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77782发布日期:2020-05-19 20:5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轮胎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的橡胶行业,一方面在日常生活为人们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日用、医用等轻工橡胶产品,另一方面在交通、机械、电子等重工业和新兴产业也提供了各种橡胶制品生产设备或橡胶部件,故橡胶行业依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其中在交通领域中橡胶通常会被制作成各种尺寸不一的轮胎,广泛的用于各种交通工具中,而人们在日常运输轮胎的过程中,由于轮胎一般是圆形,普通的夹持工具无法夹紧,故人们一般会采用传统的搬运方式,或者将轮胎在地面滚着前进的方式进行移动,而由于轮胎一般具有一定的重量,需要多次来回运输,故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滚动移动的工作效率较低,故会导致整体的运输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

为解决上述问题,发明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具备可对不同尺寸的轮胎进行夹持,且夹持稳定,不易滑落,使得运输过程更加省时省力的优点,解决了传统轮胎在运输过程中工作效率较低,且劳动强度较高的问题,使得工作人员在运输轮胎时,使用该装置保证轮胎夹持的稳定性,更加方便运输,且可对不对大小的轮胎进行夹持,增加了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一)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可对不同尺寸的轮胎进行夹持,且夹持稳定,不易滑落,使得运输过程更加省时省力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包括第一转盘,所述第一转盘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压杆,通过压杆的摆动来控制第一夹板的位置,压杆与第一转盘之间活动连接有旋转盘,旋转盘的支点与第一转盘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旋转盘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条,可通过支撑条对第一夹板的位置发生改变,支撑条远离旋转盘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板,轮胎运输过程中的内部进行夹紧,且第一夹板的侧面设计为颗粒状,增加夹紧过程中的摩擦力,第一转盘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盘,第二转盘的内部开设有滑槽,通过转动滑槽的位置使得改变第二夹板的位置,滑槽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柱,通过旋转使得半齿轮同步运动,第二转盘的表面开设有斜槽,斜槽的上方活动连接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第二转盘的下方连接有半齿轮,第二转盘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环,支撑环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条,连接条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杆。

优选的,所述斜槽有三个,三个斜槽的规格一致,且均匀分布在第二转盘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螺纹柱的中间部分设有螺纹,且该螺纹与半齿轮的尺寸相适配。

优选的,所述第二夹板有三个,三个第二夹板的规格一致,且均匀分布在限位板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插件,且该插件设计为中间突出的结构,与限位板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板有两个,两个第一夹板的规格一致且以旋转盘的中心点为参照呈对称分布。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盘、第二转盘和支撑环的规格一致,且第二转盘与支撑环同心连接在同一根转杆的外侧。

(二)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通过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配合使用,使得可以对轮胎的内部和外部同时进行夹持,对轮胎的夹持起到双重保障的作用,且使夹持时受力更加均匀,改变了传统的利用人工手动在地面滚动移动轮胎的方式,使轮胎移动时更加省时省力,且工作效率更高,且转动过程可自动控制,故可针对不同大小的轮胎均可进行夹持,增加整个装置的实用性。

2、该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通过压杆往下移动,配合旋转盘、支撑条和使用,使得两个第一夹板同步往外移动,最终与轮胎的内轮接触,从而对轮胎的内面进行顶住,对轮胎进行稳定,保证了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3、该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通过旋转螺纹柱,配合斜槽、限位板、和半齿轮的使用,使得第二夹板往内进行移动,与轮胎的外侧面接触,最终对轮胎的外侧面进行夹持,从而使得从外侧进一步对轮胎进行固定,且将第二夹板设计为弧形,进一步保证了轮胎在运输过程中不易脱落,增加整个装置的稳定性。

4、该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通过压杆、连接条和支杆的配合使用,使得当连接条上翘时,利用杠杆原理,使得压杆往下翘起,从而使得整个装置进行联动,不需要其他的外界能源,操作页面更加简单,整个装置省时省力,更加智能与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转盘、压杆、旋转盘、支撑条合第一夹板连接结构示意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初始状态;

图2为本发明图1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压杆往下翘起,带动第一夹板同步运动;

图3为本发明支撑环、第一齿轮、第二齿轮、连接条、和支杆连接结构示意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原始状态;

图4为本发明图3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示意图,此时第一齿轮旋转,带动连接条和支杆同步运动;

图5为本发明压杆、连接条和支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为滑槽、螺纹柱、斜槽、限位板、第二夹板和半齿轮连接结构示意图,此时各结构均处于初始状态;

