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送变电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57056发布日期:2022-05-17 19:03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电力送变电用放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力施工及电缆放线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力送变电用放线装置。


背景技术:

2.电力电缆是用于传输和分配电能的电缆,电力系统的主要工作就是架设或铺设各种供电线路并保证各供电线路的正常供电,供电线路主要由各种供电线缆连接的各种电力控制设备构成,无论使用哪种线缆,在架设或铺设线缆时一般都是沿电缆卷筒盘线的方向对线缆进行放线。
3.经检索,cn2017211068435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架,包括左立架、右立架、电缆盘杆,左立架、右立架平行设置,电缆盘杆的两端与左立架、右立架固定连接。
4.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一是电缆盘杆与左立架、右立架是固定连接的,当需要将电缆盘插在电缆盘杆上或从电缆盘杆上取下时,操作比较麻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去拆装;二是左立架与右立架的距离无法根据不同宽度的电缆盘进行调整,放线架的实用性较低;三是对电缆盘位置高度的调整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耗时耗力且无法保证电缆盘杆左右两端提升的高度一致;四是使用完成需要将电缆盘从放线架上取下时,依然需要人工先将电缆盘的高度调低,再将电缆盘杆从电缆盘上抽出。
5.经检索,cn2016204685924公开了一种电缆放线装置,包括左放线架、右放线架和支撑轴,支撑轴插在电缆卷筒内,并通过左放线架、右放线架进行支撑。
6.此种结构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一是左放线架、右放线架的相对位置虽然可以根据电缆卷筒的规格大小进行移动,但移动的过程中无法保证左放线架、右放线架的位置能够平行,需要进行多次调整,人力劳动强度大且施工时间长;二是对电缆卷筒位置高度的调整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耗时耗力且无法保证左放线架、右放线架提升的高度一致;三是使用完成需要将电缆卷筒从放线装置上取下时,依然需要人工先将左放线架、右放线架的高度调低,再将支撑轴从电缆卷筒上抽出。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适应不同宽度电缆卷筒放线需求、电缆卷筒拆装方便、人力劳动强度低的电力送变电用放线装置。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力送变电用放线装置,包括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支撑轴,所述左放线支撑架与右放线支撑架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左升降电动葫芦、右升降电动葫芦、左套环、右套环、控制器,所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设在左放线支撑架与右放线支撑架之间并与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相连接,所述左放线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升降电动葫芦,所述右放线支撑架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右升降电动葫芦,所述左升降电动葫芦、右升降电动葫芦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左升降电动葫芦经左升降电
动葫芦上的钢索与左套环相连接,所述右升降电动葫芦经右升降葫芦上的钢索与右套环相连接,所述支撑轴的左端插在左套环内,右端插在右套环内,通过设置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可以灵活的调整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宽度电缆卷筒的放线需求,支撑轴插在套环内拆装方便,通过左升降电动葫芦、右升降电动葫芦同时驱动,可以对支撑轴的高度进行调节,节省人力并能保证支撑轴两端的高度一致。
9.本发明所述左放线支撑架包括左底部横梁、左顶部横梁、左后竖梁、左前竖梁、左顶部支撑板,所述左底部横梁的左端与左后竖梁的下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左前竖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顶部横梁的左端与左后竖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左前竖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底部横梁、左后竖梁、左顶部横梁、左前竖梁围成矩形框架,所述左顶部支撑板与左顶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左升降电动葫芦与左顶部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右放线支撑架包括右底部横梁、右顶部横梁、右后竖梁、右前竖梁、右顶部支撑板,所述右底部横梁的左端与右后竖梁的下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前竖梁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右顶部横梁的左端与右后竖梁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前竖梁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底部横梁、右后竖梁、右顶部横梁、右前竖梁围成矩形框架,所述右顶部支撑板与右顶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右升降电动葫芦与右顶部支撑板固定连接,设置成框架结构保证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的稳定性好。
10.本发明所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包括套管、伸缩杆、定位销,所述伸缩杆的左端与左底部横梁固定连接,右端与套管的左端相套接,套管的右端与右底部横梁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上沿伸缩杆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设有定位槽,所述套管上沿套管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销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定位销的下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出螺纹孔与定位槽相插接,通过设置套管与伸缩杆相配合,可以灵活调整左放线支撑架与右放线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不同宽度电缆卷的放线需求,同时还能保证左放线支撑架与右放线支撑架始终处于平行的位置。
