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48651发布日期:2021-02-18 14:24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外装生产线车底作业岗位电控自动随行工作台主要应用岗位作业完成后自动返回作业起点跟随下一台车作业。主要涵盖随行工作台前/后端限位停止、接收吊具信号随行/屏蔽、随行工作台自动返回/回位制动/跟随下一台车作业等几大步骤。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制造行业少人化、无人化的趋势开始逐步延伸到汽车生产中。在汽车总装工艺制造中,在产品车底盘作业时作业员需要往返线边工作台拿取工具和零件进行作业从而存在时间浪费并且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作业员需要往返线边工作台拿取工件作业浪费时间并且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提供一种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随行效果,有效降低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包括有机架,其中,机架上设有控制系统及与控制系统连接的驱动装置和刹车装置,驱动装置的驱动端设有驱动轮,还包括有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触发装置,触发装置包括有设于机架上的跟车随行开关、返回行程开关及制动开关,触发装置还包括有分别与跟车随行开关、返回行程开关及制动开关配合的触块。
[0005]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机架的行进轨迹上设有导轨,机架设有与导轨配合的导轨轮。
[0006]
优选地,导轨上设有凸起结构,导轨轮设于机架底部的两端。
[0007]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包括有与驱动轮连接的电机,电机设于机架底部。
[0008]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刹车装置包括有气缸组件及刹车组件,气缸组件与控制系统和刹车组件连接。
[0009]
优选地,刹车组件设有转动部、摩擦部及回位部,气缸组件设有气缸及气源三联件,气源三联件与气缸连接,气缸与转动部连接,转动部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摩擦部连接,回位部的一端与机架连接,另一端与转动部连接。
[0010]
优选地,回位部为弹簧,转动部为支杆及连接板,支杆与连接板连接,连接板与摩擦部、气缸及弹簧连接。
[0011]
优选地,刹车组件在机架上设有两组。
[0012]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跟车随行开关设于机架顶部,返回行程开关包括有设于机架上的第一行程开关和第二行程开关,第一行程开关与制动开关设于机架两端,第二行程开关设于第一行程开关与制动开关之间,触块包括有与第一行程开关配合的第一限位块、与第二行程开关配合的第二限位块及与制动开关配合的第三限位块。
[0013]
优选地,机架上还设有与控制系统连接的警示灯。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0015]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解决了作业员实际工作中需要往返线边工作台拿取工件作业浪费时间并且影响生产效率的问题,满足制造行业少人化、无人化的趋势,使作业员伸手即可拿取工具和零件从而消减不必要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可适应所有要移动作业岗位。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图1中a部分放大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实际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1]
实施例:
[0022]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自动跟车随行装置,包括有机架1,在机架1的底部设有导轨轮22,在随行装置的前进轨迹上设置导轨13,导轨13为角铁导轨,角铁导轨上设有凸起结构,导轨轮22为v型导轨轮,v型导轨轮的形状与角铁导轨13配合,导轨轮22设于机架1底部的两端,机架1底部的两端的导轨轮22与导轨13相互配合,对机架1的行进方向进行限位。
[0023]
本实施例中,导轨轮22设于机架1的一侧,机架1的另一侧设有滚轮23,滚轮23与导轨轮22配合,对机架1起到支撑作用。
[0024]
机架1上设有与控制系统3连接的驱动装置2,驱动装置2包括有与驱动轮24连接的电机,驱动轮24与电机的驱动端连接,在随行装置行进时,电机控制驱动轮24滚动,驱动轮24带动机架1行进,机架1在导轨13与导轨轮22的配合作用下,在预定方向上行进。
[0025]
如图1至图2所示,机架1上设有与控制系统3连接的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包括有气缸组件及刹车组件,气缸组件与控制系统3和刹车组件连接。气缸组件固定设置在机架1上,气缸组件设有气缸4及气源三联件5,气缸4及气源三联件5固定设于机架1上,气源三联件5与气缸4连接,气源三联件5连接外接气源,为气缸4动作提供气体。气源三联件5包括有空气过滤器、减压阀和油雾器,减压阀可对外接气源进行稳压,使气源气压处于恒定状态,可减小因气源气压突变时对气缸4的损伤。过滤器用于对外接气源的清洁,可过滤外接气源中的
水份,避免水份随气体进入装置。油雾器可对气缸4运动部件进行润滑,可以对不方便加润滑油的部件进行润滑,大大延长气缸4的使用寿命。
[0026]
如图1至图2所示,刹车组件设有转动部、摩擦部18及回位部19,转动部包括有支杆17及连接板20,支杆17的一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连接板20连接。支杆17可通过轴承实现与机架1转的转动连接,连接板20下端连接摩擦部18,摩擦部18为块状的金属块,连接板20上端连接支架21,支架21分别与气缸4和回位部19连接。回位部19一端与支架21连接,另一端与机架1连接,回位部19为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弹簧。
[0027]
气缸4与支架21连接处设有轴承,实现气缸4与支架21的转动连接,在气缸4推动转动部17动作时,避免气缸4影响转动部17的行程。
[0028]
刹车时,气缸4推动转动部17动作,摩擦部18向下运动与地面接触产生摩擦,随行装置减速至停止,气缸4停止工作后,回位部19拉动转动部17回位,摩擦部18向上运动,解除刹车状态。
[0029]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刹车的稳定性,在机架1上设有两套刹车组件,分别设置在机架1的两端,两个气缸4均由设于机架1上的气源三联件5供气。
[0030]
本实施例中,跟车随行开关9设于机架1的顶部,在产品车吊具12经过时,跟车随行开关9被触发,控制系统3收到跟车随行开关9的触发信号,跟车前进。
[0031]
为了在结构上更好的实现跟车随行开关9与产品车吊具12的配合,在机架1上设有向上凸起的连杆10,跟车随行开关9设于连杆10上,跟车随行开关9设有与产品车吊具12配合的触发端。
[0032]
返回行程开关包括有第一行程开关6和第二行程开关7,第一行程开关6与制动开关8设于机架1两端,第二行程开关7设于第一行程开关6与制动开关8之间。为了便于对第一行程开关6和第二行程开关7及制动开关8的触发,在导轨13上或导轨13旁设置与返回行程开关及制动开关8配合的触块,触块包括有与第一行程开关6配合的第一限位块14、与第二行程开关7配合的第二限位块15及与制动开关8配合的第三限位块16。
[0033]
当随行装置位于制动开关8与第三限位块16接触的初始位置时,产品车吊具12在移动过程中触发跟车随行开关9,此时驱动装置2启动,驱动随行装置跟随产品车前进。当随行装置行进到第一行程开关6与第一限位块14接触时,第一行程开关6被触发,此时驱动装置2驱动随行装置返回,运动至第二行程开关7被第二限位块15触发时,驱动装置2停止驱动,随行装置在惯性下继续运动,运动至制动开关8被第三限位块16触发时,刹车装置启动,随行装置刹车,随行装置回到初始位置,等待下一工作循环。
[0034]
本实施例中,在机架1上还设有与控制系统3连接的警示灯11,在随行装置运行过程中,警示灯11通过闪烁起到警示作用,在机架1上设有主控按钮,主控按钮与控制系统3连接,主控按钮被触发后,随行装置向初始位置返程,效果与第一行程开关6被触发时相同。
[0035]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