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66619发布日期:2020-09-01 18:20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车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用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汽车(代步工具)的购买力也越来越好,汽车的销量也逐渐提升。伴随着汽车的发展而发展的车用设备也越来越多样,顶升装置就是其中的一种重要的车用设备。能够在车体陷入坑时顶起车体,再将泥坑填补,以使得车体能够顺利驶出泥坑。当然,也是对于车体维护检修用的重要工具之一,用于将车体顶起,方便维护检修。

现有的顶升装置大多是常规的千斤顶,在支撑托起车体前,需要在车底寻找支托点,再来安装放置千斤顶,再顶起车体。这样的操作过程,支点寻找麻烦,且操作较为繁琐,不安全,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用顶升装置,能够用于安全、快速且高效的顶起车体。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用顶升装置,包括:顶升器以及固定器;

所述顶升器的伸缩杆与所述固定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固定器升降运动;

所述固定器包括固定座、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

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绕所述固定座呈圆周分布,且所述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座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杆;

所述限位杆之间形成夹持固定车体轮胎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呈u形;

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一端均伸入所述固定座内,且与所述固定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之间绕所述固定座呈圆周均匀分布。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且呈竖直设置;

所述第二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固定座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三连接杆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接杆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具体为可调长度杆。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长度杆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以及锁紧件;

所述第一杆体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杆体上设有贯穿所述第一杆体的第一锁孔;

所述第二杆体活动插设于所述第一杆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杆体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杆体上设有若干沿所述第一杆体长度方向间距设置,且与所述第一锁孔配合的第二锁孔;

所述锁紧件活动穿过所述第一锁孔以及所述第二锁孔。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具体为快卸销。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器具体为立式千斤顶。

进一步地,所述顶升器的伸缩杆一端通过连接环与所述第一连接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以及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上均开设有安装孔;

所述限位杆活动插设于所述安装孔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设置一个顶升器以及固定器以构成顶升装置,其中顶升器与固定器连接用于驱动固定器升降运动,而固定器包括固定座以及绕固定座圆周分布且一端与固定座连接的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并且第一连接杆、第二连接杆以及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杆,其中限位杆之间形成夹持固定车体轮胎的夹持空间。以使得固定器能够用于夹持固定车体轮胎,利用车体轮胎作为支托点,这样较于传统的寻找车底支托点,更加方便快捷,直接将固定器安装固定于车体轮胎上,在驱动顶升器即可顶升车体。整体能够安全、快速且高效的顶起车体。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中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器;10、固定座;11、第一连接杆;111、第一杆体;1111、第一锁孔;112、第二杆体;1121、第二锁孔;12、第二连接杆;13、第三连接杆;14、限位杆;2、顶升器;21、伸缩杆;211、连接环;3、轮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顶升装置。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

顶升器2以及固定器1;顶升器2的伸缩杆21与固定器1连接,用于驱动固定器1升降运动;固定器1包括固定座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绕固定座10呈圆周分布,且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一端均与固定座10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之间形成夹持固定车体轮胎3的夹持空间。

具体来说,利用固定座10与绕固定座10圆周分布且一端与固定座10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的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构成能够抓持固定住车体轮胎3的爪卡结构。这样,直接固定住的车体轮胎3即可用于作为顶升器2顶升车体的支托点,较于传统来说,不用刻意去车底寻找支托点,更加快捷安全。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设置一个顶升器2以及固定器1以构成顶升装置,其中顶升器2与固定器1连接用于驱动固定器1升降运动,而固定器1包括固定座10以及绕固定座10圆周分布且一端与固定座10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并且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4,其中限位杆14之间形成夹持固定车体轮胎3的夹持空间。以使得固定器1能够用于夹持固定车体轮胎3,利用车体轮胎3作为支托点,这样较于传统的寻找车底支托点,更加方便快捷,直接将固定器1安装固定于车体轮胎3上,在驱动顶升器2即可顶升车体。整体能够安全、快速且高效的顶起车体。

以上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实施例一,以下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的实施例二,具体请参阅图1至图3。

一种车用顶升装置,包括:顶升器2以及固定器1;顶升器2的伸缩杆21与固定器1连接,用于驱动固定器1升降运动;固定器1包括固定座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绕固定座10呈圆周分布,且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一端均与固定座10连接,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4;限位杆14之间形成夹持固定车体轮胎3的夹持空间。

