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茶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01527发布日期:2021-05-11 14:51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茶隔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茶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茶隔。



背景技术:

目前人们通常使用的茶隔一般由单一圆柱型平底塑料件为主,大致和杯身、杯盖可以分离的形式。茶隔一般是指茶泡,就是将茶放在里面与水隔开的。茶隔一般为漏斗形状,放在杯口,防止放置茶时,茶叶外漏的。现有的茶隔缺乏提手,不方便茶隔拆装到杯子内,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或者在茶隔的内部设有提手,位于茶隔内部的提手容易阻挡水的流出,干扰茶隔在水杯内的正常使用,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隔,通过在茶隔的开口上架设有向上凸的手持件,不仅可以方便使用者取放茶隔,而且还不会阻挡水杯里面的水的正常流出,保证茶隔在实现茶水分离的同时,还不会影响水杯的正常使用,有利于保证使用者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提手设置在茶隔内部容易阻挡水的流出,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隔,包括茶隔主体和手持件;

所述茶隔主体的顶部设有开口;

所述手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的两侧连接;

所述手持件为向上的凸起结构。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手持件呈弧形拱桥状。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手持件的宽度从两端到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手持件位于所述茶隔主体的中间位置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茶隔主体的侧壁设有弹性卡扣,以方便茶隔主体卡扣在水杯的内部。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弹性卡扣为2个~4个,所述弹性卡扣均匀分布在所述茶隔主体的侧壁上。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茶隔主体的底部设有通孔。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茶隔主体的底部呈凹弧面状。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手持件和所述茶隔主体一体成型或通过焊接连接。

优选地,在上述的茶隔中,所述茶隔主体和所述手持件由不锈钢材质或塑料材质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茶隔,包括茶隔主体和手持件;所述茶隔主体的顶部设有开口;所述手持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开口的两侧连接;所述手持件为向上的凸起结构。本申请通过在茶隔的开口上架设有向上凸的手持件,不仅可以方便使用者取放茶隔,而且还不会阻挡水杯里面的水的正常流出,保证茶隔在实现茶水分离的同时,还不会影响水杯的正常使用,有利于保证使用者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提手设置在茶隔内部容易阻挡水的流出,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立体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茶隔主体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茶隔主体的侧视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手持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手持件的侧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a处放大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的a处经过焊接和打磨后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茶隔放置到水杯内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图9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为茶隔主体、11为通孔、12为第一连接环、2为手持件、21为第二连接环、3为弹性卡扣、31为活动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更换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目前人们通常使用的茶隔一般由单一圆柱型平底塑料件为主,大致和杯身、杯盖可以分离的形式。茶隔一般是指茶泡,就是将茶放在里面与水隔开的。茶隔一般为漏斗形状,放在杯口,防止放置茶时,茶叶外漏的。现有的茶隔缺乏提手,不方便茶隔拆装到杯子内,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或者在茶隔的内部设有提手,位于茶隔内部的提手容易阻挡水的流出,干扰茶隔在水杯内的正常使用,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另外,本实施例还发现现有的多数金属茶隔提手位置都是分体的,例如钢丝,圆柱螺丝固定,使用中可能会脱落、丢失。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隔,在茶隔的开口上架设有向上凸的手持件,不仅可以方便使用者取放茶隔,而且还不会阻挡水杯里面的水的正常流出,保证茶隔在实现茶水分离的同时,还不会影响水杯的正常使用。

请参阅图1-图1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茶隔,包括茶隔主体1和手持件2;茶隔主体1的顶部设有开口;手持件2的两端分别与开口的两侧连接;手持件2为向上的凸起结构。

更具体地说,由于现有的水杯大多数都是圆柱形的,因此茶隔主体1的俯视图也为一个圆形,茶隔主体1的开口为圆形,手持件2可以为板条状,板条状的手持件2各处的厚度相同。当然茶隔也可以适用于其他形状的茶壶或其他形状的容器中,茶隔主体1的具体外型结构根据相配用的水杯、茶壶或其他容器的开口的具体结构来设计。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通过手持件2将茶隔放置至茶隔内,分别往茶隔内加入茶叶和往水杯内加水,使得水杯内的液体形成茶水,在需要将水杯内的茶水倒出来时,向上凸的手持件2可以增加手持件2的中部与杯底的距离,使得倒水时倾斜的水杯内的茶水不易触碰到手持件2。本实施例通过在茶隔的开口上架设有向上凸的手持件2,不仅可以方便使用者取放茶隔,而且还不会阻挡水杯里面的水的正常流出,保证茶隔在实现茶水分离的同时,还不会影响水杯的正常使用,有利于保证使用者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有效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提手设置在茶隔内部容易阻挡水的流出,影响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手持件2可以和茶隔主体1一体成型,手持件2可以和茶隔主体1也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这样设置有利于防止手持件2从茶隔主体1上脱落,具有可靠稳定的优点,方便使用者提出和拿起茶隔。

