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66272发布日期:2021-01-08 11:08阅读:71来源:国知局
垃圾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垃圾回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通常人们在生活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例如清洁机器人的集尘盒中收集了大量清扫垃圾,以及人们做饭产生的厨房垃圾,以及工作产生的废纸垃圾等,但是目前的垃圾箱的结构功能单一,无法有效处理上述垃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兼顾处理清洁机器人所存储的清扫垃圾以及其他生活垃圾的垃圾回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垃圾回收装置,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本体和真空系统,所述本体包括排气管道和进尘管道,以及连通所述排气管道和所述进尘管道的集尘组件,以及盖设于所述集尘组件上方的翻盖组件,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真空系统对接,所述进尘管道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排尘口对接,所述真空系统用于经所述排气管道抽走气体以在所述进尘管道和所述集尘组件中产生负压,所述集尘组件可接收由所述进尘管道吸入的垃圾,或者接收由所述翻盖组件进入的垃圾。

可选地,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翻盖组件相盖合的桶体,所述桶体与所述翻盖组件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桶体和所述翻盖组件之间形成收容所述集尘组件的腔体。

可选地,所述集尘组件包括位于所述腔体内的集尘件,所述集尘件具有集尘空间和连通所述集尘空间的开口,所述开口朝向所述翻盖组件。

可选地,所述集尘组件还包括支撑带,所述支撑带附设于所述集尘件的开口边缘,所述支撑带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桶体的开口边缘,以使所述集尘件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桶体的开口边缘贴合。

可选地,所述桶体在开口边缘处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定位部,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带在周侧设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卡合连接的多个第二定位部。

可选地,所述桶体包括外桶和相对所述外桶固定的内桶,所述内桶位于所述外桶的内侧,所述内桶与所述翻盖组件密封连接,所述内桶和所述翻盖组件之间形成所述腔体,所述排气管道和所述进尘管道位于所述内桶和所述外桶之间。

可选地,所述内桶包括网状侧壁和/或网状底壁,所述集尘组件包括可透气的集尘袋,所述集尘袋安装于所述内桶。

可选地,所述内桶在开口端所在一侧相对所述外桶凸出形成环形凸缘,所述翻盖组件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缘密封配合的密封槽。

可选地,所述翻盖组件包括导尘管,所述导尘管一端连通所述进尘管道,所述导尘管另一端朝向所述腔体,并与所述集尘组件相连通。

可选地,所述翻盖组件包括基座、盖板和密封件,所述基座盖设于所述桶体,所述基座设有对准所述集尘组件的入口,所述盖板设置于所述入口处并可相对所述基座翻转,所述密封件设置于所述入口边缘处并与所述基座密封连接,所述盖板相对基座闭合的状态与所述密封件密封配合。

可选地,所述翻盖组件还包括驱动机构和传感组件,所述驱动机构驱动连接至所述盖板,所述传感组件用于感测所述垃圾回收装置的内或/和外环境信号,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包括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传感组件和所述真空系统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传感组件所感测的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本体包括排气管道和进尘管道,以及连通所述排气管道和所述进尘管道的集尘组件,以及盖设于所述集尘组件上方的翻盖组件,所述排气管道与所述真空系统对接,所述进尘管道用于与清洁机器人的排尘口对接,所述真空系统用于经所述排气管道抽走气体以在所述进尘管道和所述集尘组件中产生负压,所述翻盖组件用于开放或封闭所述集尘组件,以使所述集尘组件可接收由所述进尘管道吸入的垃圾,或者接收由所述翻盖组件进入的垃圾,从而所述垃圾回收装置可以兼顾处理清洁机器人所存储的清扫垃圾以及其他生活垃圾,便于集中高效地处置垃圾。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变形形式。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与清洁机器人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处于开启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翻盖组件、进尘管道和排气管道的连接示意图一;

图5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翻盖组件、进尘管道和排气管道的连接示意图二;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翻盖组件、进尘管道和排气管道的连接示意图三;

图7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一;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和清洁机器人的截面示意图一;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件和支撑带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尘组件与桶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12是图1中a-a处的截面示意图三;

