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4427发布日期:2020-05-08 13:1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传输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



背景技术:

皮带输送机在农业、工矿企业和交通运输业中广泛用于输送各种物品,输送带能连续化、高效率、大倾角运输,输送带操作安全,输送带使用简便,维修容易,运费低廉,并能缩短运输距离,降低工程造价,节省人力物力。目前在车间流水装配线上,广泛采用皮带传输的方式用于对产品的加工和组装,而目前有着相当多的产品加工需要对其不同面进行操作,特别是盒状的喷绘产品,这类产品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是在一条流水线(传输线)上加工一个面,然后进入下一流水线(传输线)时进行第二个面的加工,此时从第一面的加工到第二个面的加工需要对产品进行旋转,以改变产品在传输线上的方位变化。现有的皮带传输线中,盒状的喷绘产品在皮带传输线的直角转弯时(即从一条流水线进入下一条流水线),其相对于传输线的位置是没有改变的,相当于从横向传输进入竖向传输时,产品的方位没有变化;而先有的解决方法是通常是采用人为的方式进行对产品的旋转,此种方式耗时耗力,而且人工成本高,因此,急需一种可以使用在皮带传输线上的产品旋转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本实用新型能够在皮带传输的线路上对产品的方位进行旋转改变,方便产品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提高效率,节省人工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包括第一皮带传输装置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所述第一皮带传输装置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之间设有物料旋转装置;所述的物料旋转装置包括架体,架体的脚柱上设有电机,电机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的端部设有第一锥齿轮;所述架体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支架,第一安装支架上穿设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一端设有不完全齿轮,第二转轴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所述架体上设有多根第三转轴,第三转轴上穿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转轴的端部穿过架体的侧壁设有带轮,且位于最内侧的第三转轴的端部还设有与不完全齿轮相配合的转动齿轮;所述带轮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所述架体上还设有多根与第三转轴呈十字形交错的撑条,撑条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轴承块,轴承块上穿设有第四转轴,第四转轴的上端设有物料支撑装置,第四转轴的下端设有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一安装支架的上端设有延伸块,延伸块上设有第五转轴,第五转轴的下端设有第五锥齿轮,第五转轴的上端设有主动轮;所述架体侧壁的中部设有安装块,安装块上设有第六转轴,第六转轴上设有与主动轮相配合的从动轮和用于推动物料进入第二皮带传输装置的曲柄装置;所述第二锥齿轮分别与第一锥齿轮和第五锥齿轮相啮合。

上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架体的脚柱上还设有固定架,第一转轴经固定架固定。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架体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支架,位于最内侧的第三转轴穿设过第二安装支架;所述转动齿轮位于第二安装支架与架体之间,带轮位于第二安装支架的外侧。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物料支撑装置包括一与第四转轴相固定的第一连接块,第一连接块的两侧分别设有滚轮,滚轮最上端与第一皮带传输装置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中的传输皮带处于同一水平面。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曲柄装置包括固定在第六转轴上的转盘,转盘上设有连杆,连杆的端部铰接有第二连接块,第二连接块上设有推杆,推杆的前端部设有推块。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端设有槽口,连杆的端部设置在槽口内并经销连接;所述推杆的后端部为u型且经焊接的方式卡设在连接块上。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第五锥齿轮的齿数之比为1:1:1;所述不完全齿轮与转动齿轮的的齿数之比为1:4;所述第三锥齿轮和第四锥齿轮的齿数之比为1:1。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第一皮带传输装置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之间呈直角形。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第三转轴的数量为3-8根,所述撑条的数量为2-5根。

