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快速传递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8366发布日期:2020-08-28 16:10阅读:9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快速传递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密封传递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快速传递桶。



背景技术:

在一些生物处理或药物生产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依赖无菌环境,保证处理或生产的质量及效果,而无菌隔离器则是针对该种需求而设计的设备,其往往具有一个无菌操作舱,该无菌操作舱的侧壁一般为透明材质,侧壁上开设有供工作人员伸入的操作口,无菌操作舱位于该操作口处设置有将外界与无菌操作舱隔离的操作手套。

快速传递桶rtp是隔离器与移动容器对接的一种传递装置,实验材料和危害性废弃物经rtp传进或传出过程中,不破坏隔离器内部的受控环境,移动容器卸下后能保持严格的气密性,实现了隔离器和传递桶之间气密传递,rtp由α组件和β组件两部分组成,并研制出不锈钢材质、聚丙烯材质和袋进袋出三种形式的rtp双门传递装置,不锈钢rtp传递桶采用304不锈钢材料,可采用高温高压灭菌,配备泄压高效过滤器,聚丙烯rtp传递桶采用高密度聚丙烯材质,重量轻,可采用气体熏蒸消毒,配备消毒接口与高效过滤器,传递桶从隔离器取下后,传递桶自身气密性仍可以达到密封要求,可有效避免病原微生物在传递过程中外泄,现有的隔离容器密封效果不好,容器内物品容易泄露,或者细菌通过缝隙进入容器内造成生物污染。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快速传递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快速传递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传递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圈与桶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桶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动片,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对接头的顶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封盖,所述封盖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片,所述第二转动片与封盖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的下侧设置有保护罩,保护罩的内圈与桶体外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固定环远离桶体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片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第一转动片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桶体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第二转动片与第一转动片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环形凹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底部与对接头粘结。

优选的,所述环形凸块与环形凹槽的内径及外径大小均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快速传递桶,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在桶体外周两侧设置移动端,便于工作人员将传递桶提起或固定,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有效,通过设置保护罩,可以防止传递桶跌倒或倾覆,造成桶身损坏或者沾染到污染物,起到了保护桶身,提高安全性的效果,通过设置密封圈,可以防止外界细菌进入桶内或者桶中病原微生物外泄,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效果,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封盖底部的环形凸块与对接头上的环形凹槽对转,施力按压封盖,接着转动封盖,就能将第一转动片与第二转动片卡接,实现装置的密封操作,从而保证本装置的密封效果,传递桶自身气密性较高,在1000pa条件下,两种传递桶小时体积泄露率不超过0.25%,能够达到2级密封要求,隔离器在安装了传递桶情况下,隔离器在1000pa条件下,隔离器整体小时体积泄漏率同样不超过0.25%,因此可以满足密封性的要求标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封盖结构的仰视图。

图中:1桶体、11保护罩、12固定环、13移动端、14第一转动片、15对接头、16环形凹槽、17密封圈、2封盖、21环形凸块、22第二转动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快速传递桶,包括桶体1,所述桶体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内圈与桶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环12的下侧设置有保护罩11,保护罩11的内圈与桶体1外侧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保护罩11,可以防止传递桶跌倒或倾覆,造成桶体1损坏或者沾染到污染物,起到了保护桶身,提高安全性的效果,所述固定环12远离桶体1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端13,通过在桶体1外周两侧设置移动端13,便于工作人员将传递桶提起或固定,使得操作更加简便有效,移动端13可以根据桶体1的材料特性选用相匹配的金属或者塑料制成,所述桶体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动片14,所述第一转动片14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第一转动片14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桶体1的内壁上,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对接头15,所述对接头15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16,所述环形凹槽16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17,所述密封圈17的底部与对接头15粘结,通过设置密封圈17,可以防止外界细菌进入桶内或者桶中病原微生物外泄,提高了装置的密封效果,密封圈17可以选用耐腐蚀、抗老化等性能良好的聚四氟乙烯密封圈,从而达到良好的密封效果,所述对接头15的顶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封盖2,所述封盖2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凸块21,所述环形凸块21与环形凹槽16的内径及外径大小均相等,所述环形凸块2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片22,所述第二转动片22与封盖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片22与第一转动片14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均相同,使用时工作人员首先将封盖2底部的环形凸块21与对接头15上的环形凹槽16对转,施力按压封盖2,接着转动封盖2,就能将第一转动片14与第二转动片22卡接,实现装置的密封操作,从而保证本装置的密封效果。

工作原理:

该种快速传递桶,在使用时,首先由工人通过桶体1外周两侧对称设置的移动端13将传递桶移动到指定工作位置,当需要将装置密封时,通过将封盖2底部的环形凸块21与对接头15开设的环形凹槽16对接,工作人员施力按压封盖2顶端,接着微微旋转封盖2,使第二转动片22和第一转动片14卡接配合,从而实现装置的密封,达到桶内环境与桶外环境隔离的效果,保证运输过程中桶内的病原微生物不会外泄,若需要开启装置,只需将封盖2反向旋转,使第一转动片14和第二转动片22分离即可将封盖2取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快速传递桶,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12),所述固定环(12)的内圈与桶体(1)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桶体(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动片(14),所述桶体(1)的顶部设置有对接头(15),所述对接头(15)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16),所述对接头(15)的顶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封盖(2),所述封盖(2)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凸块(21),所述环形凸块(2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片(22),所述第二转动片(22)与封盖(2)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传递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2)的下侧设置有保护罩(11),保护罩(11)的内圈与桶体(1)外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传递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12)远离桶体(1)的一侧设置有移动端(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传递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片(14)至少设置有三个,且第一转动片(14)呈环形均匀分布在桶体(1)的内壁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传递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动片(22)与第一转动片(14)的形状、大小和数量均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传递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凹槽(16)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17),所述密封圈(17)的底部与对接头(15)粘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传递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凸块(21)与环形凹槽(16)的内径及外径大小均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快速传递桶,包括桶体,所述桶体的外侧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内圈与桶体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桶体的内壁设置有第一转动片,所述桶体的顶部设置有对接头,所述对接头的中部开设有环形凹槽,所述对接头的顶部设置有与之匹配的封盖,所述封盖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凸块,所述环形凸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转动片,所述第二转动片与封盖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科学合理,通过设置环形凸块和环形凹槽等结构,解决了传统的密封容器容易泄露,密封效果不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童书刚;祁建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昌特净化科技有限公司;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卫勤保障技术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19.12.31
技术公布日:2020.08.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