图13是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的分解示意图二;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和清洁机器人的截面示意图二;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的驱动机构和传感组件的布置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垃圾回收装置和清洁机器人的截面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垃圾回收装置100,所述垃圾回收装置100包括本体10和真空系统20,所述本体10包括排气管道11和进尘管道12,以及连通所述排气管道11和所述进尘管道12的集尘组件13,以及盖设于所述集尘组件13上方的翻盖组件14,所述排气管道11与所述真空系统20对接,所述进尘管道12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对接,所述真空系统20用于经所述排气管道11抽走气体以在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集尘组件13中产生负压,所述翻盖组件14用于开放或封闭所述集尘组件13,以使所述集尘组件13可接收由所述进尘管道12吸入的垃圾,或者接收由所述翻盖组件14进入的垃圾。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机器人200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擦窗机器人或吸尘机器人等的任意一种,在此不作限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本体10包括排气管道11和进尘管道12,以及连通所述排气管道11和所述进尘管道12的集尘组件13,以及盖设于所述集尘组件13上方的翻盖组件14,所述排气管道11与所述真空系统20对接,所述进尘管道12用于与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对接,所述真空系统20用于经所述排气管道11抽走气体以在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集尘组件13中产生负压,所述翻盖组件14用于开放或封闭所述集尘组件13,以使所述集尘组件13可接收由所述进尘管道12吸入的垃圾,或者接收由所述翻盖组件14进入的垃圾,从而所述垃圾回收装置100可以兼顾处理清洁机器人200所存储的清扫垃圾以及其他生活垃圾,便于集中高效地处置垃圾。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集尘组件13可以包括滤网袋、塑料袋、塑料容器或金属容器等的任意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所述真空系统20可以包括真空泵或排气风机等的任意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组件13具有集尘空间132和连通所述集尘空间132的开口133,所述集尘空间132连通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所述翻盖组件14盖设于所述开口133处。

请参阅图4,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均连接于所述翻盖组件14,从而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经所述开口133连通所述集尘空间132,从而当所述真空系统20经所述排气管道11抽走气体时,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集尘空间132产生负压,从而清洁机器人200通过将排尘口对接进尘管道12后,可以通过所述进尘管道12将垃圾排出,进而上述垃圾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所述开口133落入所述集尘空间132内。

请参阅图5,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管道和所述排气管道11均连接于所述集尘件131,从而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直接连通所述集尘空间132。

请参阅图6,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管道和所述排气管道11中的一个连接于所述集尘件131,所述集尘管道和所述排气管道11中的另一个连接于所述翻盖组件14。例如,所述集尘管道连接于所述集尘件131,以直接连通所述集尘空间132;所述排气管道11连接于所述翻盖组件14,以通过所述开口133间接连通所述集尘空间132。

可选地,所述垃圾回收装置100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排气管道11上的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可以阻挡粒径较大的灰尘或碎屑通过所述排气管道11,从而避免灰尘或碎屑泄漏。

所述翻盖组件14用于开放或封闭所述集尘组件13,即所述翻盖组件14具有可开启或关闭的盖板145,当需要开放所述集尘组件13时,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或自动感应方式打开所述盖板145,使得所述集尘空间132处于相对开放状态,用户可以经所述开口133向所述集尘空间132倒入生活垃圾;当需要封闭所述集尘组件13,也可以通过手动方式或自动感应方式关闭所述盖板145,使得所述集尘空间132处于相对封闭状态,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可以对接所述进尘管道12,进而触发所述真空系统20将清洁机器人200所存储的垃圾抽入所述集尘空间132内。

所述翻盖组件14可以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所述集尘组件13,并且所述翻盖组件14与所述集尘组件13可拆卸地连接,从而可以将所述翻盖组件14与所述集尘组件13拆卸分离,以便于清理所述集尘组件13内收集的垃圾。