前述的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所述第三转轴的数量为5根,所述撑条的数量为3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物料旋转装置用于对产品的方位进行旋转,通过电机带动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锥齿轮转动,第一锥齿轮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与第二锥齿轮相固定的第二转轴随之转动,带动不完全齿轮转动,不完全齿轮在转动至齿牙与转动齿轮相啮合时,由转动齿轮带动位于最内侧的第三转轴转动,最内侧的第三转轴通过带轮和传动带则带动其余的第三转轴一同转动,此时第三转轴上设置的第三锥齿轮随第三转轴共同转动;在架体的撑条上设置的第四转轴通过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的方式,从而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旋转,由此可以使得物料支撑装置进行旋转;产品通过第一皮带传输装置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进入物料旋转装置内,并置于物料支撑装置上,通过物料支撑装置的旋转来进行方位的改变;当不完全齿轮与转动齿轮分离的时间内,产品旋转完毕;而由于第二锥齿轮是一直转动的,此时带动第五锥齿轮转动,使得第五转轴和主动轮继续转动,通过主动轮与第六转轴上的从动轮的传动连接,使得第六转轴转动,带动曲柄装置运行,进而将产品从物料支撑装置上推向第二皮带传输装置内,由此在皮带传输的线路上对产品的方位进行旋转改变,方便产品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式进行对产品的自动方位旋转,无需人工的参与,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通过设置固定架,使电机的传输更为的平稳;通过采用滚轮的方式来设置物料支撑装置的结构,可以减少产品在物料支撑装置上的摩擦,方便曲柄装置的推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物料支撑装置和第三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不完全齿轮和转动齿轮的结构示意图a;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b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曲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产品旋转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皮带传输装置,2-第二皮带传输装置,3-物料旋转装置,4-架体,5-电机,6-第一转轴,7-第一锥齿轮,8-第一安装支架,9-第二转轴,10-不完全齿轮,11-第二锥齿轮,12-第三转轴,13-第三锥齿轮,14-带轮,15-转动齿轮,16-传动带,17-撑条,18-轴承块,19-第四转轴,20-物料支撑装置,21-第四锥齿轮,22-延伸块,23-第五转轴,24-第五锥齿轮,25-主动轮,26-安装块,27-第六转轴,28-从动轮,29-曲柄装置,30-固定架,31-第二安装支架,32-第一连接块,33-滚轮,34-转盘,35-连杆,36-第二连接块,37-推杆,38-推块,39-槽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自动旋转皮带传输线,如图1-6所示,包括第一皮带传输装置1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所述第一皮带传输装置1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之间呈直角形,并在直角处设有物料旋转装置3;所述的物料旋转装置3包括架体4,架体4的脚柱上设有电机5,电机5的输出端设有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的端部设有第一锥齿轮7;所述架体4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一安装支架8,第一安装支架8上穿设有第二转轴9,第二转轴9的一端设有不完全齿轮10(即齿轮上只有一部分具有齿牙,另外一部分无齿牙),第二转轴9的另一端设有第二锥齿轮11;所述架体4上设有5根第三转轴12,第三转轴12上穿设有3个均匀排列的第三锥齿轮13;所述第三转轴12的端部穿过架体4的侧壁设有带轮14,且位于最内侧的第三转轴12的端部还设有与不完全齿轮10相配合的转动齿轮15;所述带轮14之间连接有传动带16;所述架体4的上端一侧设有第二安装支架31,位于最内侧的第三转轴12穿设过第二安装支架31;所述转动齿轮15位于第二安装支架31与架体4之间,带轮14位于第二安装支架31的外侧。所述架体4上还设有3根与第三转轴12呈十字形交错的撑条17,撑条17上设有多个均匀排列的轴承块18,轴承块18上穿设有第四转轴19,第四转轴19的上端设有物料支撑装置20,第四转轴19的下端设有与第三锥齿轮13相啮合的第四锥齿轮21;所述第一安装支架8的上端设有延伸块22,延伸块22上设有第五转轴23,第五转轴23的下端设有第五锥齿轮24,第五转轴23的上端设有主动轮25;所述架体4侧壁的中部设有安装块26,安装块26上设有第六转轴27,第六转轴27上设有与主动轮25相配合的从动轮28和用于推动物料进入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的曲柄装置29;所述曲柄装置29包括固定在第六转轴27上的转盘34,转盘34上设有连杆35,连杆35的端部铰接有第二连接块36,第二连接块36上设有推杆37,推杆37的前端部设有推块38;所述连接块36的下端设有槽口39,连杆35的端部设置在槽口39内并经销连接;所述推杆37的后端部为u型且经焊接的方式卡设在连接块36上;所述第二锥齿轮11分别与第一锥齿轮7和第五锥齿轮24相啮合。其中第二锥齿轮11、第一锥齿轮7、第五锥齿轮24的齿数之比为1:1:1,即第一转轴6转动一周时,第二转轴9和第五转轴23也是转动一周,所述不完全齿轮10与转动齿轮15的的齿数之比为1:4,即不完全齿轮10有齿轮部分与转动齿轮15相啮合转动时,不完全齿轮10带动转动齿轮15转动1/4圈;所述第三锥齿轮13和第四锥齿轮21的齿数之比为1:1,也就是说转动齿轮15转动1/4圈时,带动第三转轴12转动90°,第三转轴12通过第三锥齿轮13和第四锥齿轮21作用带动物料支撑装置20旋转90°。当不完全齿轮10与转动齿轮15分离的时间内,产品旋转完毕;而由于第二锥齿轮11是一直转动的,此时带动第五锥齿轮24转动,使得第五转轴23和主动轮25继续转动,通过主动轮25与第六转轴27上的从动轮28的传动连接,使得第六转轴27转动,带动曲柄装置29运行,进而将产品从物料支撑装置20上推向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内。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的方式,可以将第一皮带传输装置1上的物件旋转至如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上的方位状态1或方位状态2,其方位状态1和方位状态2的区别在于物料支撑装置的旋转方向不同而已,即顺时针旋转后变为方位状态1,逆时针旋转时变为方位状态2,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方式在皮带传输的线路上对产品的方位进行自动旋转改变,方便产品进行下一工序的加工,而且无需人工的参与,节省了人力资源,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述架体4的脚柱上还设有固定架30,第一转轴6经固定架30固定,使电机的传输更为的平稳。

