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板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486272发布日期:2022-01-15 01:0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纸板运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纸板运送装置,更特别地涉及一种可改善纸板翘曲现象的纸板运送装置。


背景技术:

2.纸板是工业以及日常生活领域中相当常见的一种用品,例如厚纸板或瓦楞纸。一般而言,造纸厂将纸浆制成原型纸板后,会先将面积较大的纸板裁切成适当大小的纸板,之后通过工厂的自动化运送设备将裁切后的纸板整齐堆栈并且分装运送。然而,在运送过程中,纸板容易因为自身的重量而产生两端下垂而中央部份隆起的翘曲现象,且随着纸板本身的厚度增加,翘曲现象便愈显严重,大幅影响分装后的纸板质量。目前业界中较常见的解决方法,是以人工方式在运送过程中周期性地翻转纸板堆,使得最后分装的纸板堆包括了不同翘曲方向的纸板,能够缓解翘曲现象造成的影响。但人工翻转容易降低自动化流程的效率,且容易使得排列整齐的纸板堆再度紊乱。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纸板运送装置,可改善纸板翘曲现象的纸板运送装置,以达到自动排齐纸板且同时改善翘曲现象的效果。
4.本发明提供一种纸板运送装置,用于运送多张纸板,所述纸板运送装置包含:第一运送部,包括第一承载运送平台;第一堆栈运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送部的下游且包括:第二承载运送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运送平台的下游;闸部,横向及纵向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的上方;以及第一推抵件,横向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的上方,所述第一推抵件移动在所述闸部与所述第一承载运送平台之间;翻转运送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的下游且包括:翻转基座;第三承载运送平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的下游,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枢设于所述翻转基座;第二推抵件,可动地绕设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固定单元,纵向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的上方;以及旋转驱动源,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以驱动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旋转;第二运送部,设置于所述翻转运送部的下游且包括:第四承载运送平台,具有第一升降平台以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的下游;以及第三推抵件,横向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承载运送平台的顶部;以及第二堆栈运送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运送部的下游且包括:第五承载运送平台,具有第二升降平台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下游;以及止挡件,横向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五承载运送平台的顶部。
5.通过上述结构,可改善纸板翘曲现象的纸板运送装置,以达到自动排齐纸板且同时改善翘曲现象的效果。
6.可选地,所述第一承载运送平台包括多个辊件及运送件,各辊件垂直于各纸板的运送方向,所述运送件套设于各辊件。
7.可选地,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包括:两个导引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的
两侧且平行于各纸板的运送方向,所述第一推抵件滑动连接于各导引杆;两个横向滑杆,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的上方的两侧且平行于各纸板的运送方向;滑动架体,滑动连接于各横向滑杆;以及至少一个第一伸缩座体,设置于所述滑动架体以驱动所述闸部纵向移动。
8.可选地,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具有第一凹凸承载面,所述第一推抵件具有第一凹凸侧以对应所述第一凹凸承载面,所述闸部具有第二凹凸侧以对应所述第一凹凸承载面。
9.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两个第二伸缩座体及固定座,各第二伸缩座体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的两侧以驱动所述固定座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的上方纵向移动。
10.可选地,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具有第二凹凸承载面,所述固定座具有凹凸压制面,所述第二推抵件呈栅状以对应所述第二凹凸承载面及所述凹凸压制面。
11.可选地,所述第四承载运送平台具有两个第一升降驱动源及多个纵向滑杆,所述第一升降平台的两侧的两个耳部滑动设置于各纵向滑杆,各第一升降驱动源分别连接各耳部。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具有第三凹凸承载面,所述第三推抵件具有第三凹凸侧以对应所述第三凹凸承载面。
13.可选地,所述第五承载运送平台具有多个第二升降驱动源,各第二升降驱动源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平台。
14.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平台具有第四凹凸承载面,所述止挡件具有第四凹凸侧以对应所述第四凹凸承载面。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需求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纸板运送装置的示意图;
