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炉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62866发布日期:2021-11-05 22:41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微波炉用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微波炉用容器,其是将盖体通过热封部热粘接于由包括相邻的第一容器层及第二容器层的多层结构形成的容器主体的凸缘部而构成的,在加热时,使内容物收纳部内的蒸汽通过在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形成的蒸汽通路而排出。


背景技术:

2.以往,包装食品充斥着市场,该包装食品为如下食品,即,在将盖体通过环状的热封部热粘接于容器主体的凸缘部而得到的微波炉用容器内,收纳煮熟或者半熟的食品,在食用该食品时,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
3.对于像这样的微波炉用容器,当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时,因由食品产生的蒸汽或内部空气的热膨胀而使得微波炉用容器的内压升高,微波炉用容器发生破裂或变形,另外,微波炉用容器内收纳的食品有可能因破裂而飞散。
4.因此,作为避免上述微波炉用容器破裂或变形的方法之一,考虑如下方法,即,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之前,利用尖的物品预先在微波炉用容器上开孔,或者将微波炉用容器的端部用剪刀或菜刀等切掉,从而释放密封容器的内压。
5.但是,上述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即,需要花费相应的工夫,并且,加热烹调开始而产生的蒸汽会立刻向微波炉用容器的外部释放,由蒸汽带来的加热焖蒸效果降低,味道受损。
6.因此,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如下方法,即,下功夫使得微波炉用容器的热封部具有易剥离性,另外,对热封部的形状下工夫,由此,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烹调时,通过由食品中产生的蒸汽或密封容器内的空气等的膨胀带来的内部压力升高,使将凸缘部和盖体热粘接的热封部的一部分发生剥离,将发生了该剥离的部分作为蒸汽通路,释放微波炉用容器的内压(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09

221177号公报
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

62858号公报
11.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7

171329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2.但是,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那样的微波炉用容器中,加热烹调后,微波炉用容器内的体积膨胀后的空气或者由食品产生的蒸汽等返回常态时,即,加热后的微波炉用容器的温度降低至常温时,烹调时开口的蒸汽通路的一部分或全部堵塞,导致微波炉用容器内处于减压状态,微波炉用容器有时变形,其结果,微波炉用容器的美观变差,并且,有时加热烹调后的食品很难取出。
13.另外,作为防止上述的蒸汽通路堵塞的情况的方案,如专利文献2所公开那样,还考虑:在凸缘部的上表面形成1个或多个凸部等,由此防止盖体与凸缘部密合。
14.然而,专利文献2的微波炉用容器中,需要在凸缘部的上表面形成1个或多个凸部,因此,微波炉用容器的制造成本增加,不仅如此,为了形成该凸部,必须将凸缘部的径向宽度设计得较大,另外,该凸部的形成有时对盖体与凸缘部的热粘接性带来影响。
15.因此,作为解决上述诸问题的一个方案,本技术的申请人提出了如下微波炉用容器,即,在由包含第一容器层及第二容器层的多层结构形成的凸缘部形成作为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的边界的边界露出部,在利用微波炉加热时,将内容物收纳部内的蒸汽通过在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形成的蒸汽通路排出(参见专利文献3)。对于该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微波炉用容器,在利用微波炉加热时,依靠从在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形成的蒸汽通路通过的蒸汽的压力及热,能够形成使第一容器层或第二容器层中的至少一者变形为拱状的拱状变形部,因此,微波炉用容器加热后,即便在微波炉用容器的温度降低时,也能够通过该拱状变形部而防止蒸汽通路堵塞,由此,能够避免向微波炉用容器内导入外部空气而使微波炉用容器发生变形。
