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板式药片的自动出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0451发布日期:2021-01-29 23:27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板式药片的自动出药机构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老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板式药片的自动出药机构。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的日常的生活中,基本每个人在某个时间段都需要吃药来恢复健康,然而在国内大部分的家庭中,甚至大型医院中,对于药物的整理和放置较为依赖人工的记忆力,劳动力。其中,老年人吃药的需求较为强烈,但是总会因为记忆力衰退等原因忘记吃药或忘记药物的放置地点,现有的助老机械远远不能满足老人按时吃药、寻找药物以及吃药量多少的需求,普及率也远远不够。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适用于板式药片的自动出药机构,能够实现板药的快速出药和存药,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4]
一种适用于板式药片的自动出药机构,该机构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气缸一、气缸连接件、气缸二、托板夹持模块、挤压出药模块、转盘储药机构、摄像头,所述的气缸一的一端固定在箱体上,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件与气缸二的一端固连,气缸二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挤压出药模块固定;
[0005]
所述的挤压出药模块和托板夹持模块相对地设置在转盘储药机构的前后两侧,所述的转盘储药机构将板装药投放到固定位置后,所述的托板夹持模块固定所述的板装药,所述的挤压出药模块根据所述的摄像头拍摄的板装药的图片挤压所述的板装药的特定位置,从而使药片掉出。
[0006]
进一步地,所述的转盘储药机构包括转盘外壳、转盘内芯、第一电机,所述的转盘内芯与所述的第一电机固连,由所述的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的转盘内芯转动,所述的转盘外壳套设在所述的转盘内芯外周,且所述的转盘外壳通过支撑横梁固定在所述的箱体上;所述的转盘内芯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盛药凹槽,所述的转盘外壳的周向开设有一个投药开口,通过所述的投药开口将所述的板装药投放至所述的转盘内芯的盛药凹槽内。
[0007]
进一步地,所述的托板夹持模块包括第一丝杆步进电机、齿轮、第二电机、齿条夹持杆件、夹持托板、丝杆螺母、电机l型支架、限位盖,所述的第二电机固定在所述的电机l型支架上,电机l型支架固定在夹持托板上,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齿轮固连,驱动齿轮转动;齿条夹持杆件也为l形,且其底部设置有斜槽,齿条夹持杆件底部的齿条与所述的齿轮啮合;所述的丝杆螺母固定在所述的夹持托板上,所述的第一丝杆步进电机的丝杆穿过所述的夹持托板,通过与所述的丝杆螺母配合实现整个托板夹持模块的竖直上下运动;通过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齿轮的配合,使得齿条夹持杆件相对于所述的夹持托板移动,从而使得板装药下部被斜槽固定,两侧被所述的齿条夹持杆件和夹持托板夹紧;
[0008]
所述的限位盖固定在所述的夹持托板的端部,用于对齿条在滑槽内的运动进行限
位。
[0009]
进一步地,所述的挤压出药模块包括第一夹持掉药杆件、第二夹持掉药杆件、挤药杆、挤药杆限位盖、第二丝杠步进电机,所述的挤药杆的一端放入第二夹持掉药杆件对应的方槽盒中,并通过所述的挤药杆限位盖限位;所述的挤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气缸二固连,通过所述的气缸二驱动其移动;所述的第二丝杠步进电机也固定在第二夹持掉药杆件上,其丝杠穿过所述的第一夹持掉药杆件。
[0010]
进一步地,所述的挤药杆的头部为柔性头。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2]
本实用新型的机构方便有效地解决了板药的快速出药和存药问题,配合定时功能提醒老人按时吃药,模拟人手挤药片的动作来实现柔性挤药不伤及药片,并根据摄像头模块记录已经挤出的药片数量,自动更换药板,生产成本低、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药机构去除一个侧板后的立体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出药机构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0015]
图3为托板夹持模块、挤压出药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0016]
图4为托板夹持模块的侧视图;
[0017]
图5为托板夹持模块的立体图;
[0018]
图6为托板夹持模块的俯视图;
[0019]
图7为挤压出药模块的装配示意图;
[0020]
