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8294发布日期:2020-10-17 01:39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储能电池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蓄电池是将化学能直接转化成电能的一种装置,是按可再充电设计的电池,通过可逆的化学反应实现再充电,通常是指铅酸蓄电池,它是电池中的一种,属于二次电池。它的工作原理:充电时利用外部的电能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输出,比如生活中常用的手机电池等。

在纳米储能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对于成品的储能电池需要进行转运至成品区,而对于储能电池的集中装运、堆放以及行走过程中,由于储能电池的自身重量较重,在此过程中储能电池之间容易发生碰撞、刮擦的现象,同时由于路面的坑洼现象,从而致使蓄电池的底部严重受到碰撞,该种现象容易引发蓄电池的底部出现裂痕的状况,进而导致产品的报废,因此对于储能电池的外表面以及内部结构造成不可修复性的破坏。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达到了对储能电池在转运过程中避免相互之间碰撞、刮擦的目的,同时防止储能电池的底部由于路面颠簸而受到碰撞,对于储能电池的底部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避免电池底部出现裂痕或者开裂现象的发生,从而提高了对于产品的防护性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密封缸、第一活塞、液压油、密封块、活动杆、缓冲缸、连通管、第二活塞、阻尼弹簧、承载箱、盛放箱、滑轨、滑块、分隔板、橡胶垫、连接丝杆、吊环和固定架,所述第一活塞位于密封缸的内部,所述液压油填充于密封缸和第一活塞底部之间的空隙中,所述密封块的底部与密封缸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一端与第一活塞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密封缸和密封块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所述缓冲缸位于密封缸的一侧,所述缓冲缸一侧的底部与连通管的一端固定连通,所述连通管的另一端与密封缸一侧的底部固定连通,所述第二活塞位于缓冲缸的内部,所述阻尼弹簧位于缓冲缸的内部,所述阻尼弹簧的两端分别与缓冲缸内壁的顶部和第二活塞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内壁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四个所述滑轨的一侧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滑轨分别与四个所述滑块的一侧滑动连接,所述盛放箱位于承载箱的内部,所述盛放箱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四个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内壁底部的四周分别与四个所述密封缸和缓冲缸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所述活动杆的顶部分别与盛放箱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分隔板位于盛放箱的内部,所述分隔板为九宫格状的隔离板件结构,所述分隔板内壁的四周均与橡胶垫的一侧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丝杆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承载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丝杆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所述连接丝杆相对于承载箱呈对角位置分布,所述连接丝杆的顶部与吊环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箱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所述固定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储能电池放置于盛放箱内部的分隔板内部,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路面的颠簸使储能电池达到受力的作用,此时盛放箱通过活动杆使受到的力传递于第一活塞上,通过第一活塞在密封缸内部的向下滑动,从而对密封缸内部的液压油形成挤压,液压油此时配合连通管的连通进入缓冲缸的内部,同时液压油对于第二活塞形成向上的推动力,并且阻尼弹簧处于收缩状态,随后阻尼弹簧由于受到的力达到临界点,其自身的弹性势能对于整个第二活塞形成反向作用力,从而推动第二活塞向下方运动,因此利用两种上下的反复运动状态,能够使电池与上下颠簸的状态保持同一频率,从而避免了电池底部出现碰撞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对于产品的防护性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2、本实用新型由于分隔板和