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输送系统和内衬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55283发布日期:2021-05-07 19:5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液体输送系统和内衬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具体涉及用于容纳液体的内衬袋。



背景技术:

为了液体储存,运输及灌装排放等,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液体储运装置,其中包括中型散装容器配内衬袋来储运溶液。市场上用于中型散装容器的内衬袋一般为六个面的立体型内衬袋和两个面的枕头型内衬袋两大类。立体型内衬袋在生产中有很大的难度,因为立体的每个面要焊接,所以生产效率很低,成本较高。枕头型内衬袋因为使用方便,加工成本低,目前市场上的使用率越来越高。

申请号为cn201320108508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密封液袋,它的主体部分是采用pvc涂塑布通过热熔焊接或高频焊接制成的密封软体容器;该密封软体容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进液阀门和出液阀门。该液体内衬袋在一般高流速,流质液体中使用效果比较好。但是,在粘稠液体的排放中,液体排放慢,效率低;排放完成后液体在内衬袋中残留大,造成成本浪费。一般在排放快结束时会用螺旋挤压等外在物体让此内衬袋缠绕挤出残留的液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焊接方便,并有利于其内容纳的液体,尤其是粘稠液体的排放的内衬袋。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衬袋,所述内衬袋包括内衬袋本体和排放口,所述内衬袋本体由前片和后片沿四周密封焊接而成,且所述排放口与所述内衬袋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内衬袋本体呈实质上长方形,且所述内衬袋本体由具有两对相对的侧边,两对相对的侧边中对应的相邻侧边之间通过一条或多条过渡边连接。

一实施例中,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为实质上长方形柔性片体。

一实施例中,两对相对的侧边中每条侧边的顶点与相邻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条侧边总边长的1/20~1/10。

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袋本体的所有角部的相邻边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为钝角。

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袋本体的形成每个角部的边为直线边或弧线边。

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袋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内衬袋本体的第一对相对的侧部往上翻折,使得所述内衬袋本体的包含所述排放口的部分朝上,以及所述内衬袋本体的第二对相对的侧部朝向所述排放口往上翻折,使得该第二相对的侧部的边缘临近所述排放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袋还具有灌装口,所述灌装口和所述排放口分别位于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

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放口与所述灌装口相比更靠近所述内衬袋本体的边缘。

一实施例中,所述灌装口位于所述前片的中部,所述排放口位于所述后片且所述排放口的边缘与最近的内衬袋本体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内衬袋长度的四分之一。

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袋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所述折叠状态,所述内衬袋本体的第一对相对的侧部往上翻折,使得所述排放口和所述灌装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及所述内衬袋本体的第二对相对的侧部朝向灌装口往上翻折,使得该第二相对的侧部的边缘临近所述灌装口和所述排放口。

一实施例中,所述内衬袋的容积在200升~1250升之间,优选地为250升、1000升或1200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内衬袋的制造方法,所述内衬袋包括内衬袋本体和排放口,所述内衬袋本体包括实质上呈长方形的前片和后片,所述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前片和所述后片沿四周密封焊接,以及使得所述排放口与所述内衬袋本体密封连接,其中所述内衬袋本体由具有两对相对的侧边,两对相对的侧边中对应的相邻侧边之间通过一条或多条过渡边连接;

将所述内衬袋本体的第一对相对的侧部往上翻折,使得所述内衬袋本体的包含所述排放口的部分朝上,以及所述内衬袋本体的第二对相对的侧部朝向所述排放口往上翻折,使得该第二相对的侧部的边缘临近所述排放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液体输送系统,所述液体输送系统包括中型散装容器、内衬袋以及挤推器,其中所述中型散装容器包括底座和安装于底座上的侧壁,所述底座上设有排放通道,所述内衬袋置于中型散装容器内并且包括内衬袋本体和排放口,以及所述挤推器具有一对滚轴,其中:

所述内衬袋包括内衬袋本体和排放口,所述内衬袋本体由前片和后片沿四周密封焊接而成,且所述排放口与所述内衬袋本体密封连接,所述内衬袋本体实质上呈长方形,且所述内衬袋本体的四个角部切除;

所述内衬袋的排放口安装于所述排放通道中;以及

所述挤推器布置成在排放所述内衬袋内的液体时,所述挤推器放置在所述内衬袋上方,所述一对滚轴夹持住所述内衬袋的顶端。

本实用新型的内衬袋制造简单且不会在液体排放过程中形成堰塞湖,尤其有利于粘稠液体的排放,排放完成后,液体残留少。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内衬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内衬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内衬袋的结构示意图。

图4~7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衬袋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

图8~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内衬袋的灌装液体的过程。

图11~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内衬袋的灌装液体的过程。

图14~1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液体输送系统排放液体的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以便更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点和优点。应理解的是,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而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精神。

在下文的描述中,出于说明各种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阐述了某些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各种公开实施例的透彻理解。但是,相关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在无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个或多个细节的情况来实践实施例。在其它情形下,与本申请相关联的熟知的装置、结构和技术可能并未详细地示出或描述从而避免不必要地混淆实施例的描述。

除非语境有其它需要,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中,词语“包括”和其变型,诸如“包含”和“具有”应被理解为开放的、包含的含义,即应解释为“包括,但不限于”。

在整个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的提及表示结合实施例所描述的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包括于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的各个位置“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的出现无需全都指相同实施例。另外,特定特点、结构或特征可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方式组合。

如该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中所用的单数形式“一”和“所述”包括复数指代物,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应当指出的是术语“或”通常以其包括“和/或”的含义使用,除非文中清楚地另外规定。