16.但是,对于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微波炉用容器,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因内容物收纳部内的压力上升而使得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的剥离朝向凸缘径向的外侧发展,由此,形成将蒸汽向外部排出的蒸汽通路,不过,确认到有时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的剥离在凸缘周向上的宽度随着趋向凸缘径向的外侧而大幅扩展。如果发生像这样的意外的蒸汽通路扩展,则蒸汽向外部喷出时有可能发生内容物飞散或产生爆破音。
17.因此,本发明用于解决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以简单的构成提供防止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内容物飞散或产生爆破音的微波炉用容器。
18.本发明是一种微波炉用容器,其是将盖体通过热封部热粘接于由包括相邻的第一容器层及第二容器层的多层结构形成的容器主体的凸缘部而构成的,在加热时,使内容物收纳部内的蒸汽通过在所述第一容器层与所述第二容器层之间形成的蒸汽通路而排出,在所述凸缘部形成有边界露出部,该边界露出部为所述第一容器层与所述第二容器层之间的边界,且至少在加热时暴露于所述内容物收纳部中,所述热封部具有:环状密封部,该环状密封部形成为在从上方俯视的情况下将所述内容物收纳部包围;异形密封部,该异形密封部从所述环状密封部的内周缘向内周侧突出;以及控制密封部,该控制密封部在凸缘周向上分别形成于所述异形密封部的两侧,所述异形密封部形成为:在从上方俯视的情况下,其内周缘到达或接近所述边界露出部,所述控制密封部以夹着未将所述盖体热粘接于所述凸缘部的未密封部的方式在凸缘周向上与所述异形密封部对置,由此解决上述课题。
19.发明效果
20.根据本发明,热封部具有:从环状密封部的内周缘向内周侧突出的异形密封部、以及在凸缘周向上分别形成于异形密封部的两侧的控制密封部,控制密封部以夹着未将盖体热粘接于凸缘部的未密封部的方式在凸缘周向上与异形密封部对置。由此,在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蒸汽压施加于异形密封部与控制密封部之间的未密封部,使得未密封部膨胀,利用该未密封部的膨胀,能够抑制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的剥离在凸缘周向上扩展,因此,能够在第一容器层与第二容器层之间良好地形成蒸汽通路,从而能够防止加热时发生内容物飞散或产生爆破音。
附图说明
21.图1是从上方观察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波炉用容器而示出的说明图。
22.图2是在图1的a

a线位置沿着箭头方向观察而示出的微波炉用容器的截面图。
23.图3是将图2的边界露出部附近放大示出的说明图。
24.图4是概要地示出加热时的蒸汽除去的情况的说明图。
25.图5是从上方观察边界露出部附近而示出的说明图。
26.图6是在图5的b

b线位置沿着箭头方向观察而示出的截面图。
27.图7是将异形密封部附近放大而示出的说明图。
28.图8是示出确认密封形状与蒸汽除去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结果的说明图。
29.图9是示出微波炉用容器的各种变形例的说明图。
30.图10是示出微波炉用容器的各种变形例的说明图。
31.图11是示出边界露出部的形态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32.图12是示出在凸缘部形成有贯通孔的变形例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微波炉用容器10进行说明。
34.如图1、图2所示,微波炉用容器10构成为如下微波炉用的容器,即,其是将盖体30通过热封部40热粘接于容器主体20的凸缘部25而构成的,在其内容物收纳部11内收纳煮熟或者半熟的食品,食用该食品时,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
35.以下,对微波炉用容器10的各构成要素详细地进行说明。
36.首先,如图2、图3所示,容器主体20由包括相邻的第一容器层21及第二容器层22的多层结构形成,本实施方式中,自上侧(主体部内周侧)开始,由热粘接于盖体30的作为密封层的第一容器层21、作为中间层(软化树脂层)的第二容器层22及作为基材层的第三容器层23这3层结构按顺序形成。
37.第一容器层(密封层)21由聚丙烯、聚乙烯、ema(乙烯-丙烯酸甲酯)、eva(乙烯-醋酸乙烯酯)、emma(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乙烯系共聚物、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成,不过,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维卡软化点(jis k7206 a法)100℃以上的树脂为主成分,特别优选以聚丙烯、聚乙烯为主成分。
38.第二容器层(中间层)22由聚丙烯、聚乙烯、ema、eva、emma等乙烯系共聚物、它们的混合物等形成,不过,从蒸汽除去性的观点出发,优选由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它们的混合物形成。
