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833440发布日期:2021-12-07 22:53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2.垃圾分类是对垃圾收集处置传统方式的改革,是对垃圾进行有效处置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垃圾产量和环境状况恶化的局面,如何通过垃圾分类管理,最大限度地实现垃圾资源利用,减少垃圾处置的数量,改善生存环境状态,是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迫切问题。
3.垃圾分类,主要方向为厨余垃圾(易腐垃圾),其中包括油类、残渣等,此类垃圾经回收处理后,可制成沼气,油类可用于制成生物柴油,残渣类可用于制成有机肥。对于酒店、饭店等场所,厨余垃圾一般集中收集,方便后续回收处理,但家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比较分散,且不同类型垃圾相混合,厨余垃圾比较难集中,无法有效分类,一般直接焚烧或填埋处理。目前,随着环保理念的提高,垃圾分类回收被大众逐渐接受。
4.然而,现有的垃圾桶,只具备简单的回收垃圾功能,无法阻绝居民乱丢乱放不同垃圾的行为,随着发展,更加无法实现垃圾收费,监管人员在对垃圾分类的监督上,多采用人工看管,并且不能对垃圾源头进行追溯的功能。这种全靠居民个人意愿的监管行为,会阻碍居民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并且对于社区环境影响较大,易滋生苍蝇、蚊子、老鼠,个矮或小孩仍垃圾及不合理某些易腐垃圾,其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在垃圾分类管理的过程中,使其保证不外溢及清洁也是尤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可以自动化监督垃圾分类、卫生整洁的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7.本设计提出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包括:
8.数据存储模块,用于预存用户及管理人员面部数据及垃圾分类检测数据,其中所述面部数据为人脸识别用数据,所述垃圾分类检测数据为垃圾分类识别数据;
9.人脸识别模块,用于对使用人员进行人脸录制,生产人脸数据;
10.垃圾桶,用于收集及存放垃圾,其中所述垃圾桶包括可自动开启的电动开合桶盖;
11.地下升降装置,用于举升垃圾桶至地表以上,其中所述地下升降装置设置在地下,其顶端连接所述垃圾桶;
12.监测模块,用于记录进入垃圾桶内的垃圾形态,以及检测垃圾桶内部储存状态,所述监测模块安装在垃圾桶内;
13.清洗装置,用于清洗垃圾桶身,所述清洗装置安装在地下;
14.中控模块,接收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检测模块所产生的数据,并分别与所述存储模块的面部数据及垃圾分类检测数据进行对比,分别得到人脸识别结果及垃圾分类识别结
果,并根据人脸识别结果控制桶盖及地下升降装置,根据垃圾分类识别结果控制桶盖及地下升降装置,以及定期控制清洗装置;
15.其中,所述中控模块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所述人脸识别模块、所述桶盖、所述地下升降装置、所述监测模块及所述清洗装置。
16.进一步地,所述人脸识别模块包括控制台及第一摄像头,所述第一摄像头用于拍摄人脸信息,所述控制台用于启动所述第一摄像头,所述控制台及第一摄像头均设于地表以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桶盖为由电动伸缩杆驱动的开合式垃圾桶盖。
18.进一步地,所述地下升降装置包括电动升降台,所述电动升降台固定设于地井内,所述电动升降台的顶端安置垃圾桶。
19.进一步地,所述监测模块包括第二摄像头、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二摄像头固定安装在所述垃圾桶的顶部的内壁,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及红外线接收器固定安装在所述垃圾桶桶口处,所述红外线发射器发射的红外线为水平状。
20.进一步地,所述清洗装置包括若干高压喷枪,所述高压喷枪固定设于地井的四壁,且喷射方向指向所述垃圾桶。
21.进一步地,还包括翻板式防护门,所述翻板式防护门安装在所述地井的开口处,所述翻板式防护门电性连接所述中控模块,并被所述中控模块控制。
22.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相比所具有的优点是:
23.1.通过人脸识别及垃圾分类识别,实现自动化监测垃圾分类,可有效地记录垃圾分类结果并对照人员身份信息,从而实现奖惩实名,提高垃圾分类积极性和准确性;
24.2.垃圾桶设置在地下,不仅便于隐藏,而且方便清洁,提高环境美观程度及卫生效果;
25.3.垃圾桶的升降与人脸识别相配合,使得乱丢现象减少,垃圾桶内置监测装置可检测垃圾桶状态,可设置垃圾桶是否升降及升降时间,从而确保大家在指定时间段内进行投放,方便管理;
26.4.实现升降式的垃圾桶,可控制垃圾桶口高度,方便老人及儿童使用。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的组件连接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的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的垃圾桶结构图。
