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包主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65684发布日期:2020-08-14 19:26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叠包主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输送、码垛货物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将水泥包叠放倒车厢内的叠包主机。



背景技术:

水泥包装车的时候,原先都是通过工人人工装车的,效率低下。现在都改成了码包机自动装车,码包机包括输送机构、叠包主机驱动叠包主机上下前后运动的驱动机构。叠包主机是码包机中的主要部分,它接收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水泥包经过调整方向和位置后投放到汽车的车厢内。

由于车辆的车厢大小不一致,叠包主机为了适应不同大小的车厢,都做的很宽,以适应最大的车厢宽度,这就导致叠包主机无法进入到车厢内,水泥包都是从距离车厢底部较高的位置直接投放下来,这回对水泥袋造成较大的损坏,有可能造成破包,另外也会造成较大的粉尘,因此有必要予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提出叠包主机,可以伸入到车厢内,大大降低了水泥包的投放高度,避免了水泥包的破包和粉尘的产生。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叠包主机,包括框架和设置在所述框架内的换向机构、升降机构和投放机构,所述框架的宽度小于所述车厢的宽度,所述换向机构用于将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水泥包转换到指定的角度,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换向机构换向后的水泥包下降到所述投放机构处,所述投放机构用于将所述升降机构送过来的水泥包投放到车箱内,所述投放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内,还包括驱动所述投放机构左右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使用时,框架设置在车厢内,然后水泥包从流水线上下来后,先经过换向机构的换向,然后掉落大升降机构上,再由升降机构带动水泥包,落到投放机构内,投放机构将水泥包叠放到车厢里,由于车厢的宽度大于框架的宽度,在投放车厢两侧的水泥包时,我们可以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投放机构滑出框架外,到达相应位置后再进行投放,由于增加了第一驱动机构,我们可以投包机构设置在了车厢内,大大降低了投包的高度,另外升降机构的加入,也进一步的降低了从流水线下来的水泥包到投放机构之间的距离。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投放机构包括框体,所述框体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上,所述框体底部具有两个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框体上,还包括一个驱动所述挡板关闭和打开的第二驱动机构。水泥包刚落到框体内时,两块挡板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投放机构到位后,所述挡板有第二驱动机构打开,水泥包落到车厢上的指定位置处。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丝杠和蜗轮,所述第二电机的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相连,所述蜗轮连接在所述挡板转到连接一端的端部,所述丝杠和蜗轮相配合。丝杠和蜗轮的配合,是一种常见的开关门的机构,且这种机构的单向传递的特性,可以有效防止水泥包下落到挡板上时对第二电机的冲击。

上述技术方案中,具体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同步带驱动所述投放机构左右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换向机构包括转换框,所述转换框与底部和一侧侧面开口,在开始状态时,所述转换框一侧侧面的开口对准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的水泥包进入到转换框内,所述转换框由第三电机转动,所述转换框和所述第三电机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左右移动。使用时为了提高效率,驱动水泥包换向和驱动转换框左右运动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通过第二同步带带动所述转换框和固定在所述转换框上的第三电机左右移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升降框架和两个升降平台,所述升降框架上设置有升降驱动电机和导向轮,所述升降驱动电机带动第三同步带运动,所述第三同步带的两端绕过所述导向轮后与所述升降平台相固定,所述升降平台包括翻板机构和固定支架,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翻板电机、右齿轮箱、左齿轮箱、右翻板和左翻板,所述翻板电机固定在固定支架上,所述右翻板固定在所述右齿轮箱上,所述左翻板固定在所述左齿轮箱上,所述翻板电机驱动所述左齿轮箱和所述右齿轮箱运动,所述左齿轮箱和所述右齿轮箱带动所述左翻板和所述右翻板转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固定支架上还设置有夹紧滚轮,还包括一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固定在所述框架上,所述夹紧滚轮与所述导向杆紧密接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两个所述升降平台交替上下运动,且两个所述升降平台的位置关系满足,当其中一个所述升降平台在最高处时,另一个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最低处。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框架设置在车厢内,然后水泥包从流水线上下来后,先经过换向机构的换向,然后掉落大升降机构上,再由升降机构带动水泥包,落到投放机构内,投放机构将水泥包叠放到车厢里,由于车厢的宽度大于框架的宽度,在投放车厢两侧的水泥包时,我们可以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投放机构滑出框架外,到达相应位置后再进行投放,由于增加了第一驱动机构,我们可以投包机构设置在了车厢内,大大降低了投包的高度,另外升降机构的加入,也进一步的降低了从流水线下来的水泥包到投放机构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具备放大示意图。

