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36828发布日期:2020-07-29 02:4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缆生产辅助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在电缆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电缆进行传输,由于电缆自身传输的行程较长,因此,在电缆传输中需要对电缆进行支撑,用以防止电缆触碰地面,也降低电缆因外力影响而来回摆动的幅度。

目前,授权公告日为2019.07.05、授权公告号为cn209071051u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稳定辅助工装,包括两电缆稳定轮组件,连接两电缆稳定轮组件的支撑架,以及与支撑架连接的高度调节机构;电缆稳定轮组件包括上稳定轮,下稳定轮,以及连接上稳定轮和下稳定轮的支撑板;上稳定轮的下切线与下稳定轮的上切线之间设有允许电缆通过的电缆通行距离。该辅助工装在使用时,通过上稳定轮、下稳定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对电缆的支撑,但是如果生产线中的电缆没有在同一铅垂面内,而需要电缆于水平面内发生转向时,该辅助工装不能使用,即该辅助工装无法实现电缆于水平面内的转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不仅实现了对电缆的支撑,而且实现了对电缆于水平面内的转向,同时通过第三调节组件,能够根据电缆的不同需要,对电缆转向角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包括支撑板、设置在支撑板底面的调节支架、设置在支撑板顶面的第一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板顶面的第二支撑机构、设置在支撑板顶面且位于第一支撑机构和第二支撑机构之间的转向机构,电缆依次经过第一支撑机构、转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固设在支撑板顶面的第一竖轴、转动连接在第一竖轴外周面的第一转向轮、固设在支撑板顶面且位于第一竖轴远离第一支撑机构一侧的第二竖轴、转动连接在第二竖轴外周面的第二转向轮、固设在支撑板顶面且位于第二竖轴远离第二竖轴一侧的第三竖轴、转动连接在第三竖轴外周面的第三转向轮,所述第一转向轮和第二转向轮之间、第二转向轮和第三转向轮之间分别形成间隙,所述第三竖轴的底端贯穿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垂直输送方向开设有与第三竖轴相适配的滑槽,所述第三竖轴和支撑板之间设置有第三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支撑在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上,并在经过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第三转向轮的时候发生转向,通过第一转向轮、第二转向轮、第三转向轮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电缆的转向,而且使电缆的转向稳定,因此,该电缆转向辅助工装不仅实现了对电缆的支撑,而且实现了对电缆于水平面内的转向,通过第三调节组件,能够根据电缆的不同需要,对电缆转向角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调节组件包括转动支撑在支撑板底面且垂直输送方向的第三调节螺杆、与第三调节螺杆螺纹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和支撑板底面相抵触,所述第三竖轴的底端固设在滑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第三竖轴的位置时,转动第三调节螺杆,第三调节螺杆带动滑块移动,滑块带动第三竖轴移动,从而能够根据电缆的不同需要,对电缆转向角度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调节螺杆的一端固设有驱动手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三调节螺杆的转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支撑机构包括转动支撑在支撑板顶面且垂直输送方向的转动轴、固设在转动轴外周面的支撑轮,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与支撑轮相适配的让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支撑在支撑轮上,不仅实现了对电缆的支撑,而且由于转动轴转动支撑在支撑板上,减小了支撑轮和电缆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支撑机构包括两个固设在支撑板顶面的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在两个第二固定板之间且垂直输送方向的下转轴、固设在下转轴外周面的下轴套、位于下转轴上方且与其平行的上转轴、两个分别转动连接在上转轴两端的滑动块、固设在上转轴外周面的上轴套,两个所述滑动块和两个第二固定板一一对应,且所述第二固定板和滑动块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缆通过上轴套和下轴套之间的间隙,并对电缆起到支撑的定位的作用,由于下转轴和第二固定板转动连接,且上转轴和滑动块转动连接,减小了电缆和上轴套、下轴套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沿高度方向的第二调节螺杆、开设在第二固定板上且沿高度方向的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于滑动槽内滑动,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底端贯穿滑动槽顶壁且与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调节上轴套和下轴套之间的距离时,转动第二调节螺杆,第二调节螺杆沿高度方向移动,第二调节螺杆带动滑动块移动,滑动块带动上转轴移动,上转轴带动上轴套移动,使上轴套的安装和调节稳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顶端固设有驱动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第二调节螺杆的转动更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支架包括两个沿输送方向设置的支撑竖杆,两个所述支撑竖杆上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其高度的第一调节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不仅实现了对支撑板的支撑,而且还可以使支撑板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高度的调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调节竖杆、固定螺杆、两个与固定螺杆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母,所述支撑竖杆的底端开设有与调节竖杆相适配的调节凹槽,所述调节凹槽沿高度方向设置,所述固定螺杆的一端贯穿调节竖杆、支撑竖杆且与其滑移连接,所述调节竖杆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所述支撑竖杆上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支撑竖杆位于两个固定螺母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节竖杆和支撑竖杆处于固定状态时,固定螺杆贯穿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支撑竖杆位于两个固定螺母之间且分别与其相抵触。由于调节竖杆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固定螺杆贯穿多个第一安装孔中的其中一个,并实现支撑竖杆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支撑板高度的调节,提高电缆转向辅助工装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调节竖杆的底端固设有用于增加其底面面积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加调节竖杆底端的面积,提高调节竖杆放置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不仅实现了对电缆的支撑,而且实现了对电缆于水平面内的转向,同时通过第三调节组件,能够根据电缆的不同需要,对电缆转向角度进行调节。

