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89450发布日期:2020-07-14 17:1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属于移动托举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真空混料器的涡轮装置是悬空部件,该部件需要周期拆检和维护,涡轮装置重达100kg,市面上没有针对该产品辅助拆检工具,只是在其操作规程上提供了由液压手叉和铁框架组合的托举和移出工具。

这种组合极易倾倒,造成人员砸伤和设备损坏。在托举安装过程中,要求精度极高,传统的液压升降装置升降幅度不宜控制,托举低了容易导致连接口不易对正,托举高了容易压断密封圈,导致安装后生产过程中也出现泄漏混料液的事故。且该装置体积重量均较大,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需要众人托举移出,维修时间长,且非常容易砸伤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方便悬空部件在拆卸和安装过程中的托举和移动,升降幅度更加精准,便于悬空部件安装对准,减少人力的浪费,避免人员伤亡,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廉。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包括底架、万向轮、u型立杆、升降器、连接梁、翼板、把合螺栓、握把、升降架、垫板、l型杆、滑轮、导轮、链条、轴架、链轮和内螺纹座,底架为一矩形架体,底架底部四周设有四个万向轮,万向轮为带刹车平板推车万向轮,底架顶部后方两侧设有一对u型立杆,u型立杆两立杆底端与底架顶面固定连接,u型立杆的后方两立杆间通过连接梁连接,连接梁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座,两u型立杆的后方立杆上固定连接有握把,在u型立杆的两立杆上设有均上下两翼板,其前后翼板间均通过把合螺栓锁紧固定,在两u型立杆处设有能上下滑动的升降平台,在两u型立杆间的底架上设有升降器,所述的升降器为手动液压千斤顶,升降器端部设有轴架,轴架上通过转轴固定有链轮,链轮上设有链条,链条一端铰接有t型螺栓,该t型螺栓螺纹旋入连接梁上的内螺纹座内,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

所述的升降平台由升降架、垫板、l型杆、滑轮、导轮和内螺纹座组成,升降架为一矩形架体,升降架位于底架的正上方,升降架与底架向下平行,升降架顶面上设有垫板,升降架后端固定连接两l型杆,两l型杆的立杆位于u型立杆的内侧,在l型杆的立杆端均设有上下两滑轮,滑轮现位于u型立杆上两立杆间,升降架通过l型杆的滑轮能上下移动,在l型杆上设有导轮,导轮的侧壁与左右两u型立杆间的侧壁贴合,在l型杆与升降架间连接有加强筋,在升降架后端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座,内螺纹座上螺纹旋入有t型螺栓,t型螺栓的横轴与链条端部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解决了现有悬空部件安装拆卸过程中托举和移动困难的问题,能够更精准的升降所托举的装置,便于后期安装过程中,悬空部件连接口的对准,减少人力的浪费,单人即可操作,保护操作人员的安全,结构简单,每次托举行程为升降器每次升降行程的一半,大大提高了升降精准度,整个装置结构简单,制作成本更低,且操作更加省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局部剖视后的侧视图。

图中标号:

1、底架,2、万向轮,3、u型立杆,4、液压千斤顶,5、连接梁,6、翼板,7、把合螺栓,8、握把,9、升降架,10、垫板,11、l型杆,12、滑轮,13、导轮,14、链条,15、轴架,16、链轮,17、加强筋,18、内螺纹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8所示,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包括底架1、万向轮2、u型立杆3、升降器4、连接梁5、翼板6、把合螺栓7、握把8、升降架9、垫板10、l型杆11、滑轮12、导轮13、链条14、轴架15、链轮16和内螺纹座18。

底架1为一矩形架体,底架1底部四周设有四个万向轮2,所述的万向轮2为带刹车平板推车万向轮,在使用时松开刹车方便移动,在工作时,踏下刹车方便整个装置平稳固定。

底架1顶部后方两侧设有一对u型立杆3,u型立杆3两立杆底端与底架1顶面固定连接,u型立杆3的后方两立杆间通过连接梁5连接,通过连接梁5加强两u型立杆3间的牢固性,防止两u型立杆3向内弯曲变形,导致后期升降平台升降卡顿。

连接梁5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座18,两u型立杆3的后方立杆上固定连接有握把8,在u型立杆3的两立杆上设有均上下两翼板6,其前后翼板6间均通过把合螺栓7锁紧固定,通过把合螺栓7两u型立杆3的两立杆间进行加固,防止其受力过大时发生弯曲变形,导致滑轮12在上下滑动时松动或脱落。

