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121554发布日期:2022-03-04 22:20阅读:54来源:国知局
饮料容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在内部收容饮料的饮料容器。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具有饮口侧吸管的饮料容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饮料容器用作例如婴幼儿等喝饮料时使用的学饮杯等饮料容器,并具有婴幼儿等能够进行使用饮口侧吸管来饮用收容于容器的内部的饮料的练习这样的优点。因此,很多母亲等保护者使用带有吸管的饮料容器。
3.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饮料容器具备:容器主体,其用于收容饮料;基部,其以覆盖容器主体的开口部的方式安装于容器主体;饮口部,其将容器主体内的饮料排出;以及罩部,其能够沿着基部的上表面滑动地移动。使用者通过使罩部沿着基部的上表面滑动地移动,使基部的上表面为打开状态,从而能够使饮口侧吸管露出。另一方面,使用者通过使罩部沿着基部的上表面滑动地移动,形成罩部覆盖基部的状态(闭合状态),从而能够使饮口侧吸管配置于基部与罩部之间。此外,在罩部覆盖基部的状态(闭合状态)下,使饮口侧吸管弯曲进而封闭饮口侧吸管的流路,从而能够抑制收容于容器主体的饮料通过饮口侧吸管漏出。
4.在提高容器主体内的饮料的饮用便利性这点上,优选设置较长的饮口侧吸管。即,若设置较长的饮口侧吸管,则在基部处于打开状态下,能够将长的饮口侧吸管的前端部配置于婴幼儿侧的更合适的位置。因此,婴幼儿等可容易地衔着长的饮口侧吸管的前端部,可容易地饮用容器主体内的饮料。
5.另一方面,若饮口侧吸管过长,则当罩部覆盖基部时,饮口侧吸管可能会超出基部与罩部之间的空间。这样一来,罩部可能无法覆盖基部,从而无法将基部设定为正常的闭合状态。换言之,可能无法将饮口侧吸管收容在基部与罩部之间的空间内。
6.此外,强制地使饮口侧吸管弯曲而收容在基部与罩部之间的空间内也是一种方法。但是,这样一来,能够更可靠地封闭饮口侧吸管的流路来抑制饮料漏出,另一方面,却对饮口侧吸管施加了过度的负荷。在该情况下,若使罩部相对于基部移动而使饮口侧吸管露出,则饮口侧吸管显著变形,饮口侧吸管可能维持变形的状态而无法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7.现有技术文献
8.专利文献
9.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01951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10.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11.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饮料容器,该饮料容器是能够可靠地收容最适合婴幼儿饮用且较长的吸管饮口且能够封闭吸管饮口的流路来抑制饮料漏出,并且,能够抑制吸管饮口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维持变形的状态。
12.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3.上述问题通过本发明的饮料容器得以解决,该饮料容器的特征在于,具备:容器主体,其具有容器开口部并用于收容饮料;基部,其安装于所述容器主体并用于覆盖所述容器开口部;饮口部,其安装于所述基部,并具有将收容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饮料排出的吸管饮口;以及盖部,其通过铰接部而开闭自如地安装于所述基部,并具有形成于缘部的内侧的吸管前端收容部,该缘部设置在与所述铰接部相反一侧,所述基部具有第一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在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基部闭合的状态下,朝向所述盖部突出,所述盖部具有:第二突起部,其在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基部闭合的状态下,朝向所述基部突出;和吸管前端移动机构,其在相对于所述基部闭合时,使所述吸管饮口的前端部移动,在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基部闭合时,所述吸管饮口的前端部通过所述吸管前端移动机构而弯曲并朝向所述吸管前端收容部移动,在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基部闭合的状态下,收容于所述吸管前端收容部并被释放。
14.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容器,盖部通过铰接部而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基部,并具有形成于缘部的内侧的吸管前端收容部,该缘部设置在与铰接部相反一侧。基部具有第一突起部,该第一突起部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朝向盖部突出。盖部具有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朝向基部突出。此外,盖部具有吸管前端移动机构,该吸管前端移动机构在相对于基部闭合时使吸管饮口的前端部移动。由此,能够可靠地收容最适合婴幼儿饮用且较长的吸管饮口,并且能够封闭吸管饮口的流路来抑制饮料漏出。
15.此外,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时,吸管饮口的前端部通过吸管前端移动机构而弯曲并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移动。并且,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的前端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并被释放。因此,吸管饮口的前端部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的状态下,不与盖部或基部等其他部件接触,不会受到来自其他部件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对吸管饮口中除被第一突起部及第二突起部按压而弯曲进而封闭流路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施加无用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对吸管饮口施加过度负荷。由此,能够抑制吸管饮口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维持变形的状态。
16.在本发明的饮料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基部具有第一卡止部,所述吸管前端移动机构为在所述盖部相对于所述基部闭合时卡止于所述第一卡止部的第二卡止部。