2、通过第三调节螺杆、滑块的相互配合,不仅实现了第三竖轴的调节,而且使第三竖轴的调节简便。

3、电缆支撑在支撑轮上,并减小了支撑轮和电缆之间的摩擦力,电缆穿过上轴套和下轴套之间,不仅对电缆起到支撑的作用,而且还降低了电缆因外力影响而来回摆动的幅度,提高电缆转向辅助工装的实用性。

4、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实现了支撑竖杆高度的调节,进而实现了支撑板高度的调节,使其能够根据电缆的需要进行调节,提高了电缆转向辅助工装的实用性,而且第一调节组件还具有使用、安装简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为了表示第三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板;11、让位槽;12、滑槽;2、调节支架;21、支撑竖杆;211、调节凹槽;212、第二安装孔;22、第一调节组件;221、调节竖杆;2221、第一安装孔;222、加强杆;223、固定螺杆;224、蝶形螺母;3、第一支撑机构;31、转动轴;32、第一固定板;33、支撑轮;4、第二支撑机构;41、下转轴;42、上转轴;43、第二固定板;431、滑动槽;44、下轴套;45、滑动块;46、第二调节组件;461、第二调节螺杆;462、驱动把手;47、上轴套;5、转向机构;51、第一竖轴;52、第一转向轮;53、第二竖轴;54、第二转向轮;55、第三竖轴;56、第三调节组件;561、第三调节螺杆;562、固定块;563、滑块;564、驱动手柄;57、第三转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线的电缆转向辅助工装,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的一端设置为输入端、另一端设置为输出端。支撑板1上设置有用于调节其高度的调节支架2。支撑板1于输入端设置有第一支撑机构3,支撑板1于输出端设置有第二支撑机构4,支撑板1于第一支撑机构3和第二支撑机构4之间设置有转向机构5。

如图1和图2所示,调节支架2包括两个沿输送方向间隔设置的支撑竖杆21,支撑竖杆21沿高度方向设置,支撑竖杆21的顶端固设在支撑板1底面上。两个支撑竖杆21的底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调节其高度的第一调节组件22。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调节组件22包括沿高度方向的调节竖杆221,调节竖杆221的底端固设有用于增加其底面面积的加强杆222,加强杆222垂直输送方向设置,加强杆222提高了调节竖杆221放置的稳定性。支撑竖杆21的底端开设有与调节竖杆221相适配的调节凹槽211,调节凹槽211沿高度方向设置。支撑竖杆21和调节竖杆221之间设置有固定螺杆223,固定螺杆223的一端贯穿支撑竖杆21、调节竖杆221且分别与其滑移连接。调节竖杆221上开设有多个与固定螺杆223相适配的第一安装孔2221,多个第一安装孔2221沿调节竖杆221高度方向均匀设置。支撑竖杆21上开设有与固定螺杆223相适配的第二安装孔212。固定螺杆223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两个蝶形螺母224,支撑竖杆21位于两个蝶形螺母224之间。