请参阅图7和图8,可选地,所述本体10包括与所述翻盖组件14相盖合的桶体15,所述桶体15与所述翻盖组件14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桶体15和所述翻盖组件14之间形成收容所述集尘组件13的腔体16。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桶体15在底部设置有延伸座17,所述延伸座17设置有对接口18以及位于所述对接口18处的密封圈。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均设置于所述桶体15内部,可以实现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在外观上处于隐藏状态,使得产品外观简洁;所述进尘管道12一端位于所述延伸座17内部并连通所述对接口18,所述对接口18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也可以部分或全部暴露于所述桶体15外部。

所述桶体15靠近所述延伸座17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充电组件19和回充引导标识件20,所述充电组件19用于对接清洁机器人200的充电电极,以通过所述充电组件19对清洁机器人200补充电能;清洁机器人200可以通过红外线或激光等识别所述回充引导标识件20,从而确定所述垃圾回收装置100的位置,保证清洁机器人200的充电电极准确对接所述充电组件19,以及清洁机器人200的排尘口准确对接进尘管道12。

所述桶体15与所述翻盖组件14可拆卸地连接,例如,所述翻盖组件14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锁扣,所述翻盖组件14通过至少一个锁扣锁住所述桶体15,当需要清理所述桶体15内的集尘组件13时,则通过按住锁扣以解除锁定,从而可以将所述翻盖组件14与所述桶体15拆卸分离。

请参阅图8和图9,可选地,所述集尘组件13包括位于所述腔体16内的集尘件131,所述集尘件131具有集尘空间132和连通所述集尘空间132的开口133,所述开口133朝向所述翻盖组件1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件131可以为滤网袋、塑料袋、塑料容器或金属容器等的任意一种,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通过所述集尘件131位于所述腔体16内,使得所述集尘件131位于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可以避免垃圾泄漏。所述翻盖组件14可以与所述桶体15拆卸连接,方便即时更换所述集尘组件13。

请参阅图8和图9,可选地,所述集尘组件13还包括支撑带134,所述支撑带134附设于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所述支撑带13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以使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贴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集尘件131为集尘袋,例如所述集尘件131可以为滤网袋或塑料袋,所述集尘件131具有不固定的形状,集尘件131与桶体15之间容易出现间隙,可能导致部分垃圾落入上述间隙中,造成垃圾泄漏。通过所述支撑带134附设于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使得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在所述支撑带134的支撑作用下呈矩形或圆形或其他形状,进而将所述支撑带13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使得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贴合,从而保证所述集尘件131完全接收来自所述翻盖组件14或所述进尘管道12的垃圾。

请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所述支撑带134呈条状,所述支撑带134具有首端136和相对所述首端136设置的尾端137,以及位于所述首端136和所述尾端137之间的多个止动齿。所述支撑带134在首端136设置有接口和位于所述接口内的止动弹片,所述尾端137穿过所述接口,所述止动弹片锁止于所述多个止动齿上的任意位置上。可以通过拉动所述尾端137来调整所述止动弹片在所述多个止动齿上的锁止位置,从而调整所述支撑带134呈环的尺寸,以调整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口径,便于适应不同尺寸的桶体15,保证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贴合。或者,可以调整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口径至最小,实现对所述集尘件131封口。

请继续参阅图10和图11,可选地,所述桶体15在开口边缘处设有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一定位部151,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151呈环形分布,所述支撑带134在周侧设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151卡合连接的多个第二定位部135。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呈矩形,对应的,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151呈矩形分布。通过所述支撑带134在周侧设有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定位部151卡合连接的多个第二定位部135,所述支撑带134锁止于所述桶体15上,并使得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与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贴合,从而保证所述集尘件131完全接收来自所述翻盖组件14或所述进尘管道12的垃圾。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桶体15的开口边缘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例如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

所述第一定位部15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35中的一个为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部151和所述第二定位部135中的另一个为定位孔,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置。

