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提高包膜机封口效果的折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7210发布日期:2020-05-20 00:46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提高包膜机封口效果的折边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提高包膜机封口效果的折边机构。



背景技术:

为了防止产品在销售前发生脏污、破损,往往会在包装盒的外壁上覆设一层透明薄膜,之后采用热压的方式使薄膜与包装盒贴合,并使薄膜的折边压合于包装盒的两侧,保证薄膜的整洁美观。现有包膜机通常是对包装盒两个相对的侧面进行封口,其在对薄膜往包装盒侧边进行折边时,位于包装盒上下两面的薄膜容易产生褶皱和松弛,使得折边后封口的效果差,包膜后影响包装盒整体的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提高包膜机封口效果的折边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提高包膜机封口效果的折边机构,包括机座、移动组件、折边组件及封口组件,其中:

所述机座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前支座和后支座;

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气缸及压平板,所述第一安装板可沿着前支座的长度方向滑移,所述第一气缸设置于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压平板设于第一安装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相固接;

所述折边组件设于前支座和后支座之间,其包括成组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安装板和折板,所述折板设于第二安装板的侧边,用于将包装盒上的薄膜折边;

所述封口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板、第三气缸、绝缘板及封口板,所述第三安装板设置于后支座,所述第三气缸设置于第三安装板上,所述绝缘板设于第三安装板的下方并与所述第三气缸的活塞杆相固接,所述封口板设置于绝缘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折板包括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及第三折板,所述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及第三折板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板侧边,且所述第一折板、第二折板及第三折板的厚度依次增大,所述第一折板和第三折板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折板的两侧下方,并分别与所述第二折板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

进一步地,所述前支座之间设置有第四安装板,所述第四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安装板相固接,所述前支座的顶部设置有导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底部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与导轨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组件还包括成组且平行设置的固定座、螺杆及连接座,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机座上,所述螺杆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座上,所述螺杆左右两段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连接座的上端与螺杆相螺接、下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板相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折边组件还包括一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设置于两固定座之间,所述连接座穿设于所述导向杆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背景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移动组件压住包覆有薄膜的包装盒并向前移送至折边组件中进行薄膜折边,折边后通过封口组件对折边进行压合封口,包装盒上下两面的薄膜在折边时不易产生褶皱和松弛,折边处的封口效果好,确保包膜后包装盒整体的美观。

2、本实用新型中成组且平行设置的折板之间的间距可以通过螺杆带动连接座移动而得到调整,使两折板之间的间距与不同包装盒的尺寸大小相适应,使得设备的使用范围广,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包装盒包膜前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机座,110.前支座,120.后支座,130.第四安装板,140.导轨,150.第二气缸;

210.第一安装板,211.滑座,220.第一气缸,230.压平板;

310.第二安装板,320.折板,321.第一折板,322.第二折板,323.第三折板,324.第一缝隙,325.第二缝隙,330.固定座,340.螺杆,350.连接座,360.导向杆;

410.第三安装板,420.第三气缸,430.绝缘板,440.封口板;

500.包装盒;

600.薄膜,610.后侧边,620.前侧边,630.上侧边,640.下侧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实施例

配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提高包膜机封口效果的折边机构,包括机座100、移动组件、折边组件及封口组件。

机座10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一组平行设置的前支座110和后支座120,前支座110之间设置有第四安装板130,前支座110的顶部设置有导轨140。

配合图1至图3所示,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安装板210、第一气缸220及压平板230,第一安装板210可沿着前支座110的长度方向滑移,第一气缸220设置于第一安装板210上,压平板230设于第一安装板210的下方并与第一气缸220的活塞杆相固接,第一气缸220带动压平板230下降后,压平板230可以轻微压住包装盒,同时,在压平板230与第一安装板210之间设有缓冲弹簧,防止意外压坏包装盒。

第四安装板130上设置有第二气缸150,第二气缸150的活塞杆与第一安装板210相固接,第一安装板210的底部设有滑座211,滑座211与导轨140滑动配合,通过第二气缸150带动第一安装板210沿着导轨140前后移动,从而使压住包装盒的压平板230往折边组件方向移动。

配合图1至图4所示,折边组件设于前支座110和后支座120之间,其包括成组且平行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10和折板320,折板320设于第二安装板310的侧边,用于将包装盒500上的薄膜600折边。折板320包括第一折板321、第二折板322及第三折板323,第一折板321、第二折板322及第三折板323由前至后依次设置于第二安装板310侧边,且第一折板321、第二折板322及第三折板323的厚度依次增大,以分别引导薄膜的前侧边、上侧边及下侧边的前进方向,第一折板321和第三折板323分别位于第二折板322的两侧下方,并分别与第二折板322之间形成有第一缝隙324和第二缝隙325。

包装盒500进入折板320前,薄膜600成圈贴合于包装盒500的表面,同时薄膜的后侧边610往包装盒的侧边折起,在包装盒500进入折板320时,第一折板321将薄膜的前侧边620往包装盒的侧边折起,薄膜的上侧边630经过第一缝隙324时往下折向包装盒的侧边,薄膜的下侧边640经过第二缝隙325时往上折向包装盒的侧边。

折边组件还包括成组且平行设置的固定座330、螺杆340及连接座350,固定座330设置于机座100上,螺杆340转动地设置于固定座330上,螺杆340左右两段的螺纹旋向相反,连接座350的上端与螺杆340相螺接、下端与第二安装板310相固接。折边组件还包括一组导向杆360,导向杆360设置于两固定座330之间,连接座350穿设于导向杆360上。

封口组件包括第三安装板410、第三气缸420、绝缘板430及封口板440,第三安装板410设置于后支座120,第三气缸420设置于第三安装板410上,绝缘板430设于第三安装板410的下方并与第三气缸420的活塞杆相固接,封口板440设置于绝缘板430上。已折边的包装盒移动至接近封口板440下方时,第三气缸420带动绝缘板430和封口板440下降,使封口板440与包装盒的侧边相贴靠,封口板440可接通电源来加热,使其对包装盒的折边侧进行热压合,压合封口后,第三气缸420带动绝缘板430和封口板440升起,此时可以手动取出封口的包装盒,也可以设计自动卸料的装置来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