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63236发布日期:2022-05-11 09:40阅读:53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不锈钢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


背景技术:

2.不锈钢板进行蚀刻工艺今年来逐渐增多,在不锈钢表面通过化学的方法,腐蚀出各种花纹图案。以镜面板、拉丝板、喷砂板为底板,进行蚀刻处理后,对物体表面再进行深加工,不锈钢蚀刻板可进行局部的和纹,拉丝,嵌金,局部钛金等各式复杂工艺处理,不锈钢蚀刻板实现图案明暗相间,色彩绚丽的效果。
3.对不锈钢板进行蚀刻后,后处理过程首先需要进行除墨,在除墨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液体除墨,目前,不锈钢板要进入到除墨箱中放置几分钟进行除墨,除墨完成后要平送到下一个工序。
4.在不锈钢板的运送过程中,需要进行板材的翻面,目前用到的翻转工具是轮式翻转,轮式的横翻结构,翻转效率低,且维修频繁。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
6.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ⅰ号立板、ⅱ号立板,所述ⅰ号立板、ⅱ号立板设置有加固用的加固组件,所述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加固组件形成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中设置有对不锈钢板进行传送的辊组,所述转动体中还设置有对不锈钢板进行限位的侧挡结构。
7.更进一步的,所述ⅰ号立板外壁处设置有主动轴,所述ⅱ号立板外壁处设置有装配轴,所述主动轴、装配轴插入到固定架的轴承中。
8.更进一步的,所述主动轴设置在ⅰ号立板的外壁中心处,所述装配轴设置在ⅱ号立板的外壁中心处,所述主动轴、装配轴同轴线。
9.更进一步的,所述辊组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ⅱ号立板之间的转动辊,所述转动辊为四个,转动辊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靠近ⅰ号立板、ⅱ号立板侧端处。
10.更进一步的,所述辊组还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ⅱ号立板之间起到辅助传送用的辅助辊,所述辅助辊为多个且与转动辊对应横向设置。
11.更进一步的,所述辅助辊、转动辊同步转动,所述辅助辊、转动辊上设置有驱动其同步转动的ⅰ号传动带、ⅱ号传动带。
12.更进一步的,所述ⅰ号立板、ⅱ号立板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连接螺杆、连接螺母,所述辅助辊套在连接螺杆上转动。
13.更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左装配框、右装配框,所述左装配框、右装配框均为矩形框且套在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外,所述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外壁与左装配框固定,所述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外壁与右装配框固定。
14.更进一步的,所述左装配框、右装配框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加固板。
15.更进一步的,所述侧挡结构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内壁处的挡板,所述挡板对不锈钢板一侧进行阻挡。
16.本发明中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左装配框、右装配框、加固板形成一个整体的转动体,通过位于两侧中心处的主动轴、装配轴实现转动体的整体转动,通过两侧的转动辊以及中间的多个辅助辊实现不锈钢板的平行送入送出,通过齿形的传动带实现转动辊、辅助辊的同步转动,本发明实现了不锈钢板的辊式翻板。
附图说明
17.图1 是本发明的主视图;图2 是本发明的俯视图;图3 是本发明中辅助辊的结构示意图;图4 是本发明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
ꢀꢀⅰ
号立板
ꢀꢀꢀꢀꢀꢀꢀꢀꢀꢀ2ꢀꢀⅱ
号立板3
ꢀꢀⅰ
号传动带
ꢀꢀꢀꢀꢀꢀꢀꢀ4ꢀꢀⅱ
号传动带5
ꢀꢀ
主动轴
ꢀꢀꢀꢀꢀꢀꢀꢀꢀꢀꢀꢀ6ꢀꢀ
装配轴7
ꢀꢀ
转动辊
ꢀꢀꢀꢀꢀꢀꢀꢀꢀꢀꢀꢀ8ꢀꢀ
驱动齿9
ꢀꢀ
连接螺杆
ꢀꢀꢀꢀꢀꢀꢀꢀꢀꢀ
10 连接螺母11 左装配框
ꢀꢀꢀꢀꢀꢀꢀꢀꢀꢀ
12 右装配框13 横向螺栓
ꢀꢀꢀꢀꢀꢀꢀꢀꢀꢀ
14 加固板15 竖向螺栓
ꢀꢀꢀꢀꢀꢀꢀꢀꢀꢀ
16 法兰盘17 挡板
ꢀꢀꢀꢀꢀꢀꢀꢀꢀꢀꢀꢀꢀꢀ
18 辅助辊19 内挡环
ꢀꢀꢀꢀꢀꢀꢀꢀꢀꢀꢀꢀ
20 外挡环。
具体实施方式
18.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设置有加固用的加固组件,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加固组件形成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中设置有对不锈钢板进行传送的辊组,所述转动体中还设置有对不锈钢板进行限位的侧挡结构。
19.所述ⅰ号立板1外壁处设置有主动轴5,所述ⅱ号立板2外壁处设置有装配轴6,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插入到固定架的轴承中。
20.所述主动轴5设置在ⅰ号立板1的外壁中心处,所述装配轴6设置在ⅱ号立板2的外壁中心处,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同轴线。
21.所述辊组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之间的转动辊7,所述转动辊7为四个,转动辊7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靠近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侧端处。
22.所述辊组还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之间起到辅助传送用的辅助辊18,所述辅助辊18为多个且与转动辊7对应横向设置。
23.所述辅助辊18、转动辊7同步转动,所述辅助辊18、转动辊7上设置有驱动其同步转动的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
24.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连接螺杆9、连接螺母10,所述辅助辊18套在连接螺杆9上转动。
25.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均为矩形框且套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壁与左装配框11固定,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壁与右装配框12固定。
26.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加固板14。
27.所述侧挡结构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内壁处的挡板17,所述挡板17对不锈钢板一侧进行阻挡。
28.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中嵌有轴承,所述转动辊7的安装段插入到上述轴承的内圈中。
2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辊7的一侧安装段从上述轴承中探出,探出段上设置有驱动齿8,所述驱动齿8用来驱动转动辊7的转动,转动辊7带动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辊7、辅助辊18的同步转动,保证不锈钢板能够在转动体中横向平移。