请继续参阅图8、图11和图12,可选地,所述桶体15包括外桶152和相对所述外桶152固定的内桶153,所述内桶153位于所述外桶152的内侧,所述内桶153与所述翻盖组件14密封连接,所述内桶153和所述翻盖组件14之间形成所述腔体16,所述排气管道11和所述进尘管道12位于所述内桶153和所述外桶152之间。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桶152围绕所述内桶153设置。所述外桶152设置有所述延伸座17、所述充电组件19和所述回充引导标识件20。通过所述排气管道11和所述进尘管道12位于所述内桶153和所述外桶152之间,实现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设置于所述桶体15内部,从而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排气管道11在外观上处于隐藏状态,使得产品外观简洁。所述内桶153对所述集尘组件13起到承载作用和收容作用,所述内桶153可以对所述集尘组件13承载垃圾的重量和体积进行限定,所述内桶153可以分担所述集尘组件13的重量,避免所述集尘组件13承载的重量过大而受损。所述翻盖组件14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翻盖组件14和所述内桶153之间形成封闭空间,有利于保证所述真空系统20在所述进尘管道12和所述集尘组件13中产生的负压,从而保证真空吸力。

所述外桶152的底部和所述内桶153的底部之间形成安装空间,所述真空系统20位于所述安装空间内,所述外桶152对应安装空间的位置设置排气孔,便于所述真空系统20经所述排气孔排出气体。

请参阅图14和图16,可选地,所述内桶153包括网状侧壁156和/或网状底壁157,所述集尘组件13包括可透气的集尘袋131,所述集尘袋131安装于所述内桶153。当所述真空系统20工作时,所述集尘袋131内部的气体可以在负压作用下透过所述集尘袋131,以及所述网状侧壁156和/或网状底壁157,然后进入所述排气管道11。

请参阅图1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桶153包括网状侧壁156。所述内桶153包括相对所述翻盖组件154设置的底板158,以及连接所述底板158的侧板159。所述侧板159围合于底板158的周侧,并分隔于所述排气管道11和所述集尘袋131之间。所述内桶153在所述侧板159上设置有排气网孔,以在所述侧板159上形成所述网状侧壁156,所述网状侧壁156可以形成于所述侧板159的部分区域或者全部区域。所述侧板159的面积相对所述底板158的面积大,从而所述侧板159上可以形成更大面积的网状侧壁156,有利于所述真空系统20通过所述网状侧壁156快速抽走所述内桶153内的气体,以在所述集尘袋131的侧面产生负压,使得所述集尘袋131内部的气体透过所述网状侧壁156进入所述排气管道11。其中,所述集尘袋131构成所述集尘件131,所述集尘袋131的形状与所述内桶153的形状相适配,例如,所述内桶153为方形桶,对应的,所述集尘袋131可以为方形袋。所述集尘袋131上在外侧壁设置有透气微孔,所述透气微孔可以透过气体,且所述透气微孔的直径较小,可以阻挡所述集尘袋131内部的固体垃圾通过。

请参阅图16,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桶153包括网状底壁157。所述内桶153在所述底板158上设置所述排气网孔,以在所述底板158上形成所述网状底壁157,从而所述真空系统20通过所述网状底部快速抽走所述内桶153内的气体,以在所述集尘袋131的底部产生负压。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内桶153包括网状侧壁156和网状底壁157,所述网状侧壁156和所述网状底壁157的设置方式如上所述,从而使得所述内桶153的整个内壁更加透气,可以减少污浊气体滞留在所述内桶153中,同时有利于所述真空系统20快速抽离所述集尘袋131的气体。

请参阅图11和图12,可选地,所述内桶153在开口端所在一侧相对所述外桶152凸出形成环形凸缘154,所述翻盖组件14设有与所述环形凸缘154密封配合的密封槽141。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外桶152设有与所述翻盖组件14相接合的环形边缘155,所述环形凸缘154相对所述环形边缘155凸出设置。所述环形凸缘154的形状与所述密封槽141的形状相适配。通过所述环形凸缘154与所述密封槽141密封配合,可以增加所述内桶153与所述翻盖组件14的密封配合面积,有利于提高密封效果,保证真空吸尘效果。

所述翻盖组件14可以包括设置于所述密封槽141内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密封配合于所述翻盖组件14和所述环形凸缘154之间,进一步提高密封效果。