17.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容器,吸管前端移动机构为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时卡止于设于基部的第一卡止部的第二卡止部。因此,无需设置吸管前端移动机构以作为除将盖部止挡于基部的第二卡止部以外的特别的部分。因此,能够将盖部的结构更简易化,能够确保有更大空间的吸管前端收容部。由此,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的前端部更可靠地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并被释放。此外,使用者也能够仅通过盖部的闭合动作就使吸管饮口的前端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吸管饮口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维持变形的状态。
18.在本发明的饮料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盖部具有:盖主体,其通过所述铰接部而开闭自如地支撑于所述基部;和盖移动部,其设置为能够相对于所述盖主体向朝向所述铰接部的方向移动,并具有所述吸管前端移动机构,所述吸管饮口的前端部被相对于所述盖主体向朝向所述铰接部的方向移动的所述吸管前端移动机构按压而弯曲,并朝向
所述吸管前端收容部移动。
19.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容器,盖移动部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盖主体向朝向铰接部的方向移动,并具有吸管前端移动机构。通过具有吸管前端移动机构的盖移动部相对于盖主体向朝向铰接部的方向移动,从而吸管饮口的前端部被吸管前端移动机构按压而弯曲,并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移动。并且,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的前端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并被释放。因此,吸管饮口的前端部受到来自吸管前端移动机构的力而更可靠地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移动,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并被释放。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吸管饮口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维持变形的状态。
20.在本发明的饮料容器中,其特征在于,优选地,所述吸管饮口的前端部具有防回流阀,该防回流阀设有液体通过孔,该液体通过孔在外力施加于所述吸管饮口的前端部时打开,使收容于所述容器主体的所述饮料通过。
21.根据本发明的饮料容器,在盖部相对于基部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的前端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并被释放,不与盖部或基部等其他部件接触,不会受到来自其他部件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吸管饮口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维持变形的状态。由此,即使在吸管饮口的前端部具有设有液体通过孔的防回流阀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通过孔维持打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收容于容器主体的饮料经过防回流阀的液体通过孔而漏出。
22.发明效果
23.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饮料容器,该饮料容器是能够可靠地收容最适合婴幼儿饮用且较长的吸管饮口且能够封闭吸管饮口的流路来抑制饮料漏出,并且,能够抑制吸管饮口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维持变形的状态。
附图说明
24.图1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部闭合的状态的立体图;
25.图2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部打开的状态的立体图;
26.图3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分解图;
27.图4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部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28.图5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部闭合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29.图6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部打开的状态的剖视图;
30.图7为表示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的盖部打开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3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是本发明的优选的具体示例,因此,附加有在技术上优选的各种限定,但只要在以下的说明中没有特别限定本发明的记载,本发明的范围就不限定于这些方式。此外,在各附图中,对同样的构成要素,附加同一符号并适当地省略详细的说明。
33.参照图1~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可用作例如在婴幼儿等使用者练习喝饮料时使用的学饮杯的饮料容器。饮料容器2具备瓶3、握持部4、基部5、饮口部6以及盖部7。本实施方式的瓶3为本发明的“容器主体”的示例。需要
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可以不一定必须具备握持部4。
34.瓶3在上部具有容器开口部31,在内部能够收容饮料。瓶3由玻璃或合成树脂或金属的成形品形成,并具有相对较大的容器开口部31。由此,饮料容器2的使用者等能够容易地进行在饮用后将瓶3洗净、将液体注入瓶3、将奶粉等放入瓶3的内部来冲调的作业等。容器开口部31的外周部32形成有外螺纹。另一方面,基部5的内周部(未图示)形成有内螺纹。由此,瓶3的外螺纹与基部5的内螺纹彼此嵌合,基部设置为相对于瓶3可装卸。
35.握持部4具有握持部主体41和把手42,并由刚性相对较高的材料换言之硬质材料形成。作为握持部4的材料,可列举例如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通过瓶3的外螺纹与基部5的内螺纹彼此嵌合,从而握持部主体41夹持于瓶3与基部5之间。把手42连接于握持部主体41的侧面,从握持部主体41的侧面向大致竖直方向的下方延伸。由此,婴幼儿等使用者易于握持把手42,能够容易地握持饮料容器2。