进一步地,固定座10呈u形;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一端均伸入固定座10内,且与固定座10连接。固定座10可以呈u形结构,这样固定座10内也能够形成供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安装槽,方便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安装固定使用。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采用螺栓等紧固件进行固定连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之间绕固定座10呈圆周均匀分布。其中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之间可以呈圆周均匀分布,对于车体轮胎3的夹持固定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11的一端与固定座10固定连接,且呈竖直设置;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一端均与固定座10转动连接,且第二连接杆12与第三连接杆13相对于第一连接杆11对称设置。以图1至图3中为例,第一连接杆11可以是呈竖直状态,且与固定座10呈固定连接。而第二连接杆12与第三连接杆13可以是呈转动连接方式,这样能够灵活的调节第二连接杆12与第三连接杆13的转动角度,以实现不同的转动角度来抱夹轮胎3,更加实际需要能够做适当的调整,对于轮胎3的抱夹更加牢固。其中第二连接杆12与第三连接杆13可以通过销轴(图中未示)与固定座10实现转动连接,其中销轴可以是螺纹杆,其两端均伸出固定座10外并套设有紧固用的螺母,这样在转动调节销轴后即可通过螺母来固定住第二连接杆12或第三连接杆13。当然,也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设计,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11具体为可调长度杆。

具体来说,将第一连接杆11设置呈可调长度杆,这样构成的固定器1也就能够适应更多尺寸的轮胎3的抱夹固定,适用性更好。具体可以是两个相互螺纹配合的杆体组成,当需要延长长度时,即可通过转动其中的一杆体实现整体的长度变换。当然,也可以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例如,可调长度杆可以包括第一杆体111、第二杆体112以及锁紧件(图中未示);第一杆体111与固定座10固定连接,且第一杆体111上设有贯穿第一杆体111的第一锁孔1111;第二杆体112活动插设于第一杆体111上,且与第一杆体111滑动配合,第二杆体112上设有若干沿第一杆体111长度方向间距设置,且与第一锁孔1111配合的第二锁孔1121;锁紧件活动穿过第一锁孔1111以及第二锁孔1121。

具体来说,第一杆体111可以是空心杆体,而第二杆体112则活动插设于第一杆体111上,以实现与第一杆体111的伸缩滑动配合。再通过在第一杆体111上设置第一锁孔1111,而第二杆体112上设置多个第二锁孔1121,利用锁紧件与第一锁孔1111以及第二锁孔1121的配合实现第一杆体111与第二杆体112调节后的锁紧固定。调节时,可以通过匹配不同的第二锁孔1121与第一锁孔1111实现整体长度的调节。当然,也不仅仅采用上述这一技术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以此为基础做适当的变换,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锁紧件具体为快卸销。其中快卸销的拆卸安装方便,使用简单。

进一步地,顶升器2具体为立式千斤顶。顶升器2可以是市面上常见的液压手动千斤顶等,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顶升器2的伸缩杆21一端通过连接环211与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对应的可以在伸缩杆21的一端上开设供连接环211穿过的第一连接孔(图中未示),在第一连接杆11上开设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以实现顶升器2与第一连接杆11的连接固定。连接环211可以采用市面上常用的易拆卸的连接环211,这样方便顶升器2与固定器1的拆卸。

当然,本申请中,也可以使得伸缩杆21的一端与固定座10连接固定,具体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另一端上均开设有安装孔(图中未示);限位杆14活动插设于安装孔上。安装孔可以是螺纹孔,对应的限位杆14与安装孔可以是螺纹配合,这样限位杆14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在不使用时,可以将限位杆14拆卸出来,收纳放置更加方便。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设置一个顶升器2以及固定器1以构成顶升装置,其中顶升器2与固定器1连接用于驱动固定器1升降运动,而固定器1包括固定座10以及绕固定座10圆周分布且一端与固定座10连接的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并且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以及第三连接杆13的另一端均设置有限位杆14,其中限位杆14之间形成夹持固定车体轮胎3的夹持空间。以使得固定器1能够用于夹持固定车体轮胎3,利用车体轮胎3作为支托点,这样较于传统的寻找车底支托点,更加方便快捷,直接将固定器1安装固定于车体轮胎3上,在驱动顶升器2即可顶升车体。整体能够安全、快速且高效的顶起车体。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车用顶升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