图中,出药盒1、箱体底板2、气缸一3、气缸连接件4、气缸二5、箱体侧板一6、托板夹持模块7、转盘外壳8、转盘内芯9、箱体侧板二10、第一电机11、openmv摄像头12、挤压出药模块13、箱体电机安装板14、支撑衡梁15、箱体侧板三16、摄像头安装板17、第一丝杆步进电机701、齿轮702、第二电机703、齿条夹持杆件704、夹持托板705、丝杆螺母706、电机l型支架707、限位盖708、凹槽709、第一夹持掉药杆件1301、第二夹持掉药杆件1302、挤药杆1303、挤药杆限位盖1304、第二丝杆步进电机1305。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根据附图和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效果将变得更加明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
如图1~7所述,本实用新型的适用于板式药片的自动出药机构,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部的气缸一3、气缸连接件4、气缸二5、托板夹持模块7、挤压出药模块13、转盘储药机构、openmv摄像头12。
[0023]
气缸一3的一端固定在箱体侧板一6上,另一端通过气缸连接件4与气缸二5的一端固连,气缸二5的另一端与挤压出药模块13固定。openmv摄像头12安装在摄像头安装板17上。
[0024]
所述的挤压出药模块13和托板夹持模块7相对地设置在转盘储药机构的前后两侧,所述的转盘储药机构将板装药投放到固定位置后,所述的托板夹持模块7固定所述的板
装药,所述的挤压出药模块13根据所述的openmv摄像头12拍摄的板装药的图片挤压所述的板装药的特定位置,从而使药片掉出。
[0025]
其中,转盘储药机构包括转盘外壳8、转盘内芯9、第一电机11,转盘内芯9与第一电机11固连,第一电机11固定在箱体电机安装板14上,箱体电机安装板14又通过支撑横梁15固定在箱体侧板三16上,由所述的第一电机11驱动所述的转盘内芯8转动,所述的转盘外壳8套设在所述的转盘内芯9外周,且所述的转盘外壳8固定在箱体侧板二10上,然后通过支撑横梁15固定在箱体侧板6上;转盘内芯9沿周向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盛药凹槽,转盘外壳8的周向开设有一个投药开口,通过投药开口将所述的板装药投放至所述的转盘内芯9的盛药凹槽内。第一电机11带动转盘内芯8转动,从而将对应的盛药凹槽内的板装药投放。
[0026]
托板夹持模块7包括第一丝杆步进电机701、齿轮702、第二电机703、齿条夹持杆件704、夹持托板705、丝杆螺母706、电机l型支架707、限位盖708,所述的第二电机703固定在所述的电机l型支架707上,电机l型支架707固定在夹持托板705上,第二电机703的输出轴与齿轮702固连,驱动齿轮702转动;齿条夹持杆件704也为l形,且其底部设置有斜槽709,齿条夹持杆件704底部的齿条与所述的齿轮702啮合;所述的丝杆螺母706固定在所述的夹持托板705上,所述的第一丝杆步进电机701支撑在箱体底板2上,其上的丝杆穿过所述的夹持托板705,通过与所述的丝杆螺母706啮合实现整个托板夹持模块的竖直上下运动;通过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齿轮702的配合,使得齿条夹持杆件相对于所述的夹持托板705移动,从而使得板装药下部被斜槽709固定,两侧被所述的齿条夹持杆件704和夹持托板705夹紧。所述的限位盖708固定在所述的夹持托板705的端部,用于对齿条进行限位。齿条夹持杆件704的斜槽709下方连接着十字形滑槽,用于在夹持托板705的十字形槽中滑动。
[0027]
挤压出药模块13包括第一夹持掉药杆件1301、第二夹持掉药杆件1302、挤药杆1303、挤药杆限位盖1304、第二丝杠步进电机1305,所述的挤药杆1303的一端放入第二夹持掉药杆件1302对应的方槽盒中,并通过所述的挤药杆限位盖1304限位;所述的挤药杆1303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气缸二5固连,通过所述的气缸二5驱动其移动;所述的第二丝杠步进电机1305也固定在第二夹持掉药杆件1302上,其丝杠穿过所述的第一夹持掉药杆件1301。
[0028]
出药盒1中铺设有一层清洁环保的薄膜材料,解决药片落下时的污染问题。
[0029]
其中,气缸一和气缸二也可替换为丝杆滑台,在原有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在x轴上定位的精度。
[0030]
齿轮齿条也可以换做气缸进行往复运动实现药板侧面的夹持动作,与原有的气缸共用一个气源,更为节约成本。
[0031]
为了提醒老人吃药,为抽屉出药口安装一个蜂鸣器,如果抽屉中的出药口一直没有老人领走服用,便会发声提醒,保障老人按时吃药。
[00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0033]
自上孔将板装药放入带凹槽转盘内芯9的盛药凹槽中,转盘外壳8保持固定,第一电机11通过中间轴精确控制转动,使指定凹槽中的药到达托板夹持模块7,通过托板夹持模块7的第一丝杆步进电机701使得夹持托板705运动至指定位置,托板夹持模块7夹紧药板边缘两侧,openmv摄像头12拍照并处理图片,转换得到药片分布坐标,确定各部件模块的运动时间距离,气缸一3和气缸二5通过xy轴运动到指定坐标,随后挤压出药模块13的第二丝杠步进电机1305使挤压出药模块13接触并压紧板装药,挤药杆1303在气缸二5的带动下运动,
将药片挤压出来,药片掉入下方出药盒1,打开出药盒1即可取用,或可以改变设定参数改变药片个数。
[0034]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例对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