30.图4是本发明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的监测模块结构图。
31.如图所示:1、数据存储模块,2、人脸识别模块,21、第一摄像头,22、控制台,3、垃圾桶,31、桶盖,32、电动伸缩杆,4、地下升降装置,5、监测模块,51、第二摄像头,52、红外线发射器,53、红外线接收器,6、清洗装置,7、中控模块,8、翻板式防护门,9、地井,91、污水导流井。
具体实施方式
32.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因此而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下面结
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3.实施例1,见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社区地下垃圾回收系统,包括数据存储模块1、人脸识别模块2、垃圾桶3、地下升降装置4、监测模块5、清洗装置6、中控模块7及翻板式防护门8,从其连接关系中可知系统整体由中控模块7控制
34.其中,各组件及模块的连接关系参见图1,所述中控模块7电性连接所述数据存储模块1、所述人脸识别模块2、所述桶盖31、所述地下升降装置4、所述监测模块5、所述清洗装置6及所述翻板式防护门8;垃圾桶3安装在地下升降装置4上,桶盖31安装在垃圾桶3上。
35.本实施例中提出一种地下垃圾回收系统具体的结构形式,参见图2,包括:
36.地井9,所述地井9为开设在小区地表下、用于存放垃圾桶3的深井,其一侧还设有高度低于地下升降装置4所处平台的污水导流井91,所述污水导流井91通过排污口连接下水管路。
37.地下升降装置4,具体地为液压式剪叉升降台,本实施例中设置3个地下升降装置4,与垃圾桶3数量相对应,且每一个均可被中控模块7单独控制升降;
38.垃圾桶3,本实施例中设置有3个垃圾桶3分别回收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及可堆肥垃圾,垃圾桶3的数量需要与地下升降装置4相匹配,而垃圾桶3的种类可根据当地垃圾回收政策及接受程度灵活确定。参见图3,垃圾桶3上设置有桶盖31,桶盖31与垃圾桶3铰接,并且通过两根电动伸缩杆32分别与桶体及桶盖31铰接,当电动伸缩杆32伸长时,桶盖31开启。同样地也可采用液压、气压等多种驱动形式对桶盖31及桶体进行自动控制开合。
39.监测模块5,参见图4,每个垃圾桶3内均设有一套监测模块5,包括第二摄像头51、红外线发射器52及红外线发射器52,第二摄像头51安装在摄像头底座内,摄像头底座固定安装在桶盖31的内部,且位于桶盖31的中央,并且使桶盖31打开后,第二摄像头51正对垃圾桶3内,第二摄像头51用于记录垃圾信息;红外线发射器52及红外线接收器53为配套设置,安装在垃圾桶3顶端,且呈水平设置,当桶内垃圾高于红外线发射器52时会阻碍红外线,因此能够判断桶内垃圾高度,防止第二摄像头51接触垃圾。
40.清洗装置6为若干高压喷枪,其连通加压泵及水管,高压喷枪固定设于地井9的四壁,通过高压喷枪喷射清洁垃圾桶3身,清洗装置6电性连接中控模块7。
41.翻板式防护门8,所述翻板式防护门8安装在所述地井9的开口处,所述翻板式防护门8电性连接所述中控模块7,并被所述中控模块7控制;翻板防护门8由液压缸驱动,并且在面向外界的一侧铺设绿植,通过设置翻板式防护门8可增加装置的安全性及美观程度,翻板式防护门8也可换成电动闸门、液压式闭合门等可以开闭的门体。
42.人脸识别模块2,人脸识别模块2设于地表上,其包括第一摄像头21及控制台22,控制台22为柜体状,启动摄像头安装在控制台22上,且位于控制台22正面,所述控制台22至少包括操作面板及显示器,操作面板用于控制第一摄像头21开启及选择垃圾倾倒的种类,显示器用于展示第一摄像头21所拍摄画面及中控系统信息,第一摄像头21可实时采集人脸面部画面,从而获取面部数据。
43.数据存储模块1,具体地为磁盘或网络服务器或两组相结合,实体的数据存储模块1设置在控制台22的内部,数据存储模块1内预留事先采集的业主面部数据信息及网络下载得到的垃圾分类识别数据,数据存储模块1内部信息数控可被中控模块7调用。
44.中控模块7包括处理器及控制上述各个模块及装置开启的开关电路,处理器可调
用数据存储模块1的内置数据从而进行人脸识别及垃圾分类识别的结构判断,并根据内置的程序驱动地下升降装置4及桶盖31启动或关闭,中空模块还包括定时功能,通过设定定时功能控制垃圾桶3在指定时段升降。
45.本发明的使用流程如下:
46.预先采集业主及管理人员身份信息及面部数据、下载垃圾分类检测数据,将其存放至数据存储模块1,等待中控模块7调用;
47.设置中控模块7内置程序,其中内置程序应至少包括时间控制、人脸识别判断、垃圾识别判断及信息回传。
48.时间控制为确定地下升降装置4举升的时段,具体为早5:00-10:00及晚7:00-10:00pm,其余时间地下升降装置4根据人脸识别模块2结果并结合控制台22的指令进行判断升降,在地下升降装置4不升降的期间控制翻板式防护门8关闭及清洗装置6开启2次,并控制清洗装置6每次喷淋时间大于5分钟;其中上述垃圾桶3的升降高度由地下升降装置4控制,地下升降装置4使垃圾桶桶口处的水平高度保持在离地表1-1.2m处。
49.人脸识别判断为通过处理器判断使用人员的面部数据是否存在预先录入的面部数据库内,如果是则解锁控制台22、开启翻板式防护门8和开启桶盖31,如果不是,则在控制台22提示;
50.垃圾识别判断为判断倒入的垃圾是否与垃圾分类检测数据相匹配,其中每个不同分类的垃圾桶3皆有一套与其匹配的垃圾分类检测数据,相同与不同皆通过控制台22显示;
51.信息回传包括将上述人脸识别判断及垃圾识别判断结果相关联,并一起传入数据存储模块1内,并加以保存,通过工作人员在后台查看,确定奖惩情况。
52.以上对本发明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