11.本发明所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至少设有两组并沿左底部横梁、右底部横梁长度方向排列,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设置成多组,以使电缆卷筒放在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上能够起到对电缆卷筒的稳定支撑作用。
12.本发明所述左套环位于左后竖梁与左前竖梁之间,所述右套环位于右后竖梁与右前竖梁之间,以使左套环、右套环将支撑轴抬起时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的稳定性最好。
13.本发明还包括左托板、右托板,所述左托板上设有开口朝上并与支撑轴相配合的左凹槽,所述右托板上设有开口朝上并与支撑轴相配合的右凹槽,所述左后竖梁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左限位通孔,所述右后竖梁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与左限位通孔位置对称的右限位通孔,所述左托板与左限位通孔相插接,所述右托板与右限位通孔相插接,所述左套环设在左凹槽的左侧,所述右套环设在右凹槽的右侧,通过在左放线支撑架上开设左限位通孔,右放线支撑架上开设有右限位通孔,左托板插在与左套环高度一致的左限位通孔内,右托板插在与右套环高度一致的右限位通孔内,支撑轴的两端卡在凹槽内,支撑轴通过左托板、右托板进行支撑,将左套环、右套环从支撑轴上取下,可以避免电动葫芦长时间牵引支撑轴而发生故障。
14.本发明所述左托板、右托板上还分别设有刻度线,通过设置刻度线,保证左托板、
右托板插入的深度一致。
15.本发明所述左前竖梁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与左限位通孔位置对称的左前限位通孔,所述右前竖梁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与右限位通孔位置对称的右前限位通孔,所述左托板插在左限位通孔、左前限位通孔内,所述右托板插在右限位通孔、右前限位通孔内,所述左凹槽设在左托板的中部,所述右凹槽设在右托板的中部,设置左托板、右托板贯穿插接,能够保证电缆卷筒与支撑轴插接后,支撑轴的两端卡在凹槽内的支撑稳定性好。
16.本发明所述左套环、右套环的环形内壁上均设有滚珠,可以降低支撑轴与左套环、右套环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方便支撑轴从左套环、右套环内移出,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可以灵活的调整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宽度电缆卷筒的放线需求;支撑轴插在套环内拆装方便;通过左升降电动葫芦、右升降电动葫芦同时驱动,可以对支撑轴的高度进行调节,节省人力并能保证支撑轴两端的高度一致;通过设置左托板、右托板,支撑轴通过左托板、右托板进行支撑,将左套环、右套环从支撑轴上取下,可以避免电动葫芦长时间牵引支撑轴而发生故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发明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发明托板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发明套环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左放线支撑架-101、左限位通孔-1011、左底部横梁-1012、左顶部横梁-1013、左后竖梁-1014、左前竖梁-1015、左顶部支撑板-1016、右放线支撑架-102、右限位通孔-1021、右底部横梁-1022、右顶部横梁-1023、右后竖梁-1024、右前竖梁-1025、右顶部支撑板-1026、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套管-1031、伸缩杆-1032、定位槽-1033、定位销-1034、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左托板-301、左凹槽-3011、刻度线-3012、右托板-302、支撑轴-4、左套环-501、右套环-502、滚珠-503。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24.如附图所示,一种电力送变电用放线装置,包括左放线支撑架101、右放线支撑架102、支撑轴4,所述左放线支撑架101与右放线支撑架102平行设置,还包括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左套环501、右套环502、控制器,所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设在左放线支撑架101与右放线支撑架102之间并与左放线支撑架101、右放线支撑架102相连接,所述左放线支撑架1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左升降电动葫芦201,所述右放线支撑架10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右升降电动葫芦202,所述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接,所述左升降电动葫芦201经左升降电动葫芦上的钢索与左套环501相连接,所述右升降电动葫芦202经右升降葫芦上的钢索与右套环502相连接,此实施例中左套环、右套环的外侧壁中部向内凹陷形成环形凹槽,钢索环绕套在左套环、右套环侧壁的环形凹槽内,所述支撑轴4的左端插在左套环501内,右端插在右套
环502内,通过设置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可以灵活的调整左放线支撑架101、右放线支撑架102之间的距离,适应不同宽度电缆卷筒的放线需求,支撑轴插在套环内拆装方便,通过左升降电动葫芦、右升降电动葫芦同时驱动,可以对支撑轴的高度进行调节,节省人力并能保证支撑轴两端的高度一致。