39.第三容器层(基材层)23由聚丙烯、聚乙烯等形成,不过,从耐热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以聚丙烯为主成分形成。
40.另外,如图2所示,容器主体20一体地具有杯部24和环状的凸缘部25,杯部24在上方呈开口,环状的凸缘部25一体地形成于杯部24的上端缘并向外周侧扩展。
41.如图2、图3所示,在凸缘部25的上表面,沿着凸缘周向的整周,形成有使其内周侧比外周侧靠下方的环状的台阶部26。
42.并且,如图3所示,通过台阶部26的形成,在作为容器主体20的最上层的第一容器
层21形成有:在台阶部26的外周侧形成的外周侧部分21a、以及形成在台阶部26的内周侧且形成为比外周侧部分21a靠下方的内周侧部分21b。
43.如图2、图4所示,在第一容器层21的外周侧部分21a的上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区域(本实施方式中为整个区域)热粘接有盖体30,在第一容器层21的内周侧部分21b的上表面没有热粘接盖体30。
44.另外,如图3所示,通过台阶部26的形成,在第二容器层22也形成有:在台阶部26的外周侧形成的外周侧部分22a、以及形成在台阶部26的内周侧且形成为比外周侧部分22a靠下方的内周侧部分22b。
45.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虽然未在第一容器层21的内周侧部分21b的上表面热粘接有盖体30,不过,也可以在该内周侧部分21b的上表面热粘接有盖体30,这种情况下,优选将盖体30与内周侧部分21b之间的粘接力设定为比盖体30与外周侧部分22a之间的粘接力要弱,更具体而言,优选设定为:在向内容物收纳部11内施加20kpa以下的压力时,盖体30与内周侧部分21b之间的粘接部位剥离。通过像这样设定,在加热时,能够通过内容物收纳部11内的蒸汽压上升而使盖体30与内周侧部分21b之间的热粘接部位剥离,自后述的边界露出部28开始,发生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层间剥离。
46.另外,如图3所示,第一容器层21的外周侧部分21a与内周侧部分21b之间的高低差t优选设定为70~250μm。通过高低差t为70μm以上,在加热时,能够使内容物收纳部11内的蒸汽可靠地侵入于内周侧部分21b与盖体30之间,另外,通过高低差t为250μm以下,可抑制在形成台阶部26时凸缘部25过度变形或开裂。
47.另外,如图3所示,在台阶部26形成有将第一容器层21切断(至少切断至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边界)而得到的切断部27,其结果,在台阶部26形成有作为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的边界的边界露出部28。
48.如图3所示,该边界露出部28暴露于内容物收纳部11中(更具体而言,从容器内侧观察时是露出的),在加热时,作为在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形成的蒸汽通路29的内容物收纳部11侧的开口发挥作用。
49.另外,切断部27的深度d优选设定为比高低差t要大,通过将深度d设定为比高低差t大,能够使作为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的边界的边界露出部28可靠地露出。
50.盖体30由合成树脂等形成,如图1所示,具有位于热封部40的外周侧且位于凸缘部25的外周侧的开封用把持部31。该开封用把持部31为在将盖体30开封时用于使用者抓握的部位,以夹着容器中央的方式形成于后述的异形密封部42的相反侧。
51.由此,能够将往往通过后述的拱状变形部21c的形成而使得盖体30的剥离困难的异形密封部42的周边部位在最后剥离,因此,能够抑制盖体30的开封性降低。
52.从良好地形成后述的拱状变形部21c的观点出发,盖体30与第一容器层21之间的粘接强度优选设定为比其他层间的粘接强度(本实施方式中为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的粘接强度、第二容器层22与第三容器层23间的粘接强度)要高。
53.另外,从良好地形成后述的拱状变形部21c的观点出发,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的粘接强度优选设定为比其他层间的粘接强度(本实施方式中为盖体30与第一容器层21间的粘接强度、第二容器层22与第三容器层23间的粘接强度)要低。
54.热封部40为将盖体30的下表面和第一容器层21(的外周侧部分21a)的上表面热粘
接的部位,如图1所示,热封部40具有:环状密封部41,其形成为从上方俯视的情况下将内容物收纳部11包围;异形密封部42,其从环状密封部41的内周缘向内周侧突出;以及一对控制密封部43,它们在凸缘周向上分别形成于异形密封部42的两侧。
55.如图1、图5所示,异形密封部42形成为:从上方俯视的情况下,其内周缘到达或接近边界露出部28。通过像这样以异形密封部42的内周缘接触或接近台阶部26的方式进行配置,能够在异形密封部42因内容物收纳部11的内压上升而产生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剥离,因此,能够抑制在预定以外的位置发生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的剥离、盖体30自凸缘部25的剥离等。