在调节竖杆221和支撑竖杆21处于固定状态时,固定螺杆223贯穿第一安装孔2221、第二安装孔212,支撑竖杆21位于两个蝶形螺母224之间且分别与其相抵触。由于调节竖杆22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2221,可以根据需要将固定螺杆223贯穿多个第一安装孔2221中的其中一个,并实现支撑竖杆21高度的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支撑机构3包括转动轴31,转动轴31垂直输送方向设置,转动轴3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一固定板32,即第一固定板32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固定板32固设在支撑板1顶面上。转动轴31于两个第一固定板32之间的外周面固设有支撑轮33,支撑轮33设置为单槽轮,电缆支撑在支撑轮33上,支撑板1上开设有便于支撑轮33转动的让位槽11。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支撑机构4包括下转轴41、上转轴42,下转轴41、上转轴42、转动轴31平行。下转轴4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固定板43,即第二固定板43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固定板43固设在支撑板1顶面上。下转轴41于两个第二固定板43之间的外周面固设有下轴套44。上转轴4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滑动块45,即滑动块4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块45和两个第二固定板43一一对应,且滑动块45和第二固定板43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滑动块45高度的第二调节组件46。下转轴41于两个第二固定板43之间的外周面固设有上轴套47,上轴套47和下轴套44之间形成用于使电缆通过的间隙。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调节组件46包括沿高度方向设置的第二调节螺杆461,第二固定板43上开设有与滑动块45相适配的滑动槽431,滑动槽431沿高度方向设置,滑动块45于滑动槽431内沿高度方向移动。第二调节螺杆461的底端贯穿滑动槽431顶壁且与其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461的底端转动连接在滑动块45的顶面上。第二调节螺杆461的顶端固设有驱动把手462。

在需要调节上轴套47和下轴套44之间的距离时,转动驱动把手462,驱动把手462带动第二调节螺杆461转动,第二调节螺杆461沿高度方向移动,第二调节螺杆461通过滑动块45带动上转轴42移动,上转轴42带动上轴套47移动,使上轴套47的安装和调节稳定。

如图1和图2所示,转向机构5包括固设在支撑板1顶面的第一竖轴51,第一竖轴51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一竖轴51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向轮52,第一转向轮52设置为单槽轮,第一转向轮52的轴线和第一竖轴51的轴线重合。支撑板1顶面于第一竖轴51远离支撑轮33的一侧固设有第二竖轴53,第二竖轴53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二竖轴53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向轮54,第二转向轮54设置为单槽轮,第二转向轮54的轴线和第二竖轴53的轴线重合。第二转向轮54和第一转向轮52之间形成用于穿过电缆的间隙。支撑板1顶面于第二竖轴53远离第一竖轴5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竖轴55,第三竖轴55沿高度方向设置,第三竖轴55的底端贯穿支撑板1且位于支撑板1的下方,支撑板1上开设有与第三竖轴55相适配的滑槽12,滑槽12沿垂直输送方向设置,支撑板1顶面于滑槽12的一侧设置有表示电缆转向角度的刻度。第三竖轴55的底端和支撑板1之间设置有用于使第三竖轴55移动的第三调节组件56。第三竖轴55的外周面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向轮57,第三转向轮57设置为单槽轮,第三转向轮57的轴线和第三竖轴55的轴线重合。第三转向轮57和第二转向轮54之间形成用于穿过电缆的间隙。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三调节组件56包括垂直输送方向设置的第三调节螺杆561,第三调节螺杆561和滑槽12平行,第三调节螺杆561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有固定块562,即固定块562的数量为两个,固定块562固设在支撑板1底面上。第三调节螺杆561的外周面螺纹连接有滑块563,滑块563和支撑板1底面相抵触,且第三竖轴55的底端固设在滑块563的顶面上。第三调节螺杆561的一端贯穿其中一个固定块562且固设有驱动手柄564。

在需要调节第三竖轴55的位置时,转动驱动手柄564,驱动手柄564带动第三调节螺杆561转动,第三调节螺杆561带动滑块563移动,滑块563带动第三竖轴55移动,从而能够根据电缆的不同需要,对电缆转向角度进行调节,并使第三竖轴55的调节简便。

电缆支撑在支撑轮33上,然后经过第一转向轮52、第二转向轮54、第三转向轮57,之后穿过上轴套47和下轴套44之间的间隙,支撑轮33对电缆起到支撑的作用,第一转向轮52、第二转向轮54、第三转向轮57的相互配合,实现了电缆的转向,而且使电缆的转向稳定,上轴套47和下轴套44的相互配合,不仅实现了电缆的支撑,而且还降低了电缆因外力影响而来回摆动的幅度,提高电缆转向辅助工装的稳定性、实用性。同时通过第三调节组件56,能够根据电缆的不同需要,对电缆转向角度进行调节。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