36.基部5设置为,与瓶3的容器开口部31相对配置,并覆盖容器开口部31,通过嵌合于瓶3的外周部32而能够安装于瓶3。基部5由刚性相对较高的材料换言之硬质材料形成。作为基部5的材料,可列举例如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如图2及图3所示,基部5具有第一卡止部51和第一突起部53。若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则第一卡止部51卡止于设于盖部7的第二卡止部724。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图1所示的状态)下,第一突起部53朝向盖部7突出。
37.饮口部6具有吸管饮口61和吸管软管62,且整体由软质材料形成。作为饮口部6的材料,可列举例如氢化苯乙烯异戊二烯共聚物树脂或苯乙烯丁烯共聚物树脂等的弹性体、或硅酮等。需要说明的是,吸管饮口61的材料可以与吸管软管62的材料不同,也可以与吸管软管62的材料相同。
38.如图3所示,吸管饮口61在与前端部611相反一侧的基端部上具有沿径外方向延伸的第一凸缘部614及第二凸缘部615。第一凸缘部614设于从第二凸缘部615观察时与前端部611相反一侧(在图3中,为下侧),第一凸缘部614的尺寸比第二凸缘部615的尺寸大。如图2所示,通过将设于基部5的饮口部安装孔54的内缘部嵌入设于第一凸缘部614与第二凸缘部615之间的槽部(未图示),从而吸管饮口61安装于基部5。
39.吸管饮口61是为了婴幼儿等使用者饮用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牛奶等饮料,而将前端部611放置于口腔内的吸管部。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并非仅指吸管饮口61的前端面,而是指从吸管饮口61的前端面朝向设有第二凸缘部615的基端部例如约5mm~10mm左右的范围。
40.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具有防回流阀612。防回流阀612是为封闭吸管饮口61的流路而设置的膜体,并具有设于膜体的大致中央部的狭缝状的液体通过孔613。液体通过孔613例如可以具有1个狭缝沿规定方向延伸的形态,也可以具有2个狭缝交叉的形态。液体通过孔613在未对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施加外力的状态下闭合。在该状态下,防回流阀612能够抑制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通过吸管饮口61漏出。另一方面,例如,若因婴幼儿等使用者衔着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而对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施加外力,则液体通过孔613打开。在该状态下,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能够经过吸管饮口61的流路,通过液体通过孔613。因此,婴幼儿等使用者通过衔着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而对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施加外力,将液体通过孔613打开,从而通过液体通过孔613来饮用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
饮料。
41.这样,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经过吸管饮口61的流路,供给至婴幼儿等使用者的口腔内。即,吸管饮口61将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排出至瓶3的外部。
42.吸管软管62连接于与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相反一侧的基端部,配置于瓶3的内部。如图3所示,吸管软管62在大致中间部分弯曲。具体而言,吸管软管62的比大致中间部分更靠下侧的部分向与吸管饮口61突出的一侧(图4的左侧)相同的一侧弯曲。因此,在婴幼儿等使用者饮用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时,即使在衔着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并将饮料容器2倾斜的情况下,吸管软管62的下端部能够在瓶3的内部中与液面降低的饮料直到最后也接触。因此,婴幼儿等使用者能够使用饮口部6将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全部喝完而无残留。
43.盖部7通过铰接部712(参照图4~图7)而开闭自如地安装于基部5。盖部7由刚性相对较高的材料换言之硬质材料形成。作为盖部7的材料,可列举例如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等合成树脂。盖部7具有第二卡止部724和第二突起部725。第二卡止部724为本发明的“吸管前端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第二卡止部724构成为,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时,使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参照图4~图7)移动,若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则卡止于设于基部5的第一卡止部51。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图1及图6所示的状态)下,在从第一突起部53观察时,第二突起部725设于铰接部712侧,并朝向基部5突出。
44.本实施方式的盖部7具有盖主体71和盖移动部72。盖主体71通过铰接部712而开闭自如地支撑于基部5。盖移动部72设置为能够相对于盖主体71而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移动,并具有第二卡止部724。更具体来说,盖移动部72以能够沿着盖主体71的上表面711并相对于盖主体71而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滑动的方式安装。若盖移动部72沿着盖主体71的上表面711并相对于盖主体71而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滑动,则第二卡止部724随着盖移动部72的移动,而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移动。例如,第二卡止部724在卡止于第一卡止部51时及从第一卡止部51释放时,随着盖移动部72的移动,而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移动。
