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10306发布日期:2022-07-10 08:20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起重机吊物的引导装置。如果在将控制盘安装到电梯的井道1的上部时应用该引导装置,则能够抑制控制盘的旋转等。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24989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7.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引导装置中,有时由于吊点与控制盘的重心的不一致,控制盘会倾斜。该情况下,控制盘可能与井道的壁等接触。
8.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电梯的控制装置以及电梯系统,在将控制盘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以稳定的状态吊起。
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0.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具备:第1支承体,其设置于电梯的井道的上部;第2支承体,其在所述第1支承体的下方设置于所述井道的下部;多个线状体,它们张设在所述第1支承体与所述第2支承体之间;以及控制盘,其由所述多个线状体引导而被固定到所述第1支承体,对所述电梯进行控制。
11.本发明的电梯系统具备:所述控制装置;以及异常检测装置,其检测所述多个线状体的异常。
12.发明效果
13.根据本发明,控制盘由多个线状体引导。控制盘在井道的上部被固定到第1支承体。因此,在将控制盘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以稳定的状态吊起。
附图说明
14.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15.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
16.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
17.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时的立体图。
18.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
19.图6是从控制装置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安装完成后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20.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固定件的立体图。
21.图8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引导体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根据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标号。适当简化或省略该部分的重复说明。
23.实施方式1
24.图1是应用了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电梯系统的结构图。
25.在图1的电梯系统中,井道1贯穿未图示的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2分别设置于建筑物的各楼层。多个层站2分别与井道1对置。
26.曳引机3设置于井道1的上部。主绳索4绕挂在曳引机3上。
27.轿厢5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轿厢5被支承于主绳索4的一侧。对重6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对重6被支承于主绳索4的另一侧。
28.控制装置7设置于井道1的内部。控制装置7具备轨道8、第1支承体9、第2支承体10、多个线状体11、多个第1固定件12、多个第2固定件13、控制盘14、多个第1引导体15、多个第2引导体16以及第3支承体17。
29.例如,轨道8由t型钢形成。轨道8被设置为使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
30.例如,第1支承体9由槽钢形成。例如,第1支承体9的一端部在井道1的上部被支承于轨道8。
31.例如,第2支承体10由槽钢形成。例如,第2支承体10的一端部在井道1的下部被支承于轨道8。
32.例如,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由金属线、绳、钢琴线、电线等形成。多个线状体11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张设在第1支承体9与第2支承体10之间。
33.多个第1固定件12设置于第1支承体9。多个第1固定件12分别设置为能够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
34.多个第2固定件13设置于第1支承体9。多个第2固定件13分别设置为能够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
35.控制盘14设置于井道1的上部。控制盘14的上部固定于第1支承体9。控制盘14设置为能够整体地控制电梯。
36.多个第1引导体15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于控制盘14的背面的上部。多个第1引导体15分别由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引导。
37.多个第2引导体16以沿水平方向排列的状态设置于控制盘14的背面的下部。多个第2引导体16分别由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引导。
38.例如,第3支承体17由槽钢形成。例如,第3支承体17的一端部在第1支承体9的下方被支承于轨道8。第3支承体17固定控制盘14的下部。
39.接下来,使用图2至图6对控制装置7的安装步骤进行说明。
40.图2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图3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时的立体图。图5是从背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一部分时的立体图。图6是从控制装置的正面侧观察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安装完成
