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192506发布日期:2021-03-09 15:36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密封进料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


背景技术:

2.一些片块状物料处理设备需要在高温密闭环境下进行,其设备内的气体含有物料处理后遗留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气体,为了简化描述,在本申请中,将片块状物料处理设备内产生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气体简述为危险气体,在后文中出现的危险气体均是指片块状物料处理设备内产生的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的气体,密封进料是为了防止物料处理设备内的危险气体通过进料系统泄漏,同时防止外部空气通过进料系统吸入物料处理设备内,密封进料密封效果不好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发生燃爆的恶性事故。
3.粉状物料密度高,如果粉状物料在连续不断的进料过程中始终保持一定的物料堆积高度,可通过粉状物料自身的高密度性质,密封住进料装置,隔绝进料装置里设备的环境与外界环境,起到密封进料的作用。
4.但片块状物料由于物料之间空隙率较大,无法利用物料密度性质起到密封作用的,只能通过有密封功能的进料机械实现密封进料。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能够实现片块状物料高温密封进料。
6.本发明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包括:进料斗,所述进料斗呈中空状;供气装置,所述供气装置以提供不与物料及空气相反应的气体;连接管道,所述连接管道包括进料口与出料口,所述进料口与所述进料斗的下端相连通,所述出料口与物料处理设备相连通;第一活动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管道上,所述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可活动密封所述连接管道的通道;第二活动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连接管道上,位于所述第一活动密封装置设置与所述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可活动密封所述连接管道的通道,所述第一活动密封装置、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及二者之间的所述连接管道形成第一储料室;第一排气装置,所述第一排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和第一出气管,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出气管均与所述第一储料室相连通;
7.进料步骤包括:
8.步骤s1:第一储料室进料,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开启,第一储料室为大气环境,片块状物料从进料斗中进入第一储料室中;
9.步骤s2:空气置换,对第一储料室的空气进行置换,将空气置换为保护气体;
10.步骤s21:物料处理设备为正压时,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关闭,第一进气管通入保护气体,将空气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口排出,第一储料室内的空气被置换为保护气体,在空气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停止气体的置换;
11.步骤s22:物料处理设备为负压时,片块状物料从进料斗中进入第一储料室后,第
一活动密封装置关闭,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打开,通入保护气体,以置换第一储料室中的空气,在空气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第一出气管关闭;
12.步骤s3:物料处理设备进料,第二活动密封装置打开,片块状物料从第一储料室中进入到物料处理设备中,第一储料室与物料处理设备相连通,且此时物料处理设备内的危险气体进入第一储料室中;
13.步骤s4: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的置换,在片块状物料从第一储料室中进入到物料处理设备后,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关闭,对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进行置换,将其置换为保护气体;
14.步骤s41:物料处理设备为正压时,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关闭,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打开,通入保护气体,使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被置换为保护气体,在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第一出气管关闭;
15.步骤s42:物料处理设备为负压时,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开启,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打开,通入保护气体,片块状物料进入第一储料室的同时,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被置换为保护气体,在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第一出气管关闭;
16.步骤s5:循环重复步骤s1至步骤s5的工步。
17.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8.1.物料通过进料斗进入第一储料室中,在第一储料室中通过第一排气装置先将进入片块状物料的空气去除,在完成空气去除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处于关闭状态,再打开第二活动密封装置,与设备环境相连通,物料无空气密封进入设备中,且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和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将第一储料室密封,解决了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问题,进料过程中无漏气发生;
19.2.而在进料完成后,设备环境中的危险气体进入第一储料室,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再关闭,再通过第一排气装置将危险气体排出,将危险气体与外界有效的隔离,使用更加安全,且同时实现了片块状物料的密封进料。
20.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第三活动密封装置与第二排气装置,第三活动密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和所述出料口之间,所述第三活动密封装置可活动密封所述连接管道的通道,所述第三活动密封装置和所述第二活动密封装置之间形成第二储料室,所述第二储料室与所述第二排气装置相连通,以置换所述第二储料室内的气体。
21.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包括送料管和推杆,所述送料管的侧面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送料管的一端与设备相连通,所述推杆滑动套设于所述送料管的另一端,所述推杆以将自所述出料口落入所述送料管中的物料推入设备中。
22.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推杆与所述送料管之间设有密封垫圈,以密封所述送料管。
23.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圆盘给料机,所述圆盘给料机设置于所述出料口与所述送料装置之间,所述圆盘给料机包括储料圆盘、扇叶和动力装置,所述储料圆盘的顶部与所述出料口相连通,所述储料圆盘的底部设有给料口,所述给料口与所述送料管的侧面相连通,所述扇叶设置于所述储料圆盘的底部,与所述动力装置传动连接,在所述动力装置的带动下转动,将所述物料推入所述给料口中。
24.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扇叶与所述储料圆盘的底部呈一定角度设置。