更具体地说,为了方便手持件2可以和茶隔主体1通过焊接连接,可以在茶隔主体1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第一连接环12,手持件2也可以设有与第一连接环12相匹配的第二连接环21,手持件2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环21的两侧连接,在焊接时,由于第一连接环12的外径和第二连接环21的外径相同,有利于手持件2焊接到茶隔主体1的开口上,并且通过对焊接后第一连接环12和第二连接环21进行打磨,可以使得第一连接环12和第二连接环21的连接处变得光滑,有利于消除第一连接环12和第二连接环21之间的焊接痕迹,使得茶隔表面具有良好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手持件2位于茶隔主体1的中间位置上,使得手持件2可以将茶隔主体1的开口分为两个对半开口,在倒茶时,使用者可以倾斜水杯使得茶水从这两个对半开口流出,而向上凸的手持件2可以不影响到茶水从水杯内的正常流出。而且设置在茶隔主体1的中间位置上的手持件2相当于茶隔主体1的对称轴,保证手持件2左右两侧的茶隔主体1为对称设置,有利于增加茶隔主体1的对称美。

更具体地说,当然手持件2也可以设置在茶隔主体1的非中间位置上,这时手持件2将茶隔主体1的开口分为一个大开口和小开口,相比于小开口,大开口更方便使用者将茶水从水杯内倒出,但是这样容易限制茶水的倒水方向,使得使用者产生不好的使用体验,因此本实施例优选将手持件2设置在茶隔的中间位置,不仅保证使用者具有良好的使用体验的同时,还可以保证茶隔觉有的良好的美观性。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手持件2呈弧形拱桥状,也就是说手持件2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均为弧形面,这样设置可以有利于保证手持件2的表面呈光滑状态,避免手持件2的表面产生了折角或凸起,光滑的手持件2使得使用者在握住手持件2的时候不会产生折角或凸起带来的不适感,有利于保证使用者的使用体验。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手持件2的宽度从两端到中部的方向逐渐减小,这样不仅有利于增大两个对半开口的宽度,使得倒水时倾斜的水杯内的茶水不易触碰到手持件2,而且还可以缩小手持件2中部的宽度,方便使用者通过细小的中部握持住手持件2。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茶隔主体1的侧壁设有弹性卡扣3,弹性卡扣3的自由端向远离茶隔主体1中心的方向延伸,茶隔主体1的侧壁开设有与弹性卡扣3相对应的活动口31,活动口31的设置方便弹性卡扣3可以向靠近茶隔主体1中心的方向收缩。在使用时,茶隔放入到水杯时,由于水杯内壁对弹性卡扣3的限制作用,使得弹性卡扣3收缩到活动口31内,在弹性卡扣3的弹性作用下,使得茶隔可以稳定地卡扣到水杯的内壁上。

更具体地说,弹性卡扣3的固定端与活动口31的底边边缘连接,弹性卡扣3的自由端可以向上延伸,这样设置可以在取出茶隔时快速实现弹性卡扣3的自由端脱离于水杯内壁,更方便使用者从水杯内将茶隔取出。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为2个~4个,弹性卡扣3均匀分布在茶隔主体1的侧壁上,多个均匀设置弹性卡扣3的设置可以保证茶隔稳定地固定到水杯的内壁上,有利于避免茶隔在使用时出现倾斜翻转的情况。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茶隔主体1的底部设有多个通孔11,各个通孔11的孔径可以为2mm,这样设置使得茶隔具有良好的过滤效果,有利于地避免茶叶进入到水杯内,实现茶水分离的效果。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茶隔主体1的底部呈向下的凹弧面状,茶隔主体1的底部为茶隔的过滤面,将茶隔的过滤面设置成凹弧面状,有利于增大茶隔过滤面的表面积,从而有利于提高茶隔的分离出茶水的效率。另外,采用平面网的过滤面时,倒茶后茶叶容易积聚在平面网,不易下落,而弧面滤网不易集聚茶叶渣,过滤效率比平面滤网高。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茶隔主体1和手持件2可以由不锈钢材质,也可以由塑料材质制成,无论是由不锈钢材质还是塑料材质制成的茶隔主体1和手持件2,均具有制作工艺成熟方便的优点。由于不锈钢具有良好的防腐蚀性,不易被茶水腐蚀,而且不锈钢的表面易打磨成光滑,不易粘住茶叶,有利于使用者清洗茶隔上的残余茶叶和茶渣,因此本实施例优选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茶隔主体1和手持件2。

本实施例的有效效果:(1)茶隔的手持件2设置在茶隔中间位置,而且手持件2为向上拱起的弧面凸起,倒水时无死角,不会阻挡水的流出;(2)手持件2为高出于茶隔开口的弧形拱起,方便使用者提起和拿出茶隔;(3)凹弧面状的茶隔过滤面,有利于增大表面积,提高分离出茶水的效率;(4)通过弹性卡扣3可以实现快速将茶隔固定到水杯的内壁上,保证茶隔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