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07474发布日期:2021-04-09 12:56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感知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



背景技术:

电梯是一种服务于建筑物内若干特定的楼层,其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于水平面或与铅垂前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轨道运动的永久运输设备。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习惯上不论其驱动方式如何,将电梯作为建筑物内垂直交通运输工具的总称。

电梯系统可以包括用于检测系统部件的当前状态和故障状况的各种传感器。为了执行某些类型的故障或降级检测,可能需要精确的传感器校准。

申请号为:201810730091.2一种电梯传感器校准系统包括可操作来监测电梯系统的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电梯传感器校准装置和计算系统。所述计算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在电梯部件的移动期间从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收集多个基线传感器数据、在响应于在所述电梯部件的移动期间与所述电梯传感器校准装置接触而使所述电梯部件位移时从所述一个或多个传感器收集多个扰动数据,以及执行分析模型校准以基于所述基线传感器数据与所述扰动数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响应变化来校准训练模,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它是以基线传感器数据与所述扰动数据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响应变化来校准训练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传感器的位置是固定不动的,影响了传感器的感应范围和信号强度,局限性很大,不能满足使用的需要。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具备对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增大了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感应范围,减小了局限性,提升了感知传感器主体的信号强度,满足了使用的需要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对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包括电梯腔,所述电梯腔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座,所述移动槽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电机槽,所述电机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所述转动槽和移动槽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所述丝杆的一端贯穿移动座并与移动座螺纹连接,所述丝杆的另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杆,所述滑动杆的底端延伸至移动座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感知传感器主体,所述滑动杆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板,所述伸缩板远离滑动杆的一端开设有伸缩槽。

其中,所述电梯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滑动安装有安装杆,且所述安装杆的一端延伸至伸缩槽内并与伸缩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梯腔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位于安装槽上方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偏心轮,且所述安装杆的顶部与偏心轮滑动接触,且所述安装杆的顶部与偏心轮滑动接触,所述电梯腔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与安装杆的底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所述滑动杆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槽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移动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且两个所述第二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丝杆的外侧与位于所述电机槽内的链条啮合,且所述丝杆通过所述链条与所述转动杆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复位弹簧呈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在安装杆和挡板相互靠近的一侧。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增大了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感应范围,减小了局限性,提升了感知传感器主体的信号强度,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2、通过启动电机,电机由市电进行供电,电机由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电机的输出轴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杆带动移动座进行移动,移动座带动滑动杆进行移动,滑动杆带动感知传感器主体进行水平移动。

3、通过丝杆通过链条带动转动杆进行转动,转动杆带动偏心轮进行转动,偏心轮带动安装杆进行移动,安装杆压缩多个复位弹簧,多个复位弹簧吸能,滑动杆带动感知传感器主体进行向下移动,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增大了感知传感器主体的感应范围,减小了局限性,提升了感知传感器主体的信号强度,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的转动杆偏心轮连接的的立体示意图。

图中:

1、电梯腔;2、移动槽;3、移动座;4、转动槽;5、电机槽;6、电机;7、丝杆;8、滑动槽;9、滑动杆;10、感知传感器主体;11、伸缩板;12、伸缩槽;13、安装槽;14、安装杆;15、固定槽;16、转动杆;17、偏心轮;18、挡板;19、复位弹簧;20、第一滑槽;21、第一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慧电梯用多功能感知传感器,包括电梯腔1,电梯腔1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移动槽2,所述移动槽2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座3,所述移动槽2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转动槽4,所述移动槽2的另一侧内壁上开设有电机槽5,所述电机槽5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电机6,所述转动槽4和移动槽2内转动安装有同一个丝杆7,所述丝杆7的一端贯穿移动座3并与移动座3螺纹连接,所述丝杆7的另一端与电机6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座3的底端开设有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内滑动安装有滑动杆9,所述滑动杆9的底端延伸至移动座3的下方并固定安装有感知传感器主体10,所述滑动杆9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伸缩板11,所述伸缩板11远离滑动杆9的一端开设有伸缩槽12,所述电梯腔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3,所述安装槽13内滑动安装有安装杆14,且所述安装杆14的一端延伸至伸缩槽12内并与伸缩槽12滑动连接,所述电梯腔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位于安装槽13上方的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偏心轮17,且所述安装杆14的顶部与偏心轮17滑动接触,且所述安装杆14的顶部与偏心轮17滑动接触,所述电梯腔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9,所述复位弹簧19的顶端与安装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槽8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滑动杆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21,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1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20滑动连接,所述移动槽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移动座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且所述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所述丝杆7的外侧啮合有位于电机槽5内的链条,且所述丝杆7通过链条与转动杆16传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19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复位弹簧19呈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在安装杆14和挡板18相互靠近的一侧。

借助于上述方案,从而使结构设计合理,通过对感知传感器主体1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增大了感知传感器主体10的感应范围,减小了局限性,提升了感知传感器主体10的信号强度,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梯腔1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位于安装槽13上方的固定槽15,所述固定槽15内转动安装有转动杆16,所述转动杆16的外侧固定套设有偏心轮17,且所述安装杆14的顶部与偏心轮17滑动接触,且所述安装杆14的顶部与偏心轮17滑动接触,所述电梯腔1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挡板18,所述挡板18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19,所述复位弹簧19的顶端与安装杆14的底部固定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槽8的两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滑槽20,所述滑动杆9的两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滑块21,且两个所述第一滑块21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滑槽20滑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槽2的顶部内壁上开设有第二滑槽,所述移动座3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滑块,且所述两个第二滑块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二滑槽滑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丝杆7的外侧啮合有位于电机槽5内的链条,且所述丝杆7通过链条与转动杆16传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弹簧19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复位弹簧19呈水平方向等距离分布在安装杆14和挡板18相互靠近的一侧。

工作原理:使用时,启动电机6,电机6由市电进行供电,电机6由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丝杆7进行转动,丝杆7带动移动座3进行移动,移动座3带动滑动杆9进行移动,滑动杆9带动感知传感器主体10进行水平移动,同时,丝杆7通过链条带动转动杆16进行转动,转动杆16带动偏心轮17进行转动,偏心轮17带动安装杆14进行移动,安装杆14压缩多个复位弹簧19,多个复位弹簧19吸能,同时,安装杆14带动伸缩板11进行移动,伸缩板11带动滑动杆9进行移动,滑动杆9带动两个第一滑块21在两个第一滑槽20内进行滑动,同时,滑动杆9带动感知传感器主体10进行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对感知传感器主体1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增大了感知传感器主体10的感应范围,减小了局限性,提升了感知传感器主体10的信号强度,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电机6,电机6由市电进行供电,电机6由控制开关进行控制,电机6的输出轴带动丝杆7进行转动,丝杆7带动移动座3进行移动,移动座3带动滑动杆9进行移动,滑动杆9带动感知传感器主体10进行水平移动,通过丝杆7通过链条带动转动杆16进行转动,转动杆16带动偏心轮17进行转动,偏心轮17带动安装杆14进行移动,安装杆14压缩多个复位弹簧19,多个复位弹簧19吸能,同时,安装杆14带动伸缩板11进行移动,滑动杆9带动感知传感器主体10进行向下移动,从而通过对感知传感器主体1的水平移动和上下移动,增大了感知传感器主体10的感应范围,减小了局限性,提升了感知传感器主体10的信号强度,满足了使用的需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