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1443发布日期:2020-11-06 12:34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伺服顶升机构,特别是一种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



背景技术:

飞机机身调姿过程是飞机生产、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传统的飞机机身调姿过程则是通过水准仪进行观测机身基准点高度信息,并利用三个液压千斤顶进行手动调姿来实现的,而在实际调姿过程中,液压千斤顶漏油现象极为普遍,导致飞机停靠现场难以清理,且液压千斤顶经常出现爆缸、压力缺失等损坏待修情况,严重影响了正常总装工作,由于液压系统存在缓慢泄压的情况,因此会出现飞机姿态调整完成后由于千斤顶高度下降致使飞机姿态发生变化的情况,最终导致调姿失效。

飞机调平工作需要常年长期开展,每年对每架飞机至少需要进行1-3次调平检修,若是利用上述的液压千斤顶对飞机进行人工手动调姿,就算对于熟练的操作人员来说,该工作则需要60分钟左右,对于操作不熟练人员来说,甚至需要90分钟以上,严重影响调姿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它能够有效避免由于千斤顶液压系统不稳导致调姿失效的情况,且能够有效提高调姿效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支架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升支架板外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延长板;所述延长板端部设有一位移紧固装置;所述顶升支架板下表面设有一驱动箱;所述顶升支架板一侧上表面设有一伺服电机;所述顶升支架板上设有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同轴的第一穿孔,第一穿孔与驱动箱内部相贯通;所述顶升支架板中心上表面设有一顶升缸;所述顶升缸上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活动孔;所述顶升缸内设有一丝杆;所述顶升支架板设有一与丝杆同轴的第二穿孔;所述丝杆下表面中心设有转轴;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与转轴之间通过一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丝杆外套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顶升套;所述顶升缸左右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顶升滑槽;所述顶升套左右两侧设有与顶升滑槽相匹配的限位块;所述顶升套上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端向上穿过活动孔,支撑杆上端之间通过一位于丝杆正上方的顶升板相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下端向下穿过并进入驱动箱内;所述转轴下端穿过第二穿孔并进入驱动箱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下端的第一传动轮、设于转轴下端的第二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传送带相连接。

所述位移紧固装置包括设于顶升缸上端的铰接板;所述铰接板外边沿铰接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铰接杆;所述延长板端部铰接有一紧固板;所述铰接杆下端与紧固板相铰接;所述延长板上设有一升降孔;所述升降孔内设有一滑轮座,滑轮座外壁不与升降孔内壁相接触;所述滑轮座上端通过一连接板与铰接杆相固定;所述滑轮座下表面设有一滑轮;所述紧固板上设有一紧固螺孔;所述紧固螺孔螺接有一螺杆;所述螺杆上端向上穿出至紧固螺孔外并设有一手轮;所述螺杆下端向下穿出至紧固螺孔外并设有一防滑脚垫。

所述防滑脚垫为橡胶材质。

所述顶升支架板下表面设有一测距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利用伺服电机进行驱动实现顶升板的升降,整个升降过程中,无需利用到液压千斤顶,能够有效避免液压密封不佳导致液压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经常性漏油、压力不稳、可靠性低以及易损坏的情况,更能够有效避免液压系统缓慢泄压导致飞机调姿完成后由于千斤顶高度下降致使飞机姿态发生变化令调姿失效的情况,且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能够有效替代人力,无需人工进行顶升调姿,有效提高调姿效率,更能够利用伺服电机的驱动力精确的控制飞机调姿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有效避免通过人工目测和感知来判定调姿过程中的数据导致调姿质量不佳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的伺服顶升机构,包括顶升支架板1,所述顶升支架板1外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延长板2;所述延长板2端部设有一位移紧固装置;所述顶升支架板1下表面设有一驱动箱3;所述顶升支架板1一侧上表面设有一伺服电机4;所述顶升支架板1上设有与伺服电机4的电机轴401同轴的第一穿孔5,第一穿孔5与驱动箱3内部相贯通;所述顶升支架板1中心上表面设有一顶升缸6;所述顶升缸6上表面设有一与其内部空间相贯通的活动孔7;所述顶升缸6内设有一丝杆8;所述顶升支架板1设有一与丝杆8同轴的第二穿孔9;所述丝杆8下表面中心设有转轴10;所述伺服电机4的电机轴401与转轴10之间通过一驱动装置相连接;所述丝杆8外套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顶升套11;所述顶升缸6左右两侧内壁设有互为对称的顶升滑槽12;所述顶升套11左右两侧设有与顶升滑槽12相匹配的限位块13;所述顶升套11上表面设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支撑杆14;所述支撑杆14上端向上穿过活动孔7,支撑杆14上端之间通过一位于丝杆8正上方的顶升板15相连接。

