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78726发布日期:2020-11-03 23:36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河港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因内河航道全年水位变化明显,在河港客运码头的设计中,经常会有码头设计高低水位差值较大的情况,如在黄河、长江、珠江、西江等水系,设计高低水位差均在10-30m左右。

目前,针对大水位差客运码头,最普遍采用的是趸船+浮桥或引桥+人行踏步或人行斜坡步道的形式,游客的运送主要是靠游客自身步行通过人行通道(踏步或斜坡步道)完成。此类形式的客运码头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浮桥狭窄且不稳定,给游客的通行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且不利于游客紧急状态下的应急疏散;低水位条件下,游客需要登爬很长一段踏步或斜坡步道,体力消耗很大,码头的舒适度较差;码头进行大批量行李、补给物资的运送较为困难且较难满足无障碍通行的要求,使用极为不便利;码头进行景观设计的空间有限,景观效果有所欠缺。在此基础上,少量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进行了一些改良,采用机械化的缆车或自动扶梯代替了人行踏步或斜坡步道以提高游客的舒适性。但因工作所处环境潮湿且富含泥沙,此类形式的码头在运营中机械设备极易损坏,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机械设备进行拆卸、养护。且因使用环境不良,拆卸频繁等问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被大大缩短,经常需要替换,如此给码头的运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因为过高的设计水位差带来的不便,目前的大水位差客运码头或者在舒适性、通行便捷性和景观性上存在着较大的缺陷,或者运营难度大运营成本高,均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以解决。

根据研究,若采用根据不同水位分层运营的方法,结合垂直电梯进行游客垂直方向运送的新工艺,可以有效的改善上述问题。垂直电梯方便快捷、舒适性好且可以通行货物、轮椅等,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舒适性和通行便捷性。多个运营楼层的布置方式为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亦方便了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景观设计。但因为水位的变化,当高水位时电梯底坑和部分井道将被河水淹没,给电梯的安全运营带来极大的隐患。此外,垂直电梯同样处在潮湿且富含泥沙的不良工作环境中,设备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将会受到较大影响。只有解决了上述问题,才能将垂直电梯应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之中,才能解决大水位差客运码头所面临的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该系统可有效地保证在水位发生变化时,垂直电梯的电梯井道和底坑不被淹没,电梯始终处在一个安全良好的运营环境中,同时具有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在意外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是由至少两部垂直电梯、至少一个应急井道和前室组合成的电梯组,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在防水密封墙体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层和外层两道水密门,水密门的门框预埋在电梯筒体内,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均通过铰链连接到门框上,应急井道内设有人行梯道,防水密封墙体与电梯井道之间留有前室。

所述垂直电梯组底坑内布置强排泵和水位监测仪。

所述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采用液压铰链式耐压水密门。

所述前室的深度大于1.5倍轿厢深度且大于1.8m。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将两部或更多的垂直电梯、至少一个应急井道和一个前室组合成为一个电梯组,且利用防水混凝土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以保证水位上涨时电梯底坑和电梯井道不会被淹没,并将电梯组隔绝于潮湿且多泥沙的不良运营环境之外,保证了电梯组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在防水密封墙体上设置内外两道水密门形成双保险,根据需要进行启闭,既有效地保证了电梯运营的无水干环境,又保证了电梯的乘降不受影响。

3、本实用新型在电梯底坑内布置强排泵和水位监测仪,意外情况下可快速侦测到电梯井道进水情况,迅速启动强排泵并将电梯停靠在避难层以疏散乘客,有效地保证了对意外情况的快速反应和合理处置。

4、本实用新型一个电梯组内两台电梯可互为接应援助。

5、本实用新型应急井道和前室的设置给了应急作业足够的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

图中:1-外层水密门;2-内层水密门;3-防水密封墙体;4-垂直电梯;5-应急井道;6-前室;7-电梯组底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由两部垂直电梯、一个应急井道和一个前室组合成一个电梯组,两部垂直电梯互为接应援助。

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在防水密封墙体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层和外层两道水密门,水密门的门框预埋在电梯筒体内,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均通过铰链连接到门框上,水密门结构是一种负压结构,水的压力越大,水密门的密封性越好。水密门与hnbr高饱和氯化丁晴橡胶密封圈在压力的作用下无缝闭合,可以保障墙体内零泄漏。所述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采用液压铰链式耐压水密门。

一个密封的电梯组应至少设置一个应急井道。应急井道内设有梯道,可在需要时供人员通行。应急井道的尺度不宜过大,满足应急人员及小型设备通行需要即可。

在防水密封墙体与电梯井道之间应留有前室,以用于候乘和应急救援作业。前室尺度应满足应急救援作业的要求,前室的深度不应小于1.5倍轿厢深度且不应小于1.8m。

在电梯底坑内应布置有排水管路、强排泵和水位监测仪。当发生意外情况造成电梯井道进水后,水位监测仪可第一时间侦测并令电梯返回避难层,同时强排泵启动排水,保障电梯的运营安全。

本实用新型可以有效地保证在任意水位时,电梯井道和底坑均不会被淹没,电梯始终处在一个安全的运营环境中;可以有效的将电梯隔绝于潮湿且多泥沙的不良运营环境之外,保证了电梯的使用安全和使用寿命。另外,本实用新型考虑了各种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需求,通过水位监测仪和强排泵可迅速侦测紧急情况的发生,并通过应急井道及前室畅通无阻地完成应急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是由至少两部垂直电梯、至少一个应急井道和前室组合成的电梯组,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在防水密封墙体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层和外层两道水密门,水密门的门框预埋在电梯筒体内,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均通过铰链连接到门框上,应急井道内设有人行梯道,防水密封墙体与电梯井道之间留有前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电梯组底坑内布置强排泵和水位监测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采用液压铰链式耐压水密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室的深度大于1.5倍轿厢深度且大于1.8m。


技术总结
一种用于大水位差客运码头的新型涉水垂直电梯系统,是由至少两部垂直电梯、至少一个应急井道和前室组合成的电梯组,在电梯组外搭建防水密封墙体,在防水密封墙体的内外侧分别设置内层和外层两道水密门,水密门的门框预埋在电梯筒体内,内层水密门和外层水密门均通过铰链连接到门框上,应急井道内设有人行梯道,防水密封墙体与电梯井道之间留有前室。该系统可有效地保证在水位发生变化时,垂直电梯的电梯井道和底坑不被淹没,电梯始终处在一个安全良好的运营环境中,同时具有有效的应急措施保证在意外情况下的人员安全。

技术研发人员:刘祥玉;王琦;刘景然;刘晓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交天津港湾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06
技术公布日:2020.11.0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