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08686发布日期:2021-01-23 15:20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升降机结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升降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衡量标志,许多建筑都需要安装大载重升降机来完成垂直运输。但是在目前市场上大载重的升降机存在较少,特别是由于载重的增加,相应地需要更宽更深的井道,所以承重梁跨度远超常规升降机,而无机房的结构和布置 ,也使得承重梁不能以常规升降机结构形式设计。无机房大载重升降机的潜在市场较大,一般均在大型企业地标型建筑中使用,市场的影响力很大,如果企业能够具备生产资质,将会大大提升企业形象,以及品牌的竞争力。因此,现有的承重梁具有承重梁体积较大、需要拓宽电梯井道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能够解决一般的曳引机在楼层建造增高的过程中,曳引机脱离井道墙体上升操作复杂,麻烦的问题。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其创新点在于:包括爬升梁、曳引机、轿厢绳头板、升降轿厢、导向轮组、钢丝绳组和对重模块;所述爬升梁的两端嵌入在井道的墙体单元内,所述爬升梁包括主承重梁、副承重梁和吊钩板;所述主承重梁具有一对互相平行设置的槽钢结构,且该对互相平行的槽钢结构之间垂直连接有加强槽钢;所述主承重梁上靠近一端开有铰接孔,且主承重梁的另一端用于嵌入井道墙体内;所述副承重梁具有一对互相平行设置的槽钢结构,且该对互相平行的槽钢结构之间垂直设置有加强槽钢,所述副承重梁上靠近一端开有与铰接孔配合的连接孔,所述副承重梁上开有连接孔的一端嵌入在主承重梁上开有铰接孔的一端内侧,且副承重梁上的连接孔与主承重梁上的铰接孔通过连接轴连接,副承重梁的另一端用于嵌入井道的墙体内;所述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的衔接端上表面上设置有上盖板,且上盖板通过螺栓组连接主承重梁和副承重梁实现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的固定;所述吊钩板具有四个,且吊钩板的底端垂直于主承重梁方向连接在主承重梁两端的侧边;所述吊钩板的顶端开有吊孔;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吊钩板之间连接有支撑角钢;所述轿厢绳头板位于上盖板的一侧边,且轿厢绳头板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所述轿厢绳头板通过螺栓组连接在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衔接处的上表面上;所述曳引机设置在主承重梁的上表面上,且位于主承重梁两端的吊钩板之间;所述曳引机的底端设置有曳引机座板,且曳引机座板与承重主梁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曳引机连接在曳引机座板上;所述曳引机的输出端设置有牵引轮;所述导向轮组设置在主承重梁上,所述升降轿厢的顶端设置有活动滑轮;所述钢丝绳组的一端连接在主承重梁的轿厢绳头板上,钢丝绳组穿过升降轿厢上的活动滑轮,然后绕
在曳引机上,再依次绕过导向轮组连接在对重模块上。
[0005]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轮组包括第一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所述第一导向轮通过回转轴与轴承座配合设置在主承重梁的一对槽钢结构之间,且第一导向轮的轴线方向位于主承重梁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导向轮与第一导向轮位于同一平面且设置在第一导向轮的下方,且第二导向轮的轴线位于主承重梁的下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导向轮安装槽钢,且第二导向轮安装槽钢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承重梁的下表面上;所述第二导向轮通过回转轴与轴承座配合设置在第二导向轮安装槽钢的下表面上;进一步的,所述主承重梁的槽钢结构内以及副承重梁的槽钢结构内均设置有加强筋板。
[0006]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发明中通过将承重梁采用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铰接的方式,通过卸下上盖板,拧开螺栓实现副承重梁绕着连接轴旋转,减小承重梁长度,副承重梁则在重力的作用下竖直设置,再通过吊钩板进行提升,当提升至需要的位置时,主承重梁的一端先嵌入井道墙体,副承重梁绕着连接轴旋转,实现副承重梁水平,然后副承重梁的端部嵌入井道墙体内,锁上上盖板;实现副承重梁固定;采用这样的爬升结构,能够在有限的井道空间内以更省的材料,更短的制造工时,最简便的安装方式实现最优的结构设计方案。