所述伺服电机4的电机轴401下端向下穿过并进入驱动箱3内;所述转轴10下端穿过第二穿孔9并进入驱动箱3内;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设于伺服电机4的电机轴401下端的第一传动轮16、设于转轴10下端的第二传动轮17;所述第二传动轮17与第一传动轮16之间通过传送带18相连接。

所述位移紧固装置包括设于顶升缸6上端的铰接板19;所述铰接板19外边沿铰接有若干呈圆周均匀分布的铰接杆20;所述延长板2端部铰接有一紧固板21;所述铰接杆20下端与紧固板21相铰接;所述延长板2上设有一升降孔22;所述升降孔22内设有一滑轮座23,滑轮座23外壁不与升降孔22内壁相接触;所述滑轮座23上端通过一连接板24与铰接杆20相固定;所述滑轮座23下表面设有一滑轮25;所述紧固板21上设有一紧固螺孔26;所述紧固螺孔26螺接有一螺杆27;所述螺杆27上端向上穿出至紧固螺孔26外并设有一手轮28;所述螺杆27下端向下穿出至紧固螺孔26外并设有一防滑脚垫29。

所述防滑脚垫29为橡胶材质。

所述顶升支架板1下表面设有一测距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当伺服顶升机构开始运行时,伺服电机4的电机轴401带动第一传动轮16发生旋转,此时第一传动轮16则会通过传送带18带动第二传动轮17发生旋转,当第二传动轮17发生旋转时,第二传动轮17则会通过转轴10带动丝杆8以第二穿孔9为中心发生旋转,而丝杆8外套设有与其相啮合的顶升套11,而顶升套11左右两侧设有与顶升滑槽12相匹配的限位块13,在限位块13的限制下,顶升套11则会将丝杆8旋转的力转变成纵向移动的力,当顶升套11在丝杆8的带动下稳定上移时,顶升套11则会通过支撑杆14带动顶升板15上移,只需将用于顶升飞机机身的顶升杆30设置于顶升板15上,顶升板15便能够带动顶升杆30上移,从而实现顶升杆30对飞机机身的升降,完成飞机的调姿工作。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利用伺服电机4进行驱动实现顶升板15的升降,整个升降过程中,无需利用到液压千斤顶,能够有效避免液压密封不佳导致液压千斤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经常性漏油、压力不稳、可靠性低以及易损坏的情况,更能够有效避免液压系统缓慢泄压导致飞机调姿完成后由于千斤顶高度下降致使飞机姿态发生变化令调姿失效的情况,且伺服电机作为驱动,能够有效替代人力,无需人工进行顶升调姿,有效提高调姿效率,更能够利用伺服电机的驱动力精确的控制飞机调姿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有效避免通过人工目测和感知来判定调姿过程中的数据导致调姿质量不佳的情况。

伺服顶升机构在使用前,需要对自身进行移动,从而将用于顶升飞机机身的顶升杆移动至调姿的原始点,伺服顶升机构可利用位移紧固装置的滑轮25进行移动,当设置于顶升板15上的顶升杆都移动至实际所需的位置后,便可旋动手轮28,使螺杆27顺着紧固螺孔26的轨迹向下移动,当螺杆27下移时,防滑脚垫29随之下移,顶升支架板1皆会上升,滑轮25随之脱离地面,从而实现顶升支架板1与地面之间的固定。

铰接杆20一端铰接于铰接板19的外边沿,铰接杆20的另一端则铰接于延长板2端部的紧固板21上,因此铰接杆20、延长板2与顶升缸6之间能够围合形成直角三角形结构,从而有效保证伺服顶升机构的强度,有效保证伺服顶升机构用于飞机自动顶升调姿时的稳定性,且位移紧固装置所包含的部件中的铰接连接能够使部件在实现紧固时自动实现微调,有效避免部件之间硬性配合一旦用力过度出现损坏的情况。

防滑脚垫29为橡胶材质,防滑脚垫29的存在不仅能够起到缓冲效果,且能够有效避免地面出现损伤,还能够增加自身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位移紧固装置与地面紧固后的稳固性。

顶升支架板1下表面设有测距传感器,可通过测距传感器观察伺服顶升机构的顶升支架板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有效防止伺服顶升机构变形或者地面塌陷导致发生安全事故的情况。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