图7为图6中各结构运动轨迹图,此时螺纹柱旋转,带动限位板和第二夹板同步运动;

图8为第二转盘、斜槽连接结构俯视图;

图9为第二转盘、限位板和半齿轮连接结构正视图;

图10为本发明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转盘、2-压杆、3-旋转盘、4-支撑条、5-第一夹板、6-第二转盘、7-滑槽、8-螺纹柱、9-斜槽、10-限位板、11-第二夹板、12-半齿轮、13-支撑环、14-第一齿轮、15-第二齿轮、16-连接条、17-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0,一种基于双重定心运动对不同尺寸的轮胎夹持的装置,包括第一转盘1,第一转盘1、第二转盘6和支撑环13的规格一致,且第二转盘6与支撑环13同心连接在同一根转杆的外侧,从而使得当半齿轮12进行旋转时,可以带动第一齿轮14的同步旋转,第一转盘1的表面活动连接有压杆2,通过压杆2的摆动来控制第一夹板5的位置,压杆2与第一转盘1之间活动连接有旋转盘3,旋转盘3的支点与第一转盘1的圆心位于同一位置,旋转盘3的两侧活动连接有支撑条4,可通过支撑条4对第一夹板5的位置发生改变,支撑条4远离旋转盘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第一夹板5,第一夹板5有两个,两个第一夹板5的规格一致且以旋转盘3的中心点为参照呈对称分布,并且设计为弧形,使得轮胎运输过程中的内部可以保持夹紧状态,且第一夹板5的侧面设计为颗粒状,增加夹紧过程中的摩擦力,第一转盘1的背面活动连接有第二转盘6,第二转盘6的内部开设有滑槽7,通过转动滑槽7的位置使得改变第二夹板11的位置。

滑槽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柱8,螺纹柱8的中间部分设有螺纹,且该螺纹与半齿轮12的尺寸相适配,通过旋转使得半齿轮12同步运动,最终可以使得第二夹板11可以进行移动,转盘6的表面开设有斜槽9,斜槽9有三个,三个斜槽9的规格一致,且均匀分布在第二转盘6的表面,从而使得斜槽9对限位板10的位置进行限位,斜槽9的上方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0,限位板10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插件,且该插件设计为中间突出的结构,与限位板10相互卡接,使得将限位板10与斜槽9活动连接,从而使得当转动第一转盘1时,斜槽9转动,带动限位板10的转动,限位板10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11,第二夹板11有三个,三个第二夹板11的规格一致,且均匀分布在限位板10的表面,同样对轮胎的外侧进行夹持,第二转盘6的下方连接有半齿轮12,第二转盘6的内部活动连接有支撑环13,支撑环13的内部活动连接有第一齿轮14,第一齿轮14的外侧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15,第二齿轮1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条16,连接条16远离第二齿轮1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支杆17。

工作原理:通过将电机的输出轴与螺纹柱8活动连接,从而使得螺纹柱8开旋转,螺纹柱8的外侧活动连接有半齿轮12,且半齿轮12与螺纹柱8相互啮合,故打动半齿轮12的同步旋转的同步旋转,半齿轮12的外侧内部活动有第二转盘6,故会使得第二转盘6同步旋转,第二转盘6的内部开设有斜槽9,故斜槽9同步运转,斜槽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板10,故当斜槽9进行旋转时,会使得限位板10受到力的作用吧,从而带动其往内进行移动,限位板10的表面活动连接有第二夹板11,故会使得第二夹板11同步往内进行移动,从而对轮胎的外侧面接触,对轮胎的外侧进行夹紧,与此同时,半齿轮12与第一齿轮14位于同一转轴的外侧,故当会使得第一齿轮14同步发生旋转,第一齿轮14与第二齿轮15相互啮合,故带动第二齿轮15的旋转,第二齿轮15的表面活动连接有连接条16,故会使得连接条16受到力的作用往上移动,最终使得支杆17往上翘起,而支杆17远离连接条16的一侧活动连接有压杆2,由于杠杆原理,使得压杆2会往下移动,当压杆2往下移动时,使得旋转盘3进行旋转,支撑条4往上移动,带动第一夹板5同步上移,从而与轮胎的内部相抵,从而最终将轮胎夹紧,方便进行夹持和运输,且可以将该装置安装在叉车和货车上,改变了传统的轮胎运输需要使用人力将轮胎在地面进行滚动运输的问题,方便进行运输,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