56.如图1、图5所示,控制密封部43形成为:以夹着未将盖体30热粘接于凸缘部25的未密封部44的方式在凸缘周向上与异形密封部42对置。
57.控制密封部43形成为在凸缘径向上与环状密封部41连续,另外,未密封部44与内容物收纳部11连通。
58.控制密封部43的凸缘径向上的最内端设定于比异形密封部42的凸缘径向上的最内端靠凸缘径向外侧的位置。然而,也可以按控制密封部43的凸缘径向上的最内端位于比异形密封部42的凸缘径向上的最内端靠凸缘径向内侧的位置的方式形成控制密封部43。
59.接下来,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微波炉用容器10加热时的各部分的状态进行说明。
60.首先,利用微波炉对微波炉用容器10进行加热时,内容物收纳部11内的内容物被加热而产生蒸汽,使得微波炉用容器10内的内部压力上升。
61.于是,随着微波炉用容器10内的内部压力上升,由图4~图6可知,异形密封部42处,在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的边界露出部28发生剥离,随着该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的剥离发展,在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形成沿着凸缘部25的径向延伸的蒸汽通路29,如图4所示,内容物收纳部11内的蒸汽通过该蒸汽通路29而从凸缘部25的外周缘处的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层间向外部排出。
62.在此,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微波炉用容器10内的蒸汽通过在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形成的蒸汽通路29而向外部排出,所以,因从蒸汽通路29通过的蒸汽的压力及热,使得第一容器层21变形为拱状,如图6所示,在第一容器层21形成拱状变形部21c。
63.并且,本实施方式中,即便在微波炉用容器10内的蒸汽排出结束后,也会通过在第一容器层21所形成的拱状变形部21c来维持在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形成有蒸汽通路29的状态,因此,在微波炉用容器10加热后,微波炉用容器10的温度降低的情况下,还能够通过蒸汽通路29而将外部大气向微波炉用容器10内导入,因此,能够避免微波炉用容器10发生变形。
64.应予说明,为了良好地形成拱状变形部21c,优选以40~200μm设定第一容器层21的厚度。
65.另外,为了良好地形成拱状变形部21c,优选第一容器层21的拉伸率(jis k7161)为100%以上。
66.另外,异形密封部42的凸缘周向上的宽度尺寸优选设定为4mm以上。
67.接下来,以下对在异形密封部42的凸缘周向上的两侧形成控制密封部43及未密封部44带来的效果、以及微波炉用容器10加热时的各部分的状态详细地进行说明。
68.首先,当内容物收纳部11内的内压上升时,如图6所示,蒸汽压施加于在凸缘周向
上位于异形密封部42的两个外侧的未密封部44,使得未密封部44发生膨胀,并且,边界露出部28处,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开始剥离,随着微波炉用容器10的内压上升,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的剥离朝向凸缘周向上的两个外侧及凸缘径向外侧发展。
69.此时,如图6所示,由从凸缘周向上的两个外侧施加于未密封部44的蒸汽压所引起的按压力施加于蒸汽通路29,抑制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剥离向凸缘周向上的两个外侧发展(即、蒸汽通路29在凸缘周向上的扩展),因此,能够抑制蒸汽通路29在凸缘周向上的扩展,并且能够使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朝向凸缘周向上的外侧剥离。
70.应予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形成的蒸汽通路29的最终形状为图8(a)所示的那样的、随着趋向凸缘周向上的外侧而变得尖细的形状。
71.另外,为了使其良好地发挥出上述的利用未密封部44的膨胀来阻止蒸汽通路29扩展的效果,优选如下设定控制密封部43及未密封部44。
72.首先,如图7所示,未密封部44的深度尺寸d1(即、与从异形密封部42的凸缘周向上的中心通过并沿着凸缘径向延伸的虚拟线l平行的方向上的、控制密封部43的凸缘径向上的最内端至环状密封部41为止的尺寸d1)优选设定为1mm以上且上述方向上的凸缘部25的宽度尺寸d2的50%以下。即,如果将尺寸d1设定得较小,则无法充分得到利用未密封部44的膨胀来阻止蒸汽通路29扩展的效果,另外,如果将尺寸d1设定得较大,则无法充分确保环状密封部41的凸缘径向上的宽度,密闭性降低。
73.另外,如图7所示,优选将由虚拟线l与凸缘部25的外缘的交点和左右一对控制密封部43的最内端中的异形密封部42侧的端部规定的角度α设定在60
°
~150
°
的范围内,更优选设定在80