45.需要说明的是,如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那样,在第二卡止部724作为本发明的“吸管前端移动机构”发挥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是整个盖移动部72都沿着盖主体71的上表面711并相对于盖主体71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滑动。例如,可以是仅具有第二卡止部724的部分以通过相对于盖主体71滑动或旋转从而能够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移动的方式设置,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时,使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移动。像这样,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中,第一卡止部51设置并固定于基部5,另一方面,第二卡止部724设于盖部7的盖移动部72,并能够向图3所示的箭头a1的方向移动。
46.接下来,参照图4~图7,来对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时及盖部7相对于基部5打开时的本实施方式的吸管饮口61的动作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盖部7具有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形成于缘部721的内侧,该缘部设置在与铰接部712相反一侧。具体而言,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形成于盖移动部72的内侧即第二卡止部724的基端侧。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具有能够收容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的空间。
47.如图4所示的箭头a2那样,在盖部7通过铰接部712而相对于基部5旋转闭合时,如
图5所示,吸管饮口61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并收纳于缘部721的旋转轨迹78(参照图4)的内侧。此时,从第一突起部53观察时,第二突起部725设于铰接部712侧,从第二突起部725观察时,第一突起部53设于与铰接部712相反的一侧,因此,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朝向第一突起部53延伸的方向(在图5中,为上方向),并与第二卡止部724接触。
48.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中,在吸管饮口61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之前的状态(例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整个吸管饮口61存在于缘部721的旋转轨迹78的内侧。但是,在吸管饮口61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之前的状态(例如,图4所示的状态)下,即使在吸管饮口61的一部分(例如,前端部611)存在于缘部721的旋转轨迹78的外侧的情况下,当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时,吸管饮口61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从而整个吸管饮口61都收容于缘部721的旋转轨迹78的内侧。由此,能够将最适合婴幼儿饮用且更长的吸管饮口61可靠地收容于盖部7与基部5之间的空间。
49.接下来,在盖部7通过铰接部712而相对于基部5旋转闭合时,如图5示出的箭头a3所示,若使用者将盖移动部72的缘部721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按压,则如图5示出的箭头a4所示,第二卡止部724随着盖移动部72的移动而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或者,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第二卡止部724卡止于第一卡止部51时,第二卡止部724承受来自第一卡止部51的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上的力。这样一来,如图5示出的箭头a4所示,盖移动部72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第二卡止部724随着盖移动部72的移动而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
50.这样一来,如图5示出的箭头a5所示,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被第二卡止部724按压而弯曲,并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移动。并且,如图6所示,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并被释放。即,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的状态下,不与盖部7或基部5等其他部件接触,不会受到来自其他部件的负荷。此外,如图6所示,由于吸管饮口61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因此吸管饮口61的流路封闭。由此能够抑制收容于瓶3的饮料漏出。
51.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并被释放。因此,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在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的状态下,不与盖部7或基部5等其他部件接触,不会受到来自其他部件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对吸管饮口61中除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进而流路封闭的部分以外的部分施加无用的负荷。因此,能够抑制对吸管饮口61施加过度的负荷。由此,能够抑制吸管饮口61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61维持变形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抑制吸管饮口61无法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状况。