17.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第一运送部及第二承载运送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18.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纸板整齐推叠的立体示意图;
19.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翻转运送部的立体示意图;
20.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第二运送部的立体示意图;
21.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第二堆栈运送部的立体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
纸板运送装置
[0024]2ꢀꢀꢀꢀꢀꢀꢀꢀꢀ
纸板
[0025]
100
ꢀꢀꢀꢀꢀꢀꢀ
第一运送部
[0026]
110
ꢀꢀꢀꢀꢀꢀꢀ
第一承载运送平台
[0027]
112
ꢀꢀꢀꢀꢀꢀꢀ
辊件
[0028]
114
ꢀꢀꢀꢀꢀꢀꢀ
运送件
[0029]
200
ꢀꢀꢀꢀꢀꢀꢀ
第一堆栈运送部
[0030]
210
ꢀꢀꢀꢀꢀꢀꢀ
第二承载运送平台
[0031]
212
ꢀꢀꢀꢀꢀꢀꢀ
第一凹凸承载面
[0032]
220
ꢀꢀꢀꢀꢀꢀꢀ
导引杆
[0033]
230
ꢀꢀꢀꢀꢀꢀꢀ
闸部
[0034]
232
ꢀꢀꢀꢀꢀꢀꢀ
第二凹凸侧
[0035]
240
ꢀꢀꢀꢀꢀꢀꢀ
横向滑杆
[0036]
250
ꢀꢀꢀꢀꢀꢀꢀ
滑动架体
[0037]
270
ꢀꢀꢀꢀꢀꢀꢀ
第一伸缩座体
[0038]
280
ꢀꢀꢀꢀꢀꢀꢀ
第一推抵件
[0039]
282
ꢀꢀꢀꢀꢀꢀꢀ
第一凹凸侧
[0040]
300
ꢀꢀꢀꢀꢀꢀꢀ
翻转运送部
[0041]
310
ꢀꢀꢀꢀꢀꢀꢀ
翻转基座
[0042]
320
ꢀꢀꢀꢀꢀꢀꢀ
第三承载运送平台
[0043]
322
ꢀꢀꢀꢀꢀꢀꢀ
第二凹凸承载面
[0044]
324
ꢀꢀꢀꢀꢀꢀꢀ
运送件
[0045]
326
ꢀꢀꢀꢀꢀꢀꢀ
第二推抵件
[0046]
328
ꢀꢀꢀꢀꢀꢀꢀ
框架
[0047]
330
ꢀꢀꢀꢀꢀꢀꢀ
固定单元
[0048]
332
ꢀꢀꢀꢀꢀꢀꢀ
第二伸缩座体
[0049]
334
ꢀꢀꢀꢀꢀꢀꢀ
固定座
[0050]
336
ꢀꢀꢀꢀꢀꢀꢀ
凹凸压制面
[0051]
340
ꢀꢀꢀꢀꢀꢀꢀ
旋转驱动源
[0052]
400
ꢀꢀꢀꢀꢀꢀꢀ
第二运送部
[0053]
410
ꢀꢀꢀꢀꢀꢀꢀ
第四承载运送平台
[0054]
420
ꢀꢀꢀꢀꢀꢀꢀ
第一升降平台
[0055]
422
ꢀꢀꢀꢀꢀꢀꢀ
耳部
[0056]
424
ꢀꢀꢀꢀꢀꢀꢀ
第三凹凸承载面
[0057]
432
ꢀꢀꢀꢀꢀꢀꢀ
第一升降驱动源
[0058]
434
ꢀꢀꢀꢀꢀꢀꢀ
纵向滑杆
[0059]
440
ꢀꢀꢀꢀꢀꢀꢀ
第三推抵件
[0060]
442
ꢀꢀꢀꢀꢀꢀꢀ
第三导引槽
[0061]
444
ꢀꢀꢀꢀꢀꢀꢀ
第三凹凸侧
[0062]
500
ꢀꢀꢀꢀꢀꢀꢀ
第二堆栈运送部
[0063]
510
ꢀꢀꢀꢀꢀꢀꢀ
第五承载运送平台
[0064]
520
ꢀꢀꢀꢀꢀꢀꢀ
第二升降平台
[0065]
522
ꢀꢀꢀꢀꢀꢀꢀ
第四凹凸承载面
[0066]
530
ꢀꢀꢀꢀꢀꢀꢀ
第二升降驱动源
[0067]
540
ꢀꢀꢀꢀꢀꢀꢀ
止挡件
[0068]
542
ꢀꢀꢀꢀꢀꢀꢀ
第四凹凸侧
[0069]
544
ꢀꢀꢀꢀꢀꢀꢀ
第四导引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70]
以下将配合附图,更进一步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纸板运送装置。
[0071]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值得一提的是,以下实施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而非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0072]
请参考图1至图6,如图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纸板运送装置1,用于运送多张纸板2,例如厚纸板或瓦楞纸,所述纸板运送装置1包含第一运送部100、第一堆栈运送部200、翻转运送部300、第二运送部400及第二堆栈运送部500。
[0073]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运送部100包括第一承载运送平台110,所述第一承载运送平台110可包括相互平行的多个辊件112及运送件114,各辊件112可由齿轮、链条或马达带动,所述运送件114可为橡胶履带且套设于各辊件112外以承载及运送各纸板2。
[0074]
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设置于所述第一运送部100的下游(如图2的第一堆栈运送部200的右上侧设置于图2的第一运送部100的左下侧),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包括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闸部230及第一推抵件280。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设置于所述第一承载运送平台110的下游(如图2的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右上侧设置于图2的第一承载运送平台110的左下侧),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可设置第一凹凸承载面212以承载及运送各纸板2。所述闸部230可为板体且横向(例如在平行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及纵向(例如在垂直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上方。所述第一推抵件280可为板体且横向(例如在平行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上方,所述第一推抵件280移动在所述闸部230与所述第一承载运送平台110之间。
