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平面输送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51887发布日期:2020-09-08 14:24阅读:63来源:国知局
集装箱平面输送系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港口生产作业领域,特别是一种集装箱的平面运输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集装箱港口内的集装箱平面运输由集装箱运输卡车、集装箱正面吊、轮胎式龙门吊、轨道式龙门吊、集装箱叉车等完成。集装箱码头和堆场之间的较长距离运输主要由集装箱运输卡车完成,短距离(指堆场内)主要由集装箱装卸设备完成。这种运输方式方便灵活,可以根据巷口的作业情况自由搭配。但也存在着以下缺点:一是这些平面运输机械,需要大量的交通空间,供卡车或吊装设备进出回转、行走。二是数量众多的移动机械的燃气尾气排放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三是移动设备的交叉运行穿梭,存在着交通安全隐患。四是受移动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水平的差异容易造成局部效率的降低并且难以实现自动化和数字化的管理。在目前最新集装箱自动化港口中应用的跨运车和agv自动导引车也仍然没有脱离车的概念,要满足港口装卸效率的要求也是必须配备足够数量的车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集装箱平面输送系统装置,达到节能环保、提高港口集装箱装卸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集装箱平面输送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直向输送单元和转向单元,所述直向输送单元包括主框架、驱动齿轮、环形闭合轨道、轮轴、第一轨道轮和铰链;主框架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形闭合轨道,环形闭合轨道两端的轨道呈半圆形;所述铰链将多个轮轴连接在一起构成闭合环形带,每根轮轴的两端各与一个第一轨道轮转动连接,第一轨道轮的轮槽与环形闭合轨道相配合,所述主框架的两端分别与一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与从动齿轮和两驱动齿轮的齿轮孔配合,主框架与变速箱联结,变速箱的输入轴与第一电动机连接,输出轴与主动齿轮连接,第一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啮合,轮轴与驱动齿轮的齿槽相啮合;所述直向输送单元位于货位位置处的主框架上安装有固定式阻挡限位器,所述转向单元包括支撑架和多个直向输送单元,多个直向输送单元呈圆周形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的中心位置通过固定轴与底座转动连接,转向单元与驱动装置联结。

上述轮轴上对称安装有两挡板,挡板位于第一轨道轮的内侧。

上述轮轴上对称安装有两支撑滚筒,支撑滚筒与轮轴转动连接。

上述轮轴上对称安装有两套筒,两套筒分别放置在驱动齿轮的齿槽中。

上述主框架的一侧与直线轨道联结,直线轨道位于环形闭合轨道的外侧,直线轨道上安装有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直向输送单元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

上述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包括车体、第二轨道轮、挡杆和第三电动机,车体内与多个第二轨道轮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机安装在车体上,第三电动机的电机轴与挡杆的一端连接。

上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安装在支撑架上,第二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与固定轴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1、本系统的工艺先进,集装箱从码头到堆场,以及堆场内部各区域之间,通过直向输送单元进行运输,不再依赖地面移动车辆,同时,本系统具有固定式阻挡限位器,集装箱在贯穿整个堆场的集装箱输送线上行进至需要对应的货位时,固定在对应位置上阻挡限位器将阻挡杆从竖立状态转向水平状态,阻挡集装箱前进,等待装卸设备吊起,使得集装箱吊装设备在集装箱装卸作业时能够准确定位;

2、本系统全部由电力驱动的平面输送系统来完成港口内集装箱的位移,淘汰了地面移动机械,将港口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降到了零,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向输送单元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直向输送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轮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直向输送单元1和转向单元2。

所述直向输送单元1包括主框架104、驱动齿轮101、环形闭合轨道103、直线轨道109、轮轴102、第一轨道轮110和铰链114。主框架104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环形闭合轨道103,环形闭合轨道103两端的轨道呈半圆形,主框架104的一侧或者两侧设有与直向输送单元长度等长的直线导轨109。

如图4所示,所述铰链114将多个轮轴102连接在一起构成闭合环形带,每根轮轴102的两端各与一个第一轨道轮110转动连接,第一轨道轮110的轮槽与环形闭合轨道103相配合,轮轴102上对称安装有两挡板111,挡板111位于第一轨道轮110的内侧,其作用是限制集装箱水平摆动,轮轴102上对称安装有两支撑滚筒112,支撑滚筒112位于挡板111的内侧,支撑滚筒112与轮轴102转动连接,支撑滚筒112能够托起集装箱底边槽钢。

所述主框架104的两端分别与一转动轴转动连接,转动轴与从动齿轮105和两驱动齿轮101的齿轮孔固定配合,主框架104与变速箱107联结,变速箱107的输入轴与第一电动机108连接,输出轴与主动齿轮106连接,第一电动机108固定安装在变速箱107上,主动齿轮106与从动齿轮105相啮合,轮轴102与驱动齿轮101的齿槽相啮合,优化方案中,轮轴102上对称安装有两套筒113,两套筒113分别放置在驱动齿轮101的齿槽中,从而能够放置在工作过程中,驱动齿轮101磨损轮轴102,对轮轴102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如图5和6所示,所述主框架104的一侧与直线轨道109联结,直线轨道109位于环形闭合轨道103的外侧,直线轨道109上安装有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3,直向输送单元1的两端分别安装有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3,可移动式阻挡限位器3包括车体301、第二轨道轮302、挡杆304和第三电动机303,车体301内与多个第二轨道轮302转动连接,第三电动机303安装在车体301上,第三电动机303的电机轴与挡杆304的一端连接,第三电动机303转动时,能够带动挡杆304转动,使挡杆304位于集装箱的两端,可以作为辅助动力推动集装箱在两个单元连接过渡段通过。

所述主框架104的两端的上端面上分别设有一排托辊115,托辊115与闭合环形带上端的轮轴102位于同一平面上,当集装箱通过两个单元对接位置时,能够起到辅助支撑作用,主框架104每排托辊115的外侧分别设有一排限位滚柱116,限位滚柱116能够防止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偏移。

所述直向输送单元1位于货位位置处的主框架104上安装有固定式阻挡限位器,本实施例中,固定式阻挡限位器为光电传感器,当集装箱输送到货位位置时,直向输送单元1停止工作,集装箱装卸机械将集装箱输送到货位位置。

所述转向单元2包括支撑架201和多个直向输送单元1,多个直向输送单元1呈圆周形均匀的安装在支撑架201上,支撑架201的中心位置通过固定轴与底座202转动连接,转向单元2下端的地面铺设圆环形滑轨203,圆环形滑轨203的圆心位置与固定轴的轴线重合,安装转向单元2上的多个直向输送单元1的外端放置在圆环形滑轨203上,转向单元2与驱动装置联结,驱动装置能够带动转向单元2围绕固定轴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动机,第二电动机安装在支撑架201上,第二电动机通过传动装置与固定轴连接,通过启动第二电动机能够带动转向单元2转动。

优化方案中,所述第一电动机108、第二电动机和第三电动机303为变频电动机。

操作流程如下:实际使用本系统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讲多个直向输送单元1和转向单元2进行排列组合,使码头与集装箱堆场通过平面运输系统连接,当集装箱输送到转向单元2上时,启动第三电动机303,第三电动机303通过传动装置转动转向单元2,能够使转向单元2与不同方向的直向输送单元1对接,从而能够将集装箱输送到不同位置的货位,当集装箱输送到货位位置时,光电传感器工作,使直向输送单元1停止工作,集装箱装卸机械将集装箱输送到货位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