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00251发布日期:2021-03-26 14:03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建筑装饰材料的发展与国外建筑设计思想的融入,清水混凝土装饰效果越来越受到设计师的青眯。清水混凝土挂板具有模具化生产周期短的特点,适用与建筑外墙装饰。清水混凝土挂板主要由混凝土、钢筋、吊环等材料组成。成品板材的平均厚度达到60mm以上,平均重量每平方米达到80kg以上,属于超重面板。
3.目前,清水混凝土挂板在安装时主要是以吊车形式进行吊装。然而,这种安装工艺具有以下缺陷:
4.(1)占地面积大,吊车在进行吊装过程中占用施工场地至少在半径10米以上。
5.(2)施工进度慢,因多数施工场地的场地限制情况多,无法同时进行2台或2台以上的吊车进行施工吊装。
6.(3)人力成本高,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指挥人员、吊装操作人员及多名安全监管人员共同配合进行吊机安装,过程中如有指挥员和操作员出现衔接不畅的时候会有安全隐患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7.(4)安全隐患大,吊机吊装时候会把吊臂升高,如施工区域有高压电线那必定带来不可挽回的事故(高压电线下安全施工距离在不同的电压下有不同的要求,例最低1.1kv以下距离在4米;最高305

500kv距离在15米,非专业人员或有经验的人指挥操作容易在过程中判断出现失误)。
8.(5)施工费用高,正常情况下每次吊装需花费30至40分钟,吊机1个工作台班(8小时)费用在1500以上。


技术实现要素:

9.基于此,有必要针对清水混凝土挂板在安装过程中存在占地面积大、施工进度慢、人力成本高、安全隐患大以及施工费用高的问题,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可以多点位同时施工、人力成本低、施工安全且能够降低施工费用的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
10.一种轨道式吊装装置,包括:
11.轨道;
12.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垂直设置于所述轨道上,所述支架能够沿所述轨道移动并与所述轨道连接;
13.安装部,设置于所述支架的所述第二端并与所述支架垂直连接;
14.吊装部,设置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吊装部能够沿所述安装部移动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可拆卸连接。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轨道连接,所述第二支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所述第一支架靠近所述第二支架的端部设有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架呈管状,所述第二支架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底板、支撑架和顶板,所述底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分别位于所述轨道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支撑架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相对两端并与所述支撑架连接,所述连接杆垂直连接于所述顶板。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轨道包括支座和滑轨,所述支座用于与结构混凝土板墙连接,所述滑轨设置于所述支座并与所述支座连接。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轨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槽钢。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部为型钢,所述吊装部为卷扬机。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吊装部通过滑动件与所述安装部连接。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件包括套筒和固定组件,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吊装部与所述套筒连接,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套筒连接并能将所述套筒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23.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4.安装轨道、支架、安装部和吊装部;
25.将所述轨道沿结构混凝土墙板设置并与结构混凝土墙板连接;
26.根据待吊装的混凝土清水挂板的位置调整所述支架在所述轨道上的位置,以及所述吊装部在所述安装部上的位置;
27.启动所述吊装部,完成混凝土清水挂板的吊装。
28.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在使用时以结构混凝土板墙做为基座,将轨道设置于结构混凝土墙板上,并沿着结构混凝土墙板的长度方向延伸,然后根据待安装的清水混凝土挂板的位置调整支架与轨道的连接位置,然后调整吊装部的位置,最后将清水混凝土挂板挂设于吊装部,启动吊装部,完成清水混凝土挂板的吊装。
29.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30.(1)以结构混凝土墙板作为底座,占地面积小;
31.(2)可以在轨道上同时安装两个或以上的吊装部进行吊装,即,可以用增加吊装部的数量来进行多点位同时安装;
32.(3)吊装部的旋转半径在1米以内,相较于吊车需要10米以上的旋转半径,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最大化的缩小了安装过程中占用的空间;
33.(4)人力成本低,原在吊装过程中需要指挥人员、吊装操作人员及多名安全监管人员共同配合进行吊机安装,调整为操作员1人操作及指挥由1名安全监管人员进行监督;
34.(5)原在吊装过程中,吊车在高压线下操作有安全隐患问题,在使用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后可以保持最远的安全距离,避免因接触高压线的危险范围导致事故发生;
35.(6)原吊装的过程需绕过脚手架并且从脚手架和结构之间的安装缝隙中垂直插入安装,吊机操作人员会因环境因素影响(风力达到3级以上及阴天光线不足的时候)在操作
中出现操作位置判断不到位,有安全隐患问题。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可以最大地减少因风力造成的影响,只需在边上安装向下直射的照灯就可以弥补光线不足问题,完全避免因脚手架因素、风力因素、光线不足造成的影响。
36.(7)降低了施工费用,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及其应用施工方法降低了成本,而且使用的材料可以在下一同类型项目中循环使用,节约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37.图1为一实施例的轨道式吊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为一实施例的轨道式吊装装置部分结构示意图;
39.图3为图2所示的轨道式吊装装置的旋转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如图1