°
~130
°
的范围内。即,如果将角度α设定得较小,则无法充分得到由未密封部44的膨胀所带来的从凸缘周向按压蒸汽通路29的力,另外,如果将角度α设定得较大,则在充分发挥出未密封部44膨胀而按压蒸汽通路29的力之前,蒸汽通路29已形成至凸缘部25的外周缘。
74.另外,同样的理由,凸缘周向上的异形密封部42与控制密封部43之间的距离(最大分离距离)w优选设定在4~20mm的范围内。
75.接下来,以下基于图8对为了确认由控制密封部43的形成所带来的效果而进行的实验进行说明。
76.首先,本实验例中,准备图8所示的试验品1~4,向各试验品内放入50cc水,利用设定为600w的微波炉,加热至蒸汽向容器外部喷出,确认所形成的蒸汽通路29的状态及蒸汽喷出时有无爆破音。
77.应予说明,试验品1~4除了控制密封部43的形状、位置、有无以外,以同一条件形成,具体而言,各试验品均以口径78mm、凸缘径向宽度7mm、容积65cc的容器形状形成,并以175℃、120kgf/cup、1.5sec的条件将盖体30热粘接于凸缘部25。
78.由本实验例可知:形成有控制密封部43的试验品1~3能够良好地抑制蒸汽通路29扩展,并且,能够防止爆破音的发生。确认到蒸汽通路29的形成状态良好。
79.应予说明,图8所示的表的开口

(ok)意味着:如图8(a)的一例所示,良好地形成有蒸汽通路29,另外,开口
×
意味着:如图8(b)的一例所示,蒸汽通路29形成为朝向凸缘部25的周向而扩展。
80.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不过,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
施方式,只要不脱离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本发明,就可以进行各种设计变更。
81.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微波炉用容器10的内容物为食品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微波炉用容器10的内容物不局限于食品。
82.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容器主体20由包括作为密封层的第一容器层21、作为中间层的第二容器层22及作为基材层的第三容器层23的3层结构形成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容器主体20的具体形态不局限于上述形态,由具有至少2层(第一容器层21及第二容器层22)的结构形成即可,例如,容器主体20也可以由包括形成为密封层的第一容器层21和形成为基材层的第二容器层22的2层结构形成。应予说明,像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设置有由聚乙烯、乙烯系共聚物等形成的中间层(软化树脂层)的情况下,从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间的边界露出部28除去蒸汽的蒸汽除去性提高,故优选。
83.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对在第一容器层21形成拱状变形部21c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以在第一容器层21或第二容器层22中的至少一者形成拱状变形部21c的方式构成微波炉用容器10即可。
84.另外,对于控制密封部43、未密封部44的具体形态,控制密封部43以夹着未密封部44的方式在凸缘周向上与异形密封部42对置即可,可以为图9(a)~图9(c)所示的形态等中的任一者。
85.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控制密封部43如图1等所示形成为在凸缘径向上与环状密封部41连续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如图9(d)所示,可以将控制密封部43形成于相对于环状密封部41独立地在凸缘径向上分离的位置。这种情况下,优选将控制密封部43与环状密封部41之间的凸缘径向上的最大分离距离设定为4mm以内,以便抑制蒸汽压从控制密封部43与环状密封部41之间的间隙释放。
86.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异形密封部42的形状为矩形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异形密封部42的具体形状可以为如图9(f)所示在凸缘周向上的侧部形成有台阶的形状等任意形状。
87.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图1等所示的那样台阶部26(切断部27、边界露出部28)形成在凸缘周向上的整周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如图10(a)所示的那样仅在凸缘周向上的一部分区域形成台阶部26(切断部27、边界露出部28)。应予说明,这种情况下,优选边界露出部28的凸缘周向上的宽度尺寸设定为比异形密封部42的凸缘周向上的宽度尺寸要长,边界露出部28优选形成于在凸缘周向上的两个外侧超过凸缘周向上的异形密封部42的两端的整个范围内,由此,能够良好地形成图6所示的拱状变形部21c。另外,像上述的实施方式那样,台阶部26(切断部27、边界露出部28)形成于凸缘周向上的整周的情况下,在将盖体30热粘接于容器主体20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容器主体20和盖体30的周向上的对位。