后的状态时的立体图。
41.如图2和图3所示,第1支承体9在井道1的上部安装于轨道8。第2支承体10在井道1的下部安装于轨道8。多个第1固定件12分别安装于第1支承体9的上侧的多个第1开槽部9a中的各个第1开槽部9a。多个第2固定件13分别安装于第2支承体10的下侧的多个第2开槽部10a中的各个第2开槽部10a。
42.在该状态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上部贯通多个第1固定件12中的各个第1固定件12。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下部贯通多个第2固定件13中的各个第2固定件13。多个线状体11分别以被施加有某种程度的张力的状态被固定于多个第1固定件12中的各个第1固定件12和多个第2固定件13中的各个第2固定件13。如图3所示,这时,多个线状体11分别嵌入第1支承体9的下侧的多个第1开槽部9a中的各个第1开槽部9a和第2支承体10的上侧的多个第2开槽部10a中的各个第2开槽部10a。
43.如图4所示,在该状态下,控制盘14由绞车用绳索18悬吊。如图5所示,这时,多个线状体11分别被设定为贯通多个第1引导体15中的各个第1引导体15和多个第2引导体16中的各个第2引导体16的状态。
44.在该状态下,当未图示的绞车驱动时,控制盘14被绞车用绳索18吊起。这时,多个第1引导体15中的各个第1引导体15和多个第2引导体16中的各个第2引导体16的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多个线状体11抑制。其结果是,控制盘14沿着多个线状体11而在铅直方向上被稳定地吊起。
45.如图6所示,当控制盘14被吊起至井道1的上部时,将控制盘14的上部固定于第1支承体9。例如,利用形成于第1支承体9的多个固定用孔9b中的各个固定用孔9b,借助未图示的多个螺栓等将控制盘14的上部固定。
46.在该状态下,在轨道8安装第3支承体17。将控制盘14的下部固定于第3支承体17。例如,利用形成于第3支承体17的多个固定用孔中的各个固定用孔,借助未图示的多个螺栓等将控制盘14的下部固定。其结果是,控制装置7的安装完成。
47.接下来,使用图7对第1固定件进行说明。
48.图7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固定件的立体图。
49.如图7所示,第1固定件12具备第1贯通孔。将第1贯通孔形成为,在将第1固定件12安装于第1支承体时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第1贯通孔以在图7中未图示的线状体11的上部的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的方式接纳线状体11的上部。
50.虽然在图7中未图示,第2固定件13具备第2贯通孔。将第2贯通孔形成为,在将第2固定件13安装于第2支承体10时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第2贯通孔以线状体11的下部的长度方向为铅直方向的方式接纳线状体11的下部。
51.接下来,使用图8对第1引导体15进行说明。
52.图8是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第1引导体的立体图。
53.如图8所示,第1引导体15形成为环状。第1引导体15被设置为能够自由地分割成环状的一侧和另一侧。因此,在线状体11张设在第1支承体9与第2支承体10之间的状态下,第1引导体15在以被分割后的状态将线状体11接纳到内侧之后,能够将分割解除。其结果是,第1引导体15成为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线状体11抑制的状态。
54.虽然在图8中未图示,第2引导体16形成为环状。第2引导体16被设置为能够自由地
分割成环状的一侧和另一侧。因此,在线状体11张设在第1支承体9与第2支承体10之间的状态下,第2引导体16在以被分割后的状态将线状体11接纳到内侧之后,能够将分割解除。其结果是,第2引导体16成为水平方向上的移动被线状体11抑制的状态。
55.根据在以上内容中进行了说明的实施方式1,控制盘14由多个线状体11引导。控制盘14在井道1的上部被固定到第1支承体9。因此,在将控制盘14安装到井道的上部时,能够将控制盘14以稳定的状态吊起。其结果是,不仅能够防止设备的损伤从而改善控制盘14的安装质量,还能够提高控制盘14的吊起速度从而缩短控制盘14的安装作业。
56.此外,第3支承体17固定控制盘14的下部。因此,能够将控制盘14维持在稳定的状态。
57.此外,轨道8支承第1支承体9、第2支承体10和第3支承体17。因此,能够以简单的结构进行控制盘14的安装作业。
58.此外,多个第1引导体15以分别被多个线状体11贯通的状态被引导。多个第2引导体16以分别被多个线状体11贯通的状态被引导。因此,能够将控制盘14以更稳定的状态吊起。
59.此外,多个第1固定件12作为异常检测装置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多个第2压力检测器作为异常检测装置检测多个线状体11各自的张力。因此,当在安装控制盘14之后电梯运行的状态下,张力的检测值脱离了所设定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及早检测出控制盘14的安装位置的异常。
60.另外,也可以使多个第1固定件12中的各个第1固定件12和多个第2固定件13中的各个第2固定件13为绝缘材料,使其它部件为绝缘材料,对多个线状体11中的各个线状体11施加电压,在电压的检测脱离了所设定的范围的情况下,检测出控制盘14的安装位置的异常。该情况下,也能够及早检测出控制盘14的安装位置的异常。
61.这时,也可以在控制盘14中,根据异常检测装置的检测结果来监视自身的安装状态。该情况下,也可以在控制盘14与轿厢5、配线线缆等其它设备发生干涉之前,利用控制盘14使轿厢5等的动作停止。
62.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63.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电梯的控制装置能够用于电梯系统。
64.标号说明
65.1:井道;2:层站;3:曳引机;4:主绳索;5:轿厢;6:对重;7:控制装置;8:轨道;9:第1支承体;9a:第1开槽部;9b:固定用孔;10:第2支承体;10a:第2开槽部;11:线状体;12:第1固定件;13:第2固定件;14:控制盘;15:第1引导体;16:第2引导体;17:第3支承体;18:绞车用绳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