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54631发布日期:2020-06-20 14:4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属于压缩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收纳袋主要用于装衣服棉被等日常物品及个人物品,收纳袋按材质分主要有pe收纳袋和无纺布收纳袋,以及棉布袋;而按用途分就五花八门了,主要有杂物袋,衣物收纳袋、内衣袜子收纳袋、零碎物品收纳袋、汽车用品收纳袋、首饰袋佛珠袋等,但是该现有技术容纳的物品具有局限性,且大多收纳袋压缩时采用将收纳袋的气体抽出,进行减少体积,压缩麻烦,且不利于保护收纳袋内的物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以解决现有容纳的物品具有局限性,且大多收纳袋压缩时采用将收纳袋的气体抽出,进行减少体积,压缩麻烦,且不利于保护收纳袋内的物品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结构包括第一收纳层、折叠层、第二收纳层、第一拉链、第二拉链、第三拉链,所述第一收纳层与折叠层首端通过第一拉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收纳层与折叠层末端通过第三拉链相连接,所述第二拉链沿折叠层呈“v”字状向上下两侧延伸至折叠层端部后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拉链沿折叠层外环拉合一圈后呈压缩状,所述第一收纳层包括盖子、下气囊、连接管、按压器、第一放气口、伸缩管、第二放气口、上气囊、箱体,所述上气囊固定安装于盖子上,所述下气囊与上气囊通过伸缩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安装于下气囊与按压器之间,所述第一放气口安装于下气囊上,所述盖子端部与箱体端部相缝合,所述按压器固定安装于箱体内壁上,所述第二放气口安装于上气囊上,所述下气囊贴合于箱体内壁。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收纳层内部结构与第一收纳层内部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放气口与第二放气口结构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链与第三拉链大小结构一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使用人员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打开第二拉链,使得折叠层展开,便可使得容量增大,通过按压器进行按压,使得上气囊与下气囊充满一定量的气体,对第一收纳层、第二收纳层内的收纳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放置完毕后,通过第一拉链、第三拉链进行关闭,最后通过第二拉链沿折叠层外环拉合一圈后使得第一收纳层内的气体排出,从而达到压缩状,该装置结构简单,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的优点,通过第二拉链能够达到对内部的气体排出压缩的作用,且内部设有气囊能够对收纳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的压缩后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的第一收纳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收纳层-1、折叠层-2、第二收纳层-3、第一拉链-4、第二拉链-5、第三拉链-6、盖子-101、下气囊-102、连接管-103、按压器-104、第一放气口-105、伸缩管-106、第二放气口-107、上气囊-108、箱体-10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第一收纳层1、折叠层2、第二收纳层3、第一拉链4、第二拉链5、第三拉链6,所述第一收纳层1与折叠层2首端通过第一拉链4相连接,所述第二收纳层3与折叠层2末端通过第三拉链6相连接,所述第二拉链5沿折叠层2呈“v”字状向上下两侧延伸至折叠层2端部后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拉链5沿折叠层2外环拉合一圈后呈压缩状,所述第一收纳层1包括盖子101、下气囊102、连接管103、按压器104、第一放气口105、伸缩管106、第二放气口107、上气囊108、箱体109,所述上气囊108固定安装于盖子101上,所述下气囊102与上气囊108通过伸缩管106相连接,所述连接管103安装于下气囊102与按压器104之间,所述第一放气口105安装于下气囊102上,所述盖子101端部与箱体109端部相缝合,所述按压器104固定安装于箱体109内壁上,所述第二放气口107安装于上气囊108上,所述下气囊102贴合于箱体109内壁,所述第二收纳层3内部结构与第一收纳层1内部结构一致,所述第一放气口105与第二放气口107结构一致,所述箱体109形状为“矩形”,所述第一拉链4与第三拉链6大小结构一致。

本专利所说的按压器104为常见的按压打气按压器,此为本领域公知技术。

例如,当使用人员使用该装置时,通过打开第二拉链5,使得折叠层2展开,便可使得容量增大,通过按压器104进行按压,使得上气囊108与下气囊102充满一定量的气体,对第一收纳层1、第二收纳层3内的收纳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放置完毕后,通过第一拉链4、第三拉链6进行关闭,最后通过第二拉链5沿折叠层2外环拉合一圈后使得第一收纳层1内的气体排出,从而达到压缩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收纳层(1)、折叠层(2)、第二收纳层(3)、第一拉链(4)、第二拉链(5)、第三拉链(6),所述第一收纳层(1)与折叠层(2)首端通过第一拉链(4)相连接,所述第二收纳层(3)与折叠层(2)末端通过第三拉链(6)相连接,所述第二拉链(5)沿折叠层(2)呈“v”字状向上下两侧延伸至折叠层(2)端部后沿水平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拉链(5)沿折叠层(2)外环拉合一圈后呈压缩状,所述第一收纳层(1)包括盖子(101)、下气囊(102)、连接管(103)、按压器(104)、第一放气口(105)、伸缩管(106)、第二放气口(107)、上气囊(108)、箱体(109),所述上气囊(108)固定安装于盖子(101)上,所述下气囊(102)与上气囊(108)通过伸缩管(106)相连接,所述连接管(103)安装于下气囊(102)与按压器(104)之间,所述第一放气口(105)安装于下气囊(102)上,所述盖子(101)端部与箱体(109)端部相缝合,所述按压器(104)固定安装于箱体(109)内壁上,所述第二放气口(107)安装于上气囊(108)上,所述下气囊(102)贴合于箱体(109)内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收纳层(3)内部结构与第一收纳层(1)内部结构一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气口(105)与第二放气口(107)结构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9)为形状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拉链(4)与第三拉链(6)大小结构一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拉链压缩袋,其结构包括第一收纳层、折叠层、第二收纳层、第一拉链、第二拉链、第三拉链,第一收纳层与折叠层首端通过第一拉链相连接,第二收纳层与折叠层末端通过第三拉链相连接,第二拉链沿折叠层呈“V”字状向上下两侧延伸至折叠层端部后沿水平方向设置,第二拉链沿折叠层外环拉合一圈后呈压缩状,第一收纳层包括盖子、下气囊、连接管、按压器、第一放气口、伸缩管、第二放气口、上气囊、箱体,上气囊固定安装于盖子上,下气囊与上气囊通过伸缩管相连接,该装置结构简单,具有重量轻便于携带的优点,通过第二拉链能够达到对内部的气体排出压缩的作用,且内部设有气囊能够对收纳物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骆泽森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泉州迪司卡农鞋服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1
技术公布日:2020.06.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