请继续参阅图9,所述支撑带134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环形凸缘154,使得所述集尘件131的开口边缘与所述内桶153的开口边缘贴合,从而增加所述集尘组件13的安装高度,有利于增加所述集成件131的容积,并保证所述集尘件131完全接收来自所述翻盖组件14或所述进尘管道12的垃圾。

请参阅图13,可选地,所述翻盖组件14包括基座144、盖板145和密封件146,所述基座144盖设于所述桶体15,所述基座144设有对准所述集尘组件13的入口147,所述盖板145设置于所述入口147处并可相对所述基座144翻转,所述密封件146设置于所述入口147边缘处并与所述基座144密封连接,所述盖板145相对基座144闭合的状态与所述密封件146密封配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座144设有中空槽17,所述中空槽17具有所述入口147和相对所述入口147设置的出口18,所述出口18与所述集尘组件13的开口133对接,自所述翻盖组件14进入的垃圾依次经过所述入口147和所述出口18进入所述集尘组件13中。所述盖板145转动连接于所述基座144远离所述桶体15一侧。所述密封件146呈环形,所述密封件146与所述盖板145的边缘相适配,通过所述密封件146设置于所述入口147边缘处并与所述基座144密封连接,所述盖板145相对基座144闭合的状态与所述密封件146密封配合,从而避免所述腔体16内的气体泄漏,保证所述真空系统20可以在所述腔体16内产生足够的负压,进而保证真空吸尘效果。所述基座144上可以设置锁扣或电磁铁或齿轮等对所述盖板145提供锁止力作用,则可以通过手动方式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所述盖板145,也可以通过自动方式进行锁定或解除锁定所述盖板145。

请参阅图13和图14,可选地,所述翻盖组件14包括导尘管143,所述导尘管143一端连通所述进尘管道12,所述导尘管143另一端朝向所述腔体16,并与所述集尘组件13相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尘管143均固定于所述基座144上。所述导尘管143相对所述进尘管道12靠近所述盖板145,使得所述导尘管143可以作为所述进尘管道12的延伸段,所述导尘管143可以在所述集尘组件13的上方排出垃圾,有利于所述集尘组件13充分利用所述桶体15的内部空间,实现所述集尘组件13的容量最大化。并且,所述导尘管143可以为弯管,所述导尘管143的出口端大致平行所述桶盖组件14所在平面,使得自所述导尘管143排出的垃圾能够完全落入所述集尘组件13的开口133中。

请参阅图15,可选地,所述翻盖组件14还包括驱动机构148和传感组件149,所述驱动机构148和所述传感组件149均固定于所述基座144上,所述驱动机构148驱动连接至所述盖板145,所述传感组件149用于感测所述垃圾回收装置100的内或/和外环境信号,所述垃圾回收装置100包括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148、所述传感组件149和所述真空系统20的控制器150,所述控制器150根据所述传感组件149所感测的信号确定驱动信号,并根据所述驱动信号控制所述驱动机构148,以驱动所述盖板145闭合或开启。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机构148包括驱动电机和至少一个传动件。所述传动件可以为齿轮、齿条或传动带等任意一种或多种的组合,在此不作限定。所述驱动电机经所述至少一个传动件连接所述盖板145的转轴,可驱动所述盖板145相对所述基座144正转或反转,从而实现所述盖板145开启或关闭。

所述传感组件149包括第一传感器或/和第二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翻盖组件14上方的人体红外信号。所述第二传感器可以为气压传感器,所述第二传感器用于感测所述腔体16内的气压。

当所述第一传感器感测到所述翻盖组件14上方的人体红外信号时,所述控制器150控制所述真空系统20停止,并控制所述驱动机构148驱动所述盖板145相对所述基座144朝第一方向转动直至完全打开所述盖板145,便于用户扔垃圾。

当所述真空系统20正处于工作状态时,且所述第二传感器感测到所述腔体16内的气压超过预设压力阈值,所述控制器150控制所述驱动机构148驱动所述盖板145相对所述基座144朝第二方向转动直至完全关闭所述盖板145,保证真空吸尘效果。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的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该技术方案保护范围的限定。任何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该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