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8253发布日期:2020-07-29 02:49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梯行业中,为了满足轿厢通风的国家要求,需要在轿壁上开设通风孔,但在轿厢运行时,电梯速度越大,额定载重越大,通风面积也要越大,空气在通风孔的气流速度也就越大,从而在通风孔处产生大量的空气振动,进而引起轿厢的振动抖动,轿厢振动噪音和空气振动噪音通过通风孔传进轿厢,且井道中各种噪音也会通过通风孔传入轿厢中,对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性、静音效果均产生很大影响。如附图1所示,在前壁板件91上设置加强筋92和安装板件93,此设计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因此需提供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阻隔通风孔与气流的直接接触,降低空气气流的流速,提升乘客乘坐电梯的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通过增加回字型板件,阻隔通风孔与气流的直接接触,减小电梯的振动抖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包括前壁板件,回字型板件及安装板件,所述安装板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上,所述回字型板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和安装板件上,所述前壁板件和回字型板件之间形成有通风空间。

优选地,所述前壁板件具有第一本体及位于第一本体两侧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回字型板件具有第二本体及位于第二本体两侧的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应的第三折弯部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应的第四折弯部。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空间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相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折弯部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的宽度小于所述下端的宽度,所述下端具有复数个通风孔。

优选地,所述安装板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上。

优选地,所述回字型板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下端的长度,所述第三折弯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内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相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前壁板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回字型板件的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通过增加回字型板件,阻隔通风孔与气流的直接接触,降低空气气流的流速,降低通风孔处的风噪及减小电梯的振动抖动。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加强轿壁的强度,使得整个电梯有更好的支撑,提高电梯的强度和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中的前壁板件和安装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中的回字型板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电梯轿壁降噪装置,11、前壁板件,111、第一本体,112、第一折弯部,113、第二折弯部,114、上端,115、下端,116、通风孔,12、回字型板件,121、第二本体,122、第三折弯部,123、第四折弯部,124、气流通道,13、安装板件,14、通风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结合图2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1,包括前壁板件11、回字型板件12及安装板件13,所述安装板件13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11上,所述回字型板件12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11和安装板件13上,所述安装板件13用于固定所述前壁板件11和回字型板件12,所述前壁板件11和回字型板件12之间形成有通风空间14。

结合图2所示,所述前壁板件11具有第一本体111及位于第一本体111两侧的第一折弯部112和第二折弯部113,所述第一折弯部112和第二折弯部113平行设置,所述第二折弯部113具有上端114和下端115,所述上端114的宽度小于所述下端115的宽度,所述下端115设有复数个通风孔116,所述安装板件13安装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115上。

所述回字型板件12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11和安装板件13上,且具有第二本体121及位于第二本体121左右两侧的与所述第二折弯部113相对应的第三折弯部122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部112相对应的第四折弯部123,所述第三折弯部122的宽度大于所述第四折弯部123的宽度,所述第三折弯部122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下端115的长度,且安装在所述第二折弯部113的内部,所述第三折弯部122与第二折弯部113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124,所述气流通道124与通风空间14相连通,所述第四折弯部123安装在所述第一折弯部112上,安装完成后,在第一折弯部112与第四折弯部123之间和所述第二折弯部113和第二本体121之间均设置有紧固件(图未示),用于将回字型板件12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11上,当然,所述紧固件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以使所述回字型板件12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11上即可,例如采用螺栓来实现紧固。所述紧固件设置在回字型板件12和前壁板件11的上下两端,由于中间部位工作人员无法接触,因此可采用点焊使其固定,所述固定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点焊固定,能实现两者固定安装即可。

所述电梯轿壁降噪装置1的安装过程为:首先将安装板件13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11上,然后将所述回字型板件12安装在前壁板件11上,调节两者的位置,使得两者平齐后,然后紧固所述紧固件,再对中间部位实现点焊固定,即实现整个降噪装置1的安装。

所述电梯轿壁降噪装置1的气流的行径:首先电梯在运行中,所述通风孔116会进入气流,然后流至所述气流通道124,接着流至通风空间14,然后气流将在所述通风空间14和气流通道内124流通,使得产生的空气振动较小,因而噪音较小,提升乘坐电梯的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回字型板件12,阻隔了所述通风孔116与气流的直接接触,降低了空气气流的流速,降低了通风孔116处的风噪及减小轿厢的振动抖动,降低了电梯运行时的噪音,提升了乘坐舒适度,加强了轿壁的强度,使得整个电梯有更好的支撑,提高了轿厢强度和刚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征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教示及揭示而作种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内容,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本专利申请权利要求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壁板件、回字型板件及安装板件,所述安装板件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上,所述回字型板件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和安装板件上,所述前壁板件和回字型板件之间形成有通风空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件具有第一本体及位于第一本体两侧的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所述回字型板件具有第二本体及位于第二本体两侧的与所述第二折弯部相对应的第三折弯部和与所述第一折弯部相对应的第四折弯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和第三折弯部之间形成有供气流流通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与所述通风空间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所述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相平行设置,所述第三折弯部和第四折弯部相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部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的宽度小于所述下端的宽度,所述下端具有复数个通风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件安装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下端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字型板件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折弯部下端的长度,所述第三折弯部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折弯部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部与所述第四折弯部相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板件的长度大于所述回字型板件的长度。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电梯轿壁降噪装置,包括前壁板件、回字型板件及安装板件,所述前壁板件上设有复数个通风孔,所述安装板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上,所述回字型板件固定安装在所述前壁板件和安装板件上,所述前壁板件的长度长于所述回字型板件的长度,所述前壁板件和回字型板件之间形成有通风空间。本实用新型阻隔通风孔与气流的直接接触,降低空气气流的流速,提高电梯的刚度和强度,提升乘坐的舒适度。

技术研发人员:卢祥飞;白飞;彭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曼隆蒂森克虏伯电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27
技术公布日:2020.07.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