图3所示,一实施例的轨道式吊装装置1包括轨道10、支架20、安装部30和吊装部40。支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0和第二端202,所述第一端200垂直设置于轨道10上,支架20能够沿轨道10移动并与轨道10连接。安装部30设置于支架20的第二端202并与支架20垂直连接。吊装部40设置于安装部30,吊装部40能够沿安装部30移动并与安装部30连接。
42.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1在使用时以结构混凝土板墙2做为基座,将轨道10设置于结构混凝土板墙2上,并沿着结构混凝土板墙2的长度方向延伸,然后根据待安装的清水混凝土挂板3的位置调整支架20与轨道10的连接位置,然后调整吊装部40的位置,最后将清水混凝土挂板3挂设于吊装部40,启动吊装部40,完成清水混凝土挂板3的吊装。
43.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1以结构混凝土板墙2做为轨道10安装的基础,占用施工场地小。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轨道10包括支座12和滑轨14,支座12用于与结构混凝土板墙2连接,滑轨14设置于支座12并与支座12连接。根据结构混凝土板墙2的长度,可以设置多个支座12,支座12为滑轨14提供支撑,支架20能够沿着滑轨14移动,从而能够根据施工的进度以及待吊装的混凝土清水挂板3调整支架20在轨道10上的位置。
44.具体地,支座12包括多个成对设置的方钢,多个成对设置的方钢平行设置于混凝土板墙2上,成对方钢之间通过钢管连接以提高支座12的强度和稳定性。成对的方钢一端与混凝土板墙2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滑轨1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滑轨14为两条平行设置的槽钢。可以理解的是,两条滑轨14间的距离对应于成对的方钢之间的距离。方钢与混凝土板墙2可拆卸连接,在使用完毕后,可以将轨道式吊装装置1回收利用,有利于节约施工成本。在本实施例中,支座12通过钢板与混凝土板墙2可拆卸连接,例如,钢板与混凝土板墙2之间可以通过螺钉或螺栓连接。
45.支架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200和第二端202,具体地,支架20靠近轨道10的一端为第一端200,靠近安装部30的一端为第二端202。以图1所示的轨道式吊装装置1为例,第
一端200为支架20的下端,第二端202为支架20的上端。支架20能够沿轨道10移动,在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可以将支架20与轨道10连接,从而保证支架20位置的稳定性,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46.具体地,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支架20包括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4,第二支架24与第一支架22可拆卸连接。通过改变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4的连接位置,可以实现第二支架24相对第一支架22旋转,进而调整吊装的方向。例如,在图1

