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76150发布日期:2020-07-31 21:43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属于护套管生产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动车拉索总成由不锈钢丝绳、护套管及其他金属制件构成,为了避免不锈钢丝绳在护套管内推动时损坏护套管,需要在护套管的内衬管上绕上几根钢丝,以增加护套管的强度。

目前,常规的动车拉索用护套管已经逐步淘汰了普通直丝管结构,如今普遍采用的是铠装型结构设计,在原有捻制钢丝层(内衬管+钢丝)的基础上,再次缠绕扁带层,最后再进行涂塑。由于动车拉索布线角度大,护套管需要承受很大的弯压应力,因此要求护套管有一定的刚度以及弹性,该扁带层绕制生产的护套管见于专利cn203784077u。

目前生产的护套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当扁带层缠绕包裹力大时,成品的刚度变大但弹性变差,影响使用性能;当扁带层缠绕包裹力小时,成品弹性变好但刚度变小,但由于护套管两端需要扒皮后与五金件铆压后组合使用,扁带层的弹性形变会引起回弹、隆起等问题,导致五金件无法顺利装配于护套管两端,造成护套管与五金件的铆压力不达标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护套管的扁带层包裹力不稳定造成的回弹、隆起以及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它包括轴套,所述轴套内穿装移轴,所述移轴前端设置有导丝组件,所述导丝组件包括摆臂,所述摆臂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前方设置有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右端设置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二支架左端设置有第二挡板,所述摆臂与第一支架之间以及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轮机构,所述固定轮机构右方设置有滑动轮机构,所述滑动轮机构右端均设置有一个调节螺钉。

优选的,所述轴套右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上设置有第一螺钉。

优选的,所述移轴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穿线区、第二穿线区、第三穿线区,所述第一穿线区内穿装有第一穿线嘴,所述第三穿线区内穿装第二穿线嘴,所述移轴前段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座,所述移轴上端开设有一凹槽,所述第一螺钉穿过第一螺纹孔后卡在凹槽内。

优选的,所述摆臂后段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耳座,所述第二耳座与第一耳座通过第二螺钉相配合,所述摆臂、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与第二挡板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板上从前至后依次分别开设有左右连通的第二螺纹孔、第三螺纹孔、第四螺纹孔、第五螺纹孔和第六螺纹孔,所述摆臂右端面开设有第七螺纹孔,所述第一支架右端面开设有第八螺纹孔,所述第二支架右端面开设有第九螺纹孔,所述第二螺纹孔与第九螺纹孔通过第三螺钉相连接,所述第四螺纹孔与第八螺纹孔通过第四螺钉相连接,所述第六螺纹孔与第七螺纹孔通过第五螺钉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轮机构和滑动轮机构呈轴对称布置,所述固定轮机构包括第一轮架,所述第一轮架内穿装第一轴,所述第一轮架内设置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穿装在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轮架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所述滑动轮机构包括第二轮架,所述第二轮架内穿装第二轴,所述第二轮架内设置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穿装在第二轴上,所述第二轮架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所述第二轮架右端面设置有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穿过第三螺纹孔或第五螺纹孔顶在滑动轮机构的右端面。

优选的,所述摆臂内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装有第三穿线嘴,所述第一支架内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支架内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内穿装有第四穿线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能够绕制有规律的扁带层,使扁带层与捻制钢丝接触的截面能够更好的吻合平整,解决了扁带缠绕时回弹、隆起的问题,同时扁带层的包裹力也相对稳定,提高了护套管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轴套的剖面图。

图4为图1的移轴的剖面图。

图5为图1的导丝组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5导丝组件外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的三维视图。

图8为图7的导丝组件底部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的第一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7的固定轮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7的滑动轮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扁丝绕制后的护套管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其中:

