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U型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23767发布日期:2020-06-23 22:12阅读:7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作的U型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u型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u型环。



背景技术:

u型环也称u型挂环,是金属连接标准件,工作中常用于杆塔角钢与起吊物件的连接,承受着起吊物件的重量及角钢对u型环内侧的剪力。

如图1所示,现有的u型环,主要包括u型环体1和与u型环体1穿设的限位连杆2,限位连杆2两端设置有与u型环体1抵接的固定螺栓19,且一个固定螺栓19固定在限位连杆2的一端,另一固定螺栓19与限位连杆2螺纹连接,同时,为了避免活动的固定螺栓19从限位连杆2上脱落,限位连杆2的螺纹处插设有开口销20。

虽然开口销的设置有效避免了活动的固定螺栓的脱落,但是,增加了二次操作,而且开口销体积小,易丢失,十分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u型环,在满足限位连杆和u型环体的稳定连接的同时,可以快捷地将u型环体固定在限位连杆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便于操作的u型环,包括u型环体和限位连杆,所述限位连杆穿设在u型环体的平行杆臂间,所述限位连杆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堵环,所述u型环体朝向固定堵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l型拉块,所述固定堵环朝向u型环体的环壁上设置有第一l型拉槽,所述第一l型拉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一入槽,所述第一l型拉块通过第一入槽进入第一l型拉槽内并与第一l型拉槽卡接,所述限位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自转件设置有连接螺纹,所述限位连杆通过连接螺纹螺纹连接有活动堵环,所述u型环体朝向活动堵环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l型拉块,所述活动堵环朝向u型环体的环壁上设置有第二l型拉槽,所述第二l型拉槽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二入槽,所述第二l型拉块通过第二入槽进入第二l型拉槽内并与第二l型拉槽卡接,所述固定堵环和活动堵环分别抵接在u型环体平行杆臂相背离侧壁上。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一l型拉块通过第一入槽进入第一l型拉槽内并与第一l型拉槽卡接、第二l型拉块通过第二入槽进入第二l型拉槽内并与第二l型拉槽卡接后,可以在限位连杆的长度方向上对u型环体、固定堵环和活动堵环实现限位,使u型环体与固定堵环和活动堵环在限位连杆上相对固定在一起,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活动堵环的脱落。而且自转件的设置,在满足固定堵环与连接螺纹的螺纹连接的同时,可以使第二l型拉块顺利卡入第二l型拉槽内,使活动堵环可以稳定地安装在限位连杆上,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一次性操作,满足限位连杆和u型环体的稳定连接,操作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转件包括自转槽、自转环、让位槽和让位螺块,所述自转槽凹陷设置在限位连杆的周壁上,所述自转环套设在自转槽内,所述自转环的轴向长度和第二l型拉块与限位连杆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厚度不小于自转槽的长度,所述让位槽沿自转环的轴向延伸设置在自转槽的圆周壁上,所述让位螺块沿自转环的轴向滑移设置在自转环的内环壁上,所述让位螺块与让位槽螺纹连接,所述连接螺纹设置在自转环的外环壁上,所述自转环外环壁靠近连接螺纹朝向u型环体的一端设置有截止块,所述u型环体通过穿设孔与限位连杆穿设,所述穿设孔孔壁上设置有供截止块穿过的通槽。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堵环与连接螺纹螺纹连接并转动至与截止块抵接的位置后,沿自转环的轴向推动自转环,让位螺块在自转环上滑移,可以使第二l型拉块通过第二入槽进入第二l型拉槽内,然后在继续转动活动堵环,自转环会在自转槽内转动,使第二l型拉块卡在第二l型拉槽内。而且,在自转环的转动过程中,让位螺块与让位槽螺纹连接,可以对自转环进行自锁,避免第二l型拉块反转而从第二l型拉槽内滑落;而且让位螺块在自转环内滑移,可以满足让位螺块的螺纹进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l型拉槽的内环槽壁上设置有固定吸块,所述固定吸块与转动至终点的第二l型拉块磁性连接。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l型拉块转动至终点后与固定吸块磁性连接,可以进一步避免第二l型拉块反转二从第二l型拉槽内脱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吸块包括设置在第二l型拉槽的内环槽壁的底板块、设置在底板块与第二l型拉块磁性连接一侧侧壁上的微弹弹簧以及设置在微弹弹簧远离底板块一端的磁板块。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第二l型拉块与固定吸块抵接的时候,微弹弹簧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对第二l型拉块对磁板块造成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对活动堵环的转动力过大而促使固定吸块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l型拉槽的内槽深度大于第二l型拉块与限位连杆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厚度,所述第二l型拉块朝向u型环体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抵块,自然状态所述弹性抵块和第二l型拉块与限位连杆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总厚度大于第二l型拉槽的内槽深度。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第二l型拉块由第二入槽转入第二l型拉槽内的时候,可以将弹性抵块挤压到第二l型拉块和第二l型拉槽内,从而可以加大第二l型拉槽和第二l型拉块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l型拉块更加稳定地卡在第二l型拉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抵块朝向u型环体的一侧为凸弧面,所述第一入槽和第二入槽的远离槽口的端壁上设置有导入角。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弹性抵块的边壁变薄,使弹性抵块更将容易地挤进第二l型拉块和第二l型拉槽之间,而且可以在导入角的斜面过渡下,进一步使弹性抵块更将容易地挤进第二l型拉块和第二l型拉槽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入槽和第二入槽的槽口侧壁上均设置有斜切面。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不仅便于第一l型拉块插入第一l型拉槽内、第第二l型拉块插入第二l型拉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自转环的轴向长度和第二l型拉块与限位连杆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厚度大于自转槽的长度,所述自转环远离固定堵环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环,所述自转槽远离固定堵环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连环,所述固定连环和转动连环之间设置有波纹伸缩罩。

