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1791发布日期:2020-06-30 20:05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搬运叉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



背景技术:

化工原料通常使用塑料桶进行储存,其重量较大,仅靠人工难以搬运。目前市面上通常采用叉车来搬运塑料桶,并通过叉车上的旋转机构旋转塑料桶来倒出原料,这样可降低塑料桶的搬运难度。

然而,目前的塑料桶搬运叉车仍存在以下问题:1)叉车上的夹持机构仅通过施压提供的摩擦力来防止塑料桶掉落,对塑料桶的夹持稳定性较差;当叉车发生震动时,塑料桶很容易就从夹持机构上掉落,对塑料桶的冲击大,塑料桶容易出现裂纹并导致桶内原料流失;2)夹持机构进行旋转并让塑料桶内的原料倒出时,此时夹持机构的顶部斜向下;由于夹持机构仅通过施压提供的摩擦力来固定塑料桶,塑料桶在倒出原料时容易因震动而从夹持机构的顶部斜向下滑落,不仅容易导致原料浪费、塑料桶破损,还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存在安全隐患;3)传统的油桶开口处通过搬运叉车上的夹子限位,夹子的张开口朝下夹在油桶开口处;而对于开口为法兰结构的塑料桶,则无法通过传统搬运叉车上的夹子进行有效限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其在运输和倾倒塑料桶原料时,能有效避免塑料桶意外掉落,安全性高,而且避免了原料浪费和塑料桶破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有桶体提升装置,所述桶体提升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持架、支架和升降机构;所述夹持架与支架之间为旋转连接;所述支架上设有夹持架的旋转调节机构;夹持架上还设有桶底承托架和桶顶限位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与支架之间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所述桶底承托架和桶顶限位架设置在第一夹持部和/或第二夹持部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桶顶限位架包括上下延伸且与塑料桶侧壁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条;第一限位条的顶部设有向夹持架中部横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条;第一限位条的中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第三限位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包括三片通过铰链依次铰接的夹持板;支架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对应的第一轴承座;位于所述三片夹持板中间的夹持板通过转轴与所述第一轴承座插接;第一夹持部外侧的夹持板边缘与第二夹持部外侧的夹持板边缘之间通过拉紧机构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旋转调节机构包括壳体、杆体和手轮,壳体内设有增矩齿轮组;所述手轮通过杆体与增矩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增矩齿轮组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转轴连接;壳体与所述支架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增矩齿轮组包括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齿轮和第四齿轮;所述杆体与第一锥齿轮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第二锥齿轮与第三齿轮同轴连接,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啮合,且第四齿轮直径大于第三齿轮;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夹持部的转轴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气缸和链条,气缸的缸体与车体连接,气缸的推杆朝上且推杆端部设有链轮;所述链条一端与支架连接,另一端绕过链轮顶部的轮面与车体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和上下布置的导轨,所述导轨与支架滑动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车体上设有扶手;导轨的数量为两条,两条导轨的上部之间连接有防护网;所述底座上设有滚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的优点为:

1、该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通过夹持架夹住塑料桶,通过夹持架上的桶底承托架和桶顶限位架分别对塑料桶的底部和顶部进行限位。其既避免了塑料桶在运输过程中从夹持架底部掉落,而且在叉车通过旋转调节机构使夹持架带动塑料桶翻转并倾倒原料时,又避免了塑料桶从夹持架顶部斜向下滑落,提高了塑料桶搬运和原料倾倒时的工作稳定性,有效防止原料浪费和塑料桶的损坏,避免掉落的塑料桶或原料伤害到生产人员,提高生产安全性。

2、第二限位条挡在塑料桶开口法兰处。由于塑料桶的直径由中部向顶部开口处逐渐收窄,通过让第一限位条与塑料桶的侧壁相适配,可缩短第二限位条所需的长度。第二限位条与塑料桶开口法兰接触的位置更靠近第一限位条,第二限位条与第一限位条的连接处不容易变形,保持桶顶限位架的结构稳定性。同时第一限位条也能起到一定的限制塑料桶下滑的作用。第三限位条能减少塑料桶上部的晃动幅度。

3、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包括三片通过铰链依次铰接的夹持板。通过拉紧机构收紧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相对边缘的间距从而夹紧塑料桶时,由于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均为分体结构,相邻夹持板之间可旋转,则减少了夹持部局部受到的应力,延缓了其应力疲劳,从而延长夹持部的使用寿命。

4、旋转调节机构内设置增矩齿轮组,减小手轮的阻力,操作人员能以更小的力气转动手轮,实现夹持架带动塑料桶的旋转,降低操作难度。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的主视图;

图2为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的右视局部剖视图;

图3为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的左视图;

图4为旋转调节机构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夹持架、支架、桶底承托架和桶顶限位架的主视图;

图6为夹持架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夹持架的俯视图;