附图说明
[0007]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08]
图1为本发明的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图。
[0009]
图2为本发明的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部分结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1]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12]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13]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 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14]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0015]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0016]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可爬升式升降机结构,包括爬升梁1、曳引机2、轿厢绳头板3、升降轿厢4、导向轮组5、钢丝绳组6和对重模块7。
[0017]
爬升梁1的两端嵌入在井道的墙体单元内,爬升梁1包括主承重梁11、副承重梁12和吊钩板13;主承重梁11具有一对互相平行设置的槽钢结构,且该对互相平行的槽钢结构之间垂直连接有加强槽钢;主承重梁11上靠近一端开有铰接孔,且主承重梁11的另一端用于嵌入井道墙体内。
[0018]
副承重梁12具有一对互相平行设置的槽钢结构,且该对互相平行的槽钢结构之间垂直设置有加强槽钢,副承重梁12上靠近一端开有与铰接孔配合的连接孔,副承重梁12上开有连接孔的一端嵌入在主承重梁11上开有铰接孔的一端内侧,且副承重梁12上的连接孔与主承重梁11上的铰接孔通过连接轴14连接,副承重梁12的另一端用于嵌入井道的墙体内;主承重梁11与副承重梁12的衔接端上表面上设置有上盖板15,且上盖板15通过螺栓组连接主承重梁11和副承重梁12实现主承重梁11与副承重梁12的固定;吊钩板13具有四个,且吊钩板13的底端垂直于主承重梁11方向连接在主承重梁11两端的侧边;吊钩板13的顶端开有吊孔;位于同一端的两个吊钩板13之间连接有支撑角钢16。
[0019]
轿厢绳头板3位于上盖板15的一侧边,且轿厢绳头板3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轿厢绳头板3通过螺栓组连接在主承重梁11与副承重梁12衔接处的上表面上。
[0020]
曳引机2设置在主承重梁11的上表面上,且位于主承重梁11两端的吊钩板13之间;曳引机2的底端设置有曳引机座板,且曳引机座板与承重主梁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曳引机2连接在曳引机座板上;曳引机2的输出端设置有牵引轮。
[0021]
导向轮组5设置在主承重梁11上,升降轿厢4的顶端设置有活动滑轮41;钢丝绳组6的一端连接在主承重梁11的轿厢绳头板3上,钢丝绳组6穿过升降轿厢4上的活动滑轮41,然后绕在曳引机2上,再依次绕过导向轮组5连接在对重模块7上。
[0022]
导向轮组5包括第一导向轮51和第二导向轮52,第一导向轮51通过回转轴与轴承座配合设置在主承重梁11的一对槽钢结构之间,且第一导向轮51的轴线方向位于主承重梁11的上表面上;第二导向轮52与第一导向轮51位于同一平面且设置在第一导向轮51的下方,且第二导向轮52的轴线位于主承重梁11的下方;第二导向轮52的侧边设置有第二导向轮安装槽钢53,且第二导向轮安装槽钢53通过螺栓连接在主承重梁11的下表面上;第二导向轮52通过回转轴与轴承座配合设置在第二导向轮安装槽钢53的下表面上;主承重梁11的槽钢结构内以及副承重梁12的槽钢结构内均设置有加强筋板。
[0023]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将承重梁采用主承重梁与副承重梁铰接的方式,再将副承重梁与主承重梁之间通过螺栓和上盖板固定,这样通过卸下上盖板,拧开螺栓实现副承重
梁绕着连接轴旋转,减小承重梁的长度,松开后的副承重梁则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再通过吊钩板进行提升,当提升至需要的位置时,主承重梁的一端先嵌入井道墙体,副承重梁绕着连接轴旋转,实现副承重梁水平,然后将副承重梁的端部嵌入井道墙体内,锁上上盖板,实现副承重梁的固定。
[0024]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