52.此外,如前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中,第二卡止部724为本发明的“吸管前端移动机构”的一个示例。因此,不需要设置吸管前端移动机构以作为用于将盖部7止挡于基部5的除第二卡止部724以外的特别的部分。因此,能够将盖部7的结构更简易化,能够确保有更大空间的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由此,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更可靠地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并被释放。此外,使用者也能够仅通过盖部7的闭合动作就使前端部611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吸
管饮口61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61维持变形的状态。
53.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盖移动部72具有作为吸管前端移动机构的第二卡止部724。通过具有第二卡止部724的盖移动部72相对于盖主体71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从而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被第二卡止部724按压而弯曲,并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移动。因此,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受到来自第二卡止部724的力而更可靠地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移动,并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下,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并被释放。由此,能够更可靠地抑制吸管饮口61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61维持变形的状态。
54.进一步地,由于能够抑制吸管饮口61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61维持变形的状态,因此,在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具有设有液体通过孔613的防回流阀612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液体通过孔613维持打开的状态。因此,能够抑制收容于瓶3的饮料经过防回流阀612的液体通过孔613而漏出。
55.接下来,如图7示出的箭头a6所示,在盖部7通过铰接部712而相对于基部5旋转打开时,关于图5,如前述的箭头a3所示,使用者将盖移动部72的缘部721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按压,如图5示出的箭头a4所示,第二卡止部724随着盖移动部72的移动而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由此,第二卡止部724从第一卡止部51释放。即,第一卡止部51与第二卡止部724的相互卡止的状态解除。
56.并且,若盖部7通过铰接部712而相对于基部5旋转打开,则如图7所示,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与形成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的一部分的载置部723接触,并且一直保持载置于载置部723的状态,直至盖部7相对于基部5打开至规定角度。因此,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旋转打开时,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一直保持更可靠地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的状态,直至盖部7相对于基部5的角度达到规定角度。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规定角度”例如为约30度~45度左右。但是,“规定角度”并非仅限定于此。
57.由此,即使在收容于瓶3的内部的饮料是温热的,瓶3的内部的圧力升高而形成正压,收容于瓶3的饮料从吸管饮口61喷出的情况下,喷出的饮料会喷洒至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的壁面等,进而能够抑制直接喷洒至婴幼儿等使用者。
58.以上,对本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进行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饮料容器并非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在上述实施方式的饮料容器2中,作为吸管前端移动机构发挥作用的第二卡止部724随着盖移动部72的移动而向朝向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但是,并非仅限定于此,作为吸管前端移动机构发挥作用的第二卡止部724可以向远离铰接部712的方向(与图5所示的箭头a4相反的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如图5所示,在吸管饮口61被第一突起部53及第二突起部725按压而弯曲的状态下,若第二卡止部724向远离铰接部712的方向移动,则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从第二卡止部724释放,并通过吸管饮口61的弹力或恢复力而朝向第一突起部53延伸的方向(在图5中,为上方向)。由此,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朝向吸管前端收容部722移动。并且,如图6所示,在盖部7相对于基部5闭合的状态下,吸管饮口61的前端部611收容于吸管前端收容部722并被释放。即使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吸管饮口61显著变形或吸管饮口61维持变形的状态。也就是说,能够抑制吸管饮口61无法恢复为原来的形状的状况。
59.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能够省略其
中一部分或以与上述不同的方式任意地组合。
60.符号说明:
61.2:饮料容器;3:瓶;4:握持部;5:基部;6:饮口部;7:盖部;31:容器开口部;32:外周部;41:握持部主体;42:把手;51:第一卡止部;53:第一突起部;54:饮口部安装孔;61:吸管饮口;62:吸管软管;71:盖主体;72:盖移动部;78:旋转轨迹;611:前端部;612:防回流阀;613:液体通过孔;614:第一凸缘部;615:第二凸缘部;711:上表面;712:铰接部;721:缘部;722:吸管前端收容部;723:载置部;724:第二卡止部;725:第二突起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