25.所述左放线支撑架101包括左底部横梁1012、左顶部横梁1013、左后竖梁1014、左前竖梁1015、左顶部支撑板1016,所述左底部横梁1012的左端与左后竖梁1014的下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左前竖梁101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左顶部横梁1013的左端与左后竖梁1014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左前竖梁101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左底部横梁1012、左后竖梁1014、左顶部横梁1013、左前竖梁1015围成矩形框架,所述左顶部支撑板1016与左顶部横梁1013固定连接,所述左升降电动葫芦201与左顶部支撑板1016固定连接;所述右放线支撑架102包括右底部横梁1022、右顶部横梁1023、右后竖梁1024、右前竖梁1025、右顶部支撑板1026,所述右底部横梁1022的左端与右后竖梁1024的下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前竖梁1025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右顶部横梁1023的左端与右后竖梁1024的上端固定连接,右端与右前竖梁1025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右底部横梁1022、右后竖梁1024、右顶部横梁1023、右前竖梁1025围成矩形框架,所述右顶部支撑板1026与右顶部横梁1023固定连接,所述右升降电动葫芦202与右顶部支撑板1026固定连接,设置成框架结构保证左放线支撑架101、右放线支撑架102的稳定性好。
26.所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包括套管1031、伸缩杆1032、定位销1034,所述伸缩杆1032的左端与左底部横梁1012固定连接,右端与套管1031的左端相套接,套管1031的右端与右底部横梁1022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杆1032上沿伸缩杆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设有定位槽1033,所述套管1031上沿套管的长度方向线性阵列设有螺纹孔,所述定位销1034的下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定位销的下端与螺纹孔螺纹连接并穿出螺纹孔与定位槽1033相插接,通过设置套管与伸缩杆相配合,可以灵活调整左放线支撑架与右放线支撑架之间的距离,能够满足不同宽度电缆卷的放线需求,同时还能保证左放线支撑架与右放线支撑架始终处于平行的位置。
27.所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至少设有两组并沿左底部横梁、右底部横梁长度方向排列,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设置成多组,以使电缆卷筒放在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上能够起到对电缆卷筒的稳定支撑作用。
28.所述左套环501位于左后竖梁1014与左前竖梁1015之间,所述右套环502位于右后竖梁1024与右前竖梁1025之间,以使左套环501、右套环502将支撑轴抬起时左放线支撑架、右放线支撑架的稳定性最好。此实施例中左顶部支撑板设在左放线支撑架远离右放线支撑架的一侧,右顶部支撑板设在右放线支撑架远离左放线支撑架的一侧,以使左套环位于左后竖梁与左前竖梁之间靠外侧的位置,右套环位于右后竖梁与右前竖梁之间靠外侧的位置。
29.此实施例还包括左托板301、右托板302,所述左托板301上设有开口朝上并与支撑轴相配合的左凹槽3011,所述右托板302上设有开口朝上并与支撑轴相配合的右凹槽,所述左后竖梁1014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左限位通孔1011,所述右后竖梁1024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与左限位通孔位置对称的右限位通孔1021,所述左托板301与左限位通孔1011相插接,所述右托板302与右限位通孔1021相插接,所述左套环501设在左凹槽3011的左侧,所述
右套环502设在右凹槽的右侧,通过在左放线支撑架101上开设左限位通孔1011,右放线支撑架102上开设有右限位通孔1021,左托板301插在与左套环高度接近的左限位通孔1011内,右托板302插在与右套环高度接近的右限位通孔1021内,支撑轴4的两端卡在凹槽内,支撑轴4通过左托板301、右托板302进行支撑,将左套环501、右套环502从支撑轴4上取下,可以避免电动葫芦长时间牵引支撑轴而发生故障。
30.所述左托板301、右托板302上还分别设有刻度线3012,通过设置刻度线,保证左托板、右托板插入的深度一致。此实施例中刻度线设在左托板301、右托板302的后端上端面上并延伸至左凹槽、右凹槽开口边缘。
31.所述左前竖梁1015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与左限位通孔1011位置对称的左前限位通孔,所述右前竖梁1025上沿竖向线性阵列设有与右限位通孔1021位置对称的右前限位通孔,所述左托板301插在左限位通孔1011、左前限位通孔内,所述右托板302插在右限位通孔1021、右前限位通孔内,所述左凹槽3011设在左托板301的中部,所述右凹槽设在右托板302的中部,设置左托板301、右托板302贯穿插接,能够保证电缆卷筒与支撑轴插接后,支撑轴的两端卡在凹槽内的支撑稳定性好。
32.所述左套环501、右套环502的环形内壁上均设有滚珠503,可以降低支撑轴与左套环、右套环内壁之间的摩擦阻力,方便支撑轴从左套环、右套环内移出,提高操作的灵活性。
33.此实施例中控制器可采用plc控制器。
34.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此放线装置移动到靠近电缆卷筒的位置,根据电缆卷筒的宽度,通过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调节左放线支撑架101与右放线支撑架102之间的距离;将支撑轴4从放线装置上取下,将电缆卷筒移动到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103上,支撑轴4插到电缆卷筒上,控制器控制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驱动左套环501、右套环502位置高度的移动,使左套环501、右套环502的位置与支撑轴4的高度一致,左套环501套在支撑轴4的左端,右套环502套在支撑轴4的右端;再通过控制器控制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同步驱动左套环501、右套环502上移,当电缆卷筒移动到合适的高度后,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停止驱动,将左托板301插在与左套环501高度对应的左限位通孔1011中,右托板302插在与右套环502高度对应的右限位通孔1021中,通过查看刻度线调整左托板、右托板插入的深度,保证左凹槽、右凹槽的位置一致;控制器控制左升降电动葫芦带动左套环、右升降电动葫芦带动右套环位置下移一点,使支撑轴4的左端正好卡在左凹槽3011内,支撑轴的右端正好卡在右凹槽内,并将左套环501从支撑轴的左端移出,右套环502从支撑轴的右端移出,通过左托架301、右托架302对支撑轴进行支撑;使用完成后,将左套环501套在支撑轴4的左端,右套环502套在支撑轴4的右端,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驱动支撑轴4抬高,使支撑轴4的两端从左凹槽3011、右凹槽内脱出,将左托架301从左限位通孔1011中抽出,右托架302从右限位通孔1021中抽出,左升降电动葫芦201、右升降电动葫芦202驱动支撑轴4下移,当电缆卷筒下端与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接触时停止,将支撑轴4从电缆卷筒上抽出,电缆卷筒从支撑架距离调整组件上移下来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