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75560发布日期:2020-10-20 13:1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医学救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伤病员航空医疗后送过程中,由于后送的伤病员为重症伤病员,常常因病情恶化或后送生命支持需要开展检验工作,临床检验是后送途中必不可少的机上操作。临床检验工作的开展,势必会产生一定量的检验垃圾,空中飞行环境的垃圾收集不同于直接在地面放置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必须有专门的空间和固定位置用于垃圾收集、存放。目前医院采用普通独立的医疗垃圾收集内桶进行垃圾收集,普通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并不具备消毒的功能,这类医疗垃圾收集内桶上盖通常要向上掀开,开启时会占据箱盖上部空间,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在地面使用时无需专门的固定装置,直接放置于地面即可,使用时也无狭小空间限制,在空间上未针对飞机上狭小空间的使用进行设计。传统的医疗垃圾收集桶悬挂在医疗推车边上,这种固定方式不能满足航空环境中对固定牢靠的使用要求。传统在飞机使用的医疗垃圾收集内桶,虽可满足适航性的相关要求,但未对其进行集成设计,需要占用额外的空间进行放置;在桶盖的密封性上,虽有相关的设计但打开桶盖的操作也较为繁琐,不适于紧张的急诊状态下使用;另外,也没有针对医疗垃圾的专门消毒措施,增加了潜在的垃圾污染。

同时飞机在飞行过程中,由于受飞行载荷、振动和加速度等因素影响,机上的垃圾必须有固定措施,为保证液体、试剂和耗材等医疗垃圾在飞行过程中的安全,专门设置医疗垃圾收集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机载式临床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解决的:

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医疗垃圾收集内桶、舱门、外舱体、阻尼弹簧合页,本装置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医疗垃圾收集内桶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正面朝向外舱体内,背面与舱门通过嵌挂式连接;舱门通过阻尼弹簧合页设置在装置背面下部。

舱门内侧设有内桶固定挂钩和内桶碰珠卡扣用于固定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医疗垃圾收集内桶两侧设计了挂耳,悬挂在舱门内侧上安装在对应位置的两个内桶固定挂钩上。

医疗垃圾收集内底部安装有内桶碰珠卡扣公端部分,医疗垃圾收集内桶挂在内桶固定挂钩后,向下按压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安装在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公端部分会与安装在舱门内侧对应位置的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母端部分相配合,锁死并固定住医疗垃圾收集内桶。

舱门通过阻尼弹簧合页连接在设备背面右下方,舱门内侧安装了舱门自锁反弹器公端部分,与外舱体对应位置安装的舱门自锁反弹器母端部分相配合,实现关门后轻按舱门即可锁门,再轻按一下舱门,舱门自锁反弹器会将舱门弹开。

舱门弹开后借助阻尼弹簧合页的弹力旋转180°,使舱门外侧安装的铁片吸附在装置背面上设置的磁铁上,固定住打开后的舱门,即可使用挂在舱门上的医疗垃圾收集内桶。

在设备的背面,舱门自锁反弹器的一侧,设有舱门保险销,当舱门自锁反弹器失效时起到双保险作用。

舱门通过阻尼弹簧合页连接在设备背面右下方。

外舱体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用来给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内的垃圾进行杀菌消毒,外舱体内部设有微动开关用于控制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集成了一种空运医疗后送飞机上临床检验可弹开式垃圾收集装置,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固定牢靠不易倾倒,可快速拆卸方便倒垃圾,也可舱体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对医疗垃圾进行杀毒杀菌处理,避免因为医疗垃圾造成的污染问题。

这种医疗垃圾收集内桶由于是在空运医疗救护飞机上使用,医疗垃圾收集内桶结构设计了密封结构,避免垃圾内污染物外医疗垃圾收集内桶外舱体外舱体,避免因为垃圾存储问题给空中医务人员带来不便。

该垃圾收集装置通过外力按压舱门即可实现舱门开启和锁死,操作简单易用,特别是由于本垃圾收集装置涉及空运医疗后送飞机上临床检验操作,为避免操作过程污染双手,医务人员采用单脚轻踢开或关闭舱门。医疗垃圾收集内桶。舱门关闭舱门锁死的同时触动微动开关开启紫外线消毒灯,消毒30min后紫外线消毒灯自动关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舱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舱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舱门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和实施例2舱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舱门关闭状态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医疗垃圾收集内桶的示意图。