橡胶垫的设置,通过分隔板形状为九宫格状的设置,能够使电池在摆放时形成相互隔绝,从而避免了转运过程中出现相互碰撞的现象,同时能够起到护栏的作用,防止电池出现倾斜掉落现象的发生,而且橡胶垫能够对电池的周边进行防护,避免刮擦现象的发生,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池在转运时所受到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密封缸和缓冲缸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承载箱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1、密封缸;2、第一活塞;3、液压油;4、密封块;5、活动杆;6、缓冲缸;7、连通管;8、第二活塞;9、阻尼弹簧;10、承载箱;11、盛放箱;12、滑轨;13、滑块;14、分隔板;15、橡胶垫;16、连接丝杆;17、吊环;18、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纳米储能电池生产用转运装置,包括密封缸1、第一活塞2、液压油3、密封块4、活动杆5、缓冲缸6、连通管7、第二活塞8、阻尼弹簧9、承载箱10、盛放箱11、滑轨12、滑块13、分隔板14、橡胶垫15、连接丝杆16、吊环17和固定架18,第一活塞2位于密封缸1的内部,液压油3填充于密封缸1和第一活塞2底部之间的空隙中,密封块4的底部与密封缸1的顶部固定连接,活动杆5的一端与第一活塞2顶部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活动杆5的另一端依次贯穿密封缸1和密封块4的顶部并延伸至其上方,缓冲缸6位于密封缸1的一侧,缓冲缸6一侧的底部与连通管7的一端固定连通,连通管7的另一端与密封缸1一侧的底部固定连通,第二活塞8位于缓冲缸6的内部,阻尼弹簧9位于缓冲缸6的内部,阻尼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缓冲缸6内壁的顶部和第二活塞8的顶部固定连接,通过将储能电池放置于盛放箱11内部的分隔板14内部,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路面的颠簸使储能电池达到受力的作用,此时盛放箱11通过活动杆5使受到的力传递于第一活塞2上,通过第一活塞2在密封缸1内部的向下滑动,从而对密封缸1内部的液压油3形成挤压,液压油3此时配合连通管7的连通进入缓冲缸6的内部,同时液压油3对于第二活塞8形成向上的推动力,并且阻尼弹簧9处于收缩状态,随后阻尼弹簧9由于受到的力达到临界点,其自身的弹性势能对于整个第二活塞8形成反向作用力,从而推动第二活塞8向下方运动,因此利用两种上下的反复运动状态,能够使电池与上下颠簸的状态保持同一频率,从而避免了电池底部出现碰撞的现象,从而提高了对于产品的防护性能,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承载箱10内壁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四个滑轨12的一侧固定连接,四个滑轨12分别与四个滑块13的一侧滑动连接,盛放箱11位于承载箱10的内部,盛放箱11两侧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四个滑块13的一侧固定连接,通过滑轨12余滑块13的配合,能够使整个盛放箱11的上下缓冲状态形成直下直上的状态,从而保证整个运行轨迹精确性,对于减缓上下波动的频率具有良好辅助效果,同时还能够对盛放箱11起到限制作用,保护电池的稳定性,承载箱10内壁底部的四周分别与四个密封缸1和缓冲缸6的底部固定连接,四个活动杆5的顶部分别与盛放箱11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分隔板14位于盛放箱11的内部,分隔板14为九宫格状的隔离板件结构,分隔板14内壁的四周均与橡胶垫15的一侧固定连接,由于分隔板14和橡胶垫15的设置,通过分隔板14形状为九宫格状的设置,能够使电池在摆放时形成相互隔绝,从而避免了转运过程中出现相互碰撞的现象,同时能够起到护栏的作用,防止电池出现倾斜掉落现象的发生,而且橡胶垫15能够对电池的周边进行防护,避免刮擦现象的发生,从而极大程度上降低了电池在转运时所受到的损伤,连接丝杆16的外表面通过螺纹与承载箱10的顶部固定连接,连接丝杆16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连接丝杆16相对于承载箱10呈对角位置分布,连接丝杆16的顶部与吊环17的底部固定连接,吊环17能够便于对整个承载箱10进行起吊作业,从而便于对电池的装卸以及升高作业提供便利,承载箱10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分别与两个固定架18的顶部固定连接,固定架18顶部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

工作原理:在转运的过程中,由于路面的颠簸使储能电池达到受力的作用,此时盛放箱11通过活动杆5使受到的力传递于第一活塞2上,通过第一活塞2在密封缸1内部的向下滑动,从而对密封缸1内部的液压油3形成挤压,液压油3此时配合连通管7的连通进入缓冲缸6的内部,同时液压油3对于第二活塞8形成向上的推动力,并且阻尼弹簧9处于收缩状态,随后阻尼弹簧9由于受到的力达到临界点,其自身的弹性势能对于整个第二活塞8形成反向作用力,从而推动第二活塞8向下方运动,因此利用两种上下的反复运动状态,能够使电池与上下颠簸的状态保持同一频率,从而避免了电池底部出现碰撞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