轴套1

第一螺纹孔1.1

第一螺钉1.2

移轴2

第一穿线区2.1

第二穿线区2.2

第三穿线区2.3

第一穿线嘴2.4

第二穿线嘴2.5

第一耳座2.6

凹槽2.7

导丝组件3

摆臂4

第二耳座4.1

第二螺钉4.2

第七螺纹孔4.3

第一通孔4.4

第三穿线嘴4.5

第一支架5

第八螺纹孔5.1

第二通孔5.2

第二支架6

第九螺纹孔6.1

第三通孔6.2

第四穿线嘴6.3

第一挡板7

第二螺纹孔7.1

第三螺纹孔7.2

第四螺纹孔7.3

第五螺纹孔7.4

第六螺纹孔7.5

第三螺钉7.6

第四螺钉7.7

第五螺钉7.8

第二挡板8

固定轮机构9

第一轮架9.1

第一轴9.2

第一轴承9.3

第一滑动槽9.4

滑动轮机构10

第二轮架10.1

第二轴10.2

第二轴承10.3

第二滑动槽10.4

调节螺钉11。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护套管扁丝绕制装置,它包括轴套1,所述轴套1内穿装移轴2,所述移轴2前端设置有导丝组件3,所述导丝组件3包括摆臂4,所述摆臂4前方设置有第一支架5,所述第一支架5前方设置有第二支架6,所述第二支架6右端设置有第一挡板7,所述第二支架6左端设置有第二挡板8,所述摆臂4与第一支架5之间以及第一支架5和第二支架6之间均设置有固定轮机构9,所述固定轮机构9右方设置有滑动轮机构10,所述滑动轮机构10右端均设置有一个调节螺钉11;

所述轴套1右端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所述第一螺纹孔1.1上设置有第一螺钉1.2,所述第一螺钉1.2用于固定移轴2在轴套1内的相对位置;

所述移轴2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从前至后依次为:第一穿线区2.1、第二穿线区2.2、第三穿线区2.3,所述第一穿线区2.1内穿装有第一穿线嘴2.4,所述第三穿线区2.3内穿装第二穿线嘴2.5,所述移轴2前段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耳座2.6,所述移轴2上端开设有一凹槽2.7,所述第一螺钉1.2穿过第一螺纹孔1.1后卡在凹槽2.7内,用于实现固定移轴2的目的;

所述摆臂4后段左右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二耳座4.1,所述第二耳座4.1与第一耳座2.6通过第二螺钉4.2相配合,所述摆臂4左端面与第二挡板8右端面的后端相连接,所述摆臂4右端面与第一挡板7左端面的后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5左端面与第二挡板8右端面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架5右端面与第一挡板8左端面的中部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左端面与第二挡板8右端面的前端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架6右端面与第一挡板7左端面的前端相连接,所述摆臂4、第一支架5、第二支架6与第二挡板8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一挡板7上从前至后依次分别开设有左右连通的第二螺纹孔7.1、第三螺纹孔7.2、第四螺纹孔7.3、第五螺纹孔7.4和第六螺纹孔7.5,所述摆臂4右端面开设有第七螺纹孔4.3,所述第一支架5右端面开设有第八螺纹孔5.1,所述第二支架6右端面开设有第九螺纹孔6.1,所述第二螺纹孔7.1与第九螺纹孔6.1通过第三螺钉7.6相连接,所述第三螺钉7.6将第一挡板7固定在第二支架6上,所述第四螺纹孔7.3与第八螺纹孔5.1通过第四螺钉7.7相连接,所述第四螺钉7.7将第一挡板7固定在第一支架5上,所述第六螺纹孔7.5与第七螺纹孔4.3通过第五螺钉7.8相连接,所述第五螺钉7.8将第一挡板7固定在摆臂4上;

所述固定轮机构9和滑动轮机构10呈轴对称布置,所述固定轮机构9包括第一轮架9.1,所述第一轮架9.1内穿装第一轴9.2,所述第一轮架9.1内设置有第一轴承9.3,所述第一轴承9.3穿装在第一轴9.2上,所述第一轮架9.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一滑动槽9.4,所述滑动轮机构10包括第二轮架10.1,所述第二轮架10.1内穿装第二轴10.2,所述第二轮架10.1内设置有第二轴承10.3,所述第二轴承10.3穿装在第二轴10.2上,所述第二轮架10.1前后两侧均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0.4,所述第二轮架10.1右端面设置有调节螺钉11,所述调节螺钉11穿过第三螺纹孔7.2或第五螺纹孔7.4顶在滑动轮机构9.2的右端面,实现对滑动轮机构10的限位,所述固定轮机构9与滑动轮机构10均可沿第一支架5左右平移;

所述摆臂4内开设有第一通孔4.4,所述第一通孔4.4内穿装有第三穿线嘴4.5,所述第一支架5内开设有第二通孔5.2,所述第二支架6内开设有第三通孔6.2,所述第三通孔6.2内穿装有第四穿线嘴6.3。

工作原理:

捻制股从移轴内通过第一穿线嘴,到达穿线区后通过第二穿线嘴出移轴,同时,扁丝从物料盘出来后,从第二支架内的第四穿线嘴进入,经过第三穿线嘴后,缠绕在螺旋前进的捻制股上,形成一种螺旋状缠绕方式包裹在钢丝绳的外层,通过调节导丝组件所在平面与轴套所在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实现对扁丝缠绕在捻制股上形成的螺旋状扁丝的螺距的调节,达到对扁丝包裹力的有效控制的目的。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变换或者等效替换方式形成的技术方案,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