图中:1、医疗垃圾收集内桶;2、内桶固定挂钩;3、舱门;4、内桶碰珠卡扣;5、微动开关;6、外舱体;7、舱门保险销;8、舱门自锁反弹器;9、紫外线消毒灯;10、阻尼弹簧合页;11、磁铁;12、铁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4、6所示,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舱门3、外舱体6、阻尼弹簧合页10,本装置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正面朝向外舱体6内,背面与舱门3通过嵌挂式连接;舱门3通过阻尼弹簧合页10设置在装置背面下部。

舱门3内侧设有内桶固定挂钩2和内桶碰珠卡扣4用于固定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两侧设计了挂耳,悬挂在舱门3内侧上安装在对应位置的两个内桶固定挂钩2上,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底部安装有内桶碰珠卡扣4公端部分,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挂在内桶固定挂钩2后,向下按压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安装在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4公端部分会与安装在舱门3内侧对应位置的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4母端部分相配合,锁死并固定住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

舱门3通过阻尼弹簧合页10连接在设备背面右下方。

外舱体6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9,用来给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内的垃圾进行杀菌消毒。外舱体6内部设有微动开关5用于控制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9的开启和关闭。

实施例2:

如图2、4、6所示,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内桶固定挂钩2、舱门3、内桶碰珠卡扣4、外舱体6、舱门自锁反弹器8、阻尼弹簧合页10。本装置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正面朝向外舱体6内,背面与舱门3通过嵌挂式连接;舱门3通过阻尼弹簧合页10设置在装置背面右下方。

舱门3内侧设有内桶固定挂钩2和内桶碰珠卡扣4用于固定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两侧设计了挂耳,可悬挂在舱门3内侧上安装在对应位置的两个内桶固定挂钩2上,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底部安装有内桶碰珠卡扣公端部分,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挂在内桶固定挂钩2后,向下按压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安装在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底部的内桶固定碰珠卡扣4公端部分会与安装在舱门3内侧对应位置的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4母端部分相配合,锁死并固定住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

舱门3通过阻尼弹簧合页10连接在设备背面右下方,舱门3内侧安装了舱门自锁反弹器8公端部分,与外舱体6对应位置安装的舱门自锁反弹器8母端部分相配合,实现关门后轻按舱门3即可锁门,再轻按一下舱门3,舱门自锁反弹器8会将舱门3弹开。

外舱体6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灯9,用来给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内的垃圾进行杀菌消毒。外舱体6内部设有微动开关5用于控制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9的开启和关闭。

实施例3:

如图3、5、6所示,一种机载式检验箱内的助力开启医疗垃圾收集装置,包括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内桶固定挂钩2、舱门3、内桶碰珠卡扣4、外舱体6、舱门保险销6、舱门自锁反弹器8、阻尼弹簧合页10、磁铁11、铁片12。本装置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为半个圆柱体形状,圆弧一面为正面,背面为平面,正面朝向外舱体6内,背面与舱门3通过嵌挂式连接;舱门3通过阻尼弹簧合页10设置在装置背面右下方。

舱门3内侧设有内桶固定挂钩2和内桶碰珠卡扣4用于固定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两侧设计了挂耳,可悬挂在舱门3内侧上安装在对应位置的两个内桶固定挂钩2上,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底部安装有内桶碰珠卡扣4公端部分,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挂在内桶固定挂钩2后,向下按压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安装在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4公端部分会与安装在舱门3内侧对应位置的底部的内桶碰珠卡扣4母端部分相配合,锁死并固定住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

舱门3通过阻尼弹簧合页10连接在设备背面右下方,舱门3内侧安装了舱门自锁反弹器8公端部分,与外舱体6对应位置安装的舱门自锁反弹器8母端部分相配合,实现关门后轻按舱门3即可锁门,再轻按一下舱门3,舱门自锁反弹器8会将舱门3弹开。

舱门3弹开后借助阻尼弹簧合页10的弹力旋转180°,使舱门3外侧安装的铁片12吸附在装置背面上设置的磁铁11上,固定住打开后的舱门3,即可使用挂在舱门3上的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整个过程平稳无剧烈晃动,可避免医疗污物飞溅或掉落。

在设备的背面,舱门自锁反弹器8的一侧,设有舱门保险销7,当舱门自锁反弹器8失效时起到双保险作用。

外舱体6内设置有紫外线灯,用来给医疗垃圾收集内桶1内的垃圾进行杀菌消毒。外舱体6内部设有微动开关5用于控制内部的紫外线消毒灯9的开启和关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