30.所述辅助辊18的间距由不锈钢板的长度确定。
31.所述两个上下转动辊7之间形成运送槽,所述运送槽的宽度大于不锈钢板的厚度。
32.所述挡板17通过螺栓固定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内壁处,所述挡板17对运送槽一侧进行阻挡。
33.所述主动轴5上设置有从动齿,固定架中的驱动电机对从动齿进行驱动,从而带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整体翻转。
34.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端部均形成法兰盘16,所述法兰盘16通过螺栓与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固定。
35.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与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通过横向螺栓13进行固定,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中形成通孔,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壁处形成螺纹沉孔,横向螺栓13穿过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中的通孔拧入到螺纹沉孔中进行固定。
36.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与加固板14通过竖向螺栓15进行固定,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的顶部形成螺纹沉孔,竖向螺栓15穿过加固板14中的通孔拧入到上述螺纹沉孔中。
37.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加固板14围成一个长方体,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位于长方体所在平面的中心处。
38.又一实施例一种不锈钢板材的辊式翻板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设置有加固用的加固组件,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加固组件形成转动体,所述转动体中设置有对不锈钢板进行传送的辊组,所述转动体中还设置有对不锈钢板进行限位的侧挡结构。
39.所述ⅰ号立板1外壁处设置有主动轴5,所述ⅱ号立板2外壁处设置有装配轴6,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插入到固定架的轴承中。
40.所述主动轴5设置在ⅰ号立板1的外壁中心处,所述装配轴6设置在ⅱ号立板2的外
壁中心处,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同轴线。
41.所述辊组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之间的转动辊7,所述转动辊7为四个,转动辊7两两一组分别设置在靠近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侧端处。
42.所述辊组还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之间起到辅助传送用的辅助辊18,所述辅助辊18为多个且与转动辊7对应横向设置。
43.所述辅助辊18、转动辊7同步转动,所述辅助辊18、转动辊7上设置有驱动其同步转动的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
44.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之间设置有连接二者的连接螺杆9、连接螺母10,所述辅助辊18套在连接螺杆9上转动。
45.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均为矩形框且套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壁与左装配框11固定,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外壁与右装配框12固定。
46.所述左装配框11、右装配框12顶部和底部设置有连接二者的加固板14。
47.所述侧挡结构包括设置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内壁处的挡板17,所述挡板17对不锈钢板一侧进行阻挡。
48.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中嵌有轴承,所述转动辊7的安装段插入到上述轴承的内圈中。
49.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辊7的一侧安装段从上述轴承中探出,探出段上设置有驱动齿8,所述驱动齿8用来驱动转动辊7的转动,转动辊7带动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转动,从而实现转动辊7、辅助辊18的同步转动,保证不锈钢板能够在转动体中横向平移。
50.所述辅助辊18的间距由不锈钢板的长度确定。
51.所述两个上下转动辊7之间形成运送槽,所述运送槽的宽度大于不锈钢板的厚度。
52.所述挡板17通过螺栓固定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内壁处,所述挡板17对运送槽一侧进行阻挡。
53.所述主动轴5上设置有从动齿,固定架中的驱动电机对从动齿进行驱动,从而带动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整体翻转。
54.所述主动轴5、装配轴6端部均形成法兰盘16,所述法兰盘16通过螺栓与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固定。
55.所述转动辊7的端部形成外齿驱动部,所述辅助辊18的端部形成外齿从动部,所述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为齿形带,所述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套在外齿驱动部、外齿从动部上。
56.所述转动辊7、辅助辊18上还设置有针对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的限位结构。
57.所述转动辊7上形成内挡环19,所述内挡环19位于靠近不锈钢板一侧。
58.所述辅助辊18上形成外挡环20,所述外挡环20位于远离不锈钢板一侧。
59.所述内挡环19、外挡环20组合对ⅰ号传动带3、ⅱ号传动带4进行限位。
60.优选的,转动辊7、辅助辊18上均套有橡胶套。
61.本发明的工作过程如下:初始状态下,所述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处于水平状态,不锈钢板自右向左被传送进入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中由转动辊7、辅助辊18围成的运送槽中,直至完全进入运送槽中。
62.然后,驱动主动轴5上的从动齿,使ⅰ号立板1、ⅱ号立板2组成的转动体逆时针转动180
°
,在转动过程中挡板17保证转动体转动过程中不锈钢板不会出现掉落。
63.然后,启动转动辊7,转动辊7、辅助辊18转动使翻转后的不锈钢板从右向左平移,直至送出运送槽。
64.最后,带动转动体逆时针转动180
°
,回到初始位置。
65.本发明中ⅰ号立板、ⅱ号立板、左装配框、右装配框、加固板形成一个整体的转动体,通过位于两侧中心处的主动轴、装配轴实现转动体的整体转动,通过两侧的转动辊以及中间的多个辅助辊实现不锈钢板的平行送入送出,通过齿形的传动带实现转动辊、辅助辊的同步转动,本发明实现了不锈钢板的辊式翻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