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4与第一支架22拆卸后,将第二支架24相对于第一支架22旋转180度后再将第二支架24与第一支架22连接,可以使得吊装的位置由图1所示的混凝土板墙2的前方变为混凝土板墙2的后方。
47.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2与轨道10连接,第二支架24与安装部30连接,第一支架22靠近第二支架24的端部设有连接杆26,第二支架24呈管状,第二支架24套设在连接杆26外。即,第二支架24插设于连接杆26,连接杆26的外径小于或等于第二支架24的内径,使得第二支架24能够绕连接杆26移动,从而改变第二支架24与混凝土板墙2的夹角,最后实现吊装角度的改变。当第二支架24旋转到预设位置后,将第二支架24与第一支架22固定,保证吊装过程中第二支架24位置的稳定性。
48.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2包括底板220、支撑架224和顶板226,底板22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分别位于轨道10的相对两侧,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可拆卸连接,支撑架224垂直连接于第二底板,顶板226和底板220分别设置于支撑架224的相对两端并与支撑架224连接,连接杆26垂直连接于顶板226。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夹持于轨道10的两侧,使得支架20能够沿轨道10移动。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分离时,将第二底板沿轨道10移动到预设位置,然后将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连接,使第二底板与轨道10的连接位置保持稳定。其中,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支架20可以为螺栓连接。支撑架224与第二底板之间以及连接杆26与顶板226之间为焊接连接。
49.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2包括四根钢管,四根钢管位于顶板226和底板220之间并与底板220和顶板226连接。四根钢管分别设置于底板220的四个顶角处,相邻钢管之间设有横杆,以提高第一支架22的稳定性。顶板226的下表面与钢管连接,上表面与第二支架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22与顶板226和底板220之间均为焊接连接。
50.此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支架24靠近第一支架22的端部也设有钢板,钢板与第二支架24的端部焊接连接。当第二支架24套设于连接杆26时,第二支架24的钢板与第一支架的顶板226贴合,以提高第一支架22和第二支架24连接的稳定性。更进一步地,第二支架24与钢板之间还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分别与第二支架24和钢板连接,提高第二支架24和钢板连接的强度,同时还方便第二支架24的转动。
51.安装部30设置于支架20的第二端202并与支架20垂直连接。吊装部40设置于安装部30,能够沿安装部30移动并与安装部30连接。根据实际施工的情况,将吊装部40沿安装部30移动,可以改变混凝土清水挂板3与混凝土板墙2之间的距离,进而方便清水挂板3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安装部30为型钢,吊装部40为卷扬机。
52.更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吊装部40通过滑动件50与安装部30连接。滑动件50包括套筒和固定组件,套筒套设于安装部30,吊装部40与套筒连接,固定组件与套筒连接并能够将套筒固定于安装部30。套筒套在安装部30的外部,吊装部40设置于套筒的下方并与套
筒连接,当套筒沿安装部30移动时,便可以改变吊装部40在安装部30上的位置,从而调整清水挂板3与混凝土板墙2之间的距离。当套筒移动到预设位置时,将固定组件与套筒连接,从而将套筒与安装部30连接。在本实施例中,套管可以为方形管,固定组件为螺栓,套筒开设有螺孔,螺栓穿过螺孔并抵接在安装部30上,通过旋松或旋紧螺栓可以实现套管与安装部30的分离与固定。
53.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1的应用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54.步骤一:安装轨道10、支架20、安装部30和吊装部40。先将轨道式吊装装置1安装完成,然后再将整个轨道式吊装装置1设置于结构混凝土板墙2的顶部。
55.步骤二:将轨道10沿结构混凝土板墙2设置并与结构混凝土板墙2连接。根据轨道10的长度以及实际施工的需要,可以在轨道10上设置多个支架20、安装部30和吊装部40,以实现多点位同时施工。
56.步骤三:根据待吊装的混凝土清水挂板3的位置调整支架20在轨道10上的位置,以及吊装部40在安装部30上的位置。支架20能够沿轨道10移动,以及吊装部40能够沿安装部30移动,可以调整混凝土清水挂板3的吊装位置,进而方便混凝土清水挂板3的安装。
57.步骤四:启动吊装部40,完成混凝土清水挂板3的吊装。
58.上述轨道式吊装装置1及其应用施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59.(1)原先的因施工场地限制无法同时进行两台或以上的吊车进行施工吊装,通过本方案,可以通过在轨道10上设置多个支架20、安装部30以及吊装部40来进行多点位同时安装,有利于加快安装进度和提高施工效率。
60.(2)原吊车在进行吊装的过程中占用施工场地的半径至少在10米以上,使用本方案后可以做到旋转半径在1米以内,最大化地缩小安装过程中占用的空间。
61.(3)在使用上述方案后,大幅度降低了施工成本,而且轨道式吊装装置1所使用的部件可以在下一同类型项目中循环使用。经测算,吊车的费用为1500元/1台班,30天周期所花费的人力物力费用大于本案3组吊装装置1的人力物力以及附带费用,并且效率只有本发明的三分之一。
62.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3.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