[0075]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翻转运送部300设置于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的下游(如图4的翻转运送部300的右下侧设置于图2的第一堆栈运送部200的左下侧)且包括翻转基座310、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第二推抵件326、固定单元330及旋转驱动源340。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下游(如图4的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的右下侧设置于图2的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左下侧),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可通过框架328枢设于所述翻转基座310。所述第二推抵件326可为板体,所述框架328的两侧可分别设置有运送件324以带动所述第二推抵件326绕设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所述运送件324可为导引轨道并通过马达及链条或马达及皮带带动所述第二推抵件326移动,所述第二推抵件326的两侧分别可设置于各链条上或各皮带上。所述固定单元330可设置于所述框架328上以纵向(例如在垂直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的上方。所述旋转驱动源340可为马达且设置于所述翻转基座310以通过所述框架328驱动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旋转。
[0076]
如图4及图5所示,所述第二运送部400设置于所述翻转运送部300的下游(如图5的
第二运送部400的右下侧设置于图4的翻转运送部300的左上侧),所述第二运送部400包括第四承载运送平台410及第三推抵件440,所述第四承载运送平台410具有第一升降平台420以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的下游(如图5的第一升降平台420的右下侧设置于图4的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的左上侧)。所述第三推抵件440可为板体且横向(例如在平行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承载运送平台410的顶部,所述第三推抵件440的左右两侧分别可具有导引杆(图未示)以设置于所述第四承载运送平台410的顶部的两侧的第三导引槽442中,以通过线性马达、齿轮、齿条、液压缸、气压缸、链条或马达的带动而在平行各纸板2的运送方向上往复移动。
[0077]
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二堆栈运送部500设置于所述第二运送部400的下游(如图6的第二堆栈运送部500的右下侧设置于图5的第二运送部400的左上侧),所述第二堆栈运送部500包括第五承载运送平台510及止挡件540,所述第五承载运送平台510具有第二升降平台520以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的下游(如图6的第二升降平台520的右下侧设置于图5的第一升降平台420的左上侧),所述第二升降平台520可具有第四凹凸承载面522以承载及运送各纸板2,所述止挡件540横向(例如在平行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可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五承载运送平台510的顶部,所述止挡件540的左右两侧分别可具有导引杆(图未示)以设置于所述第五承载运送平台510的顶部的两侧的第四导引槽544中,以通过线性马达、齿轮、齿条、液压缸、气压缸、链条或马达的带动而在平行各纸板2的运送方向上往复移动。
[0078]
如图2及图3所示,各纸板2可前后堆栈以由所述第一运送部100运送到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的第一承载运送平台210上,之后所述第一运送部100暂停运送,所述第一推抵件280向前推移前后堆栈的各纸板2以使前后堆栈的各纸板2止挡于所述闸部230,进而使前后堆栈的各纸板2形成上下整齐堆栈的各纸板2(如图3所示),接着所述闸部230纵向上移并后移至上下整齐堆栈的各纸板2的后方再纵向下移,之后所述第一推抵件280由图2的第一堆栈运送部200的左下侧往外将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推入图4的翻转运送部300的右下侧,接着所述闸部230及所述第一推抵件280回复原位,所述第一运送部100再运送下一次的前后堆栈的各纸板2至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并重复上述动作。如图2及图4所示,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由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进入所述翻转运送部300后,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会移动至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与所述固定单元330之间,之后所述固定单元330下压固定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接着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会翻转180度以使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朝下,此时所述第二推抵件326会移动至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的后方以将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推移至图5的第二运送部400的第一升降平台420,接着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翻转回原位,所述第二推抵件326及所述固定单元330也回复原位,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再运送下一次的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至所述翻转运送部300并重复上述动作。另外,当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由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进入所述翻转运送部300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也可不翻转而直接通过所述第二推抵件326将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推移至图5的第二运送部400的第一升降平台420。如图4及图5所示,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由所述翻转运送部300运送至所述第二运送部400的第一升降平台420后,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会向上移动,之后所述第三推抵件440会由图5的第二运送部400的右下侧朝左上侧移动以将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推移至图6的第二堆栈运送部500