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在不影响自转环在自转槽内转动和滑移的前提下,可以避免在u型环使用过程中,杂物卡入自转槽的暴露位置而影响自转环的反向移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l型拉块与第一l型拉槽卡接、第二l型拉块第二l型拉槽卡接后、固定堵环和活动堵环对u型环体两侧的抵接,使u型环体与固定堵环和活动堵环在限位连杆上牢固地固定在一起,进而可以有效避免活动堵环的脱落;

2.本实用新型中自转件的设置,利用自转环与活动堵环的相对固定、自转环和限位连杆的相对固定,使得活动堵环与限位连杆相对固定在一起,操作简单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用以体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剖视图。

图4为用以体现本实用新型中第一l型拉槽结构的爆炸图。

图5为用以体现本实用新型中第二l型拉槽结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图。

图8为图4中c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u型环体;2、限位连杆;3、固定堵环;4、第一l型拉块;5、第一l型拉槽;6、第一入槽;7、自转件;8、连接螺纹;9、活动堵环;10、第二l型拉块;11、第二l型拉槽;12、第二入槽;13、自转槽;14、自转环;15、让位槽;16、让位螺块;17、截止块;18、通槽;19、固定螺栓;20、开口销;21、固定吸块;22、底板块;23、微弹弹簧;24、磁板块;25、弹性抵块;26、导入角;27、斜切面;28、穿设孔;29、固定连环;30、转动连环;31、波纹伸缩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u型环,如图2和图4所示,包括u型环体1和限位连杆2,限位连杆2穿设在u型环体1的平行杆臂间,限位连杆2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堵环3,u型环体1朝向固定堵环3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一l型拉块4(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两个),固定堵环3朝向u型环体1的环壁上设置有第一l型拉槽5,第一l型拉槽5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一入槽6,第一l型拉块4通过第一入槽6进入第一l型拉槽5内并与第一l型拉槽5卡接;首先将u型环体1套上限位连杆2,并使第一l型拉块4由第一入槽6插入第一l型拉槽5内,然后转动限位连杆2,使第一l型拉块4远离第一入槽6而卡在第一l型拉槽5内。

如图2和图5所示,限位连杆2的另一端通过自转件7设置有连接螺纹8,限位连杆2通过连接螺纹8螺纹连接有活动堵环9,u型环体1朝向活动堵环9的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的第二l型拉块10(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为两个),活动堵环9朝向u型环体1的环壁上设置有第二l型拉槽11第二l型拉槽11的槽口处设置有第二入槽12,第二l型拉块10通过第二入槽12进入第二l型拉槽11内并与第二l型拉槽11卡接;将活动堵环9螺纹连接在连接螺纹8上,同时,第二l型拉块10通过第二入槽12插入第二l型拉槽11内,然后利用自转件7的转动作用,使第二l型拉块10远离第二入槽12并固定在第二l型拉槽11内,使得固定堵环3和活动堵环9分别抵接在u型环体1平行杆臂相背离侧壁上,进而将限位连杆2和u型环体1连接在一起。

如图4和图5所示,为了使第一l型卡块和第二l型拉块10分别顺利插入第一入槽6和第二入槽12,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入槽6和第二入槽12的槽口侧壁上均设置有斜切面27,对第一l型拉块4和第二l型拉块10的插入端起到引导作用。