图3为换向机构的示意图。

图4为升降机构的示意图。

图5为投放机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和图5,叠包主机,包括框架1和设置在所述框架1内的换向机构2、升降机构3和投放机构4。

所述框架1的宽度小于所述车厢的宽度。

所述换向机构2用于将输送机构输送过来的水泥包100转换到指定的角度。所述换向机构2包括转换框21,所述转换框21与底部和一侧侧面开口,在开始状态时,所述转换框21一侧侧面的开口对准输送带,所述输送带上的水泥包100进入到转换框内21,所述转换框由第三电机22转动,所述转换框21和所述第三电机22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左右移动。使用时为了提高效率,驱动水泥包换向和驱动转换框左右运动的步骤可以同时进行。所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第四电机23,所述第四电机23通过第二同步带24带动所述转换框和固定在所述转换框上的第三电机左右移动。

所述升降机构3用于将所述换向机构2换向后的水泥包下降到所述投放机构4处,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升降框架31和两个升降平台32,所述升降框架31上设置有升降驱动电机33和导向轮331,所述升降驱动电机33带动第三同步带332运动,所述第三同步带332的两端绕过所述导向轮331后与所述升降平台32相固定,所述升降平台32包括翻板机构和固定支架321,所述翻板机构包括翻板电机322、右齿轮箱323、左齿轮箱324、右翻板325和左翻板326,所述翻板电机322固定在固定支架321上,所述右翻板325固定在所述右齿轮箱323上,所述左翻板326固定在所述左齿轮箱324上,所述翻板电机322驱动所述左齿轮箱323和所述右齿轮箱324运动,所述左齿轮箱324和所述右齿轮箱323带动所述左翻板326和所述右翻板325转动。所述固定支架321上还设置有夹紧滚轮327,还包括一根导向杆34,所述导向杆34固定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夹紧滚轮327与所述导向杆34紧密接触。

所述投放机构4用于将所述升降机构3送过来的水泥包100投放到车箱内,所述投放机构4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1内,还包括驱动所述投放机构4左右滑动的第一驱动机构43。所述投放机构4包括框体41,所述框体41滑动连接在所述框架1上,所述框体41底部具有两个挡板42,所述挡板42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框体41上,还包括一个驱动所述挡板42关闭和打开的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421、丝杠422和蜗轮423,所述第二电机421的的输出轴与所述丝杠422相连,所述蜗轮423连接在所述挡板42转到连接一端的端部,所述丝杠422和蜗轮423相配合。丝杠和蜗轮的配合,是一种常见的开关门的机构,且这种机构的单向传递的特性,可以有效防止水泥包下落到挡板上时对第二电机的冲击。

所述第一驱动机构43包括第一电机431,所述第一电机431通过第一同步带432驱动所述投放机构4左右移动。

水泥包刚落到框体内时,两块挡板处于关闭状态,当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投放机构到位后,所述挡板有第二驱动机构打开,水泥包落到车厢上的指定位置处。

使用时,框架设置在车厢内,然后水泥包从流水线上下来后,先经过换向机构的换向,然后掉落大升降机构上,再由升降机构带动水泥包,落到投放机构内,投放机构将水泥包叠放到车厢里,由于车厢的宽度大于框架的宽度,在投放车厢两侧的水泥包时,我们可以利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投放机构滑出框架外,到达相应位置后再进行投放,由于增加了第一驱动机构,我们可以投包机构设置在了车厢内,大大降低了投包的高度,另外升降机构的加入,也进一步的降低了从流水线下来的水泥包到投放机构之间的距离。两个所述升降平台交替上下运动,且两个所述升降平台的位置关系满足,当其中一个所述升降平台在最高处时,另一个所述升降平台位于最低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