的第二升降平台520,并由所述第二堆栈运送部500的止挡件540所止挡,接着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及所述第三推抵件440会回复原位,所述翻转运送部300再运送下一次的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至所述第二运送部400并重复上述动作。如图5及图6所示,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初次由所述第二运送部400的第一升降平台420运送至所述第二堆栈运送部500的第二升降平台520时,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520会位于同一高度,之后所述第二升降平台520会渐渐下移,以使各次的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可堆栈至适当高度,接着各次的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便可由图6的第二堆栈运送部500的左下侧运送至其他地方做后续处理。
[0079]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纸板运送装置1可通过所述翻转运送部300的翻转及不翻转,以使各两次的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的翘曲面相对,进而可自动排齐纸板2且同时改善翘曲现象。
[0080]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堆栈运送部200可包括两个导引杆220、两个横向滑杆240、滑动架体250及至少一个第一伸缩座体270。各导引杆220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两侧且平行于各纸板2的运送方向,所述第一推抵件280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各导引杆220,所述第一推抵件280可通过线性马达、齿轮、齿条、液压缸、气压缸、链条或马达的带动而在各导引杆220上滑动。各横向滑杆240设置于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的上方的两侧且平行于各纸板2的运送方向,各横向滑杆240可为中空以容置具有磁性的滑动塞体(图未示)。所述滑动架体250的两侧分别滑动连接于各横向滑杆240,所述滑动架体250也可具有磁性,之后可以气压或油压方式驱动所述滑动塞体带动所述滑动架体250横向移动(例如在平行各纸板的运送方向上往复)。另外,所述滑动架体250也可以线缆连接马达而移动。各第一伸缩座体270设置于所述滑动架体250以驱动所述闸部230上下移动,各第一伸缩座体270可为气压缸、液压缸或线性马达。
[0081]
如图2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承载运送平台210可具有第一凹凸承载面212以承载及运送各纸板2,所述第一推抵件280可具有第一凹凸侧282以对应所述第一凹凸承载面212,所述闸部230可具有第二凹凸侧232以对应所述第一凹凸承载面212。由此,位于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的底部的纸板2可被确实地推移或止挡。
[0082]
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固定单元330可包括两个第二伸缩座体332及固定座334,各第二伸缩座体332通过所述框架324设置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的两侧以驱动所述固定座334于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的上方纵向移动,进而放开或下压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各第二伸缩座体332可为气压缸、液压缸或线性马达。
[0083]
如图4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三承载运送平台320可具有第二凹凸承载面322,所述固定座334可具有凹凸压制面336,所述第二推抵件326可呈栅状以对应所述第二凹凸承载面322及所述凹凸压制面336。由此,位于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的端面的纸板2可被确实地推移或止挡。
[0084]
如图5所示,可选地,所述第四承载运送平台410可具有两个第一升降驱动源432及多个纵向滑杆434,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的两侧的两个耳部422滑动设置于各纵向滑杆434,各第一升降驱动源432可为具有滑轮(或齿轮)的马达并以线缆(或链条)分别连接各耳部422,进而带动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升降。
[0085]
如图5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一升降平台420可具有第三凹凸承载面424,所述第三
推抵件440可具有第三凹凸侧444以对应所述第三凹凸承载面424。由此,位于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的底部的纸板2可被确实地推移。
[0086]
如图6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五承载运送平台510可具有多个第二升降驱动源530,各第二升降驱动源530可为具有滑轮(或齿轮)的马达并以线缆(或链条)连接所述第二升降平台520,进而带动所述第二升降平台520升降。
[0087]
如图6所示,可选地,所述第二升降平台520可具有第四凹凸承载面522,所述止挡件540可具有第四凹凸侧542以对应所述第四凹凸承载面522。由此,位于上下整齐推叠的各纸板2的底部的纸板2可被确实地止挡。
[0088]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纸板运送装置,可改善纸板翘曲现象的纸板运送装置,以期达到自动排齐纸板且同时改善翘曲现象的效果。
[0089]
应注意的是,上述诸多实施例仅是为了便于说明而举例而已,然而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所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皆应涵盖于本发明的范围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