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32977发布日期:2020-07-17 16:18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药剂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盛放药剂的瓶子,尤其涉及一种药剂瓶。



背景技术:

人们生病后采取的治疗方法通常有静脉输液和服药治疗,药物的剂型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大大小小的药丸,这类药剂通常是装在瓶子内的,服用的时候先打开瓶盖,然后再将瓶口倾斜,将药物倒在手心上。但是,每次倒出的药物数量并不一定正好是病人需要服用的数量,往往是将瓶口斜顶在手心上多次摇晃药瓶,很是麻烦。其间,药物的数量时多时少,使得药物多次进出于药瓶,多余的药物会与人手接触,从而造成瓶内的药物在一定程度上被污染。而且,在摇晃药瓶的过程中,药丸还很容易滚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不足,提供一种便于取用药丸、干净卫生、使用方便的药剂瓶。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药剂瓶,包括瓶体(1),瓶体(1)带有向上的开口,其特征在于,瓶体(1)的开口端连接有透明的盖帽,盖帽包括套筒(4),套筒(4)为竖向设置的圆筒状,套筒(4)中间上下通透设置,套筒(4)内固定连接有挡板(6),挡板(6)为圆形板,挡板(6)横向设置,挡板(6)的边缘一周均与套筒(4)固定相连,挡板(6)上开设有上下通透的出药口(5),挡板(6)下方的套筒(4)固定连接在瓶体(1)的开口处,挡板(6)将瓶体(1)的开口端封堵;挡板(6)上方的套筒(4)内相对旋转连接有透明的转芯,转芯在横向平面内转动,转芯包括转筒(7),转筒(7)为竖向设置的圆筒状,转筒(7)中间上下通透设置,转筒(7)的外壁与套筒(4)的内壁相互配合转动并紧密接触,转筒(7)内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升降隔板(9),升降隔板(9)的高度与转筒(7)的高度相同,升降隔板(9)的横向自由端与转筒(7)的内壁固定相连,升降隔板(9)将转筒(7)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大小相等的储药室(11),出药口(5)与储药室(11)对应相通,每个储药室(11)的上端口都分别连接有堵盖(8),升降隔板(9)的旋转轴与挡板(6)的中心轴重合。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的上表面中心相对旋转连接有导向调节转板(10),导向调节转板(10)竖向设置,导向调节转板(10)的下端始终与挡板(6)的上表面相对旋转滑动接触,导向调节转板(10)的俯视形状与所述升降隔板(9)的俯视形状相同,升降隔板(9)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升降槽(15),升降槽(15)的横向截面形状与导向调节转板(10)的俯视形状相同,导向调节转板(10)的上端对应插接在升降槽(15)内,导向调节转板(10)的横向自由端与所述转筒(7)的内壁接触。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芯还上下插接在所述套筒(4)内,所述转筒(7)的外壁一周向内凹陷开设有多个上下排列设置的定位转槽(16),套筒(4)的内壁向外凹陷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转筒(7),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里端固定连接有顶珠(14),顶珠(14)卡扣在定位转槽(16)内;转筒(7)通过顶珠(14)上下定位在套筒(4)内。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的内壁向外凹陷开设多个所述凹槽,每个凹槽内都分别设置所述弹簧(12)和所述顶珠(14),每个顶珠(14)都卡扣在所述定位转槽(16)内。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调节转板(10)的高度与所述挡板(6)上侧的所述套筒(4)的高度相同。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隔板(9)的俯视形状为“一”形或“丫”形,升降隔板(9)将所述转筒(7)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或三个大小相等的所述储药室(11)。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的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穿轴孔(13),穿轴孔(13)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上端与所述导向调节转板(10)的下端中心固定相连,转轴(3)下端固定连接有防脱转板(2),防脱转板(2)始终与挡板(6)的下表面相对旋转滑动接触。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堵盖(8)与所述转芯铰接相连,堵盖(8)与转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升降隔板(9)上。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6)位于所述套筒(4)的中部。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4)与所述瓶体(1)的开口端通过螺纹相连接。

根据所述的药剂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药口(5)所在侧的所述套筒(4)外面带有标识出药口(5)所在位置的标记。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瓶体的基础上将瓶盖进行了改进,使瓶盖具有了量装药丸的功能,在出药口与其中一个储药室相通时,先将整个药剂瓶倒转,使瓶口朝下,瓶体内的药丸便经过出药口进入与其相通的储药室内,适应晃动整个药剂瓶,以使药丸将与其相通的储药室填满,达到病人需要的服药用量,由于盖帽和转芯都是透明的,因此很便于观察储药室的装药情况,待储药室填满药丸后,相对于瓶体转动转芯(此时仍是在药剂瓶倒置的情况下),装满药丸的储药室慢慢与出药口错开,直到该储药室与瓶体内的空间完全隔离(此时与该储药室相邻的下一个储药室与出药口相通),将药剂瓶翻转正常放置,使瓶口朝上,然后打开量装好药丸的储药室所对应的堵盖,按常规的操作方法将药物取出即可。整个取药的操作一步到位,既不再是反复增减药物的数量,也不再是多余的药物与外界接触,既干净卫生,又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盖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转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4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导向调节转板及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的转芯向上调节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