25.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活动密封装置为第一气动刀闸阀,所述第一气动刀闸阀包括第一闸板、第一阀体和第一气动装置,所述第一闸板与所述第一气动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一闸板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闸板与所述第一阀体的接触面上设有软密封装置,所述软密封装置由柔性密封材料制成,以软密封所述第一阀体。
26.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活动密封装置为第二气动刀闸阀,所述第二气动刀闸阀包括第二闸板、第二阀体和第二气动装置,所述第二闸板与所述第二气动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二闸板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闸板与所述第二阀体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一硬密封装置,所述第一硬密封装置由硬质密封材料,以硬密封所述第二阀体。
27.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活动密封装置为第三气动刀闸阀,所述第三气动刀闸阀包括第三闸板、第三阀体和第三气动装置,所述第三闸板与所述第三气动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第三闸板开启或关闭所述第三阀体,所述第三闸板与所述第三阀体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二硬密封装置,所述第二硬密封装置由硬质密封材料制成,以硬密封所述第三阀体。
28.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气体为氮气。
29.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30.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3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的示意图;
32.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33.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活动密封装置的示意图;
34.图4为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35.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活动密封装置的示意图;
3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圆盘给料机的示意图;
3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送料装置的示意图;
38.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带有第三活动密封阀的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39.附图标记:
40.100-进料斗;
41.200-连接管道;
42.300-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10-第一闸板;320-第一阀体;330-第一气动装置;340-软密封装置;
43.400-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10-第二闸板;420-第二阀体;430-第二气动装置;440-第一硬密封装置;
44.500-第一储料室;
45.610-第一进气管;620-第一出气管;
46.700-送料装置;710-送料管;720-推杆;730-密封垫圈;
47.800-圆盘给料机;810-储料圆盘;820-扇叶;830-动力装置;840-给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48.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9.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5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51.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52.另外,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53.参照图1与图2,在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中,一种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方法,包括:
54.进料斗100,进料斗100呈中空状;
55.供气装置,供气装置以提供不与物料及空气相反应的保护气体;保护气体可以是氮气等惰性气体。
56.连接管道200,连接管道200包括进料口与出料口,进料口与进料斗100的下端相连通,出料口与物料处理设备相连通;
57.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设置于连接管道200上,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可活动密封连接管道200的通道;
58.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设置于连接管道200上,位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设置与出料口之间,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可活动密封连接管道200的通道,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及二者之间的连接管道200形成第一储料室500;
59.第一排气装置,第一排气装置包括第一进气管610和第一出气管620,第一进气管610和第一出气管620均与第一储料室500相连通;
60.进料步骤包括:
61.步骤s1:第一储料室进料,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开启,第一储料室为大气环境,片块状物料从进料斗中进入第一储料室中;
62.步骤s2:空气置换,对第一储料室的空气进行置换,将空气置换为保护气体;
63.步骤s21:物料处理设备为正压时,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关闭,第一进气管通入保护气体,将空气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口排出,第一储料室内的空气被置换为保护气体,在空气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停止气体的置换;
64.步骤s22:物料处理设备为负压时,片块状物料从进料斗中进入第一储料室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关闭,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打开,通入保护气体,以置换第一储料室中的空气,在空气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第一出气管关闭;
65.步骤s3:物料处理设备进料,第二活动密封装置打开,片块状物料从第一储料室中进入到物料处理设备中,第一储料室与物料处理设备相连通,且此时物料处理设备内的危险气体进入第一储料室中;
66.步骤s4: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的置换,在片块状物料从第一储料室中进入到物料处理设备后,第二活动密封装置关闭,对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进行置换,将其置换为保护气体;
67.步骤s41:物料处理设备为正压时,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关闭,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打开,通入保护气体,使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被置换为保护气体,在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第一出气管关闭;
68.步骤s42:物料处理设备为负压时,第一活动密封装置开启,第一进气管打开,第一出气管打开,通入保护气体,片块状物料进入第一储料室的同时,第一储料室内的危险气体被置换为保护气体,在置换完成后,第一进气管关闭,第一出气管关闭;
69.步骤s5:循环重复步骤s1至步骤s5的工步。
70.具体地,其实施过程如下:
