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18379发布日期:2020-08-11 21:32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渔船辅助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升降机构,特指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



背景技术:

如今,我国海洋渔业资源丰富,渔船种类数量众多,作业方式有单拖、双拖、帆张网等数十种,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近海渔业资源严重枯竭的情况得到了初步好转,对于我国海洋渔业资源恢复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近海主要作业方式中,渔获物均是通过装箱进行整理渔获种类,然后由渔船工人将装箱后的渔获搬运到船舱甲板上,再通过海上转载到冰鲜船或靠港口后卸货。在一个航次结束或冰鲜船到达港口后均要通过人力将舱内渔获物进行出仓,然后进行买卖。一箱渔获物重量在15kg-20kg,箱数少则达几千箱,多则达上万箱,渔船工人在出鱼过程中十分辛苦,耗时耗力,为了使渔船工人的工作量减少,现有的渔船上在鱼舱内部安装有升降机构辅助作业。现有的升降机构包含的升降杆分别由不同的电机控制升降,容易高低不平衡不同步,成本高且控制复杂,出现不同步的危害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实现升降杆的同步升降,成本低且控制过程简单,避免出现高低不平衡不同步而造成渔获的倾覆、人员被砸伤等安全事故。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一个升降电机和四个升降杆组件,所述升降电机通过电机传动轴连接有主动齿轮,所述升降杆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套装有链条,当所述升降电机驱动所述主动齿轮转动时,所述主动齿轮通过从动齿轮带动所述升降杆组件同步升降。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张紧齿轮,张紧齿轮位于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之间,所述张紧齿轮与所述链条啮合且按压所述链条。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机架上设置有齿轮固定槽,所述张紧齿轮通过螺栓可固定在所述齿轮固定槽的不同位置。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升降杆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至少两根伸缩方管,其中,最里面的一根伸缩方管为顶节方管,最外面的一根伸缩方管为底节方管,其余的伸缩方管为内方管,所述底节方管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顶节方管和内方管的底部均设置有丝杠螺母,所述内方管通过轴承设置有内丝杆固定部,内丝杆固定部位于所述内方管的丝杠螺母的上方;

所述顶节方管内设置有轴线与所述伸缩方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每相邻所述伸缩方管之间设置有一根所述丝杆,其中,最里面的一根丝杆为底节丝杆,最外面的一根丝杆为顶节丝杆,其余的丝杆为内丝杆,内丝杆和顶节丝杆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相邻丝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底节丝杆通过圆锥滚子轴承固定在所述机架的底节丝杆固定部上,所述底节丝杆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底节方管和内方管的顶部设置有方管帽,方管帽位于相邻伸缩方管的间隙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同侧的顶节方管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支撑管。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升降杆组件的同级伸缩方管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金属支撑管,所述升降电机设置在位于底部的第二金属支撑管上。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两侧的第二金属支撑管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金属支撑管。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升降杆组件包括有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三根伸缩方管,最里面的伸缩方管内设置有轴线与所述伸缩方管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两根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位于外部的所述丝杆上设置有内螺纹。

在上述的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中,所述升降杆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的挂耳。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升降机构只用一个电机驱动,实现以往四台电机单独控制四根升降杆组件的功能,且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四根升降杆组件不同步而导致渔获的倾覆、人员被砸伤等安全事故,采用链条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升降机构运行平稳,制造成本低,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控制过程的简化和危害的减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升降杆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丝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所表示的含义:

1-机架;2-升降电机;3-伸缩方管;4-顶节方管;5-底节方管;6-内方管;

7-丝杠螺母;8-内丝杆固定部;9-底节丝杆;10-顶节丝杆;

12-底节丝杆固定部;14-方管帽;15-第一金属支撑管;

16-第二金属支撑管;17-第三金属支撑管;18-挂耳;

19-轴承;20-圆锥滚子轴承;21-主动齿轮;22-从动齿轮;23-链条;