在两u型立杆3处设有能上下滑动的升降平台,在两u型立杆3间的底架1上设有升降器4,所述的升降器4为手动液压千斤顶,升降器4端部设有轴架15,轴架15上通过转轴固定有链轮16,链轮16上设有链条14,链条14一端铰接有t型螺栓,该t型螺栓螺纹旋入连接梁5上的内螺纹座18内,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底架1通过升降器4端部顶起链条14来带动升降平台升降,使得升降器4支起一端行程后,升降平台升起一半的行程,当升降器14的每次升降行程为1毫米时,升降平台的升降行程则为0.5毫米,大大提高了升降平台的升降精度,方便工作人员精准的支起悬空部件,进行安装。

所述的升降平台由升降架9、垫板10、l型杆11、滑轮12、导轮13和内螺纹座18组成,升降架9为一矩形架体,升降架9位于底架1的正上方,升降架9与底架1向下平行,升降架9顶面上设有垫板10,升降架9后端固定连接两l型杆11,两l型杆11的立杆位于u型立杆3的内侧,在l型杆11的立杆端均设有上下两滑轮12,滑轮12现位于u型立杆3上两立杆间,上下两滑轮12能将l型杆11进行有效的限位,防止其前后摆动。

升降架9通过l型杆11的滑轮12能上下移动,在l型杆11上设有导轮13,导轮13的侧壁与左右两u型立杆3间的侧壁贴合,通过导轮13能有效的限位两l型杆11的左右攒动。

在l型杆11与升降架9间连接有加强筋17,加强筋17能对升降架9与l型杆11的立杆间进行有效的加固,提高其坚固性。

在升降架9后端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座18,内螺纹座18上螺纹旋入有t型螺栓,t型螺栓的横轴与链条14端部铰接。链条14的另一端通过另一t型螺栓固定在连接梁5上,当升降器4支起链条14中部时,由于链条14一端被固定住,导致另一端链条14被支起,而该升起的链条14与升降平台连接,从而实现升降平台的升降。



技术特征:

1.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万向轮(2)、u型立杆(3)、升降器(4)、连接梁(5)、翼板(6)、把合螺栓(7)、握把(8)、升降平台、链条(14)、轴架(15)、链轮(16)和内螺纹座(18),底架(1)为一矩形架体,底架(1)底部四周设有四个万向轮(2),底架(1)顶部后方两侧设有一对u型立杆(3),u型立杆(3)两立杆底端与底架(1)顶面固定连接,u型立杆(3)的后方两立杆间通过连接梁(5)连接,连接梁(5)中部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座(18),两u型立杆(3)的后方立杆上固定连接有握把(8),在u型立杆(3)的两立杆上设有均上下两翼板(6),其前后翼板(6)间均通过把合螺栓(7)锁紧固定,在两u型立杆(3)处设有能上下滑动的升降平台,在两u型立杆(3)间的底架(1)上设有升降器(4),升降器(4)端部设有轴架(15),轴架(15)上通过转轴固定有链轮(16),链轮(16)上设有链条(14),链条(14)一端铰接有t型螺栓,该t型螺栓螺纹旋入连接梁(5)上的内螺纹座(18)内,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平台由升降架(9)、垫板(10)、l型杆(11)、滑轮(12)、导轮(13)和内螺纹座(18)组成,升降架(9)为一矩形架体,升降架(9)位于底架(1)的正上方,升降架(9)与底架(1)向下平行,升降架(9)顶面上设有垫板(10),升降架(9)后端固定连接两l型杆(11),两l型杆(11)的立杆位于u型立杆(3)的内侧,在l型杆(11)的立杆端均设有上下两滑轮(12),滑轮(12)现位于u型立杆(3)上两立杆间,升降架(9)通过l型杆(11)的滑轮(12)能上下移动,在l型杆(11)上设有导轮(13),导轮(13)的侧壁与左右两u型立杆(3)间的侧壁贴合,在l型杆(11)与升降架(9)间连接有加强筋(17),在升降架(9)后端横杆上固定连接有内螺纹座(18),内螺纹座(18)上螺纹旋入有t型螺栓,t型螺栓的横轴与链条(14)端部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万向轮(2)为带刹车平板推车万向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器(4)为手动液压千斤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移动液压平台车,属于移动托举装置技术领域。底架底部四周设有四个万向轮,顶部后方两侧设有一对U型立杆,U型立杆的后方两立杆间通过连杆梁连接,两U型立杆的后方立杆上固定连接有握把,在U型立杆的两立杆上设有均上下两翼板,其前后翼板间均通过把合螺栓锁紧固定,在两U型立杆处设有能上下滑动的升降平台,升降平台通过滑轮现位于U型立杆间,在两U型立杆间的底架上设有升降器,升降器端部设有轴架,轴架上通过转轴固定有链轮,链轮上设有链条,链条一端固定在连接梁上,另一端固定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器顶起链条中部,使升降平台升降,升降平台每次升降的行程为升降器每次升降行程的一半。

技术研发人员:路兴坤;赵毕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29
技术公布日:2020.07.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