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7135发布日期:2020-06-05 19:39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扶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每一部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都设有供乘客扶手之用的扶手装置,该扶手装置包括扶手导轨和扶手带,其中扶手带的运行方向与梯级踏板相同,且扶手带的截面呈c型。

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为了使得扶手带运行稳定,一般在扶梯内部设有一个松紧调节装置,而且紧调节装置所对应的位置是没有扶手导轨的,因此,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作用在扶手带的外侧,驱使扶手带进行上下位置调整,进而实现松紧调节。

然而,在扶手带进入松紧调节之前,扶手带脱离扶手轨道的后可能造成变形,若此时直接进行张紧调节可能进一步增大扶手带变形量,一旦调节后的扶手带与扶手导轨配合时,会造成扶手带的位置不正,不利于扶手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卡带,进而引发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其对应设置在扶梯的内部且对应设置张紧调节位置处,扶手带的截面呈c型,且位于扶梯内部的扶手带自c型的开口朝上向张紧调节机构运动,校准机构包括沿着扶手带宽度方向水平支撑在扶手带底部的底撑滚筒、设置在底撑滚筒上方且能够沿着底撑滚筒长度方向相向运动的两个边撑滚筒,其中两个边撑滚筒的滚轴竖直设置,且两个边撑滚筒的相对外侧形成两个支撑面,两个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扶手导轨上扶手带的c型开口的宽度;两个边撑滚筒设置在扶手带移动的路径上,且自扶手带的c型开口插入c型内部、自两个支撑面滚动支撑在扶手带的c型开口的两端面上。

优选地,相向运动的两个边撑滚筒和位于底部的底撑滚筒构成一组校准单元;校准机构具有多组校准单元,且多组校准单元沿着扶手带移动至路径均匀间隔分布。进一步确保扶手带形状与处于扶手导轨上的扶手带形状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校准机构还包括沿着底撑滚筒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扶手带移动路径上方的定位杆、分别将边撑滚筒的滚轴滑动连接在的定位杆上的杆套、以及驱动两个杆套相向运动的驱动件。

优选地,定位杆截面呈三角形或多边形,杆套上形成与定位杆截面匹配的槽。这样一来,限制了杆套只能沿着定位杆的长度方向横移运动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先方面,驱动件包括与定位杆平行设置的双头螺纹杆、分别与双头螺纹杆上两个正反向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用于驱动双头螺纹杆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单元,其中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所对应侧杆套的下部和滚轴的上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驱动单元包括固定在定位杆上且能够正反向转动的马达、设置在双头螺纹杆中部的传动齿轮、设置在马达输出端部的输出齿轮,其中输出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先方面,在扶手带移动路径的相对两侧设有侧板,定位杆自两端部固定在两侧侧板上;底撑滚筒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板之间。

优选地,在侧板的相对内侧设有轴承座,双头螺纹杆的两端部通过轴承设置在轴承座上。

优选地,底撑滚筒通过滚动轴承设置在底撑辊轴上,底撑辊轴自两端部固定在两侧侧板上。

此外,边撑滚筒的长度大于扶手带c型开口处的厚度;且边撑滚筒和底撑滚筒均能够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设置。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底撑滚筒和两个边撑滚筒的设置,使得经过的c型扶手带保持在扶手导轨上的运动趋势进入张紧调节,从而大幅降低扶手带的变形概率,进而防止卡带的现象发生,结构简单,实施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底撑滚筒;

2、边撑滚筒;a、滚轴;

3、侧板;

4、定位杆;

5、杆套;

6、驱动件;60、双头螺纹杆;61、第一螺母;62、第二螺母;63、驱动单元;630、马达;631、传动齿轮;632、驱动齿轮;

7、轴承座;

8、轴座;

f、扶手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上的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扶手带张紧调节之前的校准机构,其对应设置在扶梯的内部且对应设置张紧调节位置处,扶手带f的截面呈c型,且位于扶梯内部的扶手带f自c型的开口朝上向张紧调节机构运动。

校准机构包括沿着扶手带f宽度方向水平支撑在扶手带底部的底撑滚筒1、设置在底撑滚筒1上方且能够沿着底撑滚筒1长度方向相向运动的两个边撑滚筒2,其中两个边撑滚筒2的滚轴竖直设置,且两个边撑滚筒2的相对外侧形成两个支撑面,两个支撑面之间的距离等于位于扶手导轨上扶手带f的c型开口的宽度;两个边撑滚筒设置在扶手带f移动的路径上,且自扶手带f的c型开口插入c型内部、自两个支撑面滚动支撑在扶手带的c型开口的两端面上。

具体的,相向运动的两个边撑滚筒2和位于底部的底撑滚筒1构成一组校准单元;校准机构具有多组校准单元,且多组校准单元沿着扶手带移动至路径均匀间隔分布。进一步确保扶手带形状与处于扶手导轨上的扶手带形状相同。

校准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扶手带f移动路径相对两侧的侧板3、沿着底撑滚筒1长度方向延伸并设置在扶手带移动路径上方的定位杆4、分别将边撑滚筒2的滚轴滑动连接在的定位杆4上的杆套5、以及驱动两个杆套5相向运动的驱动件6。

具体的,底撑滚筒1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地设置在两个侧板3之间。

本例中,底撑滚筒1通过滚动轴承设置在底撑辊轴上,底撑辊轴自两端部通过轴座8固定在两侧侧板3上。也就是说,底撑滚筒1是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设置。

定位杆4自两端部固定在两侧侧板3上。

定位杆4截面呈四边形,杆套5上形成与定位杆截面匹配的槽。这样一来,限制了杆套5只能沿着定位杆4的长度方向横移运动了。

驱动件6包括与定位杆4平行设置的双头螺纹杆60、分别与双头螺纹杆60上两个正反向螺纹配合的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用于驱动双头螺纹杆60绕自身轴线转动的驱动单元63,其中第一螺母61和第二螺母62分别与所对应侧杆套5的下部和滚轴的上部固定连接。

在侧板3的相对内侧设有轴承座7,双头螺纹杆60的两端部通过轴承设置在轴承座7上。

驱动单元63包括固定在定位杆4上且能够正反向转动的马达630、设置在双头螺纹杆60中部的传动齿轮631、设置在马达630输出端部的输出齿轮632,其中输出齿轮632与传动齿轮631相啮合。

此外,边撑滚筒2的长度大于扶手带f的c型开口处的厚度,且边撑滚筒2通过轴承设置自由转动设置在滚轴a上,其中滚轴a竖直设置。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的实施例。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