88.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图1所示的那样凸缘部25的形状形成为圆环状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容器主体20的具体形状不局限于上述形状,也可以像例如图10(b)、图10(c)所示的大致矩形环状那样为任意形状。
89.图10(b)、图10(c)所示的例子中,凸缘部25形成为大致多边形(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为四边形、矩形环状),从上方俯视的情况下,其具备:具有呈直线状延伸的内周缘的多个(图10所示的例子中为4个)边部25a、以及具有将边部25a间连结的r状的内周缘的角部25b。
图10(b)所示的例子中,异形密封部42形成为与环状密封部41中的边部25a上形成的部分连续,另外,图10(c)所示的例子中,异形密封部42形成为与环状密封部41中的角部25b上形成的部分连续。像图10(c)所示的例子那样,在由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内容物收纳部11内产生的蒸汽带来的压力容易施加的角部25b附近形成异形密封部42的情况下,容易稳定地形成蒸汽通路29,故更优选。
90.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如图3所示的那样通过在凸缘部25形成台阶部26(切断部27)而形成作为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之间的边界的边界露出部28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也可以如图11所示,在不形成台阶部26的状态下形成边界露出部28。
91.应予说明,如图11所示,作为在不形成台阶部26的状态下形成边界露出部28的具体方法,例如可以举出:将多层结构的容器主体20成型后,利用被加热的刀片等,除去凸缘部25的一部分;或者按形成相当于边界露出部28的凸缘部25的层间的边界部露出的部位的方式将多层结构的容器主体20成型(例如在由第三容器层23构成的容器主体20的凸缘部25粘贴由第一容器层21和第二容器层22的2层结构构成的片材)等。
92.另外,图11所示的例子的情况下,第一容器层21不需要为容器主体20的多层结构中的最上层,例如,比最上层靠下侧的层也可以为第一容器层21。
93.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利用微波炉进行加热时侵入至蒸汽通路29的蒸汽如图4所示从凸缘部25的外缘处的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层间向外部排出的情形进行了说明。然而,微波炉用容器10的具体形态不局限于上述形态,例如,如图12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形成从凸缘部25的上表面贯穿至下表面的贯通孔29a,将从边界露出部28侵入至蒸汽通路29的蒸汽从贯通孔29a向外部排出。应予说明,形成像这样的贯通孔29a的情况下,从蒸汽除去性的观点出发,如图12(a)所示,优选设定为其一部分或者全部进入异形密封部42内。另外,贯通孔29a优选配置成比控制密封部43靠凸缘径向外侧。
94.另外,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边界露出部28在加热前的状态下暴露于内容物收纳部11中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边界露出部28至少在加热时暴露于内容物收纳部11中即可,例如,也可以构成为:边界露出部28在加热前的状态下由盖体30或第一容器层21的树脂材料覆盖,随着内容物收纳部11内的蒸汽压上升而使得该树脂材料剥离,自边界露出部28开始发生第一容器层21与第二容器层22的层间剥离。
95.符号说明
96.10
···
微波炉用容器
97.11
···
内容物收纳部
98.20
···
容器主体
99.21
···
第一容器层
100.21a
···
外周侧部分
101.21b
···
内周侧部分
102.21c
···
拱状变形部
103.22
···
第二容器层
104.22a
···
外周侧部分
105.22b
···
内周侧部分
106.23
···
第三容器层
107.24
···
杯部
108.25
···
凸缘部
109.26
···
台阶部
110.27
···
切断部
111.28
···
边界露出部
112.29
···
蒸汽通路
113.29a
···
贯通孔
114.30
···
盖体
115.31
···
开封用把持部
116.40
···
热封部
117.41
···
环状密封部
118.42
···
异形密封部
119.43
···
控制密封部
120.44
···
未密封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