图8为拉紧机构的拉紧件原理示意图;

图9为拉紧机构的卡座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开口法兰塑料桶搬运叉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有桶体提升装置,桶体提升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夹持架3、支架2和升降机构5。夹持架3与支架2之间为旋转连接。支架2上设有夹持架3的旋转调节机构4。夹持架3上还设有桶底承托架7和桶顶限位架6。塑料桶13的开口为法兰结构。

夹持架3包括相对左、右布置的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第一夹持部31与支架2之间连接有平移驱动机构8。平移驱动机构8为气缸、直线电机或手摇螺纹伸缩杆,其驱使第一夹持部31靠近或远离第二夹持部32。桶底承托架7和桶顶限位架6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和/或第二夹持部32上。本实施例中,桶底承托架7的数量为两个,桶顶限位架6的数量为一个。桶顶限位架6与其中一个桶底承托架7分别设置在第二夹持部32的顶部和底部,另一个桶底承托架7设置在第一夹持部31的底部。

桶顶限位架6包括上下延伸且与塑料桶13侧壁相适配的第一限位条61。第一限位条61的顶部设有向夹持架3中部横向延伸的第二限位条62。第一限位条61的中部连接有与其垂直的第三限位条63。第三限位条63呈弧形。塑料桶13被夹在夹持架3上时,第一限位条61与塑料桶13的侧壁贴合。第三限位条63位于塑料桶13的开口法兰下方,顶住开口法兰底部,从而实现与第二限位条62共同夹住塑料桶13的开口法兰。

桶底承托架7的上端与夹持架连接,桶底承托架7的主体部分与塑料桶13下部侧壁贴合。桶底承托架7的下端向夹持架3的中部弯折延伸,用于承托塑料桶13的底部。

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均包括三片通过铰链34依次铰接的夹持板。三片相铰接的夹持板前后排列。支架2上设有两个分别与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对应的第一轴承座21。位于三片夹持板中间的夹持板通过转轴与第一轴承座21插接。第一夹持部31外侧的夹持板边缘与第二夹持部32外侧的夹持板边缘之间通过拉紧机构33连接。拉紧机构33包括拉紧链条331、卡座334和锁紧件。拉紧链条的一端与其中一个夹持部卡接。拉紧链条331上设有用于连接相邻链条单元的插销,插销突出于链条单元的外侧壁,第一夹持部31上设有卡座334,链条单元卡在卡座334中部,且卡座334上设有与链条单元上的插销相互卡合的插槽,从而实现对拉紧链条331端部的锁定。锁紧件固定在第二夹持部32上,包括与第二夹持部32旋转连接的凸轮332,凸轮332连接有手柄333。拉紧链条331一端与凸轮332轮面连接。需要拉紧链条331、使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边缘相互夹紧时,先拉紧链条331,将拉紧链条331一端卡接在卡座334上。此时凸轮332的凸起端朝向卡座334方向。然后转动手柄333,使凸轮332的凸起端朝远离卡座334的方向旋转,即可进一步拉紧链条331,从而让第一夹持部31和第二夹持部32边缘相互靠近,夹住塑料桶。凸轮332被旋转至一定角度后,拉力与摩擦力达到平衡,即使松开手柄333凸轮332也不会反向旋转,形成自锁。

旋转调节机构4包括壳体41、杆体43和手轮42,壳体41内设有增矩齿轮组。手轮42通过杆体43与增矩齿轮组的输入端连接,增矩齿轮组的输出端与第二夹持部32的转轴连接。壳体41与支架2固定连接。第一夹持部31的转轴穿过第一轴承座21与平移驱动机构8连接。

增矩齿轮组包括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45、第三齿轮46和第四齿轮47。杆体43与第一锥齿轮44同轴连接,第一锥齿轮44和第二锥齿轮45啮合,第二锥齿轮45与第三齿轮46同轴连接,第三齿轮46与第四齿轮47啮合,且第四齿轮47直径大于第三齿轮46。第四齿轮47与第二夹持部32的转轴连接。

车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底座1和上下布置的导轨11,导轨11与支架2滑动配合。车体上设有扶手10。扶手10位于导轨11的后方。旋转调节机构4的手轮42位于扶手10一侧,方便生产人员操作。导轨11的数量为两条且左右对称,导轨11竖直布置。两条导轨11的上部之间连接有防护网12,防止塑料桶13滑落并碰伤位于车体后方的人员。底座1上设有滚轮9。

升降机构5包括气缸51和链条52,气缸51的缸体底部与车体的底座1连接,气缸51的推杆朝上且推杆端部设有链轮53。链条52和链轮53为两组且对称设置在气缸51的左右两侧。链条52一端与支架2连接,另一端绕过链轮53顶部的轮面与车体连接。此外,也可以通过直线电机代替气缸51。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