71.物料处理设备在正压时,一开始,物料位于进料斗中,此时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与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均处于关闭状态,通过打开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使物料进入第一储料室500中,并被关闭的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所拦截,并在此时对物料带进来的空气进行置换,通过第一排气装置将空气完全排出,在物料完全进入并完成空气置换后,将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关闭,并打开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使得物料进入物料处理设备中,解决了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问题,进料过程中无漏气发生;后续再关闭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此时第一储料室内的气体为危险气体,打开第一排气装置将危险气体完全排出,实现危险气体与外界有效的隔离,完成一个进料工步。
72.物料处理设备在负压时,一开始,物料位于进料斗中,此时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与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均处于关闭状态,打开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使物料进入第一储料室500中,在物料完全进入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关闭,通过第一排气装置将进入第一储料室500的空气去除,再打开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与设备环境相连通,物料无空气密封进入物料处理设备中,且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和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将第一储料室500密封,解决了片块状物料密封进料问题,进料过程中无漏气发生;而在进料完成后,设备环境中的危险气体进入第一储料室500,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再关闭,再通过第一排气装置将有危险气体排出,实现危险气体与外界有效的隔离,完成一个进料工步。而在第一排气装置排出危险气体的同时,可打开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开始下一次的进料,且设备在此时处于负压环境,危险气体会从第一排气装置中排出,而不会扩散到空气中。
73.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三活动密封装置与第二排气装置,第三活动密封装置设置于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和出料口之间,第三活动密封装置可活动密封连接管道200的通道,第三活动密封装置和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之间形成第二储料室,第二储料室与第二排气装置相连通,以置换第二储料室内的气体,第二排气装置包括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第二进气管和第二出气管均与第二储料室相连通。
74.具体地,在物料进入第一储气装置后,关闭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通过第一排气装置先将第一储料室500中的空气进行一次排出,再打开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使得物料完全进入第二储料室中,关闭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再打开第三活动密封装置将物料投入物料处理设备中,此时第二储料室与设备环境相连通,物料处理设备中的危险气体进入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中,物料完全进入物料处理设备后,关闭第三活动密封装置,通过第二排气装置将危险气体从第二储料室中完全排除,完成一个进料工步。
75.通过第一储料室500将空气完全排出,通过第二储料室将危险气体完全排出,使得空气与危险气体隔离开来,没有混合的空间,使用更加安全。
76.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送料装置700,送料装置700包括送料管710和推杆720,送料管710的侧面与出料口相连通,送料管710的一端与设备相连通,推杆720滑动套设于送料管710的另一端,推杆720以将自出料口落入送料管710中的物料推入设备中。使得物料能通过送料装置700送入设备中。
77.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推杆720与送料管710之间设有密封垫圈730,以确保送料管710的密封性。使得使用过程中,物料处理设备内的危险气体不易从送料管710与推杆720的连接处泄漏,使用更加安全。
78.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还包括圆盘给料机800,圆盘给料机800设置于出料口与送料装置700之间,圆盘给料机800包括储料圆盘810、扇叶820和动力装置830,储料圆盘810的顶部与出料口相连通,储料圆盘810的底部设有给料口840,给料口840与送料管710的侧面相连通,扇叶820设置于储料圆盘810的底部,与动力装置830传动连接,在动力装置830的带动下转动,将物料推入给料口840中。
79.具体地,片块状物料间歇忽大忽小的不均匀进料非常容易造成片块状物料在后续送料装置700里过度堆积,卡死送料装置700,造成停车停产,且不均匀进料会造成工况不稳定,难以实现工艺要求。而通过扇叶820的连续转动,使储料圆盘810内的片块状物料间歇性的连续均匀地通过给料口840进入送料装置700,使得片块状物料能连续均匀密封进料,防止卡料现象发生。
80.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扇叶820与储料圆盘810的底部呈一定角度设置。
81.具体地,扇叶820垂直储料圆盘810的底部设置,以更好地搅动储料圆盘810内的物料,使其连续均匀的进入送料装置700。
82.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为第一气动刀闸阀,第一气动刀闸阀包括第一闸板310、第一阀体320和第一气动装置330,第一闸板310与第一气动装置330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一闸板310开启或关闭第一阀体320,第一闸板310与第一阀体320的接触面上设有软密封装置340,软密封装置340由柔性密封材料制成,以软密封第一阀体320。柔性密封材料的密封效果更好,但是不能耐受高温,而第一储料室500需隔绝
外界空气,对于密封的要求较高,又须使用软密封装置340。
83.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为第二气动刀闸阀,第二气动刀闸阀包括第二闸板410、第二阀体420和第二气动装置430,第二闸板410与第二气动装置430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二闸板410开启或关闭第二阀体420,第二闸板410与第二阀体420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一硬密封装置440,第一硬密封装置440由硬质密封材料,以硬密封第二阀体420,硬密封的密封效果不如软密封,但能够耐受高温,在高温环境可长时间的烘烤,通过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将物料处理设备中的高温危险气体隔绝,使得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的使用寿命更加持久。
84.参照图1,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三活动密封装置为第三气动刀闸阀,第三气动刀闸阀包括第三闸板、第三阀体和第三气动装置,第三闸板与第三气动装置传动连接,以带动第三闸板开启或关闭第三阀体,第三闸板与第三阀体的接触面上设有第二硬密封装置,第二硬密封装置由硬质密封材料制成,以硬密封第三阀体,在高温环境可长时间的烘烤,使用寿命更加长久。而且,通过第二活动密封装置400和第三活动密封装置的双重硬密封,将高温的危险气体隔绝于第二储料室中,不与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的软密封装置相接触,使得第一活动密封装置300的使用寿命更加长久。
85.当然,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