所述物料支撑装置20包括一与第四转轴19相固定的第一连接块32,第一连接块32的两侧分别设有滚轮33,滚轮33最上端与第一皮带传输装置1和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中的传输皮带处于同一水平面,采用滚轮的方式来设置物料支撑装置20的结构,可以减少产品在物料支撑装置上的摩擦,方便曲柄装置的推动。

工作原理

通过电机5带动第一转轴6上的第一锥齿轮7转动,第一锥齿轮7带动第二锥齿轮11转动,与第二锥齿轮11相固定的第二转轴6随之转动,带动不完全齿轮10转动,不完全齿轮10在转动至齿牙与转动齿轮15相啮合时,由转动齿轮15带动位于最内侧的第三转轴12转动,最内侧的第三转轴12通过带轮14和传动带16则带动其余的第三转轴12一同转动,此时第三转轴12上设置的第三锥齿轮13随第三转轴12共同转动;在架体4的撑条17上设置的第四转轴19通过第四锥齿轮21与第三锥齿轮13相啮合的方式,从而可以在竖直方向上旋转,由此可以使得物料支撑装置20进行旋转;产品通过第一皮带传输装置1后由于惯性的作用进入物料旋转装置3内,并置于物料支撑装置20上,通过物料支撑装置20的旋转来进行方位的改变;当不完全齿轮10与转动齿轮15分离的时间内,产品旋转完毕;而由于第二锥齿轮11是一直转动的,此时带动第五锥齿轮24转动,使得第五转轴23和主动轮25继续转动,通过主动轮25与第六转轴27上的从动轮28的传动连接,使得第六转轴27转动,带动曲柄装置29运行,进而将产品从物料支撑装置20上推向第二皮带传输装置2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