24-张紧齿轮;25-齿轮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施例:参照图1-5,一种用于渔船的升降机构,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升降电机2和四个升降杆组件,所述升降电机2通过电机传动轴连接有主动齿轮21,所述升降杆组件的底部设置有从动齿轮22,所述主动齿轮21和从动齿轮22之间套装有链条23,当所述升降电机2驱动所述主动齿轮21转动时,所述主动齿轮21通过从动齿轮22带动所述升降杆组件同步升降。本实施例优选所述升降杆组件包括有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三根伸缩方管3,最里面的伸缩方管3内设置有轴线与所述伸缩方管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两根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位于外部的所述丝杆上设置有内螺纹。上述技术方案的升降机构只用一个电机驱动,实现以往四台电机单独控制四根升降杆组件的功能,且避免了以往出现的四根升降杆组件不同步而导致渔获的倾覆、人员被砸伤等安全事故,采用链条传动,无弹性滑动和打滑现象,平均传动比准确,工作可靠,效率高;传递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相同工况下的传动尺寸小;所需张紧力小,作用于轴上的压力小;能在潮湿、多尘、有污染等恶劣环境中工作;升降机构运行平稳,制造成本低,实现了成本的降低、控制过程的简化和危害的减少。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张紧齿轮24,张紧齿轮24位于所述主动齿轮21和从动齿轮22之间,所述张紧齿轮24与所述链条23啮合且按压所述链条23。上述技术方案的张紧齿轮24对链条23起导向和张紧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齿轮固定槽25,所述张紧齿轮24通过螺栓可固定在所述齿轮固定槽25的不同位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栓手动将齿轮固定槽25的不同位置,使链条23始终处于最佳张紧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杆组件包括轴线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至少两根伸缩方管3,其中,最里面的一根伸缩方管3为顶节方管4,最外面的一根伸缩方管3为底节方管5,其余的伸缩方管3为内方管6,所述底节方管5的底部固定在所述机架1上,所述顶节方管4和内方管6的底部均设置有丝杠螺母7,所述内方管6通过轴承19设置有内丝杆固定部8,内丝杆固定部8位于所述内方管6的丝杠螺母7的上方;

所述顶节方管4内设置有轴线与所述伸缩方管3的轴线在同一直线上且直径从大到小套设在一起的外壁上设置有外螺纹的丝杆,每相邻所述伸缩方管3之间设置有一根所述丝杆,其中,最里面的一根丝杆为底节丝杆9,最外面的一根丝杆为顶节丝杆10,其余的丝杆为内丝杆,内丝杆和顶节丝杆10的内壁上设置有与相邻丝杆的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所述底节丝杆9通过圆锥滚子轴承20固定在所述机架1的底节丝杆固定部12上,所述底节丝杆9的底端设置有所述从动齿轮22。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机构包括四个升降杆组件,升降杆组件由包括直径从大到小套在一起的三根伸缩方管3,相邻伸缩方管3之间的间隙相同,管壁内设置有丝杠螺母7作为轴向导向块,顶节方管4内设置有直接从大到小套在一起的两根有外螺纹的丝杆,顶节丝杆10具有内螺纹旋在底节丝杆9的外螺纹上,底节丝杆9固定在升降杆组件的底部,机架1上设置有一个升降电机2,升降电机2通过链传动结构带动底节丝杆9转动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方管3伸出,当升降电机2带动底节丝杆9反方向转动可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方管3缩回,实现了四根升降杆组件的同步升降,链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的主动齿轮21和张紧齿轮24、设置在升降杆组件底部的从动齿轮22以及连接主动齿轮21、从动齿轮22和张紧齿轮24的链条23,并且所述张紧齿轮24通过螺栓可固定在所述齿轮固定槽25的不同位置,使链条23始终处于最佳张紧状态,在三根伸缩方管3依次伸出后,底节丝杆9和顶节丝杆10通过螺纹连接,伸缩方管3之间的连接强度高,可靠性高,大大降低了渔船工人将渔获搬运到船舱甲板上的劳动强度,极大地提高了渔船上作业的工作效率同时需要占用鱼舱的面积大大缩小。

作为优选,所述底节方管5和内方管6的顶部设置有方管帽14,方管帽14位于相邻伸缩方管3的间隙上。上述技术方案的方管帽14起到导向的作用。

作为优选,所述同侧的顶节方管4的顶部之间设置有第一金属支撑管15;所述升降杆组件的同级伸缩方管3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二金属支撑管16,所述升降电机2设置在位于底部的第二金属支撑管16上;所述两侧的第二金属支撑管16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金属支撑管17。上述技术方案的第一金属支撑管15、第二金属支撑管16和第三金属支撑管17使得升降机构的结构更加稳固。

作为优选,所述升降杆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若干个用于固定的挂耳18。上述技术方案对升降机构进一步固定,可以采用固定杆穿过挂耳18后悬挂在船舱横梁上,使得升降架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固,不占用船舱底部空间,极大地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