1、瓶体;2、防脱转板;3、转轴;4、套筒;5、出药口;6、挡板;7、转筒;8、堵盖;9、升降隔板;10、导向调节转板;11、储药室;12、弹簧;13、穿轴孔;14、顶珠;15、升降槽;16、定位转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一种药剂瓶,包括瓶体(1),瓶体(1)带有向上的开口,瓶体(1)的开口端连接有透明的盖帽,参见图2和图3盖帽包括套筒(4),套筒(4)为竖向设置的圆筒状,套筒(4)中间上下通透设置,套筒(4)内固定连接有挡板(6),挡板(6)为圆形板,挡板(6)横向设置,挡板(6)的边缘一周均与套筒(4)固定相连,挡板(6)位于套筒(4)的中部,挡板(6)上开设有上下通透的出药口(5)。

挡板(6)下方的套筒(4)固定连接在瓶体(1)的开口处,套筒(4)与瓶体(1)的开口端通过螺纹相连接,使得挡板(6)将瓶体(1)的开口端封堵。

挡板(6)上方的套筒(4)内相对旋转连接有透明的转芯,参见图4至图7,转芯在横向平面内转动,转芯包括转筒(7),转筒(7)为竖向设置的圆筒状,转筒(7)中间上下通透设置,转筒(7)的外壁与套筒(4)的内壁相互配合转动并紧密接触,转筒(7)内固定连接有竖向设置的升降隔板(9),升降隔板(9)的高度与转筒(7)的高度相同,升降隔板(9)的横向自由端与转筒(7)的内壁固定相连,升降隔板(9)将转筒(7)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或多个大小相等的储药室(11),出药口(5)与储药室(11)对应相通,每个储药室(11)的上端口都分别连接有堵盖(8),升降隔板(9)的旋转轴与挡板(6)的中心轴重合。

挡板(6)的上表面中心相对旋转连接有导向调节转板(10),参见图8和图9导向调节转板(10)竖向设置,导向调节转板(10)的下端始终与挡板(6)的上表面相对旋转滑动接触,导向调节转板(10)的俯视形状与所述升降隔板(9)的俯视形状相同,升降隔板(9)的下表面向上凹陷形成升降槽(15),升降槽(15)的横向截面形状与导向调节转板(10)的俯视形状相同,导向调节转板(10)的上端对应插接在升降槽(15)内,导向调节转板(10)的横向自由端与所述转筒(7)的内壁接触。

一方面,转筒(7)、升降隔板(9)和导向调节转板(10)组合成一个整体,能够相对于挡板(6)和套筒(4)转动。另一方面,导向调节转板(10)、挡板(6)和套筒(4)组合成一个整体,转筒(7)和升降隔板(9)能够相对于该结合体上下运动,以调节转芯在套筒(4)内的上下位置,目的是调节储药室的取药用量。

转芯还上下插接在所述套筒(4)内(参见图11),所述转筒(7)的外壁一周向内凹陷开设有多个上下排列设置的定位转槽(16),套筒(4)的内壁向外凹陷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开口朝向转筒(7),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弹簧(12),弹簧(12)的里端固定连接有顶珠(14),顶珠(14)卡扣在定位转槽(16)内;转筒(7)通过顶珠(14)上下定位在套筒(4)内。

一方面,通过顶珠(14)和定位转槽(16),能够使转芯在套筒(4)内定位在不同的高度,另一方面,通过顶珠(14)和定位转槽(16),能够使转芯在套筒(4)内进行转动。

套筒(4)的内壁向外凹陷开设多个所述凹槽,每个凹槽内都分别设置所述弹簧(12)和所述顶珠(14),每个顶珠(14)都卡扣在所述定位转槽(16)内。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调节转板(10)的高度与所述挡板(6)上侧的所述套筒(4)的高度相同。升降隔板(9)的俯视形状为“一”形或“丫”形,升降隔板(9)将所述转筒(7)的内部空间划分为两个或三个大小相等的所述储药室(11)。

进一步的,挡板(6)的中心开设有上下通透的穿轴孔(13),穿轴孔(13)内相对旋转连接有转轴(3),转轴(3)的上端与所述导向调节转板(10)的下端中心固定相连,转轴(3)下端固定连接有防脱转板(2),防脱转板(2)始终与挡板(6)的下表面相对旋转滑动接触。堵盖(8)与所述转芯铰接相连,堵盖(8)与转芯的连接点位于所述升降隔板(9)上。出药口(5)所在侧的所述套筒(4)外面带有标识出药口(5)所在位置的标记。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瓶体的基础上将瓶盖进行了改进,使瓶盖具有了量装药丸的功能,在出药口与其中一个储药室相通时,先将整个药剂瓶倒转,使瓶口朝下,瓶体内的药丸便经过出药口进入与其相通的储药室内,适应晃动整个药剂瓶,以使药丸将与其相通的储药室填满,达到病人需要的服药用量,由于盖帽和转芯都是透明的,因此很便于观察储药室的装药情况,待储药室填满药丸后,相对于瓶体转动转芯(此时仍是在药剂瓶倒置的情况下),装满药丸的储药室慢慢与出药口错开,直到该储药室与瓶体内的空间完全隔离(此时与该储药室相邻的下一个储药室与出药口相通),将药剂瓶翻转正常放置,使瓶口朝上,然后打开量装好药丸的储药室所对应的堵盖,按常规的操作方法将药物取出即可。

若需要调节每次取药的用量,可以上下推拉转芯,以此来改变储药室的容量大小,整个取药的操作一步到位,既不再是反复增减药物的数量,也不再是多余的药物与外界接触,既干净卫生,又操作方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