出料输送线3可采用现有技术的输送线3这里就不再详细描述结构和具体限定。

本实用新型中,为使得包裹的分离梳理更彻底,达到更好的分离梳理效果,可在上述实施例结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上的改进设置达到所需效果。如下述方技术式,下面详细描述的技术方案,虽没有附图,但是与上述实施例原理相同可通过下面的内容描述来结合上述实施例及附图来推理构想出技术方案。

所述外转盘包括有多个分级转盘,分级转盘同样的主要有框架和盘面构成,以中心转盘为中心逐渐扩大直径并且逐渐降低分级转盘的盘面高度的方式布设,相邻的两分级转盘上方的分级转盘的盘面外边沿对应在下方的分级转盘盘面设置,各分级转盘的盘面均呈向外向下倾斜的倾斜面设置,工作时,所述中心转盘及各分级转盘的转动存在转速差,如此即通过将外转盘的多个分级转盘,将堆叠的包裹在层层下滑落的过程中实现分离彻底。对于这种设有多个分级转盘的外转盘其旋转总机构也需进行相应结构的改进设置,不同与上面实施例的旋转总机构,但原理相同。

具体的是这样的:所述支撑架包括有供旋转总机构安装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旋转总机构包括分级旋转机构和中心旋转机构;所述分级旋转机构根据分级转盘的个数设置对应的组数一一对应传动连接,所述分级旋转机构包括锁固设置并内环设有第一齿轮环的第一回转支承、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一减速电机以及安装在第一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一齿轮环相啮合的第一齿轮;最下方的分级转盘所对应传动连接的分级旋转机构的第一回转支承锁固在支撑板上,最下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第一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相邻的两分级转盘上方的分级转盘的所对应传动连接的分级旋转机构的第一回转支承的外环锁固在下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上;所述中心旋转机构包括内环设有第二齿轮环的第二回转支承、安装在支撑板上的第二减速电机以及安装在第二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上并与第二齿轮环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外环锁固在最上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上,所述中心转盘锁固在第二回转支承的内环上;所述包裹导出板对应最下方的分级转盘的盘面设置。上述结构与前面的实施例的旋转总机构的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在分级旋转机构上述是层层叠加的方式设置,通过各第一减速电机转速调整不同实现各分级转盘的转速差,上述结构在包裹分离梳理装置2上增加了层高和直径,整体结构结构稳固,工作运行时稳定不易出现故障。

所述第二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中心盘,所述中心转盘的框架锁固在中心盘上,作用效果同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同名称部件的作用效果;相邻的两分级转盘下方的分级转盘所对应传动连接的分级旋转机构的第一回转支承的内环上端面上锁固有安装环,下方的分级转盘的框架内边沿锁固在安装环上,作用效果同上面的实施例中相同名称部件的作用效果。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