在以下描述中,为了清楚展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工作方式,将借助诸多方向性词语进行描述,但是应当将“前”、“后”、“左”、“右”、“外”、“内”、“向外”、“向内”、“上”、“下”等词语理解为方便用语,而不应当理解为限定性词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内衬袋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内衬袋100包括内衬袋本体101、灌装口102和排放口103。内衬袋本体101由前片1011和后片1012沿四周密封焊接而成。在内衬袋本体101的四周边缘形成内衬袋的主焊接线100a。较佳地,前片1011和后片1012为实质上长方形柔性片体。前片和后片通常由塑料制成。灌装口102和排放口103与内衬袋本体密封连接。具体地,灌装口102和排放口103分别焊接在前片1011和后片1012上。排放口103与灌装口102相比更靠近内衬袋本体的边缘。较佳地,灌装口102位于前片的中部,排放口位于后片且排放口的边缘与最近的内衬袋本体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内衬袋长度的四分之一。

内衬袋本体101整体上呈长方形,其形状基本上是长方形去除四个角部而形成的。在制作时,可以先将前片和后片的四个角部切除,然后在沿四周密封焊接,也可以先将长方形的前片和后片沿四周密封焊接,然后再切除四个角部,并将切除的部位焊接起来。灌装口和排放口可以在前片和后片焊接在一起之前或者之后分别密封连接于前片和后片。

具体来说,内衬袋本体101具有两对相对的侧边1013、1014、1015、1016。两对相对的侧边中对应的相邻侧边之间通过一条过渡边1017、1018、1019、1020连接。该过渡边可以是直线边,也可以是弧线边。图1所示为直线边。各侧边与过渡边之间形成的角度a、b、c、d、e为钝角。内衬袋本体101具有四个角部1021、1022、1023、1024。当过渡边为直线边时,内衬袋本体101的所有角部的相邻边之间所形成的角度为钝角。两对相对的侧边中每条侧边的顶点与相邻侧边之间的垂直距离等于该条侧边总边长的1/20~1/10,较佳地为总边长的1/15~1/10。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内衬袋200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实施例的内衬袋200与图1所示的内衬袋100的不同之处在于内衬袋200的至少一个角部具有多条过渡边201。图2所示为其中一个角部具有2条过渡边。应理解的是,可以2个、3个或者4个角部均具有2条以上过渡边。过渡边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弧线。其余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内衬袋3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实施例的内衬袋300与图1、图2所示的内衬袋的不同之处在于内衬袋300不单独设置灌装口,而是将灌装口和排放口集成为一个,即排放口301同时用作灌装口。内衬袋的结构和制造方式可以与图1所示的内衬袋100或者图2所示的内衬袋200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本文中,内衬袋的规格(即容积)在200升~1250升之间,优选地为250升、1000升或1200升,该三种规格的内衬袋对应的前片和后片尺寸分别约为0.95m*1.55m、2.1m*2.25m和2.1m*2.45m。

图4~7是示出图1所示的内衬袋100的折叠过程的示意图。本申请的内衬袋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折叠状态,内衬袋本体101的第一对相对的侧部104和105往上翻折,内衬袋本体的包含排放口103的部分朝上,使得排放口和灌装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及内衬袋本体的第二对相对的侧部106和107朝向灌装口往上翻折,使得该第二相对的侧部的边缘临近灌装口和排放口。作为示例,在内衬袋100的折叠过程中,首先将内衬袋本体的第一对相对的侧边朝向灌装口折叠,使得排放口和灌装口位于同一平面上,以及将内衬袋本体的第二对相对的侧边朝向灌装口折叠,使得该第二相对的侧边的边缘临近灌装口和排放口。由此完成折叠。图2和图3所示的内衬袋200、300的折叠过程与图1所示的内衬袋100的折叠过程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图8~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内衬袋100的灌装液体的过程。如图所示,在灌装过程中,首先将内衬袋100平放于中型散装容器(ibc)400的底部,灌装口102朝上,并将排放口103安装于中型散装容器的排放通道中。接着,灌装口102连接管道500,然后经由管道300将液体灌装入内衬袋100中。

图11~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内衬袋300的灌装液体的过程。如图所示,在灌装过程中,首先将内衬袋300平放于中型散装容器(ibc)400的底部,并将排放口301安装于中型散装容器的排放通道中。接着,排放口102连接管道500,然后经由管道500将液体灌装入内衬袋100中。

图14~1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液体输送系统600排放液体的过程的示意图。如图14~17所示,液体输送系统600包含中型散装容器400、内衬袋以及挤推器700,其中,中型散装容器400包括底座401和安装于底座上的侧壁402。底座401上设有排放通道4011。内衬袋置于中型散装容器内且内衬袋的排放口安装于排放通道中。挤推器700具有一对滚轴701。挤推器可以采用申请号为201710656555.5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所公开的挤推器,其全文以引用的方式纳入本文。挤推器也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或待开发的挤推器。

在排放过程中,挤推器放置在内衬袋上方,且一对滚轴夹持住内衬袋的顶端。然后打开安装于中型散装容器排放通道外的阀门,并启动挤推器。在排放过程中,挤推器的一对滚轴滚动,对内衬袋进行挤压,由此将液体往下挤,减少残留在袋体上的液体。排放过程中,挤推器将随之内衬袋液体的减少而自动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内衬袋由于对所有角部进行了改进,各个角部不再是常规的直角,由此解决了内衬袋的堰塞湖问题,没有液体滞留死角,从而排放后残留量少。另外,结构简单,折叠和灌装操作简单,节省成本,其尤其适于粘性液体的容纳和运输。

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