如图2和图6所示,自转件7包括自转槽13、自转环14、让位槽15和让位螺块16,自转槽13凹陷设置在限位连杆2的周壁上,自转环14套设在自转槽13内,自转环14的轴向长度和第二l型拉块10与限位连杆2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厚度不小于自转槽13的长度,让位槽15沿自转环14的轴向延伸设置在自转槽13的圆周壁上,让位螺块16沿自转环14的轴向滑移设置在自转环14的内环壁上,让位螺块16与让位槽15螺纹连接,连接螺纹8设置在自转环14的外环壁上,自转环14外环壁靠近连接螺纹8朝向u型环体1的一端设置有截止块17,u型环体1通过穿设孔28与限位连杆2穿设,穿设孔28孔壁上设置有供截止块17穿过的通槽18;在将活动堵环9螺纹连接在连接螺纹8的终端并且活动堵环9抵在截止块17上的时候,活动堵环9相对固定在自转环14上。然后在自转槽13推动自转环14,使得第二l型拉块10由第二入槽12插入第二l型入槽内,此过程中,让位螺块16在自转环14的内环壁上滑移;然后转动自转环14,使得第二l型拉块10远离第二入槽12二卡在第二l型拉槽11内,同时,在转动自转环14的时候,让位螺块16与让位槽15螺纹连接,使得自转环14与让位槽15(即限位连杆2)相对固定在一起,从而使活动堵环9与限位连杆2相对固定在一起,使得固定堵环3和活动堵环9分别抵接在u型环体1平行杆臂相背离侧壁上,进而将限位连杆2和u型环体1连接在一起。

如图6所示,自转环14的轴向长度和第二l型拉块10与限位连杆2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厚度大于自转槽13的长度,自转环14远离固定堵环3的一端设置有固定连环29,自转槽13远离固定堵环3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转动连环30,固定连环29和转动连环30之间设置有波纹伸缩罩31;自转环14在自转槽13内移动的时候,波纹伸缩板会发生沿限位连杆2长度方向上的伸缩,在不影响自转环14移动的前提下,可以在u型环使用过程中,杂物卡入自转槽13的暴露位置而影响自转环14的反向移动。

如图5和图7所示,为了加强第二l型拉块10在第二l型拉槽11内的固定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第二l型拉槽11的内环槽壁上设置有固定吸块21,固定吸块21与转动至终点的第二l型拉块10磁性连接,可以使第二l型拉块10相对稳定地固定在第二l型拉槽11内,从而可以减小第二l型拉块10发生转动的可能,而由第二入槽12掉出第二l型拉槽11,从而使u型环体1在限位连杆2的长度方向上有很好的限位。

如图7所示,固定吸块21包括设置在第二l型拉槽11的内环槽壁的底板块22、设置在底板块22与第二l型拉块10磁性连接一侧侧壁上的微弹弹簧23以及设置在微弹弹簧23远离底板块22一端的磁板块24;在第二l型拉块10与固定吸块21抵接的时候,微弹弹簧23发生一定的弹性形变,对第二l型拉块10对磁板块24造成的压力进行缓冲,避免对活动堵环9的转动力过大而促使固定吸块21损坏。

如图5和图8所示,第二l型拉槽11的内槽深度大于第二l型拉块10与限位连杆2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厚度,第二l型拉块10朝向u型环体1的侧壁上设置有弹性抵块25,自然状态弹性抵块25和第二l型拉块10与限位连杆2长度方向垂直的块体总厚度大于第二l型拉槽11的内槽深度;再将第二l型拉块10由第二入槽12转入第二l型拉槽11内的时候,可以将弹性抵块25挤压到第二l型拉块10和第二l型拉槽11内,从而可以加大第二l型拉槽11和第二l型拉块10之间的摩擦力,使第二l型拉块10更加稳定地卡在第二l型拉槽11内。而且,为了方便第二l型拉块10带着弹性抵块25顺利进入第二l型拉槽11内,本实用新型中,弹性抵块25朝向u型环体1的一侧为凸弧面,第一入槽6和第二入槽12的远离槽口的端壁上设置有导入角26,沿着弹性抵块25弧面和导入角26的倾斜度,使得弹性抵块25更加顺利地被压缩形变而卡入第二l型卡槽内。

工作过程:

首先将u型环体1套上限位连杆2,并使第一l型拉块4由第一入槽6插入第一l型拉槽5内,然后转动限位连杆2,使第一l型拉块4远离第一入槽6而卡在第一l型拉槽5内;将活动堵环9螺纹连接在连接螺纹8上;当活动堵环9与截止块17抵接后,在自转槽13推动自转环14,使得第二l型拉块10由第二入槽12插入第二l型入槽内;然后转动自转环14,使得第二l型拉块10远离第二入槽12二卡在第二l型拉槽11内,从而使活动堵环9与限位连杆2相对固定在一起,使得固定堵环3和活动堵环9分别抵接在u型环体1平行杆臂相背离侧壁上,进而将限位连杆2和u型环体1连接在一起。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