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行车起重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002发布日期:2020-07-14 17:1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行车起重机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行车起重机总成。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人们在注重生产效率的同时,更注重生产安全,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行车起重机是工业制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吊装运输设备,能在高低空实现装载与运输,稍有疏忽,就会造成严重事故,不仅可能给个人带来人身安全威胁,还会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行车起重机总成,能避免电动葫芦在移动的过程中出现掉落的现象,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行车起重机总成,包括两排竖直设置的行车立柱,每排所述行车立柱的顶部设有行车走梁,两个所述行车走梁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行车走梁之间设有行车起重梁,所述行车起重梁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行车轮滚动置于两个所述行车走梁上,所述行车起重梁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行车轮沿所述行车走梁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行车起重梁上设有电动葫芦,所述电动葫芦上设有第二行车轮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行车轮沿所述行车起重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电动葫芦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行车轮限制在所述行车起重梁上防止掉落的限制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电动葫芦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的移动,然后通过电动葫芦实现物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根据需要调节需要运输的物件的移动,通过限制机构的设置将电动葫芦限制在行车起重梁上,结构简单,避免电动葫芦掉落,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行车起重梁为两竖直侧边分别设有沿所述行车起重梁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和第二导向槽的工字型结构,所述电动葫芦设在所述行车起重梁设有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行车轮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内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的底壁滚动连接,所述限制机构为设在所述电动葫芦上方的倒u型结构的限制罩,所述限制罩的一端与所述电动葫芦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行车起重梁的上部设在所述限制罩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倒u型结构的限制罩,将行车起重梁限制在限制罩内,确保电动葫芦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进一步,所述限制罩远离所述电动葫芦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三行走轮,所述第三行走轮与所述第二导向槽的顶壁滚动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电动葫芦沿行车起重梁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三行走轮在第二导向槽的顶壁上滚动,通过第三行走轮与第二导向槽的顶壁之间的压力,避免限制罩脱离行车起重梁,从而避免电动葫芦的掉落,进一步确保电动葫芦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位于同一排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行车立柱的底端之间设有行车纵梁,所述行车纵梁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行车立柱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行车纵梁的设置能提高行车立柱连接的稳定性。

进一步,所述行车走梁的顶部设有沿所述行车走梁长度方向延伸的行走槽,所述第一行车轮滚动设在所述行走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行走槽的设置为第一行车轮的移动实现导向。

进一步,所述行车立柱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安装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固定座的设置便于立柱的安装。

进一步,所述行车走梁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行车起重梁位移区间的缓冲器。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缓冲器的设置能避免行车起重梁移动至脱离行车走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限制罩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行车立柱,2、行车走梁,3、行车起重梁,4、第一行车轮,5、电动葫芦,6、第二行车轮,7、第一导向槽,8、第二导向槽,9、限制罩,10、第三行走轮,11、行车纵梁,12、固定座,13、安装孔,14、缓冲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包括两排竖直设置的行车立柱1,在本实施例中,每排所述行车立柱1的数量为三个,根据所要承受的重量以及行车走梁2的长度,其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每排所述行车立柱1的顶部设有行车走梁2,所述行车走梁2通过连接座与所述行车立柱1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座上通过螺栓或焊接的方式与行车立柱1和行车走梁2进行连接,两个所述行车走梁2平行设置,两个所述行车走梁2之间设有行车起重梁3,所述行车起重梁3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一行车轮4滚动置于两个所述行车走梁2上,可以沿所述行车走梁2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行车起重梁3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行车轮4沿所述行车走梁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的第一驱动电机(第一驱动电机与第一行车轮4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具体描述),所述行车起重梁3上设有电动葫芦5,所述电动葫芦5上设有第二行车轮6以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行车轮6沿所述行车起重梁3的长度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与第二行车轮6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在此不做具体描述),所述电动葫芦5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行车轮6限制在所述行车起重梁3上防止掉落的限制机构(附图1中未画出该部件),通过限制机构将第二行车轮6进行限制,避免第二行车轮6从行车起重梁3上脱离,以确保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车起重梁3为两竖直侧边分别设有沿所述行车起重梁3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向槽7和第二导向槽8的工字型结构,所述电动葫芦5设在所述行车起重梁3设有所述第一导向槽7的一侧且所述第二行车轮6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7内并与所述第一导向槽7的底壁滚动连接,所述限制机构为设在所述电动葫芦5上方的倒u型结构的限制罩9,所述限制罩9的一端与所述电动葫芦5的顶部固定连接,且所述行车起重梁3的上部设在所述限制罩9内。所述限制罩9远离所述电动葫芦5的一端的内侧设有第三行走轮10,所述第三行走轮10与所述第二导向槽8的顶壁滚动连接。通过倒u型结构的限制罩9,将行车起重梁3限制在限制罩9内,确保电动葫芦5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电动葫芦5沿行车起重梁3的长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三行走轮10在第二导向槽8的顶壁上滚动,通过第三行走轮10与第二导向槽8的顶壁之间的压力,避免限制罩9脱离行车起重梁3,从而避免电动葫芦5的掉落,进一步确保电动葫芦5移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行车起重梁3的上部设在倒u型结构的限制罩9的限位罩内,当限位罩要向一侧倾斜时,远离倾斜方向的一端的内壁会抵接行车起重梁3,阻挡其继续倾斜,通过设置第三行走轮10,并且第三行走轮10与第二导向槽8的顶壁滚动连接,可以减少在移动的过程中与行车起重梁3的摩擦,降低电能损耗。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技术方案为:位于同一排且相邻的两个所述行车立柱1的底端之间设有行车纵梁11,所述行车纵梁11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行车立柱固定连接,行车纵梁11的设置能提高行车立柱1连接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行车纵梁11的端部固定设有l型连接板,行车纵梁11通过l型连接板与行车立柱1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行车走梁2的顶部设有沿所述行车走梁2长度方向延伸的行走槽,所述第一行车轮4滚动设在所述行走槽内,行走槽的设置为第一行车轮4的移动进行导向,同时能避免第一行车轮4从行车走梁2上脱离。所述行车立柱1的底端固定设有固定座12,所述固定座12上设有安装孔13,固定座12的设置便于立柱的安装。所述行车走梁2的两端均设有用于限制所述行车起重梁3位移区间的缓冲器14,缓冲器14的设置能避免行车起重梁3移动至脱离行车走梁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器14可以采用橡胶垫或者缓冲气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第一驱动电机、第二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实现电动葫芦5在横向和纵向方向上的移动,然后通过电动葫芦5实现物件在竖直方向上的移动,从而能根据需要调节需要运输的物件的移动,通过限制机构的设置将电动葫芦限制在行车起重梁3上,结构简单,避免电动葫芦5掉落,确保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